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快跑 “今晚就到这里吧,小宇宙爆发过了”、“天气寒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啊!晚安,各位!”……这些超酷且亲切的话语来自高校官方微博。截至12月12日,有50多所“211”高校推出了官方微博 “清小华”是谁? 12月10日,一则署名“清小华”的微博是这样辟谣:“近日,接到许多家长和同学的咨询:清华大学2011年自主招生面试的时间是否定在2011年2月20日?在此说明,这是社会上的误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时间目前没有确定,要根据阅卷等相关工作的进度情况,估计面试最早也要安排到2月底或者3月初。感谢大家对‘清小华’的关注!” 原来,“清小华”是清华大学官方微博的“昵称”。 截至12月12日,在新浪开通微博的高校招生办就有清华、北大、复旦、哈工大、西安交大等20多所,此外还有50多所“211”高校推出了自己的官方微博。 没个“围脖”,不好意思 140个字,所能表达的含义或许有限。然而,百个、万个乃至亿个140个字呢?这种足以改变信息传播生态的微博(又称“围脖”),正爆发它巨大的威力。据最新数据统计,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达7500万,同比去年增长了837.5%,创下我国互联网各类应用增速的最快纪录。 素以思想活跃著称的高校,也加入了这支庞大的“围脖”大军。许多学子以微博的形式,随时随地更新自己学习、生活状态。部分高校或以招生办名义,或以官方名义直接开通“围脖”。这些微博甫一出场,就受到了各自“粉丝”的热情围观,人气持续增长。 现在,已很难考证哪所高校是“吃螃蟹”的第一家。但当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出现时,越早开发它、利用它,就越主动。在高校微博中,华中科技大学开通的应该是比较早的了。2009年11月24日,该校微博正式推出,至今已有“粉丝”6300多个。据介绍,之所以开通微博,一是因为宣传工作需要新的平台与出口,二是有热心校友积极建议。“推出后效果很好,成为学校形象的一张新名片。”华中科技大学宣传部负责人表示。 山东大学新闻宣传部副部长王秋生遗憾自己发现“围脖”有点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有点后知后觉”。“到网上浏览一下发现,许多高校都已开通了微博,有的‘粉丝’都数万人啦!还有以招生办名义开通的。”今年12月3日,山东大学第一条“围脖”——《只要够优秀可自荐上山大》终于露面。 可以说,高校纷纷织“围脖”并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有着多重动因。首先可塑造高校本身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自信开放的形象,增加印象分;其次,可拉近高校与公众的距离,毕竟普通公众对象牙塔内还是充满了好奇,微博显然为公众近距离了解高校运作、动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最后,对高校而言,微博是一个低成本、高效益、大范围的传播平台,且能随时随地更新,可谓是“无本万利”。 各校“围脖”,风格迥然 高校微博以其不同的定位和风格,引来了大量“粉丝”的围观,形成了微博交流的一道靓丽风景。总体上说,高校微博都有宣传形象、介绍动态、解释政策的功能。但同时,许多高校微博也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 含情脉脉型时时通过温情的问候,真诚的提醒,营造与“粉丝”之间温馨的氛围。今年12月11日,中国海洋大学的一条微博是“百善孝为先。忙碌生活之余,别忘了关心自己的父母”;12日,它又织了“天气寒冷,大家注意防寒保暖啊!晚安,各位!”的微博,语句平凡,感人至深。清华大学的微博,也是坚持每天向“粉丝”问安。 第二类 勤勉可爱型博主不仅勤于更新,十分敬业,而且随机使用网络语言,与“粉丝”之间沟通零距离,深受“粉丝”追捧,复旦大学的微博便是代表。据统计,仅在今年12月10日这一天,该校微博更新就达10条,真是勤勉可嘉。在该微博上,更有“超级无敌清晰明了美观的自主招生报名指导”、“今晚就到这里吧,小宇宙爆发过了”等等网络化的表达方式,亲切可人。 第三类 公事公办型 在这类“围脖”中,只谈工作,不谈其他,简洁明了,绝不拖沓。西安交通大学招生办的微博,自开通以来,只更新招生工作组的信息,并且格式也严格按照“地点、电话、联系人”的顺序发布,不拖泥带水。黑龙江大学、东南大学的微博,亦有这一趋势。 有网友表示,真可谓是“博”如其校。不同类型的微博,反映的是所在高校的校园氛围、处事风格和文化内涵,有助于从侧面增加对高校的认知。 “围脖”针法,需要多样 微博开通,对高校来说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有专家表示,通过微博这种全新的传播手段,高校搭建了更顺畅的与社会信息交流、思想沟通和资讯互动的平台,能极大地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各方的认知了解,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微博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如何进一步丰富高校微博的表现形式、拓展信息含量、加强规范管理等问题,也应该被提上日程。 毕竟,开通微博不是目的,维持微博适时更新、良性运转才是目的,这就需要高校用更多样的针法,来用心编织“围脖”。 从目前已开通的高校微博来看,真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喜几家愁”。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粉丝”团人气超旺,而有的高校微博只有几十个“粉丝”,甚是冷清。专家分析,主要是因为有些高校微博更新过慢、定位过窄、形式单一。 “把微博当成网站办”,是导致微博更新过慢的症结所在。据调查,在已开通的高校微博中,有不少一个月只更新数条,最“极品”的微博已经超过6个月没有1条更新,基本上处于休克状态。而微博的优势就在于以最快速度、最精炼的语言传递信息,若更新速度无法保障,便是形同虚设。 由于部分高校微博定位过窄,只针对某一个或几个固定群体,缺乏信息营养,导致关注度下降。网络社会的关注,其实是双向的。因此,高校“围脖”完全可以提供更多面向公众的服务、教育信息,真正成为社会了解高校的窗口。中国传媒大学的微博,就不时发布服务公告、招聘信息,甚至是搞笑励志视频,聚集了不少人气,转发量也很高。 此外,还有高校通过对校内新闻的简单粘贴,来填充微博,使得表现形式过于单一,缺少互动,摆出自说自话的架势。殊不知,互动,正是微博的魅力所在。 高校微博还是尚显柔弱的树苗,其成长与成熟,仍需时日。愿高校能善用、善待、善管微博,公众也能为高校微博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唯此,高校微博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