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不倒翁“大师”王林,最终在法治的夏风中,终于被吹倒了。常识告诉我们,越是名气大的人,其光鲜的外表一旦被掀开,露出的真实面目难免骇人。大师不愧是大师,王林倒了,他的正气性证据却被曝光了。
王林身边有多份与他人签署的“承诺书”,除了此前被媒体曝光的与王某签订的协议书之外,王林还与警方公布的案件另一涉及人黄钰刚签署类似的“承诺书”,还包括自称为中央某部工作人员李某某,其主旨主要为调查邹勇的犯罪证据及将其抓捕归案,均要求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南方都市报》7月18日报道) 王林雇凶杀人的系列证据展示给公众,看着这些“犯罪证据”,解馋归解馋,怎奈困惑也不少,不吐不快。 第一个困惑:这些承诺书扎堆披露,是雇凶生意的账没结清,还是收钱的人有收藏癖,还是早就替警方考虑,坐等王林出事后齐刷刷送给警方处理?正常情况,既然是金额不菲的交易,必然以自我安全为己任,事成之后尽可能销毁证据,以确保自己少点把柄。人的趋利避害本性,理当如此。王林案的这些承诺书,王林如银行行长,并且非常慷慨,收钱办事的人一直留着这些自己收钱的“承诺书”,总觉得有点过于巧合了吧? 第二个困惑:这些“承诺书”几乎看不到王林的字迹,会不会让人怀疑其真伪性呢?承诺书,一般是弱者的游戏。你玩不过人家,不得不写下字据。王林雇凶,替王林办事的人给王林报纸黑字地承诺,这到底是谁在求谁办事呢?承诺书也没有其他人当个证人,或者被承诺的主角写个字,这么干净的承诺书,如果是一份倒还罢了。多了摆在一起,难免让我这个教新闻学的人有点不大相信。但愿是我的直觉有误,或者误会王林大师了。 第三个困惑:承诺书的金额动辄上百万,这是雇凶杀人的“行情”吗?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虽活在信息时代,但对许多行情一无所知。比如说,摆平命案,随意罢免一个人的人大代表资格,从舆论上洗白一个血迹斑斑的人,这类买卖的市场价格如何。就写给王林的这些承诺书看,动辄都是百万以上,让普通人觉得王林跟慈善家似的,喜欢挥金如土?或者,是看着王林的面子,打了几个折扣还如此昂贵? 第四个困惑:一个见不得阳光的交易,按说交易的动机、手段、结果都该是文明的敌人才是。可是,读这些“承诺书”,隐隐约约觉得这分明是在“证明”王林清白,因为人家王林强调在法律的框架内办事。乖乖,一个动辄雇凶夺命的人,居然满嘴的法制话语,你说滑稽不滑稽?如果滑稽,究竟是王林这个人太聪明,还是写这些承诺书的人的法制理念太强烈呢? 王林犯罪的事实还得靠法院认定。不论如何,我相信王林并不孤单,他是个现象,而非孤立的个案。现在最担心的是一个王林倒了,其他王林还获得好好的。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