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学术经纬 查看内容

警惕“新闻空心化” 虚假新闻现象述评3:社交媒体时代的事实不足与观点过剩

2017-1-12 23:05| 发布者: 乔笛宇| 查看: 315| 评论: 0|来自: 新闻记者(公众号)

摘要: 吴晓波曾批评“新闻空心化” 现象,认为中国媒体丧失了深挖真相的财力和职业热情。而当前虚假新闻泛滥现象,正属于“新闻空心化”的一个方面。虽说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公众来 ...
吴晓波曾批评“新闻空心化” 现象,认为中国媒体丧失了深挖真相的财力和职业热情。而当前虚假新闻泛滥现象,正属于“新闻空心化”的一个方面。

虽说社交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但实际上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公众来说,他们最多能够成为现象的记录和传播者,而现象背后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则缺乏专业的追踪、调查能力。



比如2009年一位网友用手机拍下全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迫降哈德逊河的场景,发表在自己的Twitter账号,不但迅速传遍全世界,甚至胜过随后路透社记者拍摄的照片,登上了次日许多美国主流大报的头版。这被视为业余新闻生产胜过专业新闻生产的标志性事件。虽然在第一现场上业余网友取得优势,但是究竟这架客机为何迫降,机长如何操控从而避免人员伤亡的?类似这些问题,则需要专业媒体的采访调查。

随着社交媒体兴起,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拥有了自己的传播渠道。但绝大多数自媒体账号,以提供非新闻类信息、观点,甚至是不负责任的“口水”评论为主。因为事实生产需要更多专业技能和成本,而借热点事件发表一下意见,写几句评论,门槛相对低得多。因此,新媒体传播领域,整体出现事实供给不足,观点供给过剩的现象。

一个王宝强离婚事件,一天就可以催生1万多篇评论,其中800多篇“10 万+”爆文。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下,一些专业媒体也热衷于“蹭热点”,在事实真假莫辨的过程中就急于发表评论,往往使用“不管事实究竟如何,我们认为……”“不管事情是否是真的,类似问题的确存在……”的句式,逃避新闻媒体首先必须进行事实报道的责任。然而,如果这种是建立在“虚构”基础上,其论点还能立得住脚吗?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裁撤深度报道部门、调查报道部门,这是否意味着事实、真相,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虚假新闻泛滥的问题,不能不说与媒体放弃专业坚守,新闻事实供应不足这个大背景密切相关。

吴晓波认为:近年来,自媒体的兴盛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但没有了兢兢业业的信息采集者,则所有的公共言论均为没有凭借的无根之莲,那个自由是空空的壳。如果“新闻空心化”成为未来财经世界的“新常态”,那么,新闻事实的真实呈现将不可能,舆论将被情绪和有力人士操控,公共利益的理性维护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尽管出现了“后真相”时代的说法,但是追寻真相永远是新闻业不容置疑的硬道理。

在这个传媒危机的大变局中,不忘初心,重新回到对事实的报道,则是新闻业的使命与宿命。

(本文摘自《2016年虚假新闻研究报告》,阅读原文及学术引用,请务必参考《新闻记者》2017年第1期)
http://mp.weixin.qq.com/s/XkFzvMggfsIBDFCctuAfsw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