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上午9点,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之江饭店隆重举行。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陈昌凤出席会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千名学者齐聚一堂,共襄盛典,围绕新时代新闻传播与美好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次大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浙江大学联合主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承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各研究委员会联合协办。 浙江大学常务副校长任少波代表联合主办单位致辞。他指出,60年来,浙江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以“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站位要求自己,培养了一大批深刻影响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卓越人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需要更加关注中国社会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的关系,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努力“建构重大理论、造就学术大师、培养领袖人才”,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亚太新闻传播学会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致辞。她表示,此次会议高朋满座,聚集了海内外知名学者,同时凸显了全球视野与中国特色。中国新闻史学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传播学领域唯一的全国一级学术团体。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经过学者们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成立二十二个分会,在国内外举办多个学术研讨会、编印出版多个学术文集。本次年会围绕新闻传播与美好生活之间的互动关系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期待会议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今年是中国新闻教育的百年华诞,也是浙江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六十周年。回首往事,又一甲子,浙江大学新闻传播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培养卓越传媒人才的重镇。开幕式上,浙江大学新闻传播教育60周年纪念文集《我的大学》首发揭幕。揭幕式上,原杭州大学新闻系系主任张梦新教授致辞,由任少波、陈昌凤、张梦新、王庆文、韦路、沈爱国共同揭幕。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院长韦路教授主持。韦路教授对出席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的海内外嘉宾表示了诚挚的谢意与热烈的欢迎。
随后,开幕式大会主题发言正式开始。上半场发言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单波主持,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点评。 南加州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前主席Larry Gross通过梳理传播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强调了传播学者的视野和责任。传播实践研究是人类探究中最古老的分支之一。从古到今,从地方走向全球,随着人类传播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成为新的支配全球传播的力量。媒体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媒体在创造和维护全球经济中应发挥核心作用。要真正理解和应对我们共同的文化环境,发现、揭示和反思“不合时宜的真相”已刻不容缓。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传媒学院荣休教授Clifford Christians以“数字时代正义的新理论”为主题,提倡建立基于全球正义目标的学术关怀。媒体技术的数字融合是革命性的,数字媒体的爆炸式增长带来了碎片化趋势与社区的分离,更多的数字连接意味着更少的人类交流。而正义作为社会秩序的最高形式,必须在数字语境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他强调,国际正义是国内正义的延伸,数字时代的无边界媒体技术需要对民族国家法律模式进行修订,全球范围内恢复正义是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基础。
昆士兰理工大学创意产业学院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候任主席Terry Flew的发言主题为“学习过去,规划未来:数字平台媒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工业革命时期的媒介变革来看,媒介技术对社会形态和社会文化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数字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使在线制作新闻的成本迅速下降,社交网络点击、分享和评论的流行造成了假新闻的泛滥。后真相时代的信任危机对重建数字经济的信任机制提出了要求。亟需发展相关理论,将信任概念化,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当代社会对数字手段的利用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教授、《亚洲传播学刊》主编郝晓鸣教授发表了主题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的发言。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需要立足本土经验,也要有国际视野。近年来大陆学者在新闻传播类国际期刊发表量大幅增加,研究领域多样。希望未来有更多年轻学者在海外期刊上发表文章,为世界传播学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新闻史学会联席秘书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对上半场发言进行点评。他指出,来自海内外的学者围绕传播学者的责任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做出了精彩的阐释。数字时代技术力量消解了对价值多样性的认知,新时代的传播学者需要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视角,注重学术的独立、创新与责任,“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为建立全球传播联合体共同作出努力。
下半场发言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赵振祥主持,由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进行点评。 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评议组召集人、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胡正荣发表“传播中国与中国传播”的主题演讲。在传播中国的实践中,有成功经验,也有不足之处,不同国家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视角。他分析了从制度主义视角看待中国传播的不同层面。从制度理想来看,要处理好个性和共性的关系、故事抽象化与价值具象化的转化关系、价值观的包容性和冲突性的关系。从制度安排来看,应致力于消除信息不对称。从制度治理来看,国际传播是国家治理的呈现和外化,国家治理是国际传播的基础和内涵。从制度表达来看,国际传播经历了以我为中心的自话自说阶段、回应关切阶段、原创话题阶段,真正的话语权来自于原创话题。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高晓虹的演讲主题是“新闻传播教育的坚守与创新”。她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需要继承传统,不断创新。首先应立足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培养家国情怀,让新闻传播学子心中有祖国、笔下有乾坤。其次是要顺应信息化的媒介趋势,提升专业能力,既要发展传统专业优势,巩固采写编评能力,了解国计民生,训练调查研究能力,也要紧跟专业前沿发展,提升融合创新能力。
国务院学位办新闻传播学评议组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唐绪军发表了“建设性新闻:创造美好生活的媒体担当”主题演讲。他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局下,新闻传播需要践行建设性新闻。建设性新闻的兴起,是传统媒体为适应受众的需要,重塑公信力,由一味地报道“坏事”转向“坏事”与“好事”并举、观察与参与并举、揭露与建设并举的一次新闻实践,有利于弥合社交媒体和传统主流媒体两个舆论场。推进建设性新闻是对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顺应,有助于主动设置议程、引导舆论。在传播主体的多样化背景下,要把建设性新闻作为推进媒体融合的一个切入点、网上网下共筑同心圆的那个圆点、践行“四向四做”的一个载体、深化“走转改”的一个突破口和推进部校共建的一个抓手。
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作了主题为“对中国当下‘揭丑’现象的思考”的主题发言。她回顾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中国充分释放,但是市场无法解决社会公平、公共资源合理配置问题,中国的“揭丑”报道由此出现。中国的“揭丑运动”与美国有着不同的制度基础和媒介手段,而美国“揭丑运动”的启示依然可以为我所用:“揭丑”不是终极目标,“揭丑”之后更需要形象的修复与重新建构,呼唤媒体的责任意识。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亚太新闻传播学会联盟主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以“智能化信息流算法中的伦理问题”为主题发表演讲。她分析了不同类型算法的伦理问题。时间重力算法透明度高,通常不存在伦理层面的算法风险,但是缺乏去重操作。关系加权算法会阻碍新的社交关系形成和维护,导致开放性的剥落,造成“亲密专制”兴起,进一步加重圈层的分化。兴趣加权算法会导致主观现实拟态环境与客观现实环境发生更大的错位,而互动加权算法会引发“黄色新闻潮”风险,冲击新闻专业性。
下半场主题发言结束后,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黄瑚就几位学者的演讲进行点评。他指出,学者们的研究在当今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传播研究应紧密结合当代价值,见微知著,在继承的基础上在新时代做出创新。
据悉,当天下午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院长论坛在之江饭店举行。大会期间,中国新闻史学会20个研究委员会的约40个分会场学术交流也将同步进行。预祝中国新闻史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圆满成功!
文/皇甫博媛 陈天宁 图/“高兴就好”工作室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