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句名言:喜欢孤独的人不是神灵便是魔鬼。孤独虽好,笃定要和尘世保持一点距离,必然付出许多代价。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本该与世俗保持距离,保持几分孤独感的大学,世俗化的程度太高,以至于象牙塔和尘世没有多大区别了。一个有点理想和追求的人,受到排挤觉得孤独自然正常。 郑强始终不明白,为贵大做了那么多贡献,为什么还有一些人对他不满?他说,他很孤独。“毁誉参半”“他啊,就会吹牛。”贵州大学一名退休教师认为“他啊,就会吹牛。”“你看他在网上那些视频,手舞足蹈,哪里像个大学校长的样子,分明就是一个小品演员。”(《新京报》5月19日报道) 郑强的知名度高,他的嘴巴大,难免得罪人;他主张改革,改革意味着要损害高校既得利益者的肉,受到非议和贬低也不奇怪。他没有把这种憋屈埋在心底,而是打开窗户说亮话,让这位“网红”校长再度被议论。 纵观网络舆论对这位“网红”校长郁闷的评论,理解、支持的声音占了绝对的主流:“孤独是因为世俗与你不合。”“他得罪了一些权贵和贵州一些所谓的学术泰斗!”“做出变革的人总是勇敢的,值得尊重!”“校长敢说实话证明他有人格。”“他这样的人注定毁誉参半。他可能是朱清时之后中国最敢说话的校长。他的走红不代表他有多好,而在于他符合人们对大学校长的期许。” 现在中国不缺大学,更不缺不缺大学校长,但缺的是有理想情怀和有人格魅力的校长。郑强有争议,因为他想做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爱憎。也正因为这样,他才成了当代中国大学校长里的“网红”。在一个缺乏个性的社会里,一个校长越是受舆论关注,就越容易招惹是非。在单位内部,可能因惊世骇俗为一些人不理解甚至冷嘲热讽。明白了这一点,相信郑强的孤独感就不至于那么强烈了。 一所大学要发展,特别是西部贫穷省份的大学要发展,校长的理想和尴尬的现实之间,必然存在冲突。如果校长不满足,要杀出一条血路,不得罪人,不在舆论场登台发言,显然很难。改革得罪人,活跃在舆论场被挖苦,这是对一个有作为校长最大的礼遇。如果郑强校长意识到了这一点,就该知道这是校长工作的正常代价。相反,认识不到这一点,一味地苦闷,要么退回常规模式,中规中矩地当个行政官员式的校长,你不“网红”了,学校发展平庸了,自然门庭若市,孤独感也烟消云散。问题在于,这样的不孤独的校长太多,符合郑强的真实意愿吗? 恩格斯有言: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活中什么时代,我们也无法完全摆脱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但人是有自主追求的人,只要坚定自己的目标,为之不懈地去努力做事。即便短暂被排挤,短暂地孤独一阵子,若能在历史上给自己留点名声,不妨咬咬牙,忍耐暂时的孤独吧。哪怕是面对冷嘲热讽,也不改变自己。希望郑强能坦然面对孤独和嘲讽,一如既往地走下去。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6/0518/23/BNCQUGMD00011229.html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