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想象战胜自然,那是神话的特长。当科学登上人类历史舞台后,神话生产就陷入停滞状态,因为缺乏科学基础的想象,再也无法“战胜”自然。哪怕在我们的脑海里,科学和常识也会毫不留情地打败神话。所以,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神话”,含有贬义的色彩。尽管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偶尔还会用过想象抚慰自我。比如,彩色电视机还没普及的年代,有人给黑白电视机的屏幕上贴个彩色薄膜,电视机主人立即有了“彩电”的感觉。这样的精神胜利法,作为物质匮乏年代的自娱自乐,倒也无妨。对于事涉公共利益的事务,类似的自欺欺人之法非但不再灵光,而且成为笑柄。 近年来,雾炮车逐步以“治霾神器”的面貌为公众熟知。多地采购了这一新型工具。然而,厂家均拿不出雾炮车治霾的有效证据,专家也持否定态度。(《现代快报》12月8日报道) 将洒水车的出水口略微上扬一点,就被贴上“雾炮车”的标签,身价多倍。采购均价66万元一台,价格已经不菲;有的地方采购价高达130万元1台,更是创下纪录。因为雾霾屁股沉,来一次就赖着不走,这个“不速之客”早已成为社会治理部门的心头大患。个别地方要员,甚至立下三年治不好雾霾“提头来见”的军令状,结果“打赌不灵”,不了了之。 空气治理事关每个人的健康,也关系到国家形象,自然不能任雾霾蔓延下去。雾霾的形成非一日之祸,治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科研部门攻关很必要,企业搞发明创造也值得赞许。改装洒水车为雾炮车,用水减少局部的灰尘,其实用性不可否定。如果企业以此制造噱头,宣称炮口状的洒水车是什么“治霾神器”,就有点不大道德了。为销售自己的产品,夸大其词,涉嫌构成了商业欺诈。严格来说,生产企业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对于社会治理部门来说,承担着空气治理的职责。对于来势凶猛的雾霾暂时束手无策,也很正常。购买雾炮车来尝试改善空气治理,如果纯粹是试验性的,也未尝不可。只是批量高价采购这类简单的喷水工具,甚至为达到所谓的宣传效果,把检测仪器摆到雾炮车的周围,让检测仪器跟着雾炮车的“炮口”转悠。如此检测之法,如此检测数据,当作空气治理的“政绩”,也够没底线了。 这样的空气治理,属于典型的“精神胜利法”,麻痹自己,也麻痹公众。如此“精神胜利法”如果出现在资讯欠发达的时代,虽然滑稽或许可以多蒙蔽公众的眼睛一阵子。遗憾的是 ,在互联网时代,这类“精神胜利法”就很弱智了。对于这样的“治霾神器”,网友调侃颇多:“本来是降尘,但是被官员玩坏了!”“不实用,只是形象工程!”“给行人带来了很大不便,躲也躲不了,冬天淋一下挺不舒服。”“还不如搞个抽风机。” 没有污染就没有雾霾。空气治理,降尘只是无奈的临时举措,核心问题不解决,其它都是假话。不把环境问题当作政治问题,上纲上线,雾炮车只能制造空气治理的胜利幻象。这样的幻象,纵然“大捷”,也于事无补。空气治理玩这样的小把戏,除了自欺,别无他用。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o/2016-12-08/doc-ifxypcqa9001944.s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