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课程化媒体:新闻理论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2021-9-8 22:5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25| 评论: 0

摘要: 培养人才、提供新知是高校的两项重要职能,分别体现在教学与科研上,理应追求两者齐头并进、同步发展。近些年来,对高校的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的不满和质疑经常出现。为加强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改革,使教学“不掉队”, ...


 

培养人才、提供新知是高校的两项重要职能,分别体现在教学与科研上,理应追求两者齐头并进、同步发展。近些年来,对高校的教学现状、教学质量的不满和质疑经常出现。为加强新闻传播学的教育改革,使教学“不掉队”,在教育教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亟待摸索和实践出与时俱进的教学路径。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生命线

 

现今高校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与教学质量紧密联系在一起。自“双一流”建设以来,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高校建设的重心。

 

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远目标。国内不少高校已各显神通,试图提升教学的地位,有的举措已取得一定效果。然而,重视教学不能只是面子工程,需在观念转变的同时,开展教学深入改革,扎牢根基,方成久远。故要提升教学地位,得从基础改起。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新闻传播学理论都是为改造社会、增进实践来服务的。检验最终的教学效果,不是光看一个学生读了多少本书、记住了多少理论,而是看学生是否能将这些专业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

 

早在2017年,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创立课程化媒体,基于专业课程理论知识和全球传媒业动态,创办专业化的课程报纸和课程电视节目。通过4年的建设与积淀,已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的课程类媒体产品。

 

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

 

大学教育按理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创新思维成型、成熟、提升,创新技能强力熔炼提高的重要时段。存在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许多高校可能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及技能重视不够,实践、实习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

 

理论知识跟传媒业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是为了让专业理论知识变成从事新闻生产实践的一种能力,这有助学生在理论知识中注入更多的独立思考。接受课程考核是学习的当下之重,今后能不畏艰难地面临社会检验,才是新闻学子的“安身立命”之道。

 

课程内容是为了引导学生实践课程化媒体,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以“报纸+电视节目的搭配为基础,主要设置有:现代汉语课《新闻·话报》《新闻·诊所》节目,新闻评论课《新闻·声报》《新闻·讲场》节目,以及新闻伦理与法规课《新闻·德报》《道德·观察》节目。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大多表示倾向于理论加实践的授课方式。

 

对于学生来说,这存在一定的实操难度,学习任务也相对艰巨,但是理论和实践结合,更能检验理论学习成效、拓宽眼界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新闻传播的教学以实践驱动型为主,需要通过社会评价来检验教学质量。学生们虽然存在一定的课业压力,但也明白课程作业的要求和完成是对自身的一次历练,是对新闻实践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在推进教学创新和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比较棘手的问题。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学生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不知如何运用到传媒业的最新动态中。此外,学生不愿意去图书馆看报纸,不愿从报纸的版面、新闻的写作、选题方面去真正掌握报纸的规律,也不愿意花功夫琢磨名牌电视栏目、评论栏目等。通过汲取经验,希望通过课程化媒体,敦促学生看报纸、看电视、学习,然后再把所学课程知识转化成专业化、小众化的媒体。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课程化媒体的连续性较弱。学生的课程实践作品,需要做出专业化的媒体,但每一届学生,因为时间限制,只能做一期报纸、一期电视节目。如果能够把课程连续化,可能就会增加学生的能力。暂行的解决办法是在各个学期,把不同课程都做成类似的课程媒体,尽可能弥补连续性弱的缺陷。这个薄弱环节,仍需要不断探索以求改进。

 

多维沟通“训练场”与知识“有形化”

 

完美的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既立足理想又靠近现实,既考虑社会利益又关注个人发展,既寻求长远利益又对现实利益予以关照。为了发挥学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力的奠基、强化、提升、定向等作用,故将大学课堂建设为一个无形的教学训练场,追求知识的“有形化”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与学生的双向沟通。为了使课堂更加有趣,教学案例内容应不断更新,以理论加案例的教学模式来实现知识的灵活呈现。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多维度思考,涉及人文、科技、处世之道以及生活点滴等多个方面的鲜活案例,有助引发与学生的共鸣,期以平等沟通的方式实现有效互动和高效课堂。

 

教学成果作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中的一大重要体现,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方向。如何检验学生的知识吸收效果,我们采取使教学成果“有形化”的方式。重视在教育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教育对人的全面培养看得同等重要。

 

生产多种新闻样式新闻产品的能力,其实是一种课程融合能力,现在新闻业界谈媒介融合,而我们新闻教育则谈的是课程融合,即课程和行业发展的融合。让学生通过每门课设计与课程相关的报纸和电视节目,达到既能懂理论,又能把理论跟传媒业界的最新动态结合起来。

 

对于进一步的构想和规划,希望能够联合其他学校同类课程的老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在不同学校的尝试,来发现和检验不同院校的学生就同一门课程,所表现出的应用能力。

 

(作者简介:刘海明,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婷,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古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