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相信潜规则,你就输了

2016-7-14 18:3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248| 评论: 0|原作者: 刘海明|来自: 中国教育报

摘要: 约稿
王铎 绘

    考生家长应该学会指导孩子以阳光的心态面对高招录取工作,和孩子一道追求程序正义而不是靠投机取巧达到目的。这样的努力,既让自己远离骗局,也是对阳光招生的最大尊重。

    高考不理想,“高人”出现,称可以帮忙上理想大学,结果出了50万元的“人情费”,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每年从高考结束到高招录取期间,以诈骗为主的各类犯罪高发。(新华社7月11日)

    高考有一定的淘汰率,只要规则没被改写,高招录取时必然有一批学生会被挡在大学的门外。有趣的是,每到这个时候,“人定胜天”的思维定式就在某些考生家长脑子里“复活”了,他们明知孩子的成绩并不理想,却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在他们看来,只要找到“门路”,名牌大学的大门依然会给自己的孩子留个缝隙。这样的幻想,给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而相信潜规则,用巨额的“人情费”换来的,却是“假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招录取季也是诈骗猖獗的时节,每每有考生家长被骗。对于类似的诈骗活动,有关部门确实应该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高招录取的诈骗行为固然必要,但这样的打击毕竟属于事后保护,对于受骗的考生和家长来说,损失已然造成。

    看来,既要依靠执法部门的保护,也要考生家长们擦亮眼睛,及早识破骗局,以防悲剧的发生。也许有人要问:每年媒体都在揭露高招录取的骗局,为什么每年还有考生家上当受骗呢?应该说,这与考生家长的侥幸心理有关。对于这类家长而言,他们未必不清楚高招录取的政策,而是心存幻想,觉得只要私下运作,孩子的命运就可以改变。受这种心理的驱使,对于那些自称有关系可以帮忙的承诺,很快就信以为真了。特别是这样的“承诺”来自于熟人,对于那些望子成龙的考生家长来说,不用重金行贿反倒觉得不大“正常”。新闻中那位花了50万元的考生家长,想必他觉得读个“名牌大学”真的需要那么多钱。其实,只要这位家长事先咨询一下那所学校的在校生,相信他就不会轻易上当了。

    自计算机系统被应用到高招录取以来,我们的高招录取已经变得更加阳光。高招录取期间,每个学校的录取情况和录取进度,考生及其家长都可以在线查看。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家长无法改写自己孩子的高考成绩和报考院校,就不要相信录取现场以外的任何承诺。迷信所谓的高招录取潜规则,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态。也正是不健康的心态,才给高招录取诈骗活动提供了可乘之机。

    减少高招录取的诈骗行为,考生家长的心态要充满阳光。只有阳光的心态,才可以看得见真理,进而相信规则的力量。相反,如果考生家长的心态是灰色的,自然会用灰色的眼光审视原本阳光的高招录取程序。更为可怕的是,这种灰暗心态还容易感染其子女,让考生不再相信高招录取的程序正义。如果年轻一代在进入高等学府前就有了这般心态,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心智成长和以后的为人处世。

    考生家长应该学会指导孩子以阳光的心态面对高招录取工作,和孩子一道追求程序正义而不是靠投机取巧达到目的。这样的努力,既让自己远离骗局,也是对阳光招生的最大尊重。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教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