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任仲平:主流媒体政论表达形态的革新与探索

2018-12-7 14:0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95| 评论: 0|来自: 传媒茶话会

摘要: 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任仲平”为代表的人民日报政论,在构建主流叙述上的一些具体探索。

导读:

构建新时代的“主流叙述”,需要以主流姿态切入主流议题,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以主流话语塑造主流表达,在舆论场中发出更响亮的声音;需要立足大时代,关注真问题、进行真思考、给出真解答;需要拥有大胸怀,在全球背景下思考,在历史视野中讲述。

2017年12月5日、6日,人民日报在一版下八栏,连续刊发两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任仲平文章。上篇《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集中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篇《使命,复兴的道路开启新征程》聚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其中上篇获得了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特别奖,这也是任仲平品牌第十八次获此殊荣。

 

任仲平是党报评论中一个独特的形态。它在形式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篇幅长,每篇能达到七八千字。这让文章有了较大的写作空间,可以把问题充分展开,说深说透,但也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过,换个角度看,相对舒展的写作空间,也是巨大的探索空间,可以让写作者更好地把思想梳理好、把结构搭建好、把表达打磨好。这些年来,任仲平是人民日报评论的一块创新“试验田”,18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殊荣,正可以理解为鼓励党报对评论传统的承续与创新,以此推动主流媒体对政论表达形态的革新和探索。

回望任仲平20多年的足迹,从开篇之作《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到抗击非典时的《筑起我们新的长城》,到新中国成立60周年时的《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再到此次获奖的《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一以贯之的是突破和创新。可以说,任仲平的历程,也是我们在人民日报编委会的指导下,不断形成与完善政论内容形态、表达形态的实践过程。在这次写作中,我们再次深感,作为党中央机关报的政论品牌,任仲平要有力量把握历史的大逻辑、要有勇气做出时代大判断,恰如卢新宁副总编辑所言,要构建起属于我们自己的“主流叙述”。

——以主流姿态切入主流议题。任仲平这样的大型政论,其重要性体现于以系统性的思考传递对于当前时代重大议题的认识。换句话说,需要以持中守正的姿态,成为这些“一级议题”的定音鼓、定盘星。一段时间以来,面对全媒体时代,主题宣传、正面宣传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在一些重要议题上甚至出现了零碎化、空心化、形式化的情况。对于治国理政、思想理论、历史文化、世道人心的重大议题,主流媒体必须给出自己的判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任仲平选取的这些话题,虽然不一定自带“流量”,但以其深刻的影响力而成为时代的刚需。可以说,党报评论的“讲政治”,首先就体现在这一点上。

——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任仲平的写作,有着深厚的基础与深沉的积淀,也贯穿着同一种价值、同一种气质。在这个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和媒体竞争纷繁复杂的时代,党报评论要赢得读者、发挥作用,重要的一点就是守住稳定的价值观,以主流声音传播主流价值。我们理解,这应该是有头脑、有肝胆、有心肠。有头脑,就是有敏锐的发现、深入的思考,这是建构文章的根。有肝胆,就是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治国理政的担当,这是支撑文章的魂。有心肠,就是有对党的感情、对人民的深情,这是贯穿文章的气。说到底,“文章合为时而著”,只有把握好时代性、针对性、人民性,才能在主流声音中更好地体现主流价值。

——以主流话语塑造主流表达。这些年来,任仲平以充分的说理、深入的分析、鲜活的素材、丰富的细节,形成了颇具自己风格的表达系统。这样的主流表达,源于视野的不断打开。我们提出要完善三个体系——话语体系、知识体系和思想体系;培养三种意识——以全球意识打开世界视野,以历史意识体现中国特色,以问题意识对接现实国情;善用三重资源——赓续红色政党文化传统,接纳现代文明价值,考量当代民众诉求。借助这些意识的革新与知识的积累,任仲平提供了一种新的知性表述,以丰富清晰的逻辑层次增强评论的思辨能力,以认识问题新的方法增强评论的说服能力,以陌生化的细节和素材形成充满魅力的论述能力,从而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作用。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以“任仲平”为代表的人民日报政论,在构建主流叙述上的一些具体探索。

 

 

构建主流叙述,需要写好大文章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思考”这两篇任仲平文章,选取的是一级的目录、最重的话题。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两篇文章,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握住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主线和灵魂,注重理论的梳理和分析,彰显了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

大文章的写作,最关键的就在于确立主题和主线。这两篇任仲平文章,抓住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灵魂,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上篇牢牢把握新思想的价值意义,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坐标中论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篇紧紧围绕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从现代化道路的广阔视野中论述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正是因为准确把握了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核心要旨,所以文章理论重点突出,逻辑层次明晰,也让读者对于党的十九大精神有了更准确的把握、更深刻的理解。

