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新闻聚焦 查看内容

腊八节(一)

2011-1-11 12:5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56| 评论: 0|原作者: 李素菊|来自: 网易

摘要: 李素菊: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社区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节庆研究会常务理事,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项目“传统节日文化进社区”项目 ...

李素菊: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社区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节庆研究会常务理事,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项目“传统节日文化进社区”项目负责人。

腊八节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它是中华农业文明的沃土开出的一朵鲜花,也是佛祖文化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结出的丰硕成果。具体来说,腊八节是中国古代的“腊日节”既腊日祭神习俗和佛教的“成道节”,也就是煮粥供佛的习俗合二而一的一个结果。下面我来分别讲一下这两个节日。

首先讲一下中国古代的腊日节。腊日是古代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中国古代年终举行的一个祭祀性的节日,现有文献中最早可以看到在《左传》当中有记载。在古代农业社会,人们的许多习俗都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当农业丰收的时候,人们便认为这是天地诸神以及祖先帮助、护佑的结果,于是便举行盛大的典礼来祭祀天地万物,祭祀掌管风、雨、田、农的天地诸神和自己的祖先,以示感谢,并乞求来年风调雨顺,有好的收成。在农民的生活当中,分别有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四季。前面的三季都是比较忙的,只有冬藏之季比较空闲,所以祭祀活动一般都放在年底举行。祭祀的名字就叫腊,久而久之,人们把举行腊祭活动的这种岁终之月称为腊月,把举行祭祀的这一天称为腊日。

在古代根据历史的记载,腊有两个分别不同的腊祭,一个腊是肉月旁的腊,一个是虫字旁的蜡。对于这两个腊日节,人们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认为这两个节是一回事,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两个节完全是不同的。现在从史料当中也可以查到,在先秦时期,这两个腊日节是有分别的。它的区别主要在三个方面:一个是腊祭所祭祀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它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是它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虫字旁的蜡祭祭祀的对象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所以它祭祀的目的是报答诸神对农业生产的恩赐,为万物送终。而肉月旁的腊,它祭祀的神灵是与家庭有关的神祗,所以祭祀的目的主要也是家庭的团聚和享乐,让百姓得到修养。另外在仪式、礼仪的形式上也是有区别的。比如肉月旁的腊祭是与打猎有关的,所以它讲究用打来的猎物作为祭品,所以前人常把腊这个声音给读做“l i e (猎)”。

这两种腊祭之间也并不是毫无关联的,他们之间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而且有着互补的关系,所以祭祀的神灵也是相关的。综合来看,虫字旁的蜡祭祭祀的范围更广,包括了肉月旁这个腊祭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的朝代当中这两个腊祭合二为一。

腊祭在古代举办的时间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是不固定的,在《后汉书·礼仪志》当中说“冬季之月,星回岁终,阴阳以交,劳农大享腊。 ”这里就说这个腊是在冬季这个月份当中进行,是岁终之时,(但)并没有具体的时间。在《礼记·交拓生》(音)当中也记载着,史前神农氏时就已经开始有了腊祭。因为那个时候的历法(一年)是十个月,所以它是在月终是十月,也就是说是上古十月历的新年举行的。后来的历法改成了十二个月,腊日如果还在十月就不是岁终了。周朝的时候,它的腊祭仍然是在夏历的十月,而周历的十二月就是夏历的十月,所以说是从周代开始称十二月为腊月。

腊日的规定具体确定日期是从汉朝的时候开始的。在汉朝之前,腊祭虽然在十二月,但是具体的日期是不固定的,有可能是在这个月的月初,也可能在月中,也可能在月底。汉朝开始已经把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戌日作为腊日。到了六朝时期,有人已经开始把腊祭放在腊八这一天了。这时候才开始把它固定下来。

腊日这个节日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因为神农氏是传说中对农业生产贡献最大的一个人物,所以人们把腊日节的创始归功于他,这也反映了腊日节与农业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腊日节的古老。神农也是腊祭所供奉的首位神灵。据说在腊祭当中所祭祀的神灵有八位,第一位就是神农,后面还有社稷神、农业神、房屋道路神、保护庄稼的动物神、堤防神、水沟神和昆虫神。这样一共有八位神灵,所以这也是腊八的一种解释。

