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盛大阅兵的历史时刻,对于新闻摄影界来说,能够拥有完整记录这一盛事的团队只有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在这里,分享一篇记录国庆60周年阅兵新华社摄影记者装备和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背后国家摄影队揭秘的旧文,以飨读者,感受国家级官方摄影团队的恢弘气势。 60周年的国庆盛宴,拍下这些精彩内容的是我们新华社的摄影记者们,作为国家通讯社,本次国庆大典的拍摄任务由新华社全权负责,国家级的摄影队伍自然人才济济,当然也少不了精良的摄影装备,从阅兵村到阅兵现场乃至花车表演,全程精彩内容都由驻守在各个方位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们一一记录。本文将从展现在大家面前的60周年阅兵仪式精彩照片,去了解一下,身为国家队的摄影人,他们使用怎样的器材为大家记录美好瞬间的。 一楼:国家队中的佳能装备 二楼:国家队中的尼康装备 三楼:国庆阅兵新华社官方照片 国家队里的佳能装备 经常看体育节目的朋友应该会比较清楚,在重要比赛,大型会场中,很多时候可以在电视荧幕上看到拿着镜头体型巨大的摄影器材进行拍摄,而事实上大型活动的拍摄,专业的摄影人都会使用长焦镜头来拍摄特写。假如说入门单反市场被多家相机生产厂商瓜分的话,那么在高端市场中就只剩下佳能和尼康两家相争斗了。各大新闻机构所使用的相机也集中在这两个品牌,当然国家队也不例外。 新华社本次拍摄阅兵仪式所使用的相机当中,佳能与尼康产品的使用比例参半。而作为国家级的新闻机构,在佳能摄影器材上的投入也是相当大的,新华社央采中心摄影室副主任兰红光参加本次阅兵仪式拍摄任务所使用的器材便是全套佳能装备。 器材:佳能1D Mark III两台、1Ds Mark III一台、5D Mark II一台,1200mm F5.6定焦镜头、300mm F2.8定焦镜头、28-300变焦镜头、70-200mm F2.8变焦镜头、24-105mm变焦镜头、16-35mm F2.8变焦镜头、17mm F4移轴镜头、15mm F2.8鱼眼定焦镜头、14mm F2.8超广角定焦镜头、1.4x和2.0x增倍镜各一。580EX II闪光灯一个,三脚架两个,独脚架一个,相机遥控器两个、快门线两条,弯角取景器1个,即拍即传装置两套。 看到上面的图片以及拍摄一场阅兵仪式的器材清单,想必各位看官除了震惊也没别的什么想法了。毕竟对于长期进行拍摄重要任务,精良的器材是必要的,这里重点说说所用的相机和一些几乎不可能见到到的镜头神器。 佳能1D Mark III是一台彻彻底底的新闻机,10张/秒连拍速度符合了摄影记者的口味,另外镁合金机身自带竖排手柄,机身在耐候性方面作了强化,结合部位作了防水防尘处理,一般的溅水伤不到它。2007年推出的产品,1000万像素的有效输出对比当前的高端产品稍显不足,但却是一台称职的记者用机,相信是大部分的新闻媒体必配的一款相机,它的升级产品1D Mark IV就在前几天发布了,倘若在国庆前上市,想必拍摄阅兵的佳能主力相机必定是小马四。 上图中最昂贵的是佳能1200mm F5.6的镜头,新华社唯一一支,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 期间购买的,当时的售价高达70万元。它是佳能在1993年推出的一款望远镜头,也是目前焦段最长的一支佳能镜头,而且不是量产,需要特别订做。大约两年才卖出一支,保有量非常稀少,只有特殊机构才会购买。别说个人,大部分媒体机构也不会去选择这支昂贵且笨重的镜头。但这次阅兵仪式的拍摄,动用了这支巨无霸的望远镜头。 国家队里的尼康装备 在新华社摄影部摄影记者当中,吴晓凌在本次阅兵仪式当中,使用的是尼康的装备,吴晓凌199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1995年-2002年,在中国外交部欧亚司和驻捷克使馆工作;2002年至2004年 ,在新华社摄影部工作;2004年至2008年7月,任新华社柏林分社摄影记者。2008年至今,在新华社摄影部工作。 器材:尼康D3和D3X各一台,尼康12-24mm F2.8镜头、尼康24-70mm F2.8镜头、尼康70-200mm F2.8镜头、尼康300mm F2.8镜头、尼康400mm F2.8镜头、尼康200-400mm F4镜头,1.4x和2x增倍镜各一。 