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绩宏,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讲师。 柯惠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媒介融合环境中公益传播对社会凝聚力的影响研 究”(项目编号15CXW035)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 引言 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作为网络恶性行为的典型代表,恶化了网络生态,扰乱了网络秩序,甚至形成了无形的压力和桎梏,阻碍干扰着网络空间的观点交流和意见表达。大量网络热点事件的舆情活动显示,随着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的“生长”,这两类消极信息活动之间频频出现“嫁接”。大量网络谣言在传播后会引发网络暴力行为,很多大规模的网络暴力也是起源于被扭曲、捏造的网络谣言。针对此类新问题的研究,既可以及时拓展对于这一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活动新现象的规律性认识,也可以支持制定科学的策略和方法以抑制该演化过程,防治网络舆论生态的恶化失衡,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意义。 笔者在国内外常用数据库的检索结果显示,该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投入。大多数研究都分别集中于探索网络谣言或网络暴力各自的形成机制、影响后果和治理对策。而涉及两者互动关系的专向探讨则较为缺乏。 本研究就从如上需求及不足出发,采取传播效果研究的视角,将演化过程视为网络谣言产生消极传播效果的过程。在此视角下,网络谣言成为影响因素,网络暴力成为影响效果,演化关系即为影响关系。依循此思路,笔者通过实证研究,发掘了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过程中包含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多层、多种作用关系。 通过构建数理统计模型的方式,定量描述了个人层面上,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即网络谣言信息输入到网络暴力行为输出)的详细过程和具体机制。 二 文献综述 网络谣言类型多样,并非所有的网络谣言都会演化为网络暴力。按照传播效果的一般规律(Lasswell,1948)推理,应该是这些网络谣言具备并向接收者提供了特殊的信息要素,激发了个体实施网络暴力的心理机制,满足了网民实施网络暴力的重要心理条件,进而才导致个体层面上网民在接受网络谣言后表现出网络暴力行为,群体层面上网络谣言演化出网络暴力。由此,本研究可以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 (一)研究问题1:这些网络谣言满足了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使其演化出网络暴力? 1. 消极道德判断是形成网络暴力的心理条件 大量实验证据证明道德判断,特别是对他人的消极道德判断是包括网络暴力在内的侵害行为的重要成因(Keltikangas-Järvinen,1989; Gasser, Malti & Gutzwiller -Helfenfinger,2012;Zheng, Ye ,Yao et al.,2017)。 2. 网络谣言会引发消极道德判断心理 研究显示网络谣言会引发接收者对相关主体道德的质疑和负面评价(DiFonzo & Bordia,2007;田旭明,2014)。 3. 消极道德判断就是网络谣言满足的形成网络暴力的心理条件 网络谣言通过提供判断对象和加工依据,导致接收者对相关行为主体在行为是非和道德责任上的消极判断,进而引发针对该行为主体的网络暴力行为。
H1a 消极道德判断是网络谣言与网络暴力之间的中介变量。 H1b 消极道德判断程度的测量指标,包括相关主体道德行为的错误程度和道德 责罚的承担程度。 (二)研究问题2:这些网络谣言具备了什么样的刺激性信息要素,使其演化为网络暴力? 1. 道德推理依据、道德情绪线索是影响道德判断的信息要素 形成道德判断的信息依据可分为两类,认知加工的信息依据与情绪加工的信息依据。认知加工的信息依据主要是道德推理依据(moral reason)。情绪加工的信息依据主要是道德情绪(moral emotion)。实验证据显示能够导致消极道德判断的道德情绪主要包括四种类型:谴责型情绪、他人受苦型情绪、赞赏型情绪、自我意识型情绪(Lewis,1993)。道德情绪的评价倾向框架理论(Han,Lerner & Keltner,2007)说明这些道德情绪会被不同的道德情绪线索信息所引发。如表1所示,输入信息包含的各种道德情绪线索能够刺激到接收者相应的社会道德关注点(moral concern),进而产生各类道德情绪。道德情绪线索对接收者道德情绪的刺激越强烈,引发的道德判断就越消极。 2. 这些信息要素可以通过影响道德判断,引发网络暴力 既然这两类信息因素可以影响个体道德判断的过程和结果,也就可以借由道德 判断对网络暴力的影响,间接影响个体实施网络暴力的情况。 3. 具备这些信息要素的网络谣言可以演化出网络暴力 网络谣言内容中这两大类刺激性信息要素的水平(∑数量*等级),就是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演化的信息影响因素。
H2a 网络谣言包含刺激性信息要素水平与网络暴力行为水平正相关。 H2b 网络谣言包含刺激性信息要素水平的测量指标,包括其包含负面道德推理 依据的水平,以及其包含道德情绪线索的水平。 (三)研究问题3:这些网络谣言引发了什么样的心理过程,使其演化为网络暴力?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哪些心理因素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1. 网络谣言刺激下,消极道德判断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H3a 道德标准水平与消极道德判断水平正相关。 H3b 道德标准的测量指标,包括道德规范的水平、道德期望的水平、道德焦虑的水平。 H4a 道德情绪是网络谣言与消极道德判断之间的中介变量。 H4b 道德情绪的测量指标,包括谴责型情绪水平、他人痛苦型情绪水平、感激型情绪水平、自我意识型情绪水平。 H5a 道德推理低理性水平与消极道德判断水平正相关。 H5b 道德情绪水平与道德推理低理性水平正相关。 H5c 道德推理低理性的测量指标,包括评估标准不适宜程度、社会道德关注偏向程度、评估严苛程度、对反/道德行为后果的依据程度。 2. 消极道德判断导致网络暴力行为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Anderson& Carnagey(2002)的攻击行为一般模式(The General Aggression Model) 和Bandura(1996)的道德推脱(moral disengagement)等理论显示,在个体实施侵害行为的决策过程中还存在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道德推脱。对网络暴力对象的消极道德判断有助于网民为自己进行道德推脱。因此道德推脱也是网络谣言向网络暴力的演化过程重要的中介因素。 H6a 道德推脱程度与网络暴力行为程度正相关 H6b 消极道德判断水平与道德推脱程度正相关。 H6c 道德推脱的测量指标包括:忽视或扭曲结果程度、责任分散程度、责备归因程度、责任转移程度、非人性化程度、委婉标签程度、道德辩护程度和有利比较程度。
整理以上理论演绎出的研究假设,可以得到如下的理论模型和变量操作化指标 体系。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