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17日澄清,所谓的“皮革奶”报道不实。央视称“皮革奶”风波系由语焉不详的报道引发,说明由三聚氰氨而导致的中国乳制品的信任危机,目前依然停留在人们内心。2011年2月18日央视《新闻1+1》播出《谁在制造“皮革奶”?》,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昨天的节目里面,我们刚刚关注了内地人到香港去采购、抢购奶粉的事情,现在看来香港的奶粉恐怕又要吃紧一阵子了。因为据媒体报道,内地又出现了所谓的“皮革奶”。虽然消息一出,农业部马上出来澄清,这篇报道并不属实,但是这种澄清似乎却消解不了人们心中深深的忧虑。我们先来看一下“皮革奶”到底是怎么回事。 (播放短片) 记者:最近“皮革奶”的事情您听说了吗? 民众1:了解一点, 民众2:没有。 民众3:听说过,昨天电视上还说了呢。 记者:您有没有什么担心呢? 民众2:我担心中国这些企业的责任感,可能需要国家管一管。 民主4:买一些品牌的,其它的小厂的不敢买。 民众3:每天喝奶就是担心。 解说: “致癌皮革奶惊现市场”,“皮革奶比三聚氰氨奶更惊人”,“皮革奶长期食品可致人死亡”,“皮革奶再现,中国奶的信任危机”,昨天和今天,类似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大量地出现,尤其是一篇标题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更是被各大商业门户网站大量转载。 “皮革”、“牛奶”,危险的产品已经出现在了市场上吗?昨天农业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做出回应,并公布了他们对全国生鲜乳质量的检测结果。醒目位置的第一句话是“2010年例行检测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 王俊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2010年总共监测了7400多个生鲜乳样品,检查了4700多个奶站,2600多个生鲜乳运输车辆,结果显示,所有的生鲜乳没有发现三聚氰氨的添加问题,也没有发现皮革水解蛋白等违禁添加物。 解说: 市场上没有发现所谓的“皮革奶”,这是国家有关部门做出的回应,但是“皮革奶”事件为什么会被传得沸沸扬扬呢? 今年2月12号,农业部下发《2011年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农业部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工作规范》两个文件,其中要求各地要抽检皮革水解蛋白。 然而就在昨天元宵节,这篇《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却迅速引起轩然大波。文章明确写到,三聚氰氨事件对于内地乳业的影响尚未消退,国家农业部近日发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内地疑有不良商人将皮革废料的动物毛发等物质加以水解,再产生出来的粉状物掺入奶粉中,意图提高奶类的蛋白质含量,蒙混过关。 一时间,内地出现皮革奶的消息,成了昨天乳制品行业的一颗重磅炸弹。 一组标题: “皮革奶”生产者泯灭了人性 别让婴幼儿奶粉再“杀人” 追溯奶粉行业不良史 解说: 昨天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的股价应声下跌,最高的蒙牛跌幅高达3.3%,而面对这样的新闻,公众紧张,相关企业紧张,监管部门更紧张。昨天,继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澄清后,伊利、雅士利等企业负责人也赶紧表态,声明自己的企业不存在“皮革奶”。 一次例行的检测通知,一个早已被列入的检测项目,一篇事实模糊、作者难觅的文章,面对这次影响巨大的“皮革奶”事件,真相到底是什么? 主持人: 我们搞新闻的都知道,一篇新闻得有细节、得有出处,但是看整个这些日子说“皮革奶”的新闻,看不到任何细节。可这件事为什么会成为新闻? 白岩松 评论员: 我觉得得先帮着观众朋友捋一下出台的整个这样一个过程。其实这个事情的最初开始是在2月12号的时候,农业部出台了两个,一个规范,一个文件,针对乳制品要进行监测的。到14号的时候,媒体就登了一篇文章,其实还是相对客观,但是标题已经把农业部要抽检皮革水解蛋白给列出来了。其实这两个规范和文件在去年同样都有,它强调的是要对样本进行检测三聚氰氨,同时也要检测这种皮革水解蛋白,去年也同样如此。 但是这篇文章又出来之后,又隔了三天,突然出来一篇文章,刚才报道上说的叫《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皮革奶粉”、“死灰复燃”、“可致癌”这三个关键词组接在一起,迅速地产生一种爆炸效应。其实不仅有农业部出来说这个报道不属实。在内地最后一次检测出乳制品里头含有所谓的“皮革奶”,是2009年3月份,浙江金华一个小的乳制品公司,然后迅速地就被查封了。起码到现在两年内检测过程中没有发现这种“皮革奶”,但是这个事情就迅速地被这么放大了。 主持人: 你觉得人们在这件事上为什么不进行稍微详细一点的分辨,然后听来什么就是什么? 白岩松: 首先我仔细看了一下 “死灰复燃”这篇文章,也看到了一些蹊跷的地方,因为在这里怀疑了一些乳制品的股票,但是又推荐了一支乳制品的股票,我不知道这篇文章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想法,那是有关人士去了解的。 可是另外一方面我又觉得很正常,从很正常的角度是什么呢?说明由三聚氰氨而导致的中国乳制品的信任危机,目前依然停留在我们的内心,也许查不出三聚氰氨了,也许查不出“皮革奶”的这种成份了,但是在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查出对乳制品不信任的基因。