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数字交往》发刊词

2022-7-7 21:2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51| 评论: 0|来自: 数字交往小组(公众号)

摘要: “新的传播 新的人”——《数字交往》发刊词(以姓名拼音为序)陈昌凤,邓建国,杜骏飞(执笔)胡泳,彭兰,王成军,张子柯一切处在巨变之中。媒介走向巨变,数字科技走向巨变,传播走向巨变,人的数字生存正在发生 ...

“新的传播 新的人


——《数字交往》发刊词


(以姓名拼音为序)


陈昌凤,邓建国,杜骏飞(执笔)


  泳,彭  兰,王成军,张子柯


一切处在巨变之中。


媒介走向巨变,数字科技走向巨变,传播走向巨变,人的数字生存正在发生着总体性的转变。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虚实共生的未来时代。2019年,凯利(Kevin Kelly)曾经预言,镜像世界(mirror world)将成为未来20年的变革主题,它会将数字世界(如物联网、3D模型、SLAM)层层叠加到现实的物理世界中。实际上,互联网的进展正如他所言,依靠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扩展现实(ERXR)这样的科技,数字化正在人的感知上将虚拟与现实融合起来,试图创造出一种无缝转换的交互体验。


1989年万维网诞生以来,今天,我们的确又在走向一场新的巨变。我们已经走过数字生存的史前阶段,正在跟进Web3甚或元宇宙的讨论;我们正在经历物联网、工业互联网、ARVR,并将紧紧跟随BCI(脑机接口)、AI(人工智能)这样的科学进展;我们正在讨论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NFT(非同质化通证)、DeFi (去中心化金融)这类数字应用场景,还要准备面对一种自然人、虚拟人和机器人相互对话的行动者网络。


是的,未来已来,一个新的传播时代已渐渐抵达,而这也是一个崭新的“传播+”的学术时代。如果说,互联网曾建构了一种主体-介体融合的传播,那么,今天的数字科技则在建构一种人--实践融合的数字交往。数字文明开始走向更为广阔而深邃的数字实践,这种数字交往的叙事,正在跨越三种界限:(1)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的界限;(2)社会实践与交流行为本身的界限;(3)现实与虚拟的界限。


为此,我们也不得不努力跨过既往的学科边界,去更广阔的学术视域里关心数字世界、数字文明以及数字的人。为此,我们也不得不将重新开始讨论那些曾经不言自明的传播学问题,建立起兼具科学精神、技术品质与人文关怀的理论连接。我们将尝试对话——以一种跨学科的人文-科学对话来阐明数字社会前景,让一种面向未来的学术能跟上、且超越传播科技的步伐,并最终让其他学科在传播研究中能获得更有意义的思想启迪。


彼得斯曾提到基特勒及麦克卢汉的一种观点:“媒介之研究”(media studies)应该成为意义更广泛的研究之媒介media of study)。——我们认同他们的意见,也为此,我们发起了这个数字交往公号,试图让它成为这种研究之媒介之学术媒介。


“数字交往”公号,由杜骏飞提议,由多位学者共同发起——发起人之间大多有长期的对话或笔谈经历。实际上,关于学术交流与学术生产,发起人也有一种共同认识:学术大抵是“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钱钟书语),与规模、平台或场面无关。也因此,本着朴素的关怀,找到惊奇的问题,做一点诚恳的学术对话,形成一点有价值的思想认识——这是我们发起此事的初心。


初期,我们将在“数字交往”公号推出或推荐一些学术发现,稍后,我们将请益更多的学者,发起更多的线上-线下对话,并发布和出版更多、也更锐利的思想成果。


以下为“数字交往”公号的发起人——也是我们这个对话小组的学者名单(以姓名拼音为序):


陈昌凤(清华大学)


邓建国(复旦大学)


杜骏飞(南京大学/浙江大学)


  泳(北京大学)


  兰(中国人民大学)


王成军(南京大学)


张子柯(浙江大学)……


(期待更多学者加入)


202275

编辑:陶鹏辉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