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990#
发表于 2019-10-21 19:07: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玛娜数据伦理评论(No.5):人脸识别技术且行且珍惜
4月16日,旧金山通过了对《停止秘密监视条例》所作的一些修订,距离成为美国第一个禁止使用人脸识别软件的城市更近了一步。《条例》写道:“人脸识别技术侵害公民权利和公民自由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了其声称的好处;这项技术将加剧种族不公正,并且威胁到我们的生活不受政府持续监视的能力。”按照旧金山市的定义,监视技术包括车牌阅读装置、监视摄像头、用于预测犯罪活动的软件,以及虹膜扫描装置和人脸或步态识别软件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旧金山市监事会正在考虑的立法还要求城市部门制定监管监视技术使用的政策,解释购置新监视工具的合理性,并提交详细说明监视和数据采集方法的年度报告。
无独有偶,The Verge报道称,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也在4月16日表示,因人权问题,微软拒绝了加州执法机构要求在人员车辆和车身摄像头中安装面部识别技术的请求。由于微软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白人男性进行训练的,一旦这家执法机构采用这一人脸识别技术,将导致无辜的妇女和少数族裔群体被拘留并接受询问。
同时,人脸识别技术也一直在蓬勃发展并被广泛应用,比如美国国土安全部表示,预计在未来四年内,97%的离境乘客将被使用面部识别技术。在我国,北京海淀公园智能步道,公众完成注册后,无需佩戴硬件设备,在步道内进行运动即可通过百度人脸识别技术自动记录运动数据。采用3D人脸识别闸机的地铁线路济南地铁1号线正式开启商业运营,乘客可以在2秒内通过闸机,1分钟内可通过30到40名乘客。在北京、重庆等地,公租房使用了人脸识别的门禁系统,一旦发现多次出现的、未录入租户系统的人员,就将提醒物业人员现场跟进。而在腾讯,人脸识别被用来为未成年人适度游戏“保驾护航”。对实名信息为成人,但在游戏中行为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腾讯会要求用户进行刷脸验证,如果用户拒绝验证,或验证后发现与姓名信息不符,将被视为13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说“刷脸”已经逐步在金融、公安、边防、航天、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落地开花”。
无疑,人脸识别技术,作为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相较于其他方式具有更加便捷的优势,其精确度也在不断提高,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人脸识别算法的最高水平可以做到千万分之一误报率,相比于去年同期,全球人脸识别性能提升了80%。但是,旧金山市和微软在人脸识别技术如此繁荣的情况下,采取了这样一种谨慎的做法,有利于我们冷静下来,反思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识别错误的风险。人脸识别的过程是较复杂的过程,难免或多或少的在人脸抓取、分析、识别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其局限性。比如面部遮挡及装饰,又或者两张人脸的相似程度较高的情况(双胞胎),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等不同也容易对人脸识别造成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身份的错误识别,特别是在“刷脸支付”“刷脸取款”过程中,将会直接对当事人造成经济损失。另外,据悉,一微博博主称儿子用该博主的照片成功解锁了某智能音箱的刷脸解锁功能。这虽然是个例,孩子的愿望也是天真的,但是不能否认,有心之人可能利用这个方式来非法获取他人财物。
个人隐私问题。随着互联网与各种智能设备的普及,人脸识别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的面部数据有可能在不知不觉间被采集到。通过技术手段,很容易将人脸信息与身份信息关联起来,随之而来的人们生活轨迹、日常爱好、个人隐私就都会被挖掘出来。同时,我们的信息存储在服务器上,即使企业能够保证不滥用,但也不能说绝对能够防住网络攻击。因此,“人脸”数据来了个人隐私保护的隐忧,也带来了个别组织对数据的滥用或垄断的担心,特别是人类自由可能被侵犯,由此产生了“刷脸”时代人类的自由与责任问题并对传统伦理观带来了新挑战。在随处可见的人脸抓拍设备,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被智能设备时时刻刻盯梢着,跟踪着,让人真正感受到被天罗地网所包围,就像不穿衣服行走在大街上。
安全问题。人脸技术应用广泛,作为身份验证实现支付、入户等,这样容易被挟持刷脸实现支付和入户,在这个意义上,作为身份验证的人脸识别技术比从前的密码输入方式风险更大。
歧视问题。从微软拒绝加州执法部门的请求,让我们看到人脸识别并不是独立的技术,是受多方面影响的,也必然要与其他的数据、算法相关联,不可避免带有歧视性因素。第一,就像是微软提到的那样,在训练人脸识别算法时采用了某个特殊群体,虽然这一选择不一定是主观决定的,比如说,在我国训练人脸识别算法必然以黄种人为主;第二,就是与人脸识别技术相关联的其他算法中存在偏见。第三个就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偏见。这一问题相对于前边两类问题更隐蔽、更难识别,但其造成的危害一样是难以估量的。
任何技术都是风险和机遇的双刃剑,人脸识别技术也是一样。我们既要对其充满信心,用开放包容的态度看待其中不尽完善的地方,也要保持理性审慎的姿态,加快建立健全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统一标准,对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场景和范围做出合理规定,制定和遵循伦理法律规范,使人脸识别技术更好地为人们生活服务。
原创: 赛博风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6WgsMQpvg1QCXfIVQoR5A
编辑:宋婷

989#
发表于 2019-10-18 22:42: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云南一女副市长被查:记者出身 与副部级老虎有交集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10月15日消息: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隆阳区委书记耿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访贫问苦,当场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官方公布的简历显示,耿梅,女,云南隆阳人,1968年9月生,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新闻记者出身,毕业后曾在媒体从业9年。1998年开启仕途,任施甸县水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后一步步升为保山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隆阳区委书记。

耿梅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10月8日,当天下午,副市长、区委书记耿梅到保山市二院调研指导工作。区政府副区长车加助、区委卫健工委书记、局长王先飞陪同。

耿梅在任保山市副市长期间,曾多次访贫问苦,外出调研。据报道,2018年10月13日上午,在重阳节即将到来之际,耿梅一行带着慰问金和油、面等生活用品,冒雨来到九隆街道登门看望慰问3位百岁老人。报道还称,耿书记当场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联系方式留给了一对夫妇,嘱咐他们有困难记得随时联系,承诺回去以后会把父亲的号码和联系方式发给这对夫妇,会让自己的父亲经常与他们联系、沟通和交流……

与副部级老虎沈培平有交集

保山市近年来不少官员落马。2018年5月3日,保山市委原副书记、市长段跃庆被查。2018年10月26日,保山市环境保护局原调研员刘学严被查。后经查,刘学严违反政治纪律,对抗组织审查;违反廉洁纪律,违反规定经商办企业;违反生活纪律,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涉嫌受贿犯罪。媒体报道称,刘学严有一小他25岁的情人,两人还婚外生下双胞胎儿子。

更早之前,2014年3月,云南省政府原副省长、党组成员,普洱市委原书记沈培平被查。沈培平曾在保山任职20余年,任过保山地委副秘书长、保山市委常委等职。中纪委通报称,沈培平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与他人通奸。