在古代的腊日节有哪些仪式和风俗呢?腊祭是先秦时期最为隆重的节日,前人称之为“一岁之大祀”。因为平时老百姓是很少能够吃到肉的,所以在腊祭的时候陈设了很多的肉食。腊祭的仪式最开始也是祭神活动,呈现祭品,吹打乐器,吟诵祝词等等。腊祭是一个综合性的节日,所以它的神灵几乎是无所不包的,所有的神灵都拜,相应的也就什么愿都求。总之它是报答神恭之际,感激各路神仙的保佑、恩赐。乞求让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完毕,人们会大吃大喝、载歌载舞、进入狂欢阶段。节日期间人们还互送礼品,向对方表示祝贺。

到了秦汉时期,腊日节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隆重的节日。据《玉竹宝典》(音)当中的《四明月令》(音)记载,节前五日开始杀猪宰羊做准备,节后五日方告结束。也就是说前后会有好几天,腊日节的期限是用几天的时间来祝贺。这样正式开始的那一天就被称为“正腊”。腊日节这一天民间也有着聚族宴饮的这样一些习俗。官府也有在腊日节举行聚会,有好像我们今天春节的“团拜”这样一种形式。腊日节的习俗除了祭神之外,还有像制作腊味。现在我们的腊肉等等一些食品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也就是说腊祭的很多肉食比较多,吃不完,就把它用盐腌好,风干,留着以后慢慢吃。这就是腊味的来历。

另外村民们还在这个时候系细腰鼓,带着胡公头(音)就是一种帽子,做金刚立式,有一种“驱疫辟邪”的仪式。这就是古代的腊日节,下面我们再介绍一下佛教的“成道节”。

十二月八日是释迦牟尼成道的纪念日。佛教是公元前六至五世纪产生于古代的印度,它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出家以前是古代印度北部的一个叫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国王净饭王的儿子,也就是说他是一位王子。当时他见到众生受生老病死痛苦的折磨,而且对当时婆罗门教这种神权统治极为不满,所以放弃了王位在29岁的时候出家修道。在他成道之前曾经遍游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寻求人生的真谛,历经了千辛万苦。他先后师从于几位大师,几位大师都认为他已经学得很好了,已经学成了,但是他却感觉到自己内心的痛苦还是没有被解除,后来他来到了一个苦行林当中加入了苦行的队伍,日晒、倒立最后炼得(身体)皮包骨头,但是他内心的痛苦依然没有解除。后来在他35岁的时候走出了苦行林。当他走出来的时候,饥饿、劳累使他晕倒了,正好有一位放牧的女子发现他以后,把他身边所带的一些杂粮,加上一些野果熬了像粥一样的稀糊让他吃下去,他的精神恢复了,然后在尼连禅河沐浴净身,坐在菩提树下沉思、静坐,终于在十二月八号这一天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也就是得道成佛。从此,佛教徒就把这一天作为佛祖的一个纪念日,也就是“成道节”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西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很快和中国的儒家思想,和中国的道教相融合,成为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对佛教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贡献,这是世人瞩目的一件事情。佛教寺院在我国各地广泛建造,形成了“天下名山僧占多”的这样一种境况,随着佛教在民间的广泛流传,传统的腊日节也发生了变化,它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也就是说,原来的腊日节的腊月初八,逐步佛教化,这样也扩大了佛教的影响,当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南北朝时期,佛教思想已经渗入到了腊日节,但是并没有改变传统腊日节的性质。当时腊日节的一些习俗,比如说祭祖、系细腰鼓,还有逐疫的这样一些仪式还都是腊日节的传统习俗。虽然这个节日也是放在了腊八,但是节日的名字并不叫腊八节,直到唐朝仍然如此。也就是说到唐朝的时候仍然是加入了佛教文化内容的腊日节。佛教色彩的腊八节是从宋朝的时候才盛行的。在宋代人的眼中,“腊日节”和“腊八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节日,他们的界限是非常分明的。所以是分别来过的。他们认为腊日谓之君王腊。也就是在腊月的时候,人们制作、腌制猪、羊肉或者其他的一些腊肥、法鱼之类的一些食品,以至于一直放到夏天还不损坏。腊八是佛教寺庙的一种称谓,大的厦或者寺他们都摆设五味粥,而且把这种五味粥就叫做腊八粥。可见腊八在宋朝的时候只是一个佛教的节日,与世俗的腊日是不同的。直到明代的时候,还有些人分别把腊日和腊八两个区分开,但是显然在宋朝的时候,腊日节已经趋于衰落。
 

