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整治八款手机浏览器,国家网信办意在何为?

2020-10-30 21:2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9| 评论: 0|来自: 财经E法

摘要: https://mp.weixin.qq.com/s/a-GmdarfOc3hsRV5sy44Fg



这次整治虽然针对的是手机浏览器,但其乱象的根源在“自媒体”,手机浏览器需要在“自媒体”内容治理上更好地履行平台责任。  文 | 苏一妙      编辑 | 朱弢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0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为8.97亿,较2018年底新增7992万人,中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3%。


手机浏览器是网民的常用软件,同时也是用户获取网络信息的重要来源。当前,开发手机浏览器的企业不胜枚举,在市场上有不下百余款,之间竞争相当激烈。为了吸引用户下载和长期使用,浏览器上集纳各类信息,成为他们留住网民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这些信息往往来源不明,难辨真伪。


为解决手机浏览器网络传播乱象,10月26日晚,网信办发布通报,对手机浏览器扰乱网络传播秩序突出问题开展专项集中整治。首批重点整治名单包含8款手机浏览器: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


表面上看来,国家网信办的整治对象是手机浏览器,但在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王四新教授看来,本次对手机浏览器的整治,核心在于治理“自媒体”乱象。


为什么整治手机浏览器?
浙江金华的张女士给母亲买了一台国产手机,教会老人上网后,张女士总听到母亲转述一些奇怪的信息,“有时候说一些谣传的养生知识,有时候是关于国际关系的论述,有时候是对一些焦点事件的评述,老人家总是忧心忡忡,我问在哪里看的,她说是手机上看的”,原来张女士的母亲养成了从手机浏览器上看新闻的习惯,一般都是被一些放大的标题吸引。

张女士进一步了解母亲所看的新闻后更是发现,这些所谓的新闻基本没有正规来源,分析问题也都是捕风捉影、粗制滥造,甚至传播谣言。


王四新在接受《财经》E法采访时表示,在本次专项整治工作中,整治工作的目标是手机浏览器,尤其是几个用户数量多、下载数量大的手机浏览器,说明手机浏览器对用户内容选择和网络生态有重大影响,“需要通过专项整治,来定向解决这个领域存在的问题,使手机浏览器在内容生态建设上发挥正向作用,为互联网内容推送把好入口关。”


手机浏览器的传播乱象十分普遍。国家网信办称,对手机浏览器突出问题开展整治,重点聚焦行业突出问题实施“靶向治疗”,通过督导整改立起“带电的高压线”,推动手机浏览器传播秩序短期内实现实质性好转。


本次整治中,国家网信办把影响力较大的8款手机浏览器纳入首批整治名单,即UC、QQ、华为、360、搜狗、小米、vivo、OPPO等。同时批评手机浏览器的野蛮生长,违规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成为“自媒体”传播乱象的聚集地和放大器。


国家网信办为何会将关注点放在手机浏览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手机浏览器本是上网的工具,随着手机硬件的发展,浏览器也开始提供信息内容服务。但按照中国相关规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需要得到许可,部分手机浏览器是手机硬件厂商所开发,不一定获得生产、制作和发布新闻信息的资质,可能存在违规推送新闻信息的情况。
面对海量网民,手机在互联网内容生态建设方面、用户选择和消费网络内容方面所起作用越来越大。王四新指出,手机浏览器在内容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源头和入口的作用,如果在落实平台责任上存在制度不严、推送非法有害内容情况,很容易从源头污染整个网络生态。


根源在于“自媒体”乱象
国家网信办关于本次集中整治的通报中,多次提及“自媒体”。对手机浏览器提出了明确整改要求和具体标准,包括不得发布“自媒体”违规采编的互联网新闻信息,不得PUSH弹窗“自媒体”发布的各类信息。通报还十分全面地总结了自媒体的乱象:使用断章取义、虚假夸大、攻击侮辱、耸人听闻等噱头式标题炒作热点敏感话题;发布无中生有、旧闻翻炒、拼凑剪接、捕风捉影等不实信息;发布低俗、血腥等不良信息等。

王四新称,这次整治虽然针对的是手机浏览器,但其乱象的根源在“自媒体”,要求手机浏览器在“自媒体”内容治理上更好地履行平台责任,使得手机浏览器对网络生态的内容建设发挥正向规范作用。


当下已是“自媒体”时代,人们已被“自媒体”的大潮裹挟。支振锋告诉《财经》E法,互联网内容生产已经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变成UGC(用户生产内容),“自媒体”数量巨大,因为缺乏审查和监管,导致其产出的信息良莠不齐,存在网络谣言、标题党、涉黄低俗、营销炒作、侵犯版权等问题,产生不良社会影响。


近年来,“自媒体”在网络内容生态供给、在整个网络内容结构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王四新表示,“自媒体”经营也呈现出专业化、商业化和团队化的趋势。大量“自媒体”账号拥有者为了吸引更多用户的关注,寻求流量变现和其他商业利益,极易不择手段炮制耸人听闻的消息、违规采写新闻,已经对网络生态带来恶劣影响。


中国在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经过26年的发展,网络信息治理的制度规定越来越来越健全,但也应看到,并未完全解决互联网信息监管的问题,对此,一些规章制度正在陆续完善当中。


2020年3月1日,《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正式实施,要求以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为目标,开展弘扬正能量、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等相关活动。


国家网信办在2020年7月更是在一周内两次下文开展“自媒体”整治。7月24日开始,中央网信办展开了一次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网络传播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聚焦手机浏览器、“自媒体”违规采编发布互联网新闻信息等六大任务。


据央视《焦点访谈》9月报道显示,整治开展以来,主要互联网平台共清理各类违法违规信息600多万条,处置违法违规账号559万个,冻结“僵尸”账号92.8万个,处置百万粉丝以上账号169个;从应用商店移出无新闻服务资质应用程序7.2万款;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直播平台338款。


五天后的7月29日,国家网信办召开专项部署会,全面部署加强“自媒体”规范管理工作,决定自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进一步加强“自媒体”基础管理专项治理行动。


10月15日,国家网信办对2017年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王四新认为,这次修订主要是为了使自媒体账号合规合法运营。


支振锋认为,对互联网信息环境的生态治理,要实行全方位、全链条、全载体覆盖,才能更好优化互联网生态环境,建立清朗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编辑:刘佳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