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讶】今日头条向他推荐了12位“熟人” 怀疑被泄露信息的爆料者、老家在河南、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金先生起初很惊讶,甚至还有些惊喜,“它帮我找到了十几年没联系的一个老朋友。” 12月15日上午9点多,金先生用手机号登录了今日头条APP,偶然中发现今日头条向其推荐了6位“你可能认识的人”,并提醒他关注这些“可能认识的人”。 查看之后,金先生惊奇地发现,被推荐的人里面居然有一个十几年没联系过的朋友,“确实都是认识的人,今日头条的算法技术果然精准!”他觉得今日头条真牛,连老朋友都能帮他找到。 随后,这种“惊喜”再次出现,“15日推荐一次,17日又推荐一次,每次6个人。”金先生说,前后两次今日头条共向其推荐了12位“你可能认识的人”,里面推荐的还有其家人的名字。 【疑问】没有“授权”怎么推荐的都是熟人 细一思忖,金先生发现不对劲,推荐的人里面有其手机通讯录里的人(包括上述那位他十几年没联系的朋友),也有微信好友(没有存对方电话)。 “我的手机号是来北京工作后才换的,郑州那位十几年没联系的朋友根本不知道我的新号。”向朋友确认后,金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今日头条不可能从他朋友的手机通讯录里发现自己的手机号然后推荐给他,因此他怀疑是今日头条访问了他的手机通讯录。 而对于被推荐的其中一名微信好友,金先生告诉河南商报记者,他也向其求证,对方并未存金先生的手机号,只是微信好友,因此他也怀疑今日头条访问了他的微信好友通讯录。 然而金先生表示,自己的手机通讯录未给今日头条开放访问权限,在微信“隐私”设置中,也没有开通“向我推荐通讯录朋友”。 “没经过我的允许就访问。”金先生担心自己的隐私可能被外泄。 金先生发来的截图显示,他没有给今日头条“授权”。 【回应】今日头条:并不掌握用户的隐私信息 18日下午5点多,河南商报记者联系到今日头条北京总部一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针对这个情况,今日头条会有一个官方的回复,并让记者耐心等候,然而记者一直等到18日晚上11点,仍旧没有得到回复。 19日上午,河南商报记者再次联系到这名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相关负责人还在准备中,并让记者耐心等候。 19日下午5点多,今日头条北京总部发来一份回复,内容如下: 1. 今日头条只是一款信息获取产品,我们并不掌握用户的金融、出行、购买、健康、职业等隐私信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不涉及用户的隐私信息。 2. 用户通讯录在协议允许的情况下被使用,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通用做法。同时,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选择开启或者关闭这项功能。 3. 今日头条是基于推荐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向用户推送其喜欢的信息与视频。这些数据是通过用户上网行为,包括点击、停留时长、朋友互动、评论等推荐分析出来的。这是包括社交软件、音乐软件等几乎所有移动互联网产品在内的普遍做法。 12月25日,今日头条北京总部一名负责人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其他人反映过类似情况。 【说法】不要拿“通用做法”来回避问题、逃避责任 在金先生看来,这个回应是模糊的,只说什么通用做法、普遍做法,而没有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释,根本不能化解质疑,消除顾虑。他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 1. 今日头条不涉及用户隐私信息,怎么会出现用户刚在淘宝或京东搜索完商品,今日头条就很快给用户推荐同类产品?今日头条如何这么及时地获知用户的消费需求? 2. “用户手机通讯录在协议允许的情况下被使用,这是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通用做法。”不要拿“通用做法”来回避问题、逃避责任。目前互联网行业个人信息泄露问题频发,难道今日头条也有贡献?何况,从未允许今日头条使用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如果今日头条没有私自访问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怎么会推荐了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内的联系人?今日头条怎么知道我们是有联系的人?这是什么算法? 3. 今日头条根据用户在今日头条的行为习惯给用户推送喜欢的信息,这没错。可是,今日头条不能未经允许去窥探用户在今日头条以外的空间内的隐私(手机通讯录和微信通讯录内的联系人信息),用来分析用户习惯,进行相关内容推送。 编辑:王豪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