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整治“三假”,记者也该有所作为

2022-1-22 15:4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46| 评论: 0|原作者: 刘海明 杨晓刚

摘要: 编造“新闻热点”、诱使侵权者“花钱消灾”,这是假记者惯用的伎俩。为严厉打击新闻违法违规活动,构建良好传播秩序,营造清朗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8月10日,重庆市设立传媒监管联动工作组,组织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 ...

编造“新闻热点”、诱使侵权者“花钱消灾”,这是假记者惯用的伎俩。为严厉打击新闻违法违规活动,构建良好传播秩序,营造清朗健康的社会舆论环境,8月10日,重庆市设立传媒监管联动工作组,组织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假记者、假记者站等专项行动。

新闻敲诈的根源在于涉新闻的“三假”现象屡禁不止。“三假”不仅扰乱传播秩序,关键在于降低新闻媒体的公信力,社会影响恶劣。“三假”危及新闻业的健康发展和媒体从业者的生存。对于这些现象,媒体从业者不能听任假新闻、假记者和假记者站跟自己“抢饭吃”,除了有司的依规积极作为外,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从业者都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当好整顿新闻界“三假”的排头兵。

整治涉新闻界的“三假”现象,真记者其实大有作用。

跟假新闻拼速度,保持舆论监督跑在假新闻的前面。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炮制假新闻,媒体机构和真记者是最大的受害者。打击假新闻,除了职能部门的联合整顿,更重要的在于真记者对虚假新闻保持职业的警觉,在做新闻的过程中学会跟假新闻拼速度。假新闻不是假记者的“文学想象”,往往是受利益驱使扭曲事实的产物。打击假新闻,靠谴责没用,靠抱怨也没用,需要每位媒体从业者学会新媒体思维,在到新闻现场和新闻报道的速度上跟假记者赛跑。时间上占了先机,假新闻出笼难了,新闻事实被“恶意翻盘”的难度也增加了,假新闻的成本高了,假新闻的市场收益降低,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针对假新闻的软打击。

跟假记者拼技能,让有价值的爆料进入记者的视野。假新闻多出自假记者之手。既然是假记者,就不该有一流的新闻报道技能。否则,这样的“记者”段不至于沦落为丢掉正规新闻职业饭碗、靠贩卖假新闻过日子的地位。要让假记者技不如人,真记者必须有职业荣誉感,受这种职业荣誉感的鼓励,苦练做优质新闻的本领。新闻技能一流的记者,可以在和假新闻赛跑中获得公众的认可。遇到有新闻价值的爆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提供给媒体机构和真记者,而不是靠花钱消灾去委托假记者当所谓的“侠客”。做新闻技高一筹,受众自然会享受免费的报道机会。这样一来,被受众动抛弃的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假记者,而不是具备专业主义的真记者。

跟假站点拼操守,不给假记者站敲诈留下可乘之机。假记者专门盯着有裂缝的鸡蛋,从家风中寻找商机。炮制假新闻有利可图,假新闻的商业操作造就了假记者站。这些打着高级别媒体机构招牌的“记者站”,以机构化的方式运作,社会危害更大。打击假记者站,靠段我点,这样的办法看起来过瘾,但只要有利可图,类似的站点还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打击假记者站,拼多少媒体的良知和记者的职业操守。媒体从业者的业务技能精湛,新闻敏感性高,只是整治涉新闻界“三假”现象的基本技能。最核心的要素,恐怕还在于新闻职业道德水准的一流。良好的职业操守,去功利化的新闻实践,和唯利是图的“假新闻实践”泾渭分明。整体良好的职业品行,才是根治涉新闻界“三假”和敲诈勒索的天敌。

真记者勤快点,假记者就蔫了;真记者德行高点,假新闻和新闻敲诈也就歇菜了。

(《重庆新闻界》2021年第4期 卷首语)

编辑:王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