沈培平被通报接受调查两个月后,与沈培平有过交集的孔垂柱辞职。孔垂柱曾任保山地委书记5年,在其任保山地委书记期间,沈培平任过保山地区施甸县委办公室主任、保山地委副秘书长、保山地区腾冲县委书记;耿梅当时则先后在保山地委宣传部、保山日报社工作。

耿梅简历

耿梅,女,云南隆阳人,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9月生,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95年1月入党。

1989年7月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

1989年7月至1995年7月在保山日报社、保山地委活水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

1995年7月至1996年11月在保山地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办公室副主任、理论科科长;

1996年11月至1998年3月在保山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部主任、要闻部主任;

1998年3月至2000年3月任施甸县水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2000年3月至2001年11月任施甸县妇联主席;

2001年11月至2004年2月任保山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2004年2月至2005年8月任保山市政府副秘书长;

2005年8月至2005年9月任昌宁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党组书记、县行政学校校长;

2005年9月至2006年1月任昌宁县委副书记、代理县长;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任昌宁县委副书记、县长;

2010年12月至2012年10月任昌宁县委书记;

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任隆阳区委书记;

2013年8月至今任保山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隆阳区委书记。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BY7tEud5iM5CoKrLL4qmg



编辑:董莉

988#
发表于 2019-10-17 16:36: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987#
发表于 2019-10-10 22:30: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986#
发表于 2019-10-4 21:23: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帝大总统发视频连遭推特删除


     白宫主人虽然在某些地方很牛逼,但在美国的社交媒体非常弱势,他和他的家人不仅要顶着删帖风险传播自己的理念,还要被各种人身攻击且无权拉黑别人。虽然早已是如履薄冰,但,今天这个删帖太令人震惊了:
为了怼国会那群泯主党议员
美帝总统亲自发了视频来加以揶揄
然而他刚发出来不久
就被推特平台给删除了
而一些网络名嘴大V们帮他转发的
也前后被推特删除
推特空间还出现了屠楼奇景


英国卫报原始链接


以上为美帝总统推特截图
视频栏因为被删除而显示为
因媒体内容遭遇版权争议而禁止播放
推特反复删除挺川视频
——————————————
     2019102日,美国政坛出现最狗血剧情!一直自称客观中立言论自由的推特……惊现删帖狂潮,引得无数网友吐槽。故事的开头是美帝大统领亲自发的视频,在点赞量接近40万的时候,突然被推特平台删除了!

美帝总统发布的视频片段根据2005年尼克尔贝克单张照片的音乐MV编辑的,将全部歌词削减到一个流行乐句。在原始的视频中,歌手查德·克罗格拿着一张照片对着摄影机,唱着:


     白宫主人这段剪辑巧妙地把歌词变成控诉,把歌手拿着的照片变成了拜登父子以及………………的合影,然后就被推特给删了!
不仅如此,大群网络名嘴把总统那个视频下载了重新转发后,也被删除了,那么这就不是一件小事情了,胆敢公然删除国家领导人亲自发出的图文视频,而且反复删除支持该视频的言论……简直是史无前例啊!
     为了抓屎糊脸给自己的删帖行为找个借口,推特显示在删除页面上的英语提示是:This media has been disabled in response to a report by the copyright owner


     翻译过来就是:此媒体内容已被禁止以响应版权所有者的投诉!
     这个说辞十分荒谬,为什么呢?因为一段支持总统的视频,无论谁制作的,无论是总统的粉丝还是白宫的工作人员,在总统把视频发出来后都不可能去投诉总统侵犯版权……
     一般出现了这样的窘境,推特会借口临时工或者马上要辞职的员工搞破坏什么的,调查一番就不了了之,然而,今天却不一样,在诸多网络大V开始帮总统转发视频之后,推特平台开始全网封禁该视频……
     以下截图来自美国自由学生运動主席柯尔克

     他下载了白宫主人发布的视频,然后发现原贴被删了,就重新上传后发了出来……结果在得到了一万多点赞后被推特官方察觉,导致被删
     他的贴文是这么说的:推特公然删除了总统发的视频,让我重新把它发出来给全世界看一看吧……
     这样的情况在推特持续了大半天。谁敢转总统的视频谁就被删……
     以下是纽约前市长朱利安尼的推特截屏,他很巧妙地把那段视频中的一点镜头截下来发了推特,没有被删……他是个大律师,也许推特特殊照顾?那……就不得而知了。


     这是我在推特视频唯一能够找到的,还没被删的大v发布的那组视频的片段。
     然而内容却不能细说,因为各大国媒体平台都不让讲……
     总统支持率不降反升
     ——————————————
     美国网友的自由主义倾向是非常严重的,大面积删帖只可能起到显而易见的副作用。今晚国会山传媒的评论说明,推特和Facebook疯狂的删帖行为会导致什么……


     原文链接https://thehill.com/hilltv/rising/464072-trumps-approval-ticks-to-up-to-highest-level-since-december
     美国国会山传媒盘点了白宫主人在2019年支持率的变迁,发现102号之后的支持率竟然爬到了最高,这可是在泯主党人发起了弹劾调查之后,且社交媒体广泛封禁支持他的言论之后发生的情况。
     当日美帝的民意调查显示,哪怕遭遇了各种媒体和政治围剿,这一届白宫主人依然有一半美国人民的支持,在历届美帝总统中都算是很高的了!


     在泯主党人公然发起弹劾调查以阻止总统反腐后,总统发了个推特,内容                                为:"The Do Nothing Democrats should be focused on building up our Country, not wasting everyone’s time and energy on BULLSHIT,"
     无所作为的泯主党人啊,本该集中精力建设我们的国家啊,而不是浪费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胡说上……
     这条推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大量美国网友赞同总统的看法。而且,美帝总统似乎认为国际友人们会配合他反腐,于是展开了一圈外交翰旋,这导致希望看到调查结果的网友越来越多……
     随着美帝两党斗争的剧烈化,推特与Facebook的删帖封号会更加频繁。也许还会出现更多奇葩事件,但白宫主人始终不处理推特让人匪夷所思,越想越觉得哪儿出了问题……
2020大选预备工作已进入白热化,美国的两个主要政治力量都希望给对方致命一击,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既然牵涉了外国官府……很多调查就显得非常麻烦了


