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不断提醒创新。耳目一下的词语,确实给人以新鲜感。造个新词不容易,把两个互不相干的词语嫁接在一起,倒不失为词语创新的好办法。比方说,把“虾”和“脑死亡”并用,立即能让人“脑洞大开”。 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有人专门回收死虾,而后装箱托运。当记者提出,这些虾都是市场不要的,九成以上都已死亡时。厂家负责人称,有些虾还是活着的,有些虾也只是“脑死亡”,看起来死了,肌肉仍有弹性,可以作为原料使用。(《北京晨报》5月4日报道) 动物也有生老病死,死的动物能不能食用,关键在于动物怎么死的。如果年衰器官衰竭而亡,兴许可以食用。只是现在的捕鱼业发达,以捕鱼捞虾为生的渔民们,可能给鱼虾以寿终正寝的机会吗?如果它们死于水污染,或者是其它流行疾病,这类死虾能不能食用,答案应该不言自明了。 记者发现收购死虾的厂家,得到的答复竟然是部分死虾是“假死”,也就是他所谓的“脑死亡”。我们不是水产专家,更不是水产医生,不懂现在的虾是不是也有“脑死亡”之说,更不懂虾类的“脑死亡”是如何诊断出来的。搞不懂的东西太多,所以连智慧众筹的网友也惊讶万分:“好专业的说法,脑死亡。”“我竟无言以对。”“咋不说是短暂性休克呢?” 当百度因给虚假医疗信息当推手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时,又冒出个虾类也有“脑死亡”的词,好像虾很体贴人情,之所以迟迟不肯断气,只为给虾仁加工厂以加工虾仁的机会。这样的联想,想必连作家们都感到意外。只是这样的想象越奇特,舆论的反响越强烈:“刷新无耻新高度!”“应该让加工者脑死亡!”“显然不是‘脑死亡’,而是‘良心死亡’。”“虾已脑死亡,我看厂家却早已病入膏肓离死亡也不远了!” 希望废物利用,增加加工厂的利润。这样的念头不奇怪,只是废物利用要有个边界,没有边界的废物利用,就可能重蹈旧皮鞋做饮料的覆辙。一次恶性事件轰动了,并没能引起所有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的重视,而是事不关己,坑人不已。生产厂家和企业负责人,如果不顾他人的健康好坏,片面追求企业和个人的私利。利益最大化了,良心也给搅拌掉了。 做人做事要有底线。底线这个东西,看不着但摸得着。你在坑人的时候,可以掩耳盗铃,但不等于其他人不清楚。收购死虾做虾仁,这样的虾仁再好看再香喷喷的,对于人体健康也不是好兆头。虽然我们不会因吃几个“脑死亡”的虾仁而马上的病,只是病菌随着死虾仁进入人体内部,一旦排泄不出去,早晚会积少成多,酿成其他疾病。正如我们吃鸡蛋不知书那只鸡下的蛋一个道理,我们长期吃的食品不洁净不为生,肠胃早晚会报复人体的。 虾可以“脑死亡”,但人的良心不能死亡。否则,他就是臧克家先生说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样的行尸走肉商家多了,科幻小说的“僵尸社会”岂不是变成了现实? 新闻链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4/c_128954847.htm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