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2019年会暨第六届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论坛会议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主办,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主题为“媒介研究的视域转换与范式转型”。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6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开幕式现场) 30日上午9点,论坛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新闻学院开幕。开幕式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主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凌晓明) 重庆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明炬教授致开幕辞,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介绍了重庆大学的基本情况,肯定了新闻学院近年来取得的突破性进步,希望各位同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和帮助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在此次论坛上能够加强学术切磋、交流思想,为推进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的发展贡献宝贵智慧。 (重庆大学副校长明炬教授)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会长、武汉大学媒体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单波教授在致辞中向长期从事传播思想史研究的专家学者们表达了敬意,也对未来的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谈了自身体会。单波教授认为,要准确把握传播思想史研究在新闻传播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位,并把传播思想史当作新闻传播学的奠基性工作长期做下去。在新时代环境下,传播思想史研究应该更为深入和多元,并通过跨学科对话,丰富传播思想史研究的想象空间。 (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会长单波教授) 东道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并祝愿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他认为,学术研究应该紧跟时代前沿,同时又要和业界保持有效互动,本次论坛的主题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相信能够在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中开拓出新视野和新格局。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 开幕式后,大会进入主题演讲,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教授担任主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郭小安教授)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芮必峰教授)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新闻传播研究的主体性与科学性》。他提出新闻传播研究的主体性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学术的主体性、学科的主体性以及学人的主体性。董天策教授表示,学术主体性与研究科学性的张力在历史进程中凸显出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新时代的新闻传播研究,应当在健全新闻传播学人主体性的基础之上做到主体性建构与科学性探索之间的有效协同。他指出,“研究应该回归学术本义,健全学人主体性,倡导追求真善美的学术研究”,并鼓励新闻传播学人要勇担重任,不负时代使命。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董天策教授) 《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的演讲题目是《网络化身体:补丁与病毒》。他认为网络化身体是指被接入网络、成为网络延伸的身体。在网络化生活中,“身体”在网络面前被视为一种可连接的物质基础。网络化身体的类型分为“补丁”和“病毒”两种。“补丁”是指人类能够充当机器的延伸,“身体”的连接性、监控性和计算性等功能,使其成为网络的“代替”而作用于现实。“病毒”是指网络化身体通过利用身体兼具非连接与连接的暧昧性,突破网络与系统的规则限制。刘海龙教授认为,身体作为视角或方法,界于物质与信息之间,打破了二元对立的局面,能够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媒介与人的关系。 (《国际新闻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教授的演讲题目是《麦克卢汉及其思想遗产》。胡翼青教授从再度理解麦克卢汉、媒介环境学及其局限性和欧洲的麦克卢汉者三个维度对当代学界麦克卢汉思想研究进行了深层次探讨。他提到,在效果作为传播学核心问题的时代,麦克卢汉把研究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媒介”这个视角,创造了一个不同于效果范式和文化研究范式的一种新范式。他认为,纽约学派的学者多沉溺于作为物种的媒介之中,热衷探讨新旧媒介的关系及媒介中介的社会发展史,而麦克卢汉在欧洲的登录也是相当复杂的。胡翼青教授认为,麦克卢汉已经成为欧洲媒介研究血脉中的重要燃料,一种以麦克卢汉为起点的新媒介学范式正在形成。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胡翼青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唐海江教授的演讲题目是《媒介——战争:重思人类文明史》。他以抗战时期重庆大轰炸开篇,重新解读了“媒介”和“战争”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一种新媒介、新技术得以发挥它的潜能(媒介的媒介化),并形成所谓的模式,就构成了一场有形或无形的战争,由此人类文明一直处于持续加速的战争之中。他提到,文明的核心在于时间问题,而时间的存储在于媒介,文明所揭示的是它们自身的长期性、恒久的特征以及结构。唐海江教授认为,通过媒介考古学来挖掘本土的媒介文化资源,是重建中国媒介文明的一种重要路径,可以勾连古往今来并阐释当下现状。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唐海江教授)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朱至刚的演讲题目是《汉之为汉:断代交往史研究的一个个案》。朱至刚教授以非“主义”的“结构—功能”范式为参照系数,通过阐释“断代交往史”书写的正当性,对汉代“世界”的想象个案进行探讨,并在此框架下对几则汉代交往史料展开诠释。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朱至刚教授) 30日下午,大会举行了三个分论坛的学术讨论,主题包括“媒介发展与传播学理论革新”、“媒介的物质性、具身性与当代传播”、“媒介社会与新闻史研究”。 分论坛一以“媒介与传播学理论革新“为主题展开讨论。由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张宁教授、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连水兴副教授担任主持人,由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王金礼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2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涉及人机传播、受众商品论、画图叙事、新媒介与政治参与、媒介与社会责任认同、旅居者与文化适应等议题。 (分论坛一会议现场) 分论坛二以“媒介的物质性、具身性与当代传播”为主题展开讨论。由四川大学张放教授和四川外国语大学严功军教授担任主持人,中国人民大学刘海龙教授、安徽大学芮必峰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12位专家学者先后报告各自的研究成果,波及媒介动员、媒介技术与人类身体关系、智能主体的转变等议题。 (分论坛二会议现场) 分论坛三以“媒介社会与新闻史研究”主题展开讨论。分论坛由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李明伟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黄月琴教授担任主持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朱至刚教授和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张健教授担任评议人。来自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高校的12位专家学者以特定历史阶段为背景,探究社会中的媒介特点和发展。 (分论坛三会议现场) 30日下午五点四十分,论坛闭幕式在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多功能厅举行,由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龙伟副院长主持。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龙伟副院长主持闭幕式)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海龙教授代表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致闭幕辞,他表示,中国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现在正处于交叉的十字路口处,如何加强研究的专业性和开放性将是未来的重点,而“什么是思想史”、“为什么要做传播思想史”等问题还需要未来进一步探讨。 (刘海龙教授致闭幕词) 随后,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委员会2020年会承办方代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孝祥老师发表讲话,真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2020年相约西安,共话新闻传播学科发展。 (李孝祥老师发表讲话) 最后,龙伟副院长向远道而来参加会议的各位来宾,以及为此次会议辛苦付出的各位会务志愿者表达了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来自新闻传播领域的专家学者们齐聚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碰撞思想,共叙友谊,探讨学术前沿,为新闻传播学子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编辑:陈茗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