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谨防90后美女“学神”“病梅”化

2016-1-5 23:39|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271| 评论: 0|原作者: 刘海明|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日前,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名单。相比于去年年初公布的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这次不但85后的比例明显增多,而且90后也首次出现。(观察者网1月3日报道)“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评选制度 ...


日前,第十二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公示名单。相比于去年年初公布的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这次不但85后的比例明显增多,而且90后也首次出现。(观察者网1月3日报道)

“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评选制度持续了数年,媒体这次聚焦两名90后美女“学神”,重点介绍了她们的科研成果。媒体的赞誉,网络舆论反响相对谨慎,甚至持轻微质疑态度:“谈不上学神,普通博士而已。专业在中国属于新的。”“再好的千人计划,有待于他(她)们学成归来来验证!”“有能力的,干事实的都是不声不响的,只有那些什么都不行的是靠宣传操作的。”

树大招风,名气大遭议论。90后女博士入选“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计划,在网上被议论也正常。相信这个计划的评选标准相对严格,不会轻易给滥竽充数者可乘之机。

在祝贺这两位女海归博士的同时,我更担忧她们未来的发展状况。有网友断言:“不被他们玩死都要被玩成半残。”这样的断言,是无稽之谈还是有感而发?选拔、引进高端人才,筛选出来的人才如何使用,才最关健。

人才发挥作用,关健在给人才以发挥才智的环境。从待遇方面看,中央财政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每人50万元的生活补助,给予他们三年100万-3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如此可观的经费支持力度,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难。只是,按照三年一考核的评价机制,这些年轻的人才,会不会同样被按照这个模式考评。如果考评不合格,他们的待遇和称号会不会被取消?如果为完成科研考核任务,他们会不会变成平庸的科研“赶路人”?为完成任务而做研究,最终会不会让人才变得忙碌无比,而科研成果的含金量降低?

龚自珍散文的《病梅馆记》,描述了自然美的梅枝是如何被异化成制订标准者眼里的“美梅”的。为这些标准而折腰的梅枝,最终病得不轻。那么,我们现在评选的“千人计划”青年人才,他们前期成果应该是自发而生的,如果到国内高等院校工作后,相应的考核标准不随之变化,我不由得担心这些人才会不会成为“病梅”。包括现在媒体介绍的这两位90后美女“学神”,她们摘取到青年人才的桂冠后,会不会成为龚自珍笔下的“病梅”?

人才“病梅”化,不该是人才自身的素质问题,而是他们工作的环境使得他们被僵化的科研考核制度给变得病态了。计划体制受到诟病多年,计划体制的适应范围小了许多,这并不等于计划思维退出了历史舞台。至少在今天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里,科研任务的考核,以年度和三年聘期为考核时间段的现象具有普遍性。考核意味着一系列指标,这些指标是论文数量、级别和课题数量、级别为常规指标。为完成任务不赶工不行,赶工难免意味着疲于应付。如此循环,数量和级别上去了,成果的实际价值怎么样,则是个谜。

环境造就人。考核制度的功利化,最终会把科研人员变成“科研机器”。“科研机器”是不是“病梅”化的写照?如果是,“千人计划”人才最终的成就如何,只能留给未来来鉴定了。今天能做的,就是少点捧杀和棒杀,给他们多点自由耕耘的空间。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6/0103/03/BCCI21GB00011229.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