李素菊:教授,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系社区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中国节庆研究会常务理事,东城区助人社会工作事务所理事长。北京市社会建设办公室项目“传统节日文化进社区”项目负责人。

腊八节逐步的取代了腊日节

腊日节为什么在宋朝的时候会衰落呢?它的原因有很多,我在这里主要讲三点:第一个就是腊日节祭祀的对象是非常空泛的,后来由于春节兴盛起来以后,春节的祭祖取代和淡化了腊日节所祭祀的神灵,使腊日节祭祀的神灵成了“六神无主”一盘散沙,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腊日节后来闯出了一匹黑马,就是灶王爷,这给腊日节以沉重的打击。灶王爷过去的地位不高,虽然在先秦时期已经有灶王爷了,但是他的地位并不高。从汉朝以后灶神的地位扶摇直上,成为皇帝亲自祭祀的大神,到了宋朝的时候,人们把腊日节祭灶神这个活动移到了腊月二十四举行,也就是说它从腊日节当中独立出来。灶神节的独立,(使得)人们对腊日节的关注被灶王节吸引去了,所以这是对腊日节的一个沉重的打击,人们慢慢的对腊日节失去了兴趣,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就是佛教。佛教传入以后,他们很早就看好了腊日节,想取而代之。但是因为腊日节的这种传统根深蒂固,根基深厚,所以他们很难如愿。但是后来随着灶神节的出现,腊日节的内容更加空洞,所以佛教也就可以趁机推出了它的腊八节。在这个时候,到了腊八的时候各个寺庙大兴“浴佛会”,施舍腊八粥,吸引人们前去烧香拜佛,热闹非凡。于是世俗也加入了腊八节的行列,而且由于腊日节和腊八节日气的接近,所以渐渐人们只过腊八节,不过腊日节了。当然,也有的地方腊八节和腊日节还是有区别的,但是他们把腊日节放到腊八来过,是为了和佛教这种热闹的场面凑在一起,使它能够同步。

下面我们讲一下腊八粥的传统习俗。腊八粥是伴随着腊八节问世的一个食品,它最早出现在宋代。在宋朝以前,腊八粥仅限于佛教徒,各地的佛教寺庙在腊八的时候煮粥,除了他们供佛和自己食用之外,还将粥分舍给寺外的善男信女,所以又称腊八粥为佛粥、福寿粥或福德粥。因为从传统来说,粥就是僧人的日常食品,僧人向来是不自己煮饭的,他们是手持钵盂,上街挨户化斋、化食的。腊八粥就是将各种杂粮放在一起来煮,据说当年的佛祖就是如此。当年他下山宣讲教义的时候,东家一把米,西家一把粟,有的给枣,有的给花生。百姓用这种方式向僧人赠送食品,表达他们的敬意,所以粥是僧人的一个主要的食品。其实在古代印度的经典当中并没有腊八粥的记载,所以它的记载主要是在中土的文献当中有这样的记载。佛寺在腊八这一天向百姓施粥,救济穷苦的百姓,后来这种习俗流传得越来越广。

腊八粥的来历还有几种传说:第一种传说认为这是跟中国古代吃赤豆粥避瘟疫有关。在上古时期有一个皇帝叫颛顼,他有三个儿子,这三个儿子死后都成了厉鬼,他们专门惊吓人家的孩子,所以小孩惊吓、惊风就是厉鬼作祟的结果。古人认为鬼是怕赤豆的,所以在这一天就用赤豆煮粥驱鬼,这是古代一种最古老的传说;另外一个腊八粥的来历还是跟佛教有关,除了刚才讲的牧女祀粥这样一个传说之外,还有一种传说,就是释迦牟尼在他出家之后,成道之前这六年当中为了苦行,每天只吃一粒麻和一粒米,非常艰苦,所以在他成道之后,佛教徒为了纪念他,用这种吃腊八粥的方式来纪念佛祖。

另外一种民间的传说是和朱元璋有关。据说当年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穷困,他给别人放牛,一不留神牛落水摔断了腿,牛的主人非常生气,把朱元璋关起来饿着他,不给他吃东西。他饥饿难忍,后来就找到了一个老鼠洞,在老鼠洞里面挖出了一些杂粮,把这些杂粮打火煮粥。后来虽然朱元璋做了皇帝,但是对这顿粥还是念念不忘,所以这也是民间流传的一种传说。

