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弱者的游戏。对弱者来说,“爱国主义”往往是个时髦的概念,他们试图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爱国行为。爱国的抽象度越高,就越是容易被滥用。这几天,“瓷器爱国主义”的说法很快走俏。这源于一个估价并不高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日前以51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5.5亿元)的天价在英国成交,竞拍者则几乎全都是中国人。对此,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表示,不赞成不支持购买非法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主张通过法律和外交手段,按照国际社会处理非法流失文物返还问题的法律框架和原则,依靠国际合作,依法追索。(中新社11月17日电)
不论是官方态度还是民间舆论,对“瓷器爱国主义”都不大赞成。这两盆凉水,应该浇醒一下所谓的“瓷器爱国主义”者。在我看来,世上并不存在什么“瓷器爱国主义”者或者“瓷器爱国主义”行为,这个高帽纯粹是英国记者个人的意识形态语言。《金融时报》记者史堤夫文森是“瓷器爱国主义”的发明者。在他看来,“如今中国的一些富人们,正带着爱国主义情结,急切地想买回本国文化遗产。收回这些文物,有助于他们重寻身份和文化。”这便是“瓷器爱国主义”的前生今世。 呼吁中国富豪们理性爱国,不要人傻钱多,把大把钞票买一些被哄抬了物价的中国文物,因为通过法律途径,完全可以实现文物回归。除此之外,更应警惕西方记者牵强附会的解释。 中国富豪挥金如土,竞拍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是一种单纯的个人消费行为。对这种行为,负责任的媒体可以提醒这些富豪理性消费,别当冤大头。把个别富豪竞拍流失海外文物的行为说成是“爱国主义”,既不符合实际,更带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偏见。所谓的“瓷器爱国主义”,本质是文物交易,这种交易和爱国无涉。这些文物是西方列强通过武力手段掠夺走的,践踏了国际法,应该无偿归还。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一方面表示愿意围绕有争议的文物问题与中国研究人员展开联合调查,另一方面又强调说他们收藏的文物主要是购买来的。(新华网11月17日报道) 可见,英国并不愿意看到中国文物的叶落归根,哪怕是被中国富豪天价回购,也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这分明是他们的“爱国主义”,却说成是中国富豪的“爱国主义”。对于英国文物收藏者来说,拍卖文物是为了赚钱,钱才是他们的上帝;对于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媒体来说,他们国土上的中国瓷器,应该继续留在他们国内,而不是漂洋过海地返乡。看到越来越多的文物在回流中国,史堤夫文森们惊呼中国人掀起了“瓷器爱国主义”热潮。这显然是诱导英国民众警惕中国(富豪),暗示英国不该举办类似的拍卖活动。如此隐喻,才是标准的“爱国”。这,才是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