我们有一句老话叫“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当时2008年三聚氰氨出来的时候,对乳制品的打击如山倒一样,“病来如山倒”,但是想要恢复这种信任“病去如抽丝”,是一个非常漫长过程。所以现在我能感觉很多人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因此一旦出现一个哪怕不属实的一种报道,大家也会觉得有可能吧、是吧,甚至谁辟谣说不属实等等,反而还怀疑一下,我觉得我们要面对这种现实。 主持人: 没错,就是这些天大家都说“皮革奶”这几个字,然后非常权威的部门农业部这个时候出来澄清说,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觉得能够掰回市场的多少信任? 白岩松: 我觉得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觉得这次好在哪儿呢?就是当出来了这个事情之后,媒体一报道,不管可能是不属实,甚至说这里存在着另外一些因素,但是起码农业部是正视它,马上出来告诉大家,然后甚至说最后一次是2009年3月份金华等等。质检总局马上出来,告诉我们一直在监测,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这种情况。 我觉得有很多的事情,当这种不信任依然强烈地停留在人们内心的时候,我们不能说那个不属实、那是谣言,就过去了。因为这还不足以立即打消人们内心长久以来已经形成的这种不信任,需要一次又一次,任何风吹草动,哪怕是假的风吹草动,都要立即非常正式地去回应。因此,包括现在我们看到各地乳制品企业迅速站出来,告诉大家相关的数据等等,就是一个漫长的病去如抽丝的过程,不能指望这一次大家就信了,还得很多次,可能将来还得有谣言。 主持人: 消费者在面对一篇不属实、或者说没有任何细节报道的时候,我只要一扫马上就信了,但是对权威部门提供的这些详实的数字,往往可能不相信。你说这种较量还要多久? 白岩松: 这说明我们还没有到临界点,没到怀疑和真正建立信任之后的临界点,现在依然是一个怀疑占上风和不信任占上风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有关部门不能有委屈感,也不能说愤怒,怎么会有这种不属实报道等等,就是要不厌其烦、一次又一次,哪怕出现谣言之后,一次又一次地证实。 树立人们的信任需要三个过程:第一,有关部门不断地告诉大家,请信任我,但是这不重要,这只是第一层面。第二,告诉大家你在用什么样的方式不断地检测,并且从不中断,而且有很大的投入,来检测真的没有。只有到第三个阶段,这个事才算了了,消费者也信真的没有了。
主持人: 刚才我们在关注一篇语焉不详的报道引发了业内一轮比较大的风波。其实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以来,最近几年内地的乳制品行业都在经受着摧毁性的打击,这些年正在努力地进行恢复性的生产。但是这样的一轮新的风波到底会对步履维艰的乳制品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稍候会继续关注。
解说: 在农业部紧急澄清之后,国家质检总局也做出表态,表示要严厉打击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违法行为。今天北京、深圳、南京、武汉各地也都纷纷公布各自的检测结果,近期没有发现所谓的“皮革奶”。 薛毅 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秘书长: 皮革水解蛋白在食品中间是严禁使用的。2009年初公布的第二批非法添加物中间就有皮革水解物。 解说: 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中,最近的一次“皮革奶”事件,发生在2009年3月18号,当时浙江省质监局检出金华市晨园乳业生产的多批次牛奶中,共有1874箱含有皮革水解蛋白。之后企业被查封,企业法人代表被刑拘。尽管只是一个小规模企业,尽管此次事件没有造成大范围影响,但是还是让一些部门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质监、农业等五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监控和查处。此外,为防止使用违法物品达到蛋白质的含量,还降低奶制品含蛋白标准,把每100克生鲜乳中的含蛋白量,由2.95克降到2.8克,这样的标准全国的奶农正常生产都可以达到。 王俊勋(农业部奶业管理办公室主任): 这个标准的制定是卫生部依据《乳品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来牵头制定的,而且这个标准是经过了大量的调研,收集了大量的生产数据以后进行的修改,我认为这个标准是符合当前奶业养殖生产实际的。 2009年新闻会客厅采访片段: 宋昆冈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 去年10月份以后,整个行业是处于极端的困难之中。过去我们增长率一般都在两位数,20%到30%,那么去年年底的负0.5增长,把上半年1到8月份正增长拉平之后,是一个负增长。 解说: 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不可否认对中国整个乳品行业打击巨大,也就是从那一年开始,从相关职能部门到企业都在发生着改变。扩大监测范围,成立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委员会,出台《食品安全法》,大到政法法规,小到规定奶源和乳品加工企业的距离,一些措施不失力度。 李秉龙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应该说分工上没有大的变化,整个协调工作变得更为明确了。