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中国新闻网发布了一组题为《重庆高温部分河滩干旱土地龟裂 场面壮观》的图片报道。因高温少雨导致的河滩土地龟裂,令人触目惊心。比灾难更触目惊心的,是中新网该报道编辑翟璐(抑或是没有署名的摄影记者)对这次旱灾的形容。
相信稍微有点汉语修辞常识的人,只要眼睛一扫这个标题,就会感到很不舒服。这样的不舒服,在网络舆论中很容易产生不小的共鸣。在新浪和网易两大门户网站这个新闻的跟帖里,没有一个认可“场面壮观”这个用法的,而是清一色的批评和讽刺:“这么严重的灾情他居然称壮观!”“壮观?我的感觉是惊心!”“小编的意思是要大家为‘河滩干旱土地龟裂’点赞?”“大干旱对农民意味着什么,你懂吗?”是天灾、痛苦、绝收!你用‘场面壮观’来形容,难道你欣赏?你的思想感情站到人民的对立面了。” “如有你家着火了!有人说;这火着得真壮观……!你什么想法?”“文章的题目让我们知道了小编的道德底线已经恶劣到什么程度,这样的小编应该被封杀!”“这就是半吊子,没文化却偏要拽文!” 客观性是新闻的基本法则。对于天灾人祸,媒体报道只要呈现事实就够了,把“指点江山”的工作留给舆论去评说。如果媒体觉得不主观点就不过瘾,最好老老实实站在伦理道德的标牌下,有点基本的仁慈和怜悯。超出伦理道德的底线,用乐观的浪漫主义情怀去抒怀灾难事件,不仅有悖于新闻职业伦理精神,还挑战了公众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遭到炮轰只能怪自己缺德。 媒体报道用语不当,暴露出个别媒体从业者的语言文字功底令人堪忧。在外语和网络语言受重视受欢迎的今天,母语的准确和纯洁问题,反倒有点被忽视了。新闻工作者归根结底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招聘年轻的记者编辑,专业和外语等级固然重要,但驾驭母语的能力应该是重中之重。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素养考核,新闻机构等于买回一颗非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引爆,也不懂这类“炸弹”引爆后最终的受害者有哪些,但可以肯定是,公众和新闻机构必然是最直接的受害者。 媒体差错无法避免,出现问题只要及时挽救就是。把旱灾场景当作“场面壮观”的“风景”来欣赏,编辑的过失无法推卸。只要涉事编辑和涉事新闻机构及时纠正错误,给公众和受灾地区一个郑重的道歉,这样的差错并非不可饶恕。就怕面对网络舆论“场面壮观”的批评,涉事新闻机构的社会声誉受了损,他们却像没事人似的,假装不知道。果真如此,那才是把声誉当垃圾,很不明智。 希望中新网能正视报道语言不当的问题,正视网络舆论的批评,给公众一个场面同等“壮观”的认真检讨吧。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