作者:雨墨姑娘
来源:星系花园郑好

编辑:宋婷

985#
发表于 2019-10-2 23:10: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海德格尔对世界的警告,今天都变为现实
作者:孙周兴等
来源:由群学书院(sacademy)整理自《长江日报》2018925日、《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2期、刘小枫《海德格尔与中国》等
全文5241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926号是德国哲学家马丁 ·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海德格尔是公认的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对于20世纪西方哲学以及人文科学诸领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20世纪所有的哲学家中,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无疑是最深刻的。
1946年,在《形而上学之克服》里,海德格尔提出,人类的计算和规划战胜了所有的动物性,人成为最重要的原料,终有一天,我们将建造期人类繁殖工厂,按需要有计划地控制男人和女人的生育。
1953年,海德格尔说,人制造自己,加工自己的时代,马上到来了。同年,在《科学与沉思》中他写道,科学已经发展出一种在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权力,并且正在把这种权力最终覆盖于整个地球上……现在我们要的太多,已经忘记了“不要”对人类同样重要。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大行其道的今天看起来,这些看法无疑是深刻的。
海德格尔
1海德格尔有多红?
改革开放已40年,回望过去,汉语学界请来过诸多西方哲人,其中的多数人在被我们热情礼遇一番后,就逐渐冷落直至遗忘。但是,海德格尔是为数不多的例外之一,正如著名哲学家刘小枫说的,“对这位德国哲人,我们至今热爱如初。” 可以说,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三个哲学家之一。第一个是马克思、第二个尼采,第三个就是海德格尔。
实际上,不仅在中国,整个国际学术界,海德格尔名声也堪称整个哲学史上少有的。他的名声大到什么地步呢?海德格尔是1976年去世的,距今还不足50年,但是有关于海德格尔的研究文献数量,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名。柏拉图2000多年前的哲学家,康德是300年前的哲学家,还有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大的影响力,但是现在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哲学家研究的文献都不如对海德格尔的多。
读者对海德格尔的热爱对中国学界来说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关乎中国的未来读书人的心性品质。
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大学哲学系受命编译《存在主义哲学》文集,其中就有熊伟先生对海德格尔著述的首次中译。但是那个年代,偌大的中国没有人会去读海德格尔,海德格尔到了中国等于没到。要等到改革开放时期,海德格尔随即受到关注。但是,为什么他会持续受到关注,这并不容易解释。
拿萨特作一个对比。1986年底,北京三联书店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推出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译本,次年年底推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存在与时间》发行了7万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发行了10万册,一时洛阳纸贵。但如今还有谁在读萨特?哲学家刘小枫幽默地形容“萨特逐渐被冷落,只好怏怏而回,而海德格尔,我们真心诚意打扫自己的房间,甚至腾出卧室,让他住下。”因为我们深切地感到,能给中国思想带来历史性转机的西方哲人,非海德格尔莫属。
究竟是哪些理论秉性让海德格尔与中国学人如此一见如故?据说,海德格尔的哲学骨子里太像我们的古代哲学。但也可能,是我们还没好好认清海德格尔思想中的危险特质?对海德格尔的持续迷恋,是一种“迷人的危险”。“宁可跟随施特劳斯犯错,也不跟随海德格尔一起正确!”刘小枫的这句话掷地有声。刘小枫认为,倘若中国思想要有真正的历史性转机,就不得不严肃地重新审视海德格尔。
2海德格尔的思想史地位
同济大学孙周兴教授认为,海德格尔开创了一种对我们世界的一个新的认识。
20世纪有几个重要的哲学,一种哲学叫分析哲学,一种哲学叫马克思主义,一种叫现象学,这是最大的几种哲学。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19世纪的,分析哲学是19世纪留下来的,只有现象学是20世纪新的哲学。这种哲学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理解方式。
简单来说,在现象学看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这个想法听起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很简单,但是偏偏欧洲人不是这样想的。整个西方哲学从古典到近代,到20世纪有一个巨大的变化,古典的哲学假定事物的本身是有一个结构的,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意义有一个基本构成。文艺复兴以后,把事物的存在和事物的意义,设定为人这个“主体”赋予它的,一个苹果,因为人称呼它“苹果”,所以它变得有意义,所有事物都是“我”的对象,由“我”赋予它意义,这是近代哲学开始的,这是一种对象性思维。
进入20世纪,海德格尔开始不是这样想的,他认为,事物的意义,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跟事物怎么发生关系的,我跟事物和事物相互之间的观念,构成了一个世界,构成一个概念。这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理解,也包括了对人的理解,这种理解在20世纪最有力量的是所谓的“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是20世纪最有力量、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而海德格尔正是存在主义的集大成者。
现在看来,海德格尔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是对“未来”的思考,这种思考是跟技术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说,他是最深邃的技术批判者,也是未来世界思想的开拓者。我们时代的问题很多,但技术问题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因为其他问题多半是由现代技术-工业-商业发动起来的,可以说,在这个时代里谁把握了技术问题,谁就抓住了时代的命脉。把技术问题理解为现代性之核心来加以思索,海德格尔可能是做得最好的。
科技发展到今天,人类对技术问题无比关心,尤其是现在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使我们对人类未来命运的关注前所未有,甚至有人说我们可以长生不老,不会死掉的,大家听了也很兴奋,兴奋以后不知道怎么办。
1900年,我们人类的平均寿命是39岁,到现在大概是79岁,已经翻了一翻,再过20年到50年再翻一翻,这应该不是问题。但是你想好多问题出来了。且不说不死,至少我们做到了一点,把寿命延长了1倍,再延长一倍完全有可能。延长一倍的人,已经不再是自然的人了,是另外一种人了。另外,我们活着怎么办?我们干什么去?我们怎么打发我们这个无聊漫长的时间?
