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在重庆大学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重庆大学新闻学院联合举办,重庆大学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承办,主题为“中国传播学40年: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世新大学、铭传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山大学等60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华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等机构的近两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图为大会现场照片) 上午9点,大会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理科楼开幕。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季为民研究员主持。 (季为民副所长主持开幕式) 重庆大学党委副书记王旭教授致开幕辞,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她介绍了重庆及重庆大学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她说,重庆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成长印证了重庆大学辉煌的办学历程,学院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迅速发展,不断壮大。传播学经历了40年的奋发图强,如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播学正在深刻体现新时代的新使命和新担当,新闻传播学界各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这一时代命题,是一次良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她希望新闻学院以此为契机,以89周年校庆为新起点,着力强化学科特色,提升创新能力。 (王旭副书记致辞)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陈昌凤教授代表中国新闻史学会对大会召开表示祝贺。她追溯了40年来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认为中国传播学已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新闻传播学在专业期刊论文发表数量、被引率,国家社科项目立项数等方面大幅增长,传播学的研究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高度的认可。她说,今年是中国新闻教育开展的第100年,改革开放40周年,值此历史节点召开第十四届中国传播学大会,具有重要意义,祝愿传播学在中国更加蓬勃发展。 (陈昌凤会长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唐绪军研究员代表中国传播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对参会人员表示欢迎。他说,中国传播学研究已走过40年的发展历程,本次大会是一个继往开来、创新发展的关键点,正契合今年8月习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宣传思想工作须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的要求。本次大会的参会者年龄跨度大,论文议题丰富,年轻学者的论文涌现,昭示着中国传播学进步的希望在年轻人身上,中国传播学本土化的重任落在年轻人身上。 (唐绪军所长致辞)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名誉院长马胜荣教授代表学院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他说,40年来,学者对传播学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创新性的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中国传播学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发展的实际,本次大会论文征集的18个选题领域都结合时代特征而设立,为大会研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是一所年轻的新闻学院,这几年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帮助新闻学院的发展。 (马胜荣名誉院长致辞) 开幕式后,大会进行主题演讲。主题演讲由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石义彬教授主持。 (石义彬教授主持主题演讲) 清华大学文创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崔保国教授做了题为《网络空间时代的传播学范式转换》的演讲。他提出,网络空间时代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任务是建构一个新的学科——传媒学。传媒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构思有五个层次:一是媒介的基础理论,二是媒体的操作理论,三是传媒经济理论,四是传媒的文化理论,五是传媒的社会理论。此外还有传媒业生态体系的研究,包括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媒体探讨等。 (崔保国教授演讲) 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传播思想史学会会长单波教授做了题为《作为方法的记者比较:新闻职业的地方性实践与跨文化重构》的演讲。他对比了中外记者在现实中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践行程度,认为记者不仅要客观报道社会现实,更要深层次地介入社会变革,不仅要报道问题,更要解决问题。媒体承担着塑造国族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文化传承与普及的责任,应与政府保持密切关系,依赖政府提供的资源,配合政府进行信息沟通和社会治理。 (单波教授演讲)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立峰教授做了题为《香港传播学及其“卫星”功能的发展与演变》的演讲。他回顾了40年来传播学在香港发展的历史,并全面、深入地介绍了香港传播学界的基本特点:一是不太看重学统,包容性强;二是经验传统和实用主义并行;三是不忽略宏观层次的社会变迁。他提出:“香港传播学在未来不仅要把西方的东西通过“卫星”的工作引到大陆,同时也要考虑怎么样把中国大陆的成果推到国际上去。” (李立峰教授演讲) 铭传大学传播学院院长、台湾中华传播学会理事长倪炎元教授做了题为《国际传媒如何框架“一带一路”?》的演讲。他提出,内地的媒体和西方媒体各自具有报道“一带一路”的框架,西方媒体趋向唱衰论、威胁论与机会论,并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和《时代杂志》为例,对其报道的话语框架做了深入阐述。 (倪炎元教授演讲) 新华社音视频部主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陆小华教授做了题为《基于战略博弈视角观察分析传播现象和问题》的演讲。他阐述了战略博弈的内涵、实质和结果,提出战略博弈应当作为观察分析问题的基点之一,传播策略的调整应当以实现战略博弈为前提,通过传播策略的设计有效处理战略博弈中的问题,增进战略效益或实现新的目标。 (陆小华教授演讲)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李本乾教授做了题为《“双一流”建设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的思考和实践》的演讲,他分享了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传播学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取得的成绩及学科建设经验。他说,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人才培养,注重文理交叉、手脑并用、国际化和产学研四个层面,下一步将在知识研讨和内涵建设方面继续努力。 (李本乾教授演讲)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董天策教授做了题为《回归学术初心,促进学术进步》的演讲。他阐述了学术初心即学术本义,就是知识、真理、思想的探索、发现、创新和传播。他说,学者的使命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要心无旁鹜,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只有这样才能研究学术。随着中国新闻传播学术的不断发展,构建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已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界的时代课题。开展扎扎实实的研究,不断促进学术进步,是每个学人的职责和使命。 (董天策教授演讲) 主题演讲结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唐绪军研究员宣读了“第六届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结果”。10篇论文从2017年全国12139篇新闻传播学论文之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优秀论文。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河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白贵教授,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刘卫东教授为获奖论文作者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图为颁奖仪式) 本次大会在13日下午和14日上午还将举行11个分论坛和1个专题的学术讨论,主题包括“传播学理论与学科发展”“媒介使用”“‘一带一路’传播”“媒介融合”“传播思想与文化”“科学、健康与政治传播”“媒介伦理与法规”“数字媒体传播”“新闻传播与社会发展”“计算传播”“全球传播与公共外交”“网络赋权与网络公共事件”等。 (参会代表合影留念)
编辑:付莎莎 http://sj.cqu.edu.cn/info/1015/3934.htm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