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传媒视界夏倩芳:经验研究中的“结构”与“概念”

2019-4-22 14:1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70| 评论: 0|来自: 河传

摘要: 2019年4月18日下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应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邀请,举办“经验研究中的‘结构’与‘概念’”的学术讲座。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系主任张杰教授主持,部分老师以及研究生 ...

  2019418日下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夏倩芳教授应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系的邀请,举办“经验研究中的‘结构’与‘概念’”的学术讲座。河海大学新闻传播学系系主任张杰教授主持,部分老师以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个人简介】夏倩芳,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传播与社会冲突、新闻理论、媒介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重大研究项目等课题。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开放时代》、《现代传播》、《传播与社会学刊》、《新闻学研究》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本次讲座分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什么是‘结构’和关于结构的问题、概念与问题建构”三个部分,夏倩芳教授将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现实的社会问题相结合,带给大家新的关于经验研究的思考。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针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夏倩芳教授引用布尔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的观点进行阐述:社会学的使命在于揭示行为的必然性,亦即通过重新构建决定这些行为的各种约束力量的整体而使这些行为摆脱任意武断性的假象,但同时并不赋予这些行为正当性。夏倩芳教授认为,这个过程是客观的、具有结构性和集体意识的。

 

 

什么是结构和关于结构的问题

关于什么是结构和关于结构的问题,夏倩芳教授首先强调结构的产生及维序与历史的延续性密不可分。结构存在于符号体系,也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资源分配,它是有序的模式,与其相关的是规则可能性条件机制范畴等,而不是表象。只有将理论、概念置于社会结构与历史发展中,才能更为清楚、准确地发现并解决问题。

      

进而,夏倩芳教授向我们介绍布尔迪厄的观点:社会学探讨的既非个体,亦非群体,而是关系”——“场域惯习之间的关系,这也是米尔斯所说的历史、结构、人性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人在不同的社会空间便会产生不同的互动,在人的互动之中会产生对社会认知的想象,这种想象的过程是社会经验产生的过程,较为稳定的结构是社会经验在时空上得到有序的安排。她提出,布尔迪厄提出的游戏是指结构的灵动和动态,通过实践逻辑探寻结构,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看到的碎片化事物拼接出结构是运动的过程。

       

夏倩芳教授强调,寻找结构需要问题驱动,研究问题有价值大小的差异,值得珍视的价值都与权益有关。夏倩芳教授举例说明学术问题不是随时可遭遇的碎片化的表象,在理论视角下学术研究应具有结构的普遍性。

 

 

概念与问题建构

谈及概念与问题建构,夏倩芳教授首先将概念这个词拉下神坛,她强调概念的工具性,认为概念是分析事实、提取事实、照亮事实的工具,其作用是赋予我们看事实如何的视角,对于概念的态度应该是为我所用,给我启发,帮助自己进行认识,提取灵感。夏倩芳教授提出,概念可用以分类,现象不同则概念不同,概念有明确的边界、内涵和可操作化的维度。

      

随后,夏倩芳教授引用曼海姆的言论:某种概念的缺失,常常不仅表明缺乏某种观点,也表明缺乏千方百计去解决某些生活问题的明确动力。来阐释概念与行动,并举例说明概念的争夺源于本体论的差异,认识论、价值观的差异。

      

此外,夏倩芳教授提出概念蕴含着特定话语,概念从来不会被孤立地秉持或使用,而是以群体的形式被秉持或使用,这些群体组成完整的框架或信仰体系。也就是说,概念之中的权力结构是对其进行解释的基础,概念具有特定指向和含义。

 

 

讲授结束之后,张杰教授对夏倩芳教授所讲的内容做出总结:概念有效地连接了经验事实和结构,通过概念进一步追寻背后的结构,对结构反思其背后的建构性,夏倩芳教授不是仅仅在讨论经验研究的方法问题,而是在讨论方法论,事实上是布尔迪厄所说的“再思”,这种“再思”同时体现在夏倩芳教授在讲述中表达出的对中国特殊事实经验的反思。

       

进入互动环节,对于同学提问的如何做好经验研究,夏倩芳教授表示,学生阶段应尽力用理论来解释现象,通过不断地阅读材料来获得启发,最珍贵的是从材料中提取问题,这个过程需要长期的阅读训练和对经验的思考,还需要多体验、多接触,以经验为主,永不满足,不断追问。对于邓倩老师提出的如何理解概念的工具性,夏倩芳教授表示经验研究必须从材料出发,概念不是单纯的词汇而是对世界的反映,并表明概念一定是工具,不要把概念奉为上宾。

 

 

 

编辑:陈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