技术带给我们的福祉,跟我们对未来的规划都成为问题,海德格尔对这些问题做了一种哲学的思考,他在1953年的那个报告里面就说,“人制造自己,加工自己的时代,马上到来了”。现在回过头看这个话,海德格尔的思考很深刻。
3海德格尔对技术的反思与警告
哲学界普遍开始反思技术问题是从二战后期开始的,因为大家都沉浸在对原子弹爆炸这样一个事件的恐慌当中。两个原子弹在十几秒钟之内令20万人就变成灰烬。正常人无法理解这一点。当时好多人彻底改变了世界观,好多哲学家开始反思技术的问题。
而海德格尔其实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进入对技术的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中间经历了二战,在1946年的《形而上学之克服》里他提出,计算和规划战胜了所有的动物性,人成为最重要的原料,人们终有一天将建造人类繁殖工厂,按需要有计划地控制男人和女人的生育。1953年在《科学与沉思》中,他写道,科学已经发展出一种在地球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权力,并且正在把这种权力最终覆盖于整个地球上。
海德格尔后期把现代世界的危机称为虚无主义。他说的虚无主义不是一个道德的危机,不是说我们的生活丧失了道德基础,甚至也不是尼采意义上的价值危机,比如说没有最后的信仰依靠,“上帝死了”等等。他说的虚无主义危机是整个现代文明作为技术时代的危机。因为技术的本质首先是把“存在”变成了某种可认识的对象、可理解的“存在者”,然后是征服和控制它。技术就像电脑的格式化一样,把所有的一切都格式化了。这样一来,人的生存世界就没有了任何神秘性,没有任何意义的来源。
海德格尔说,在技术时代,诸神为什么一定会逃走?因为诸神一定要呆在一个人不能触及的地方。以前我们都觉得月亮上有嫦娥,所以又许多跟月亮相关的诗和艺术,但是现在你清楚地知道月亮就是人可以登上去的一个星球,那样嫦娥就没法呆在里面了。以前希腊人觉得奥林匹亚山上有宙斯和其他诸神,现在人可以轻松得爬上去,诸神自然就不能呆在奥林匹亚山上了。但是海德格尔说,人的生存一定是以某种人不能触及到的、幽暗的、遮蔽的、不显露的领域作为前提,并且被它所牵引。这是海德格尔后期一个听起来比较悬乎的思想,也是他比较接近道家的地方。道家一直认为技术是不能够通达“道”的。这也是海德格尔后期比较喜欢道家的原因之一。
在最深的层次上,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迫使我们思考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的许多重大问题。因为在技术时代人面临的不只是诸神的逃离,而且还有与我们具体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伦理道德问题。海德格尔会问我们,是否有一个人类无法把握和控制的领域?他在后期认为,“存在”就是一切思想的源头,我们要始终对它保持敬畏。存在虽然是我们的思想无法触及的,但我们的思想本身都来自于它的馈赠。
可以说,20世纪哲学家当中,海德格尔提供了一种对技术最深刻的思考。现在技术哲学越来越受到关注,最近几年或者未来几年当中,他这方面的思考,越来越受到我们的关注。
2017年,由特斯拉CEO马斯克领衔,100多名科学家致信联合国,呼吁禁止人工智能武器。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五角大楼就宣布在实战中使用了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系统。很明显,各个主权国家这方面都要争先恐后,就像上世纪的核竞赛一样,谁先搞出来谁就是老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技术”的沉思尤其必要。20185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提出,应该成立一个由杰出思想家组成的总统委员会,来帮助制定关于人工智能的国家远景规划。他说:“如同我不了解技术一样,人工智能的开发人员对政治和哲学也缺乏了解。从协调人工智能与人文传统的角度而言,人工智能应该被列在国家议程中的最优先位置。如果我们不尽快开始这项工作,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起步太迟了。”
4海德格尔为什么不在乎历史污点?
海德格尔在1933年到1934年之间,当了弗莱堡大学10个月的校长,其间加入纳粹党,签了一些文件,10个月以后因为他的建议得不到纳粹教育部认同,就辞去了职务。
同济大学曾引进过一位德国哲学家彼得· 特拉夫尼,就是他编辑了海德格尔在纳粹期间的几个笔记,叫《黑色笔记》,里面有四五个地方有反犹表达。让学界、让德国人更崩溃的是,二战以后,海德格尔丝毫没有为自己的行为道歉、承认错误。现在的局面大致是,法国哲学家们和知识分子在为海德格尔辩护,德国哲学家们都在抨击海德格尔。试想,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在政治上曾经是一个纳粹分子,他的哲学怎么让我们相信?有人说海德格尔后期的书有纳粹倾向,这样的断言可能不准确。哲学是整体的、宏大的思考,政治是局部的。当一个大哲学家在局部的政治问题上犯错误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历史的经验表明,大哲学家在政治上多半是愚蠢的。我认为要避免用海德格尔的政治错误,全盘否定海德格尔的哲学,当然也不能反过来说,海德格尔在政治上没有问题。
某种程度上,政治不是海德格尔关注的重点,他的思考进入了另一个层面。
至于哲学家的失足或者说道德瑕疵,我们应该有一个历史性的看法。古典时代的哲学家好多是道德的化身;但是到现代主义兴起以后,尼采以后,一些哲学家作为个人在道德上的表现就不怎么样了,这里的背景是宗教的衰落。任何道德,其根源都可以归结于宗教,在欧洲是基督教,在中国可能是儒教。那么当宗教淡出后,道德的约束力就越来越弱了。
对于今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运作而言,更重要的是规则而不是道德,道德当然是好的,是必要的,但现在的人类生活可能更需要规则。今天尤其要警惕拿道德主义当幌子的现象,举起这种幌子,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有时会对个体造成过度伤害。
5鸡汤还是哲学?
哲学的论证具有某种暴力性,是要把握生活、把握自我、把握行为;宗教不是这样的,“你服从我就好了”,适合心思虚弱的人;这种人如果学哲学,是会被哲学伤害的。哲学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维护和把控精神层面的自己。
如今,当哲学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感觉变得像鸡汤了。实际上,不是哲学家本身想做鸡汤,而是民众需要鸡汤,他们愿意用鸡汤的方式来阅读哲学。举个例子,写《哲学的慰藉》的英国人阿兰· 德波顿,这两年特别热门,已经在全世界办了十几所“人生学校”(school of life)。现在听哲学课的人很多,其中大部分是想找安慰,在寻觅心灵鸡汤。我不反对这个,这种心理按摩没什么不好的。其实哲学家自己也需要心灵鸡汤,我们也需要心理按摩。好的鸡汤里一定是有点哲学成分,现在的问题是太滥了,以至于出现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一些“毒鸡汤”。
回到海德格尔,他对未来的技术世界,还是提出了解决方案,他说要“泰然任之”,要let be,首先是不要慌;既要对这个技术世界说Yes,同时也要说No。他自己不开车,但坐他夫人开的车。他警告说:现代人“要”得太多,已经不会“不要”了——需要唤起一种“不要”的能力。他引用荷尔德林的诗句,“哪里有危险,哪里也生救渡。”我们愈是邻近于危险,进入救渡的道路便愈明亮的开始闪烁。他主张我们以更为明亮的眼睛去洞察危险,追问技术,因为救渡乃植根并且发育于技术之本质中。
来源:哲思学意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tGocVdphlrxYJi8LuZ6Eg
编辑:晓晴