另外我们看腊八粥一些世俗的活动。腊八粥从宋朝开始就在民间流行了,这样就使传统的腊日祭百神的习俗被喝腊八粥的习俗所取代,所以到了明清两代的时候,每逢腊日,宫中不但要煮粥,而且还分赠给百姓。过去古籍当中也有这种记载“民间煮粥互赠”,而且官府也借寺庙设粥厂救济贫民。据说在雍正年间,朝廷把北京的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官邸改成雍和宫,雍和宫后来在每年的腊八,在宫内的万福阁等地用大锅煮腊八粥。据说当时是“十里之外,香味扑鼻”。雍和宫用来煮粥的锅也是非常神奇的,它大得出奇“可容米数石”所以到现在北京的雍和宫内还保留着一口直径2米、深1.5米的大铜锅,传说这改变当年专门为清室和文武百官煮粥用的。当年一到腊月,清庭的内务府就派人把粥料和干柴送到雍和宫,初七一早便点火熬粥。熬粥之后第一锅是供佛,第二锅进奉宫中,第三锅赏王公大臣和大喇嘛,第四锅赏文武百官,第五锅分给众喇嘛,第六锅和前几锅剩余的粥施舍给众百姓。

由于皇帝的这种提倡和重视,所以民间也争相仿效,腊八就成为了一个世俗的节日。后来各地的腊八节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是人们庆祝五谷丰登的这样一种习俗。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可以用食盒或者是提盒提着粥分赠亲友。据说这个粥是不能过午的,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然后全家人一起来喝粥。如果家人有在外面没有回来的,还要给他留一份,这样就成了一个世俗的节日了。

下面我讲一下腊八节现代的意义。

现在腊八节成为了整个中国“年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腊八节是中国年的一个序幕或者叫序曲。我们知道现在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春节的渊源也是来源于先秦的腊祭。先秦时期,因为各个国家历法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庆祝时间。新年的习俗是定型于汉朝,经过了战国,特别是经过了秦朝末年社会的大动荡,西汉初年推出了一种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比较稳定,人们的生活情趣也开始高涨,所以一系列的节日习俗也逐步的形成了。春节就是在这个时候被确立起来的,就是正月初一作为新年的日期。

这样一来,以前各地分别都是在冬末、春初,在不同的日期举行的一些酬神,祭祀和庆祝的一些活动也都逐步的统一起来了,从汉朝到南北朝,正月初一习俗的内容在不断的丰富,不断的扩大,而且它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所以成为了现在中国最隆重的一个节日。

现在如果说春节的开始应该说是从腊八开始的,腊月初八成为春节的序曲,拉开了春节“年文化”的序幕。人们从腊八开始就为过年做准备,到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就离春节更近了。到除夕,然后到正月初一,大年的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中国的“年文化”是很长的,腊日节实际上在整个中国的“年文化”当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春节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灶王爷(祭),也就是小年也是由它形成的,再有就是腊八节。所以腊日节在我们整个的“年文化”当中得到了一个充分的体现。

另外腊八粥现在也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腊八粥的制作方法有很多,它的配料也有很多,当然主要是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就是各种豆子,另外一种就是各种的米,还有就是各种的干果,再加上一些像蜜饯、果品,甚至可以加上蔬菜来制作,(原料)越来越丰富。另吃粥其实在中国古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当中就有记载,粥是能够“益气,生津,养脾胃,治虚寒”,所以它有着药效的这样一种养生的功能,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重视养生,腊八粥也成为了人们一个很好的食品。

现在从腊八节这样一个节日,它的习俗的寓意也越来越丰富,它的寓意主要有四个方面:一个从古代这种辟邪、祈福,为民乞求平安,现在越来越增加了健康、养生这样一个方面的内容。第二个就是腊八节有济贫、扶助、关怀弱势群体(的内容)。春节这样一个大年,腊八节是一个序幕,这个时候更应该重视这些弱势群体,要帮助他人。所以在腊八节,在年前,人们的这种慰问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腊八节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喜庆丰收,总结一年的收获,所以现在其实也是在年前做总结,总结一年的成果。还有一条就是亲友团聚,和睦友好相处。实际上年前是很多各个单位,特别是朋友、单位进行团拜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现在的腊八节的寓意越来越丰富了,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