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中新社记者吴扬:舆论监督报道要满怀善意

2019-7-10 22:11|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101| 评论: 0|来自: 澎湃新闻

摘要: 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874515?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认为新闻报道就是新闻报道,是新闻了我们就报道,达不到新闻的要求就不写稿,并无所谓“舆论监督报道”之说。

“舆论监督报道”这个词汇在我们这个圈子里早已形成了, 并成为一个流行词,好像这种报道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警示性:“我要监督你”“你要小心点”。

在一个新闻单位的内部如果你是作舆论监督报道的,也有叫深度调查报道的,似乎又比别的记者更“牛”一点,因为你可以“找事”。

或许正因为此,我认为作为舆论监督报道的记者,或者准备去作监督报道的记者,你的出发点很重要。这个出发点就是你要满怀善意。

作为新闻工作者,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记者,我们应该明白这个社会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制度,不完美的规则,不完美的单位,不完美的政府,正如不完美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带着功利、带着找事的心理,甚至心怀恶意的去采访 、报道,那么你只能给我们这个社会添堵、添乱、添麻烦。

什么是恶意?钓鱼执法就是恶意。他把人性中的不完美当做了自己的敛财工具,这种执法表面正义,但积累的是社会怨恨。

舆论监督报道也是一样,当我们试图用监督报道谋取钱财的时候,就偏离了舆论监督报道的本意,就有可能坠入别人或者你自己编织的陷阱里。近一二十年里,在媒体圈子里这种事件不少,一些人因此进了牢房。

当我们试图用监督的方式打击另一方时,就有可能让我们陷入纠纷当中,长年不得脱身。当年,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之争,就有记者卷入其中,受一方委托去揭露另一方问题,结果企业陷入麻烦之中,记者也陷入麻烦之中。

当我们怀着恶意去做监督报道时,问题可能更严重,他伤害的不仅是某个人,某个单位,还可能是整个社会和国家。这一点在西方的媒体中表现的特别充分,比如,叙利亚的化武危机、伊拉克的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都是西方媒体带着恶意的炮制出新闻报道,最终导致整个国家处于崩溃当中。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西方媒体似乎更自由,更大胆。但更自由、更大胆的结果是更不负责任,更混乱。

新闻工作者是舆论方向的引导者

防火、防盗、防记者,这句话一度很流行。反映的就是我们这支队伍中一部分人的不当行为,引起了社会的反感。舆论监督本身是为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反感呢?这一点,媒体人应该深思。

舆论监督报道面对的是具体的事件。具体事件各种各样,千差万别,事前很难划个框框确定哪些应该报道,哪些不应该报道,以及如何报道?

我在做这类报道时,常常会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这件事是否与大道相符,即符不符合天道和公理。我所说的天道和公理就是自然规律和举世皆认可的准则;第二,这件事情合不合法,符不符合我们国家的大政方针;第三,这件事情符不符合人情,这个人情不是你来我往这种人情,而是普世价值观。也就是大多数人民群众是怎么看的,然后再决定是否去采访报道这件事及报道的方向。

河南新乡有个掏鸟案,当事人一审被判十年,引发社会强烈反响。新乡法院宣传处的一位同志在和我谈起这个案件时说,单从法律的角度讲,这个案件判的并不错。或许是这样,但为什么一个在法官看来并没有判错的案件会遭到社会的普遍质疑?

因为他不符合人们普世价值观:一个普通的善良的人,一个没有前科的公民,偶而玩了一次少年时的游戏,竟然被判了十年。多数人都觉得这不对。这就是普世价值观。

我经常给朋友们讲,天理,国法,人情,不仅是法官判案需综合考虑的方面,也是每一位媒体人,尤其是舆论监督报道记者应统盘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你的报道才能把握住问题的核心,不失偏颇,让人们口服心服。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大众常常是盲从的,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机会和能力对某件事情的真相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他们会围观媒体报道的热点问题,并根据媒体报道的提示发表评论,冷嘲热讽,甚至谩骂。这更凸显舆论监督报道中舆论引导的重要性。

在这里,舆论监督记者要格外注意的是,舆论监督不仅仅是局部丑恶现象的揭露者,事件真相的探索者,更是舆论方向的引导者。

舆论监督决不能成为“披着羊皮的狼!”

坦率的讲,在新闻实践中,媒体人似乎曝光了很多事情,也挖掘了一些秘密,但在舆论引导上有时作的并不好。在很多时候,很多媒体人也像普通大众一样喜欢围观具体事件,喜观看热闹。所不同的是,看热闹的群众看完就走了,而看热闹的记者可能写一篇稿子把热闹的现场又复述一遍,引来更多围观。

中国有句古语:“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我认为这句话更多是指舆论影响的,因为上级倡导的不通过媒体报道,其舆论影响也是很有限的。舆论关系到民心的向背,因此舆论监督报道在揭露某一时弊时,不能只是一味的挑刺,一味的指责,一味的口诛笔伐,一味泄愤,而是引导人们从不同角度思考,用理智代替冲动。

 

(本文由作者吴扬授权发布)

吴扬新闻往事

吴扬,出生于1962年,从事新闻工作30年,现任中新社河南分社副总编辑。

2008年,他采写的《河南长葛公路局长称:村村通基本上都是豆腐渣工程》稿发表后,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此作出批示,轰动一时。而长葛市的“村村通”道路因这篇仅500多字的报道重修一遍,无意中说实话的局长被网友称为“敢说实话的局长”“官员的楷模”。

时隔十年,20175月份,吴扬采写的《万吨小麦“被忘”7年变质 中储粮河南三级粮官集体噤声》稿件发出后,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对此事作出有关批示,国家有关部门会同河南省人民政府对此披露的问题介入调查。

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二局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与时任检察长曹建明等院领导的要求,第一时间对上述事件挂牌督办,并派员赴事发地河南南阳进行督办。经大量调查取证,检察机关对中储粮河南分公司南阳直属库原主任任国强等10,依法以涉嫌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和受贿罪立案侦查。

 

编辑:马晓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