984#
发表于 2019-10-2 18:35: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浙江卫视《跑男》被人民日报批评,却依然我行我素


    浙江卫视被人民日报批评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次浙江卫视又被批评是因为跑男在博物馆喧嚣打闹,不尊重我国文化遗产,还带坏小学生在商场在博物馆你追我赶搞“破坏”。
    浙江卫视《奔跑吧跑男》去杭州博物馆做节目,后来杭州博物馆被国家批评,因为博物馆需不需要的就是热闹…浙江卫视不仅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还大肆宣传博物馆追逐打闹的情景。




    博物馆不是大众休闲场所,也更不应该是《奔跑吧兄弟》作秀的地方,在电视上传播如此不雅的行为,也确实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不仅大家对文物产生轻慢的看法,还与文物保护大相径庭,更严重的是,他带坏了祖国的花朵,在这期节目播出后,小学生在各大商场,博物馆追逐打闹,对社会治安也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在祖国生日之际,浙江卫视还在大肆重播这档过度娱乐导向不正确的节目,其是何用心,让人细思极恐!


来源:影视交流地

编辑:宋婷




983#
发表于 2019-9-28 23:25: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高杰
982#
发表于 2019-9-27 20:42: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党报社长被批长期搞婚外情:四年受贿800余万元供情妇买房、花销
十年前的2009年,时任青海省委党校教育长的张伟认识了陈某。四年后的2013年底,两人确定情人关系。此时的张伟,刚刚履新青海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
步入省府权力圈核心,又有美眷相伴,张伟彼时春风得意。当时的他绝对不会想到,这段孽缘最终将导致他身败名裂,并锒铛入狱。
20199月中旬,青海省高院公布的原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张伟的终审判决书显示,自2014年至2017年,张伟利用其担任中共青海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职务上的便利和本人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
判决显示,张伟三年的时间个人和单位财物,共计人民币857万元,全部用于其情人陈某在北京购房、消费等个人支出。
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张伟就是2009年那位青海省委党校教育长。在官方通报中,张伟被批长期搞婚外情。巡视组的通报指出:张伟在财和色面前没有守住底线。比如“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索取和收受他人巨额财物”等等,都凸显底线之缺失。“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长期保持不正当性关系”,更是折射出膨胀的色欲。
01
201306月,张伟升任青海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正厅级)。在此之前,张伟一直在青海省委党校工作。后来的调查发现,在此前多年的张伟一直都很廉洁。
20136月,张伟从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副厅级)升任青海省委副秘书长、政策研究室主任(正厅级)。
进入了省府的核心权力圈后的张伟炽手可热。一个女人走进了张伟的生活并最终改变了他的命运。
资料图,与本文无关
这个女人就是陈某。他(她)们俩认识于四年前的2009年,当时张伟的身份是青海省委党校教育长。
陈某是谁,未能检索到官方披露的消息。但可以确认的是,这位陈某使得已位居正厅级官员的张伟魂不守舍,且不顾一切。
官方的通报中,张伟涉及多项违纪违法问题,但实际上,这都与其中一句“违反生活纪律,在婚姻存续期间,与他人长期保持不正当性关系”有关。
根据官方公布的时间轴,张伟与陈某确定情人关系时为2013年底,而张伟的贪腐受贿始于2014年年初。
也就是说,在与陈某确定情人关系前,张伟近乎是清白廉洁的。
张伟被认定的第一次受贿是2014年元月份。商人周某找到了时任任省委办公厅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副秘书长的张伟。
周某觉得,张伟认识很多省上的领导,为了和张伟处好关系,以后好找他帮忙,周某在省委家属院的建设银行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一张银行卡,存入5万元后,把密码写在银行卡背面,当天到张伟办公室把银行卡交给了张伟。
不久即20143月份,张伟调到青海日报社担任社长,周某想参与新闻大厦和报社家属院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张伟让他着手做前期工作。之后周某找了一家重庆的设计公司设计了两套新闻大厦的效果图。20147月份,张伟向其暗示说他在北京买房子,手头钱比较紧张,首付还差100万元。
周某听到后表示会想办法解决。随后,周某就也生意合作伙伴青海恒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袁某、青海佳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马某商量,以承揽新闻大厦项目前期费用的名义从恒驰公司账上转了100万到其青海银行卡上,后转到了张伟提供的一个叫俞某的银行账号内。
周某说,他给张伟这100万元是为了和张伟处好关系进而承揽到青海日报社新闻大厦及家属院棚户区改造项目,不给张伟这100万元的好处费,张伟不可能让其承揽到这个项目。
02
此后的张伟也许是“感觉不错”,又或因其他原因便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调任青海日报社后,开始疯狂的敛财之路。其中据指控,20147月至201610月,张伟利用担任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的职权,向青海日报社广告经营中心主任王某先后十次索取人民币共计188万元。
王某给张伟最多的一次是40万元现金。王某表示:20153月初,张伟以老家装修房子为由向他要40万元,大概过了半个多月,他安排传媒公司出纳从公司账上提了40万元现金,在青海省委党校对面的上岛咖啡包间里交给了张伟。
王某说,这40万元现金都是万元一沓百元钞,一共40沓,装在黑色服装袋里,上面盖着一张报纸。为了掩人耳目、规避纪检部门调查,张伟打了一张借条。
张伟受贿单笔最大的受贿金额是150万元。
据指控,20151月,张伟利用其担任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职务上的便利,为杨某和北京城宇源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某在承揽青海日报社新闻大厦项目、青海日报社新办公楼装修工程项目提供帮助,201562日、7日先后收受杨某给予的人民币150万元、李某给予的人民币72万元,共计人民币222万元。
涉案人杨某与李某一直合作承揽基建工程项目。
2015年年初,杨某在饭局上认识了青海日报社社长张伟,当时他是以应聘专家身份在北京城建集团担任青海分公司项目部负责人。
20152月,杨某向张伟表示要干青海日报社新闻大厦项目。不久他向张伟介绍了生意伙伴李某,为从张伟手中承揽到新闻大厦项目,李某的父亲北京城建集团原副总经理专程赶到西宁与张伟接触了一下。
李某父亲嘱托张伟尽量关照其儿子。3月初,张伟说打算在北京买房子,让杨某和李某陪他转转。最后,张伟在海淀区北京城建集团开发的一个小区看中了一套17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
20154月,李某说张伟房款凑不齐,为从张伟手中承揽到青海日报社新闻大厦项目,杨某与李某商量后一致决定借张伟买房的机会给他送一笔好处费。随后,张伟说还差230万元的首付,让杨某想想办法,过了几天张伟打电话催,他告诉张伟其只有150万元。
据杨某说,张伟让他找李某想想办法。之后,他转给了张伟150万元、李某转给了张伟72万元。
不久,杨某听到了青海日报社新闻大厦项目取消的传闻。杨某说:10月份他以审计部门审计项目资金为由给张伟发短信催他退钱。第二天,张伟安排两个人先后给其转了16万元、34万元,剩余的100万元一直没退。
03
据检方指控并最终认定,张伟在四年的时间里一共涉及到7项受贿。除了上述几项外,还有:20149月至20161月,张伟利用其担任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职务上的便利,为雷某的女儿在青海日报社招聘、解决正式编制的事宜提供帮助,2014922日、20161月,张伟先后两次在本市兴海路一茶艺和省委党校门口索取雷某人民币共计30万元。
201412月至201611月,张伟利用其担任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职务上的便利,为挂靠青海利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肖某承揽青海日报社配电室改造项目工程事宜提供帮助,先后三次收受肖某给予的人民币共计150万元。
20152月至2016年上半年,被告人张伟利用其担任青海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职务上的便利,利用其分管西海都市报社职权,先后两次向该报社总编辑李某索取人民币共计50万元。
20155月左右,张伟以买房急需用钱为由,找到青海瀑正工业废渣开发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把某(另案处理),把为了攀附张伟,于20156月、7月两次给被告人张伟转款共计1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张伟多次受贿,但这些前张伟本人并没有挥霍多少。据检方指控。上述赃款全部用于被告人张伟及特定关系人陈某在北京购房、消费等个人支出。
其情人陈某也证实,自2014年开始,张伟一共给了她835万多元,大部分是转账,小部分是现金,还有一部分是刷信用卡消费。
这其中。给她母亲俞某账户转账240万元,给她妹妹账户转账20万元,给她自己账户转账222万元。此外,张伟还给过她一张10万元的工商银行卡,在西宁给她50万元现金,在北京给她60万元现金,她用张伟信用卡消费233万元。一个姓周的老板给了100万元、姓把的老板给了100万元、李某给了10万元的卡、李某给的222万元购房款。
陈某作证时说,张伟明确说这是别人给的好处费。
对于这些钱的去向,陈某表示,其中60万元用于支付她父亲医疗费,380万元用于支付其在北京世华龙樾小区购房首付款,30万元用于购买该小区车位,75万元用于支付装修费,150多万元用于信用卡透支消费,100多万元给其母亲俞某养老。需要指出的是,北京世华龙樾是开发商前期宣传过程中使用的名称,小区实际位置在海淀区文龙家园三里。
最终,张伟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80万元。追缴到案的赃款人民币807万元由查扣单位依法上交国库,多退缴的6万元,冲抵罚金。
文章来源:直面传媒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VbbT-IQGGS5EtvIW8FKUw
作者:杨柳
编辑:高杰