尼康D3的推出打破了佳能垄断高端单反市场的局面,而且相比较佳能小马三,D3还是全画幅传感器,所以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场合都会出现尼康D3的身影,也使得尼康在新闻界的地位逐渐提高,红圈白头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了。D3S推出后,D3便宣布停产了,将来尼康D3S将会继承D3的大业。而D3X因其像素高,所以也更为方便后期制作。 本页的所有图片来自新华通讯社新中国六十周年国庆及阅兵电子画册,上图便是参加本次阅兵拍摄的部分新华社摄影记者,从图上可以看出,长枪短炮是随身用机,对于普通摄影玩家来说,这些装备也许一辈子也不会用到,尤其是超长焦距的镜头,更是常人不可能买回家的。对于拍摄国庆阅兵这样的重大任务,使用好的器材是必须的。 国庆阅兵,整齐的徒步、机械方队是值得记录的部分,而作为阅兵仪式的纪实拍摄,也需要留下活动的全景照,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广角镜头是不常用的装备,而对于拍摄如此壮大的场面,长焦乃至超长焦镜头表现不出阅兵仪式的气势,这时,对于国家级通讯社的摄影记者来说,一支好的广角镜头十分重要。 而大部分引人入胜的照片,均为长焦镜头所拍摄,压缩透视感,突出主题。也是摄影师最常用的镜头类型。对于国庆大典、运动会以及其他大型活动来说,摄影师们都会扛着200mm以上的长焦镜头进行记录,在超大型的会场当中,想要捕捉到让人感兴趣的细节,长焦镜头必不可少。 另外,对于新华社的摄影记者来说,拍摄任务都有着顺手的器材,良好的拍摄条件,使用长焦镜头远距离拍摄会场全景也是经常使用的手段,相对于广角镜头来说,使用长焦镜头拍摄全景,可以获得更平实的视角,便于照片在不同的场合下使用。而像海上阅兵这样的航拍,除了国家指定的拍摄人员以外,一般人即便拥有了良好的器材,也没法作这样的尝试。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国第一次以阅兵的方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由新华社108名摄影记者组成的阅兵官方摄影队,全方位记录了阅兵现场恢弘壮丽的场面。震撼心灵的现场独家图片,鲜为人知的幕后花絮,多角度记录的伟大时刻……每一幅作品都能让人热血沸腾,并感受到和平的力量。 无论是在拥挤的人群、还是颤抖的云梯,乃至在巍峨的城楼上,新华社的每一位摄影记者,都在用心、用热血去见证这一历史的瞬间。每张精彩照片的出现,不仅是数十次彩排演练的成果,更是由思想与情怀的碰撞造就而成。 请跟随我们走进这支阅兵 “摄影国家队 “,聆听新华摄影人内心的声音,分享一张张照片背后不为人知的秘密。 上图为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拍摄的画面;下图是陈建力的工作画面。 新华社记者费茂华(左)与姚大伟两人拍摄的作品及工作瞬间。 一位游客在天坛为新华社记者王昊飞拍摄的工作照。 新华社记者陈诚用GoPro记录下的工作瞬间。 新华社记者李贺在拍摄军乐团。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在调试遥控相机。 新华社记者姜克红在拍摄结束后浏览照片。 新华社记者白雪飞在调试设备。 新华社记者李一博和罗晓光在调试设备。 新华社记者黄孝邦抓紧时间小憩。 新华社记者罗晓光在纪念大会开始前调试设备。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在纪念大会开始前调试设备。 电视台转播用摇臂,而我们的摄影记者要在凌晨三点亲自爬上云梯等待拍摄阅兵,阅兵结束后才能从云梯上下来。 高科技设备毕竟还是少数,多数时候要靠自己勤劳的双腿。 可能也抢占不到最佳的位置。 但我们还是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张张精彩绝伦的照片。 摄影国家队中的女队员! 拍美女一般都是汉子们应该干的事儿,但这张爱意满满的照片的作者却是一个软妹子。下面隆重介绍本次一百单八将中在核心拍摄区唯一的女摄影师——刘潇! 女摄影记者显脸小的方式要不要这么任性! 在人群之中脱颖而出?so easy! 为了阅兵该熬夜也得熬。 熬夜也这么美怪我咯! 器材够多吗? 东西再多,但还是可以腾出手自拍。 不做公举我为“烧烤”带盐! 大家都露个脸~! 最新评论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