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的故事,被一代又一代人讲述着。对今人来说,杞人的担忧过于多余,所以他们也就成了后世嘲笑的对象。其实,天底下的事情绝大多数都在重复中,所不同的,无非是演员换了一批,道具换了模样,仅此而已。今天我们的所作所为,有些事情笃定要被后世当作笑柄来议论。我们无非猜测具体是哪一桩事情,所能做的只是尽量避免少犯一些低级错误。日本强震海啸殃及核电站,核泄漏让多个国家的居民谈核色变。我们和日本一衣带水,邻家出事,我们也怕变成那“池鱼”。抢盐风波就是很好的写照。 让我们快速回放一下相关的画面:日本核电站核辐射泄漏后,我们国内的专家迅速站出来安抚人心,称日本的核辐射不会漂洋过海,登陆中国陆地。在黑龙江东北部空气中发现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后,专家改口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害,无需做任何防范。18日再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空气中也监测到极微量放射性物质专家还是说这种放射物对公众可能产生的剂量小于天然本底辐射剂量的十万分之一,对环境和公众健康不会产生影响,无需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新华网3月29日报道) 我承认,极其微量的核辐射物真的不会对人体构成多大影响。只是专家忘记了,对人体的危害除了肉体的还有精神的。某种危害性的物质就漂浮在我们的上空,尽管它们属于浮云,砸下来也不会伤害到哪个人,问题是人不是石头,他一旦知道风险所在,内心的恐惧涌上心头,这个时候专家越是说莫慌莫怕,不碍事的,对于非核研究者而言,如何让他们消除内心的不安,这确实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倘若再遇到公信力不怎么样的专家出来说话,对公众的负面影响更大。 核辐射物飘到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不管其含量如何微不足道,这个信息只要舒适,对公众已经造成了心理影响。专家说不用采取任何防护措施,只能表明说这番话的专家缺乏心理学知识,不了解公众的内心世界。因为专业以外知识的欠缺,说出来的话难免有失偏颇。核辐射物的到来,我们需要采取应对措施,这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是关系社会稳定的大事。对媒体来说,如何在披露相关信息时介绍核辐射物的来龙去脉,它们对环境和无机物、有机物造成的种种影响,它们的含量在多少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伤害的表现有哪些,公众如何检测。这是科普性质的东西,平时宣传可能奏效不大,借着这个由头来报道,刚好给公众上了一堂很好的核知识的科普课,一堂核辐射与人体健康的科普课。这种消除公众恐慌心理的措施,就现在来看,也许是笔者读报看电视浏览网页有限的缘故,暂时还没有发现。该出现的东西没有出现,媒体对日本核电站泄漏的报道源源不断地闯进千家万户,你说跟公众再说无碍,别人凭什么相信你呢?正如网易网友建言:“现在不是说无需防护,现在应该引导大家如何预防核辐射的相关措施,等到真正来临的时候大家不会疯抢,不会乱了秩序。” 遇到存在潜在危险的事情,希望我们的专家先生切莫急着断言,切莫一句无妨无碍的搪塞话,而要掂量一下,尽量把话说得周全一点,这才是负责的态度。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