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Facebook新闻业:传播权力的转移与“再封建化”

2017-1-18 22:55| 发布者: 乔笛宇| 查看: 384| 评论: 0|来自: 新闻记者(公众号)

摘要: 脸谱网(Facebook)对于新闻业最大的冲击在于渠道。虽然脸谱网已经在新闻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它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内容生产团队,这意味着内容生产仍然是由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来完成的,但其传播渠道则是由脸谱 ...
脸谱网(Facebook)对于新闻业最大的冲击在于渠道。虽然脸谱网已经在新闻业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但它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内容生产团队,这意味着内容生产仍然是由传统媒体的记者和编辑来完成的,但其传播渠道则是由脸谱网来掌控的。传媒业大亨默多克有句名言:“谁控制了传播的入口,就控制了整个世界”,这说明脸谱网放弃内容生产而着力打造传播入口是具有前瞻性的战略举措。

在移动端用户的黏性和品牌忠诚度上,脸谱网具有传统主流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研究表明,平均每个人会在智能手机上安装25个APP应用,但用户通常只会使用其中的4到5个。在这4到5个应用中,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就是社交媒体APP。借助于超过17亿的活跃用户,脸谱网足以为传统媒体提供后者难以企及的巨大流量。与此同时,传统媒体自己开发的APP却在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将新闻产品放在脸谱网的平台上传播只能成为传统媒体“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无奈选择。


这一选择不仅仅意味着传播平台的简单转换,更为重要的是,脸谱网的程序算法将取代传统媒体的专业编辑,成为新的议程设置者,决定哪些新闻对受众而言是重要的。这一点直接体现在脸谱网上一些备受关注和争议的功能——例如,“新闻推送”(news feed)和“热门议题”(trending topic)。通过社交媒体可以充分了解不同用户的兴趣与喜好,脸谱网的新闻产品将通过程序算法向不同的用户推送不同的新闻,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新闻兴趣与需求。虽然脸谱网的新闻产品主管威尔•卡斯卡特(Will Cathcart)在受访时宣称,“我们走的是一条追求个性化的道路,要满足不同受众的多样性需求”,但是这套动听说辞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一旦传统媒体选择进入到脸谱网构建的新闻产品矩阵中,传播的公共性逻辑就会被彻底改变。社交媒体成为信息与受众之间的最终把关人,带来的是整个传播权力结构的变化。如果说报纸和电视上仍然会有不同信源和观点的呈现,甚至于激烈“交火”(Crossfire)——即如CNN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评论节目所呈现的那样,那么脸谱网页面上推送的都是符合用户口味和需求的信息,“举媒体之力,结大众欢心”,这不仅不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和多样化,还将势必将加剧“群体极化”效应,使不同社群和族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被彻底阻断,从而使公共领域“再封建化”的趋势愈演愈烈。

在审视脸谱网对新闻业的影响时,不难观察到其背后蕴藏着一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权力博弈。无论是在拆分利润、争多受众等方面,脸谱网都在蚕食传统媒体原本有限的生存空间。在新闻分发与传播的渠道之争中,脸谱网无疑已经占据了先机,而掌握传播渠道与传播技术则是新闻媒体生产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新闻传播史上,每一次传播技术的革新都伴随着受众群体的大规模迁移,促使信息传播的主导权发生转移。脸谱网对全球新闻业的冲击,实质上是一场新闻业的主导权从跨国媒体集团向互联网技术巨头——即从“舰队街”向“硅谷”——的权力转移。

但对于脸谱网而言,它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去承担如此艰巨的责任。脸谱网始终自称为一个技术平台,但它现在的角色已经更像一个媒体和出版商。对于一家由极客主导的互联网公司而言,它很难履行告知的责任——即帮助公众了解什么才是最重要、最值得关注的公共事务。这些责任原本属于传统媒体,在经历了近百年的争议和尝试后,奉行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已经成为全球新闻界的共识,但脸谱网进军新闻业后却不再遵循这套百年历练起来的“媒体逻辑”,尤其是机器算法取代专业编辑成为信息把关人后,势必彻底颠覆关于新闻价值、专业主义和职业伦理的共识。


对于用户粘性极强的脸谱网而言,用户对现实环境的感知很大程度上是由脸谱网所推送的信息建构的。脸谱网原本可以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力量建立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公共领域”——即“信息和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脸谱网至今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公开这种算法机制的运作原理,只是声称这种机制“能够提供给用户他们最想要的东西”。但究竟哪些因素主导头条新闻,通过何种机制左右着信息的流动,其背后是否存在利益集团的操控,凡此种种都是不公开、不透明的。这使得脸谱网作为公共领域的透明度和可靠性受到威胁,这就为利益群体操纵舆论和影响民意提供了更为便利的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控制新闻业的脸谱网已经在深层次上威胁到了人类对新闻信息流动自由的声索,曾经由新闻专业主义主导的公共领域被权力更为集中且不透明的传播寡头所取代。

脸谱网的野心远远不止在新闻业,它已经同时开始进军政治(主要是竞选)、金融、娱乐和零售等领域,这使得哥伦比亚大学数据新闻中心主任埃米丽•贝尔(Emily Bell)发出了“脸谱网正在吞噬世界”的警示。

虽然诸多信奉技术决定论的学者都对互联网构建新的“全球公共领域”充满期待,但诸如脸谱网这样的信息寡头的出现,使得互联网难以摆脱哈贝马斯所预言的“再封建化”的宿命。作为商业力量的脸谱网打破了互联网中公共与私人的界限,消解了具有多元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和观点的自由市场”,并将缺乏透明度的算法作为决定新闻重要性的主要依据,毫无原则地控制传统媒体的传播权力,这都有可能使得互联网公共领域异化成为跨国政商寡头玩弄于股掌间的“软利器”。
   
(本文摘自史安斌 王沛楠:《传播权利的转移与互联网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脸谱网进军新闻业的思考》,史安斌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王沛楠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阅读原文及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新闻记者》2017年第1期)
来源:新闻记者
http://mp.weixin.qq.com/s/25dYBEMBn1_9CCp_AjDGxw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