文章既达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又完成了独到的理论建树。如何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上篇从实践、历史、理论、世界四个维度出发,追寻这一思想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力量。如何看待中国道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下篇着重从党的领导、自我革命、制度优势等几个方面,论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彰显了中国道路对于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意义和价值,以此观察中国共产党为人类作出的新的更大的贡献。文章敢于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下判断,比如认为中国的新时代“不仅是一个发展进程的概念,更是一个思想演进的概念”,用新思想定义新时代、引领新征程,可谓掷地有声、简洁有力。

我们理解,“大文章”,不是字数多、篇幅长,而是分量重、内涵深。我们认为,构建主流叙述,不能被“10万+”所左右、只有吸引眼球的内容,而是要发现历史的结构和现实的方位,成为舆论的定盘星、压舱石。

 


构建主流叙述,需要立足大时代

引导读者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出新的“时代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

在《领航,思想的力量开辟新时代》中,有一段总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容:以民族复兴中国梦重构“时间逻辑”,以“五位一体”“四个全面”重构“战略逻辑”,以经济新常态重构“增长逻辑”,以新发展理念重构“发展逻辑”,以全面深化改革重构“治理逻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构“精神逻辑”,以美丽中国建设重构“生态逻辑”,以全面从严治党重构“政党逻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构“世界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些具有开创性的理论成果,背后其实是一个大的“时代逻辑”。

一篇大型政论,必须把握好这样的时代逻辑,把结论建立在对中国发展方位的判断之上,才能回答好思想为什么产生于这个时代又如何影响着这个时代的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文章的时代感也体现在对于问题的把握上。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两篇任仲平文章把5年多来的改革发展,放在一个峻切的时代背景下考量。文中分析了“中国号”航船再度扬帆起航的2012年,许多人“并不乐观”的预期: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低于8%,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外媒一叠声唱衰中国,各种“陷阱”亟须跨越……并认为这是“一个破旧立新、世代交替的‘艰难时刻’”。这样的时代背景,让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中国冲破历史的隘口,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愈显难能可贵。

我们理解,主流叙述需要面对的大时代,不是只言片语、一鳞半爪的“微时代”,也不是吟风弄月、轻佻浮夸的“小时代”,而是关注真问题、进行真思考、给出真解答。唯有贴合时代心灵,切中时代脉搏,才能让作品在与时代的对话中绽放生命力,成为最丰厚的滋养。

 

▲2017年6月30日,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任仲平首推微视频《同书写不朽香江名句》

观看视频请点击:https://v.qq.com/x/page/z0520nfwab0.html

 

构建主流叙述,需要拥有大胸怀

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和地区的重大问题,都须放到共同的世界历史进程中去审视。要写好大文章、把握大时代,历史坐标、世界坐标,都是必不可少的参照系。文章需要目光四射,在全球背景下思考,在历史视野中讲述,才能更加凸显新时代、新思想的内涵与分量。

融汇各种资料和观点,使文章既有海纳百川的思想高度,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从美英联合制作的纪录片《中国:习近平时代》,到俄罗斯《真理报》文章《十月光芒指引未来》;从越南岘港APEC峰会习近平演讲受关注,到坦桑尼亚革命党效仿中国共产党加强作风建设,借嘴说话的方式,让文章的论述更加客观。为了避免断章取义,我们还核查了几乎所有引文的原文和上下文语境,确保了引用的准确性。文章的引述,既有媒体视角、观察家视角,也有基层老党员视角、政治家视角;既有文学化的表达,也有来自基层的鲜活案例,对各种论据深入浅出的剖析,对各种素材详略搭配的使用,让文章的分析更为透彻、判断更有分量、立论更为权威。

叙述脉络上突出的“时间景深”,既以古论今也以今观古,既追溯过往也遥望未来,在纵横捭阖中写出了气魄、提振了信心。在社会主义运动500年历程中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的新境界,在人类300年现代化进程中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位和贡献,在对中国未来和人类命运的展望中揭示新时代中国探索的宝贵意义,这些“时间景深”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底蕴和意涵,让文章最终呈现站位高、视野远、脉络明、论证强的特点,写出了任仲平文章一贯的神韵和气魄。

(作者系人民日报评论部副主任)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 新闻战线

原标题 | 任仲平:主流媒体政论表达形态的革新与探索

编辑 | 王丽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KMHjGBuLyzuFDu-3R8nA

编辑:马晓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