981#
发表于 2019-9-27 20:16: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刘永谋:技术治理不等于“机器乌托邦”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导刘永谋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保留一切知识产权,侵犯必究。本文节选自刘永谋:试析西方民众对技术治理的成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9(5):143-153,并删除了注释。
技治主义(technocratism)主张将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公共治理和政治事务当中,以提高社会运行的科学程度。在当代西方社会,对技治主义的负面看法在普通民众中非常流行,人们普遍把技术治理(technocracy)等同于所谓“机器乌托邦”(machine utopia)。为什么会如此呢?应该说,原因错综复杂,至少包括:第一,“科学敌托邦”(scientific dystopia)式的科幻文艺作品在当代西方的流行;第二,激进技治主义者给西方民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坏印象;第三,反科学思潮在西方的兴起,最终引发科学大战(Science Wars)。实际上,某种程度的技术治理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就日趋成为当代政治中最显著的全球性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更是如此,西方民众把技术治理简单等同于“机器乌托邦”是错误的,妨碍了对技治主义的深入研究,使技治主义和技术治理问题在英语世界成为重大但缺乏足够建设性研究的“客厅中的大象”(elephant in the room)。
机器乌托邦
技治主义的想法一经提出,在西方学界就受到了各种各样的批评,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人文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历史主义者、相对主义者和卢德主义者等的批评。大致来说,对技术治理的批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愈演愈烈,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倒是最近十年来,渐渐有了一些重新思考技术治理的呼声。但长期以来,西方主流舆论对技治主义和技术治理已经形成了某种负面成见——最著名、最流行的具体意象是电影《摩登时代》中流水线和小说《1984》中的电幕。当然,笼统地说“西方成见”是不严谨的,一是不同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社会观念状况不一样,比如在法国,圣西门是技治主义的鼻祖,在19世纪乃至20世纪上半叶支持技术治理的理论家很多,如孔多塞、傅里叶、孔德等,围绕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一直有一批活跃的技治主义者(technocrat),在20世纪曾形成了计划主义(planism)思潮,尽管20世纪70年以来,法国后现代主义者福柯、利奥塔和德里达等人猛烈批判了科学技术在法国的强势地位,直至今天工程师和专业人员在法国仍占有政治地位较为优越的精英位置;二是不同人群对技术治理的理解差异不小,比如在知识阶层中存在如斯诺所谓的“两种文化”对立,人文知识分子对技术治理持负面看法的占大多数,而可能对技治主义持好感的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在公众舆论上往往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又比如中国普通工人农民与大学文科教授相比可能更倾向于支持科学技术。无论如何,在北美和西欧,对技治主义反感、憎恶乃至极端敌视的人随处可见,尤其是当与西方之外的其他地方如中国、拉美、俄罗斯和非洲等相比较,西方对技术治理的成见就显得更加明显。
在西方成见之中,技术治理基本上等同于要走向某种“机器乌托邦”——整个技术治理社会目标就是成为一架完整、严密和强力的大机器,每个社会成员均沦为社会机器上的一个随时可以更换的小零件,和钢铁制造的零件没有实质的差别。概括起来说,“机器乌托邦”包括如下对技术治理的标志性理解:
第一,总体主义,即技治主义者坚信自己发现了类似自然规律的社会历史规律,进而按照规律设计某种总体化的终极理想社会的蓝图,并以此为根据彻底颠覆现实社会,运用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运行方式包括国家政党、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乃至个人生活等实施全面改造。在技治社会中,将无一人一物能逃脱总体化社会工程的控制,或者说,乌托邦忽略的地方在社会学意义上实际是不存在的。最近30年来,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物联网(IoT)和大数据技术急速推进,更是给社会公众无处藏身的感觉,《1984》的电幕在技术上完全成为可能。
第二,机械主义,即技治主义者不仅将自然界和动植物视为机器,也将社会和每个人视为机器,将人类自以为独特的情感、意志、心灵和信仰等还原为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自然科学事实,而各个机器零件之间如钟表一般紧密啮合、精密运转,必须对整个社会进行事无巨细的精确物理学测量,进而以数据为基础、按照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进行机器操控式的社会运转,才能保证社会机器稳定运行而不步入歧途。卓别林主演的电影《摩登时代》中对人成为机器零件的影像呈现广为传播,机器在现实中异化的现象很普遍,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协同论等横断学科大规模的传播,越发加深了社会公众对社会控制的精密性和不可理解性的印象,社会理解中“专家阴谋论”越来越盛行。
第三,极权主义,即技治主义者反对民主和自由,主张国家至上,由专家掌握所有国家大权,实行公开的等级制,权力最终集中到少数寡头手中,掌权者以科学技术成果为工具、按照数字方式冷酷地统治整个社会,以知识和真理的名义剥夺普通民众的政治权利,对社会成员实施行为和思想两方面的监视和控制,以保证社会稳定运行。的确,当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增加人类福祉的同时,也给专制者和独裁者提供了极权主义的利器。法国哲学家福柯对知识-权力改造个体行为的规训技术的抨击,极大地影响了当代通俗文化和艺术,比如获奥斯卡奖的电影《飞跃疯人院》就很好地诠释了福柯对精神病院和精神病学的批评。技术治理思想控制的恐怖,则在布莱伯利的“科学敌托邦”小说《华氏451》中得到具象呈现(“思想消防员”到处搜查并焚毁书籍),它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广泛传播。一些极端反对技术治理的普通公众甚至认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发明出来就是为国家和独裁者监控人们服务的。
第四,经济主义,即技治主义者均主张效率第一和唯一,科学技术是最为有效和有力的方法,专家们为了经济效率必须牺牲其他人类价值目标,否认文学、艺术、风俗和宗教等的价值,社会运行最高的目标应该是越来越发达的科学技术、越来越丰裕的物质财富和人类文明不断地扩展——越出地球,殖民月球、火星、太阳系……著名好莱坞科幻影视系列作品《星际迷航》就是这种不断星际殖民梦想的最著名的通俗表达之一。
敌托邦科幻文艺
