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英雄出少年,这话迄今依然灵验。媒体爆出的“年少干部”渐多,即是当下“少年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写照。二十出头的毛头孩子,当市长、局长的已经屡见不鲜。纵然舆论质疑再多,也未见老百姓的口水能把哪个“年少干部”轰下台的。如今,“年少干部”正在从官场向准官场进军。这两天闹得沸沸扬扬的“提拔门”,其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小丫头,她已经坐到了大学二级学院副院长的职位上半年有余了。
网帖爆料称,1986年出生的女孩2008年工作,2010年被提拔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据悉,该大学是厅级单位,一般人需工作9年才能达到该级别,当事人从工作到被提升不足3年。该大学回应,任命是有意识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并否认其为某市长女儿的说法。(《新快报》2月16日报道) 参加工作不足两年,一个国外硕士学历的小丫头,被提拔为副院长。按照校方的说法,这是该校加大年轻干部培养的试验田。照此说来,试验一旦富有成效,以后十七八岁的娃娃院长坐镇中国高校二级学院院长的位置,应该大有希望的。所谓破格提拔,要受诸多条件的限制,片面的破格提拔,也就变成了出格提拔。出格的事情多了,暴露出的问题是用人机制出了问题。 笔者不是唯年龄论者,对24岁的小姑娘当副院长,并非全盘否认。我的疑问在于,大学不是官场,大学应该是学术自治的乐园,这里是智力、知识的集散地,是人品的生产基地。在这样的机构掌舵,没有公认的学术业绩、管理经验和人格魅力,恐怕大学这条船是要触礁乃至翻船的。行政的归行政,教育的归教育,两者本不是一码事。现在,大学机制失去了灵魂,学术自治成为泡影,大学刻意模仿官场,干部的选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推选和投票选举,而是组织部门的考察和准官方形式的任命。大学变成了既得利益者的乐园,既得利益者要保持各自的既得利益,不得不结成各种统一战线,不得不在许多问题上一致排外。于是,大学和世俗社会变成了零距离,大学里的官员成为标准的社会治理者而不是学术自治的代理人。要想成为大学官员,必须讨好组织部门,讨好领导。不讨好而能踏上领导岗位的不是没有,必须有足够让学校领导敬畏的权力。利益交易,让那些在学界没有基础,没有威信者,成为考察对象,甚至是提拔对象。报道中的这位副院长王圣淇小姐,网上关于其身份传言不少,是否可信不好说,但没有背景而能坐火箭升职的事情,在今天的中国也算个不小的奇迹。
官场的干部选拔偏离了民意的轨道,问题已经很多。大学作为一片相对净土的地方,因为失去了学术自治的资格,早已变得浑浊不堪。提拔门的出现,应该毫无奇怪可言。若是民国的大学,谁能相信那些教授们能推选一个学业尚浅、阅历乏陈的丫头去当学院的掌舵人之一呢?至于“培养”之说,那是蜀国无大将的写照,帅才、将才满地的时代,培养不过是权力交易的遮羞布,何必自欺欺人呢?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