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问候端午节快乐的短信纷至沓来。这不时提醒我们:又一个传统节日将要到来。与此同时,媒体上有两则庆祝端午节的报道引起了我的兴趣:
其一: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佳节渗入了较多的现代生活元素。记者日前在武汉三镇走访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市民,发现他们对端午各有不同的情结,也就有不同的过节度假方式。老年人喜欢包粽子、挂艾草;中年人则全家一起驾车出游;而青年人选择了团聚、逛街、看足球。(新华网6月16日报道) 其二:6月15日,武汉在东湖屈原行吟阁举行端午屈原祭祀活动。武汉大学国学班的学子等依照古礼,按照传统祭祀仪式进行。小朋友们身着学童服,在武汉东湖向湖中投粽子,祭祀屈原。(《新京报》6月16日报道) 从这两则报道里不难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老中青幼四代人中间,过端午的方式呈现线垂形的特点:作为社会主流群体的中青年人,他们忙着利用端午节公休假享受生活,而在线垂两端的老年人和孩子们,他们的节日情愫更为明显。仔细分辨,老年人和孩子们庆祝端午的方式并不一样,老年人以传统的方式延续端午的仪式,而年幼的孩子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试图以复古的方式纪念屈原。 在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我们不能苛求他人以一种固定的方式庆祝某个传统节日。用心去追思屈原精神,是端午节的过法;用某种特定的仪式来度过端午,也是端午节的过法。同样,将端午当作度假的契机,也未尝不可。然而,既然是传统节日,既然是靠着恢复传统节日争取来的公共节日,这样一个节日如果还想发扬光大,出游和狂欢显然有点远离了这个节日本身。假如争取来的传统节日公休日不是为了凝聚人心,凝聚传统文化的向心力,这样的假日早晚有被取消的可能。 这引出了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今天我们该如何过端午。让孩子们穿着古装,像拍电视剧那样还原古代祭祀屈原的场景,我并不以为然。传统节日需要特定的仪式,但这个仪式不是亦步亦趋地复古,而是创造性地继承。老年人挂艾草,包粽子,保留这种仪式已经足矣,不必大家都买件古装搁在家里,专等每年某个节日穿上一遭来应付节日。同样,将端午当作休闲的借口,全民放假忘记了放假的主旨,这显然也是一种沽名钓誉,是对传统节日的大不敬。端午要有点端午的气氛,让民俗焕发出应有的生机,这才是延续传统文化、保留端午放假的根由所在。遗憾的是,不管是老年人对传统端午仪式的执着,还是孩童们演戏般纪念屈原,在现在的社会里很可能属于“非主流”的一种,而玩耍则成了真正的主流! 前几天夜里看美国影片《媒体战争》期间,忽然发现西方人为何笃信上帝,连忙爬起来将QQ签名改成“上帝其实只是个媒介,彼此信任和协作的媒介物”。反观我们的不少传统节日,已经被降格为吃喝玩乐的固定时间,节日的魅力不再。节日一旦不是一种真正的媒介,又如何成为联结你我的纽带? 我们已经有过不少礼崩乐坏的时代,今天我们不该再制造这样的时代。只有对传统文化倍加珍视和关爱,才能真正走向未来,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行的动力。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