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参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成功立项需要做哪些战术与战略准备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流程大体可以分为选题、查阅文献、确定项目题目、撰写项目标书、修改项目标书以及报送标书6个步骤,但是,在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请之前,我们还需要做两大准备,即战术(直接)准备和战略(间接)准备,来看一下吧。 战术(直接)准备 战术(直接)准备主要针对项目申请书有关要点和撰写要求,对每一个表格中每一个要点进行深入体会和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问题进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准备。其中主要涉及数据表、课题设计论证表、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表以及活页填写要求。 (1)深入学习申请书 之所以要深入学习申请书,是因为通过学习申请书,我们可以知道申请书具体需要填写哪些内容,特别是申请书重点关注的内容。申请书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课题设计论证,二是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关于这两部分内容的填写技巧,《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技巧与案例》(第二版)一书中有对其每一个指标都进行了详细分解说明,并通过一些以往成功的案例辅助说明。 (2)深入领悟活页评审表 通讯评审专家打分表可以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第一,告诉我们第一轮通讯评审主要程序是什么;第二,告诉我们通讯评审的标准和依据是什么;第三,告诉我们通讯评审中哪些指标最为重要和关键,通过下表可一目了然。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选题指标的权重占30%,但在专家实际评审过程中选题指标的实际重要性往往可能超过这个比例。 社科基金项目通讯评审意见表 社科基金活页的内容基本与申请书相同,不同之处请每一位申请者仔细阅读活页下面的“说明”。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第一,申请者一定不要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自作聪明最后却弄巧成拙;第二,不相关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成果最好不要填出来,否则适得其反;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按照要求用A3纸张双面打印。 (3)系统学习申请指南 每年的申请指南虽然内容上大同小异,但核心选题会有重大变化,尤其是结合每年的中央全会或大会报告,每年的选题指南的方向还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一点请申报者一定要注意。 (4)熟悉国家社科规划办网页及其功能 社科研究学者熟悉国家社科规划办网页及其功能就像我们吃饭用筷子一样,要形成习惯,要有将国家社科规划办网页当成自己的“家”的感觉和习惯,这样就会深入学习和运用国家社科规划办网页上的丰富数据库和信息,从而让社科学者第一时间把握社科研究最高层次和领域的动态和发展趋势。 (5)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类与申报途径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分类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类、教育类、军事学等。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由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的管理工作,分别委托教育部、文化部、军事科学院负责组织实施。 (6)国家社科基金主要项目类型 根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2013年5月修订)的规定,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设立重大项目、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西部项目、特别委托项目、教育学单列学科项目、艺术学单列学科项目、军事学单列学科项目等项目类型。 (7)深入学习国家社科项目有关管理办法 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③《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简明指南》 ④《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具体执行有关事项问答》 ⑤《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实施办法(暂行)》 ⑥《关于设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的公告》 ⑦《关于设立〈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文库〉的公告》 ⑧《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鉴定结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⑨《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西部项目中后期管理工作的通知》 ⑩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征稿启事 战略(间接)准备 间接准备,即间接性申报工作准备,这种准备主要针对项目成功率和中长期学术方向展开系统深入及全面的准备。例如,形成习惯性、规律性的对重大时政热点的关注,长期培养自己对某一个社科领域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对研究成果要有长期性积累,打造团队等等。 (1)研究兴趣 兴趣是学术研究最大的动力,也是项目申报和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2)时政热点 项目申报者要养成对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党代会全会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中央深改组、国务院、国家发改委等重要文件、规划、意见等进行全面深入学习的学术习惯和素养的培养。 (3)方向选择 地方高校学者从事科学研究一定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要做到“顶天立地”的研究范式,即理论上要能“顶天”,研究方向、研究选题和成果应用更要能够“立地”和“落地”,不能理论对理论,空谈误国。 (4)前期成果 地方高校的年轻博士和老师,前期成果都很弱,但要有计划、有准备,不打无准备的仗,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学者留下的(就如笔者申报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 前期成果形式应多元化,不能简单认为前期成果只有论文和专著。前期成果还包括工作论文、会议论文、学术报告、报刊短论、横向课题研究报告、特色数据库、案例集、教材、各级各类获奖、以书代刊的辑刊论文、互联网线上多元化成果等。 (5)研究团队 社科研究很容易进入“独狼”误区。地方高校的研究基础往往较为薄弱,学校知名度亦较低,缺少博士、硕士点和重点学科等,因此更容易进入“独狼”误区。地方高校社科学者要学会从“流浪者”到“丐帮”再到“群狼”的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社科研究领域形成自身特色和优势。 社科研究团队要善于借鉴学习理工科研究团队的模式。未来高校科研竞争会更加激烈,“散兵游勇”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科研竞争形势,要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地组建“正规军”和进行“阵地战”。“集团作战”和“狼群战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也是创新成果产出的必然发展趋势。 项目申报者要积极参加不同专家学者的项目研究。地方高校年轻博士和教师尤其要避免总想做“老大”的心态,要知道“老大”也是从“孙子”慢慢成长起来的。所以团队建设是社科研究和学科建设做大做强的最重要保障。 (6)资料数据 地方高校年轻学者要将关注和学习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数据和动态作为自己搞研究的一种“自觉”和习惯;要善于构建围绕自己研究领域和方向的特色数据库,研究方向要稳定。特色资料数据库是“双一流”建设的秘密武器。 (7)调研基地 地方高校往往更有条件在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研究方面建立社科研究长期稳定的调研基地,这也是今后社科研究范式的一大趋势。典型案例就是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国农村研究院”。 (8)合作单位 项目申报者不要死读书、读死书,更不要抱着对某些问题抵触的心态去做研究,而要结合社科研究特点,善于和各级政府部门、不同类型的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及不同学科的人交流、学习和合作。 (9)学术管理 地方高校青年学者刚开始走上研究道路,个人平时的学术资料管理习惯好坏,对于项目申报的效率和成功率有重要影响。例如,个人简历、研究方向、研究成果、主要观点、成果引用转载、有关学术性支撑材料等,对课题申报、奖项申请、各种称号申报、团队建设、学科建设等都极为重要。
本文来源:上游智库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教研修网 编辑:邱亚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