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选修课“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火了。课上,学生不仅能吃到亲手做的佳肴,吃不完还能打包。自2016年开课以来,需要排队“摇号”才能选到课。 有趣的高校选修课设计理念值得点赞。多年来,高校的课程改革探索从未停止过,但一些课程改革往往是对传统课程的修修补补,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究其原因,是课程缺乏必要的趣味性与创造性。“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的火爆未必在于选课的学生贪嘴,而在于烹饪艺术独特的趣味性。如果高校的选修课在课程设计理念方面都能考虑到应有的知识趣味性,想必一课难求的现象就不复存在了。 接地气的高校选修课内容也值得点赞。如果把必修课比作专业知识的“维生素”,选修课则好比是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必修课提供的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选修课则是滋润人生的“营养液”。“小吃”要美味可口且颇富营养价值,需要把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衔接起来。“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的火爆,就在于这样的选修课贴近生活。通过选修课能弥补学生的弱项,这样的课程内容看似很普通,实则相当实用,值得点赞。 别样的高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更要点赞。课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行。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以能否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为衡量标准,而参与的方式有很多种。不论哪一种形式,只要学生能用心参与其中,就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相当别样,难怪不少学生连微信朋友圈都不敢晒自己的“作品”,生怕因此遭同学“嫉妒”。 眼下有句网络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同样,高校选修课中,“有趣的灵魂”凤毛麟角,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如果国内的高校都能开设一批既有趣又接地气的选修课,选修课的“金课”多了,那么教育教学质量自然水涨船高。在这方面,我们不妨借鉴哈佛大学的经验。哈佛大学共有6000多门选修课,凡是你能想到的课程,都有供应:从“人的进化”“细菌的历史”“银河与宇宙”“象棋与数学”到“火星上的水”“什么是大学”“香蕉的文化历史”,可谓应有尽有。单从课程名称,就吊起不少学生的胃口…… 高校选修课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标志之一。一所高校,只要每位教师贡献一门既有趣又接地气的选修课,相信受益的不仅是大学生,还包括教师自己乃至整个高等教育。 【原稿】 为有趣且接地气的高校选修课点赞 £刘海明 近日,浙江工商大学的选修课“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火了。这个课上,学生不仅能吃到亲手做的佳肴,吃不完还能打包。自2016年开课以来,需要排队“摇号”才能选到课。 在一个遍地都是“低头族”的时代,大学课堂上的“低头族”早已司空见惯。作为对课堂“低头族”见怪不怪的老师,在看到这则新闻后,脑海中闪现出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左侧是常规的课堂上,老师站在课堂上授课,一些学生在盯着课桌下的手机屏幕;右侧是这门选修课堂现场,学生们在满怀热情地尝试如何烹饪出美味佳肴…… 同样是高校选修课,能做到“课以稀为贵”的应该都是精品,。作为同行,不由自主地为这类既有趣且接地气的选修课点上三个大大的赞。 有趣的高校选修课设计理念值得点赞。多年来,高校的课程改革探索从未停止过,多数的课程改革不外乎对传统课程的修修补补,或者给已有的课程贴上个新标签。这样的课改因形式大于内容,学生很快会产生审美疲劳。究其原因,在于太多的课程缺乏必要的趣味性。高校的必修课,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不感兴趣的学生也只能被动地“必修”,选修课则没有这么“幸运”,如果课程设计的理念缺乏趣味,学生可以瞬间忽略。“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的火爆未必在于选课的学生贪嘴,而在于烹饪艺术独特的趣味性。如果高校的选修课在课程设计理念方面都能考虑应有的知识趣味性,想必一课难求的现象就不复存在了。 接地气的高校选修课内容也值得点赞。如果把必修课比作专业知识的“维生素”,选修课则好比是琳琅满目的“美味小吃”。必修课提供的是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选修课则是滋润人生的“营养液”。“小吃”要美味可口且颇富营养价值,需要把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有机地衔接起来。“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的火爆,就在于这样的选修课非常贴近生活。毕竟,掌握一门手艺也是每个学生未来生活的基本技能。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学习优异的学生是以牺牲业余生活为代价,包括牺牲学习厨艺的时间。通过选修课能弥补学生的弱项,这样的课程内容看似“俗”,实则相当实用,因而值得点赞。 别样的高校选修课教学模式更要点赞。课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行。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能否增加学生的参与性为衡量标准。参与的方式很多,思想集中是一种精神参与,付诸行动是一种实践参与。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参与,只要学生能用心参与其中,就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食品加工与创新实践”课给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机会,这样的开放式教学模式相当别样,难怪不少学生连微信朋友圈都不敢晒自己的“作品”,生怕因此遭同学“嫉妒”。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只要适合学生的学习,不因循守旧,就值得称赞。 正如有句网络流行语所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同样,高校选修课内容上“千篇一律”,而“有趣的灵魂”凤毛麟角,由此引出的问题是:如果国内的高校都能开设一批既有趣又接地气的选修课,选修课的“金课”多了,我们的高等教育质量自然水涨船高。在这方面,我们不妨看看哈佛大学的选修课是怎么开的。哈佛大学共有6000多门的选修课,凡是你能想到的课程都有“供应”:从《人的进化》《细菌的历史》《银河与宇宙》《象棋与数学》到《火星上的水》《什么是大学》《香蕉的文化历史》,可谓应有尽有。单从课程名称,就吊起多少学生的胃口…… 高校选修课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标志。一所高校,只要每位老师贡献一门既有趣又接地气的选修课,相信点赞的首先是那些受益的大学生们,然后中国的高等教育必然成为被点赞的对象! 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576920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