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传媒教育网 海明评说 查看内容

国考报名冷热不均说明了啥

2015-10-25 11:45| 发布者: 刘海明| 查看: 236| 评论: 0|原作者: 欣岩|来自: 本网原创

摘要: 很早时候,我们的先辈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的趋利避害,决定了人们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只要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就不宜站在道德的角度简单指责。当然,对于立志从 ...

很早时候,我们的先辈就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性的趋利避害,决定了人们的追求。这样的追求,只要不超越法律和道德的红线,就不宜站在道德的角度简单指责。当然,对于立志从事社会治理的人而言,社会对他们的道德标准要求则相应高一点。

10月24日,2016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结束,199.8万人次网上报名。国考报名岗位依旧“冷热”不均,最热岗位竞争比达2568:1;2000余岗位竞争比不足3:1,200余岗位“零报考”。零报考的岗位多为艰苦基层岗位。(《京华时报》10月25日报道)

国考报名冷热不均,早已常态化,基本年年如此,按说没有议论的必要。网友对艰苦基层岗位无人报考,议论颇多:“条件差的就没人报考说明什么呢?”“没油水,易担责的报考少啊。”“都是冲着腐败去的,不能腐败,没机会腐败的位子肯定没人去。”还有人觉得,“都是奔着福利优厚,工作轻松而去的,说的的为人民服务,先天下之忧而忧呢?公仆意识呢?全是假的。”“从报名就能看出是为什么服务!是为人民还是……”

网友的跟帖,不管是调侃还是讽刺,并非没有道理。国家机关担负社会治理的重责,公职人员从事社会治理工作。招考公职人员,报考者优先选择距离权力中枢近的地区、单位和岗位,这样的心态符合人之常情。只是艰苦基层单位很少有人问津,也暴露出我们的国考考生缺乏真正的为民服务的意识。

我们无法改变考生的这种意识,但能不能想办法改变呢?以前,我们通过宣传手段鼓励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到艰苦的地方工作。结果真有一些人响应了号召,结果怎么样呢?有网友感慨:“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当年我就是这样,去了艰苦的地方。几年后就差距大了,评不上职称。”可见,那些到基层工作的人,因为道德觉悟高,最终反而吃了亏。这样的局面不扭转,再想鼓励考生优先选择艰苦基层单位,实在有点强人所难了。

在我看来,目前国考的弊端在于,直接从大学生中招考,中央省市机关直接接受应届毕业生。国考应该限定工作经历,没有三年工作经验的人,不适合直接报考公务员。如果招考,也该限制应届毕业生全部到县级以下单位工作,工作数年后再参加高级别单位的招考。这样,通过考试政策的改变,既解决了艰苦基层单位很少有人报考的尴尬局面,也避免那些直接从校门到中央省市机关工作的人数。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可能懂得民间的疾苦,他们在高级别政府部门工作时才可能体察民情。

现在,大学校园里,不少新生就立志考公务员。至于他们是不是“冲着腐败去的,不能腐败,没机会腐败的位子肯定没人去”,但起码这种盲目报考的现象,有点让人怀疑其报考的动机是否端正。国考要选择最优秀的人,就应逐级挑选人才。那样,现在过热过冷的岗位,同时会有所改观。


新闻链接:http://news.163.com/15/1025/00/B6O0OM9P00014AED.html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