当代西方通俗科幻文艺作品,流行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对自然界和社会的应用进行质疑和嘲讽,换言之,敌托邦态度在当代西方科幻文艺作品中占据了主流,这对西方民众技术治理的成见形成产生了最重要的影响。乌托邦写作在西方由来已久,可以追溯至柏拉图的《理想国》。在批判和否定社会现实的基础之上,乌托邦对完美社会进行理想规划和理性设计,属于一种社会思想实验。乌托邦可以粗略地分为人文乌托邦和科学乌托邦,前者比如莫尔的《乌托邦》,把通往完美社会的希望寄托于人性转变和道德提升;后者比如培根的《新大西岛》,主张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建构理想社会。科学乌托邦作品大量出现和流行,成为现当代西方文学的特色之一。科学敌托邦是一种悲观主义的乌托邦写作,是科学乌托邦的对立面,构想的是科学技术发展导致未来社会落入全面异化、自由丧失、极权专制和冷酷无情的悲惨境遇。总的来说,科学乌托邦与敌托邦均相信科技决定论,即自主发展、人无法控制的科学技术决定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从历史维度上看,西方乌托邦写作在20世纪总体上经历了从乐观到悲观的转变。早期的科学乌托邦小说多数将科技进步等同于社会进步,将科技进步等同于乌托邦本身,将社会治理问题还原为科学技术问题,这种乐观精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顶峰。但是,两次世界大战爆发,极权主义国家的兴起,原子弹爆炸,之后环境、能源、人口和气候等全球性问题爆发,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效应日益彰显出来,西方公众对科学技术主导的未来之想象逐渐走向了悲观的另一极。可以说,“敌托邦叙事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恐惧的产物”。
美国公众对技术治理的想象很明显就经历了如此转变。美国人一直相信人类社会进步依赖于民主与科学的组合,对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社会治理和公共事务是持欢迎态度的,这正是技治主义在欧洲产生却大兴于美国、并在20世纪3040年代率先掀起实践技治主义的北美技术治理运动(American Technocracy Movement)的重要原因。彼时美国人民对技术治理的支持态度,在亨利·乔治的《进步与贫困》(1879)和爱德华·贝拉米的《回顾:公元2000—1887年》(1888)的畅销中得到佐证。亨利·乔治指出,科技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在现实中没有缓解而是加剧了贫困,说明问题不在于生产而在于分配,应该在对分配规律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科学分配,就能消除贫困。虽然他给出的土地公有并征收全部地租的方案明显有问题,但以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解决贫困问题的进路却是应者云集。《回顾》是美国最著名的技术治理小说之一,影响了美国技治主义理论集大成者凡勃伦。它想象了波士顿未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凭着直觉指出以彼时美国的科技生产力,如果更科学地设计社会制度,所有的社会个体就可以过上舒适的物质生活,而在经济安全基础上,人类可以创造完美而辉煌的新生活——“从那时开始,人类进入了精神发展的新阶段,一种更高的智能的进化过程。”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民众开始怀疑科学与民主是自然同盟的假设,要求认真思考科学和科学家在民主政治和宪法体制中的地位问题。以艾森豪威尔的告别演讲为标志,他提出要警惕科学与军工的共谋,人们开始怀疑科学发展能否与美式代议制政府兼容。这与当时更大的文化背景有关,即美欧学界对包括理性与自由政府结盟等各种启蒙信念产生了怀疑,美国科学家则对技术治理的兴趣不大。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联主流思想对于将科学用于政治领域非常乐观,认为共产主义体制是唯一能让政治建基于科学方法的路径。关于这一点,作为当代科学乌托邦写作的最典型代表、美苏科幻小说基本旨趣的差异可以作为佐证:苏联科幻多为进步幸福的乌托邦式的,尤其是以别利亚耶夫的《跃入苍穹》为代表的太空探索小说,而美欧科幻多为专制暴政的敌托邦式的。并且,苏联官方哲学坚持马克思主义和辩证法是科学,认为不仅政治而且自然科学如物理学均必须接受辩证法的指导。在此背景下,苏联很多科学家对于技术治理是支持的。“更近的是,苏联征服太空变成了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至太空的方法。”在A.托尔斯泰的科幻小说中,苏联红军甚至借助火箭登上火星,通过革命推翻了火星人的统治。而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被赋予科学的称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兼容着某种用科学技术治理社会的意味。
当代西方好莱坞式科幻影视极尽渲染“机器乌托邦”之能事。正如美国科幻大家阿西莫夫(IssacAsimov)指出的,当代美国科幻小说不是乌托邦的,而是反乌托邦的。电影的主人翁要不出生复杂,比如是不知道自己真实身份的克隆人(《冲出克隆岛》)或者克隆人与人繁殖的第一个人(《银翼杀手2049》),要不遇到罗曼蒂克的挫折,比如爱上机器人(《机械姬》)或人工智能(《她》),要不就是为所居住的社会制度感到深深的不安(如《华氏451》《高堡奇人》),要不干脆就是在一个即将毁灭或已经毁灭的世界中挣扎(如《我是传奇》《机器人瓦力》《9》),所有的痛苦都指向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控制科学技术的科学家、政客和狂人。在西方科幻敌托邦文艺作品中,目前最流行的有三种:赛博朋克与机器朋克文艺(机器、怪物和幻境横行的未来世界)、极权乌托邦文艺(以科学技术为手段的残酷等级制社会)、AI恐怖文艺(机器人对人类的冷血统治)。
与技术治理形象塑造最为相关的文艺作品,当属流传极广的“反乌托邦三部曲”:扎米亚京的《我们》(1921)、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奥威尔的《1984》(1950)。“建基于技术而非迷信之上的社会,变成了最貌似有理的暴政体制。”举《美丽新世界》为例:新科技与专制在未来的“世界国”中紧密结合为极权主义技术治理体制,成为自由最凶恶的敌人。在其中,科学技术的极权应用包括:(1)用生物科技造成社会个体的先天生物性状差别,以此为基础形成后天的社会等级制度;(2)用反射、催眠等心理学方法在婴幼儿时期对社会个体进行意识形态“洗脑”;(3)用传媒技术对每个人进行监控,将艺术异化为控制个体情绪的工具,用色情艺术消解爱欲的反抗力量;(4)用精神病学、化学和药物学对所有社会成员进行精神控制,用药物缓解和抹除潜在的威胁性个体精神状态;(5)全面异化科学技术,将全面控制作为科学研究的唯一目标。而最新的著名科学乌托邦作品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小说《瓦尔登湖第二》,这部行为工程幻想小说虽然创作于1948年,但开始流行却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在现实中甚至一度引发行为主义社区在美国各处的尝试性实验。《瓦尔登湖第二》初衷是描述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理想社区运行蓝图,但它的核心主张即用行为工程对每个社员从一出生起就进行心理学改造、消除妒忌心、竞争心等斯金纳认为的非合作情绪、心理和个性,引起反对者对自由侵害和极权控制的极大忧虑,因而被很多人视为实质上的科学敌托邦作品。总之,科学敌托邦文艺作品盛行,对西方普通公众技术治理西方成见的形成影响最大。
激进技治主义者
  