从监管上来说,国务院还有农业部就乳品生产这一块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应该来说对于这些方面的检测、调查、投入的力度都是在增加的。 解说: 尽管每个部门都在努力,标准不断提高,政策从严从紧,但是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到如今,还是会有一些和奶粉有关的事件不断上演。三聚氰氨回流市场,蒙牛公司被禁止向特伦苏牛奶添加OMP物质,伊利集团生产的QQ星儿童奶遭攻击。“糊精奶”、“三聚氰胺奶”、“皮革奶”、“解抗奶”,公众对于乳制品行业的信心仍然显得脆弱。 李秉龙: 从政府部门来说,我们的法律还不是很完善,或者是法律还有不能够很好地执行这样一些问题,还有就是我们一系列的检测检验标准,我们还没有全方位地覆盖,在执行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从政府部门来看。从企业来看,我们企业在自律方面还是有一些问题。 解说: 如今尽管让人们恐慌的“皮革奶”并未现身,尽管皮革水解蛋白早就被列为禁止添加的名单,但是“皮革奶”的检测标准究竟有没有统一?检测的范围究竟有多大?面对内地人蜂拥去港澳抢购奶粉的新闻,面对我国奶制品行业的现状,面对消费者,今天的《人民日报》也刊发文章,提出要正视民众的食品安全焦虑。如何恢复公众在食品消费方面的信心,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主持人: 岩松,咱们先说个题外话,你当时在做“看日本”、“看美国”的时候,有没有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国外奶制品上市之前,会不会像我们一样查里面有没有三聚氰胺,还有皮革水解品这种东西? 白岩松: 因为我看美国的时候,专门采访了食品药品监督机构,他也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他不断地用开放的方式,不仅自己在不断地查,而且很重要地是欢迎社会各界的监督,跟媒体进行合作。因此,它透明和开放做得非常棒,慢慢地通过这样一种合作,其实是建立起公众的一种信心。因为公众看,不光你跟我说,媒体还盯着你们,也帮着我们一块看,所以这种信心更容易建立起来。所以这也是我们现在监测机构需要借鉴的地方,更开放、更透明。 因为我们必须面对一个现实,就是现在我们不能掩耳盗铃说都没有,大家就没事了。不会,刚才我说了,“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得说无数次,并且检测无数次,最后都是清白的,最后大家的信心才能慢慢地建立起,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恐怕要综合地建立大家的信心。 主持人: 昨天咱俩坐在这儿还说,内地人为什么要去香港买,其实买的也许是质量。昨天说也许他们的奶粉比咱们贵,也许都会买。 白岩松: 没错,因为这种信心,尤其在独生子女的这种环境当中,大家可以想像,孩子简直是像我们的信仰一样,所以建立信心有这种很漫长的过程,要做很多很细的工作。 比如说我特别注意到,在这次所谓的“皮革奶”风波当中,除了大家的这种恐慌,然后不信任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质疑。这种质疑来自于哪儿呢?我们公布相关监测文件和规范中强调,所有样本都检测三聚氰氨,但是这些样本只有30%要检测皮革水解蛋白,如果大家没有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可能还觉得不会去关注这个数字,但是一看到、一想到有“皮革奶”的时候,那70%没监测,会不会有漏网之鱼?现在大家可是希望宁可错杀一千,也别放过一个,因为拿我们当实验剂了。 有关部门强调经费缺乏,可是大家又替他算了一笔账,六千多个样本,每个几百块钱到一千,全满打满算算一千,才六百多万。虽然对个别部门来说六百万是非常难的经费,老百姓不这么想,写文章、写评论的人不这么想,六百万跟全国老百姓的健康比较起来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我想我们要更透明。 在目前乳制品处于重灾区的情况下的时候要重投入,在乳制品的信心建设方面要重投入,恐怕“皮革奶”风波出现之后,也要提醒有关部门,恐怕不能是30%的监测率,要升高。因为写这个质疑的背后,是写作者本身存在恐慌和不信任。 主持人: 咱们再回过头来说,从2008年到现在,相关部门从生产到经营,然后再到销售,各个环节应该说是层层加码,出台了很多这种检测,但是在一篇报道面前,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摧跨了? 白岩松: 我刚才已经说了,现在我们恢复起来一点点信心都是非常脆弱的,就像一个大病初愈的人,中医又有一句话了“三分治七分养”。两年多了,在检测样本当中没有三聚氰胺,2009年3月份以来也没有检测到皮革水解蛋白。大家将信将疑,可以理解,因为过去病来如山倒的巨大影响。现在要慢慢地恢复大家的信心,就要不厌其烦地多批次地、不断地这样一种检测,然后给大家恢复这种信心。我觉得恐怕这个密度要加大,然后不仅仅是内地所产的奶粉,也包括现在在市场比例当中洋奶粉比例逐渐加大,也要盯紧,不能说盯这一块,放松那一块,哪天那一块要再出事,我们脆弱的信心甚至出现崩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面对现实,做扎实的工作,然后加大投入。一定要出现这种结局,就是魔高一尺,一定要道高一丈,千万不能出现的是放松警惕了,突然有一天让大家感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个时候本来就脆弱的信心再想建立太难了。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