“机器乌托邦”的形成与激进技治主义者的表现有直接的关系。技治主义者均主张两条基本原则即科学管理与专家政治,激进与否的关键在于是否彻底推翻既有社会制度、是否与既有政府合作而在一定程度上施行技术治理,激进派完全拒绝与现政府合作,拒绝任何改良主张。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技治主义者属于温和派,如圣西门、贝拉米、加尔布雷思、纽拉特、丹尼尔·贝尔等,而类似凡勃伦的激进派是极少数。但是,极少数激进分子的观点和行动在西方社会具有非常高的显示度——这符合传播学中“激进获胜、另类传播”的规律,尤其相比理论家、思想家,激进的技术治理社会活动家的表现对于公众对技术治理的看法影响更是巨大。
比较北美技术治理运动中“双雄”激进派领袖斯科特(Howard Scott)和温和派领袖罗伯(Harold Leob),作为例子。罗伯出身豪门,却拒绝继承家族银行和投资业务,选择成为作家和艺术家,创办文艺杂志,与海明威等人并称美国文学史上“迷惘的一代”(TheLost Generation)。在旅欧期间,他接触并被技治主义所吸引,随即回国投身技术治理运动。而斯科特出身寒微,却极力想给人给人一种掌握高深技术的专业人员与先知的印象。实际上,他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级工程教育,但有过丰富的工程经验,开办过工程公司。他具备卡里斯玛(charisma)人格,极富领袖才能,但性格过于严厉、极端和揽权,和媒体关系不好。后来,两人分道扬镳与斯科特过于独裁也有很大的关系。在运动中,斯科特领导的技术治理公司制订徽章,统一制服,严明纪律,甚至发动所谓的“总征兵”,组织技治主义者的“部队(army”,给不了解具体情况的公众以冷酷、阴森和可怕的印象,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纳粹。斯科特死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重要媒体发讣告;而罗伯死的时候,美国诸多重要媒体都发布了讣告。
一开始,罗伯的技治主义思想就带有自由主义和审美主义的烙印,与斯科特思想鲜明的机械主义和物理主义特点颇为不同。两人对技术治理的基本理解是相同的,都是从北美技术治理运动的“导师”凡勃伦那里借鉴和发展出来的,主要包括如下方面:(1)丰裕(abundance)、工业系统与高能社会。人类社会可以从能量使用角度来理解,之前社会是主要使用人力、畜力、水力和风力的低能社会,工业革命之后进入主要依靠机器的高能社会。高能社会主干是工业系统,它是一台精密运行的大机器。自从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丰裕阶段,以机器生产的能量完全可以满足所有人舒适生活所需,而现实并非如此是因为社会制度设计不科学。(2)能量券与社会测量。高能社会必须实行技术治理制度,核心是围绕能量券建立全新的分配制度。废除货币,代之以反映物质资料真实运动状况的能量券。以能量券为单位,对整个国家的物质生产和生活需求进行物理学的精确测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国家统一计划来实现完全平等的按需生产和按需分配。(3)生产最大化与经济自由。工业生产系统由专家、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掌握,企业目标不再是利润而是提供更多的社会必需品,因而将在既有科技水平上开足马力生产。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人都免于经济压迫,并得益于科学技术对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而享有大量闲暇。(4)有限的技术治理政府。技治社会工业高度垄断,每种基本工业只有一家大企业,每家挑选最能干的人组成政府。也就是说,技治社会的政府是工业系统的延伸,实际是工业联合体。政府成员包括主席在内,都是从劳动者中逐级晋升和提拔上来的,都是科学技术和管理的专家。技治国家以科学原则行政,需要投票表决的事情很少,并且主要管理经济事务,以宽容和自由的态度对待社会成员的其他活动,因而政府职能极大地减少。
斯科特与罗伯对技术治理理解的差别主要在于:(1)技术治理实现的时机。斯科特认为,“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就是资本主义灭亡而技治主义上台的征兆,因而拒绝与美国政府合作挽救危机,而是组建资本主义价格制度崩溃之后接管权力的“部队”,准备非布尔什维克的“工程师革命”。而罗伯认为,技治主义要实现首先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垄断过程,当垄断达到极大程度时技术治理自然就会实现,因此技治主义者应该与政府合作,运用专业知识帮助资本主义度过危机,并加速垄断向技术治理转变的过程。实际上,罗伯加入了罗斯福政府,被斯科特称为“叛徒”。(2)对文化和艺术的看法,或者说对人性提升的态度。斯科特只关心工业系统的改革,认为能量券制度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并声称所有的方案都是科学的、可计算的和可控制的,而不依靠人性、情感、意识形态文化等不可测的东西来决策。罗伯则认为,实现经济安全并非技术治理最大的价值,最重要的是经济自由之后人们可以从事更有价值的事业,即文化和艺术活动,而文化和艺术的繁荣将从根本上提升人性。
在北美技术治理运动中,给美国公众印象深刻的是斯科特而非罗伯,即使今天提起该运动的领袖,人们能想起的也是斯科特。当时斯科特的激进观点和形象一开始很快引起了美国和加拿大公众的很大兴趣,但很快就转变成极大反感,技术治理公司也曾被加拿大政府封禁。在北美技术治理运动从急速崛起到突然受挫的关键点上,斯科特所做的“皮埃尔旅馆演讲”(Pierre Hotel Address)甚至被很多人认为它应该为整个运动由盛转衰负责,因为当时收音机刚刚普及,通过电台面向全国广播第一次实现一个人同时向所有人说话。“皮埃尔旅馆演讲”是斯科特第一次全国电台广播,但激进的“首秀”造成了完全不可挽回的负面公众印象。在演讲中,斯科特夸张地宣布技术治理思想前无古人,颠覆了数千年人类社会思想史,这完全不符合思想史的事实。他还宣布资本主义很快就必然被技治主义全面代替,不管普通民众是否接受,这是物理学铁律;只有专家和智者才能理解技术治理,才能运行技术治理制度,现有的执政者智力和能力都不够;技治主义者放弃合法选举和民主参政,只需等18个月资本主义价格制度就会全面崩溃,美国人民届时将不得不求助于技治主义者来挽救美国;技术治理不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也不是纳粹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自由主义……不是之前的所有主义,技术治理不是愚蠢的民主制,而是真正的精英用科学方法运行社会。总之,他宣称其他人对“大萧条”危机根源理解都是错误的,提出的主张都是错误的,只有技治主义才是美国人唯一的出路。很难想象这种狂妄的救世主腔调不激起听众的极大反感,尤其是斯科特对资本主义18个月崩溃的危言耸听很快就被事实所否证。北美技术治理运动在当时对美国造成的实际影响有限,但它导致了技治主义思想向全世界的快速传播,斯科特等人的激进观点和形象也随之被西方社会公众所认识,促进了西方民众技术治理成见的形成。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不好为师而人师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3gsuWXTpZVju6rO3CXftA
作者:buhaoweirenshi
编辑:高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