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96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0:50: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39
显赫xiănhè   头衔tóuxián
作者:周俊生


20201227日《新民晚报》第12版刊登文章《真,是最可贵的才》。文中写道:叶辛出名很早,上世纪90年代初当上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诸多显赫的职务和头衔,但他为人谦虚,没有架子,与他交往二十多年,感到他就是一位善良的大哥,热情的朋友。句中的显赫头衔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显赫显赫指的是盛大显著。显赫的使用对象一般应是功勋、名声、权势等。值得注意的是,显赫在使用中以指向对象的不同而显示出褒扬和贬低两种对立的情感,当使用对象为功勋、名声等的时候,显赫表现为褒义,如功劳显赫”“声名显赫,而当使用对象为权势等的时候,显赫则表现为贬义,如权势显赫。句中显赫的使用对象是职务和头衔(这里的头衔存在使用不当的问题,下文再议),而职务和头衔都表示一种权力,但作者在句中对职务和头衔的使用对象叶辛表示的是很尊敬的态度,显赫的使用使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出现了扭曲,是不妥的。

再看头衔头衔指的是官衔、学衔、职称等的名称。句中的头衔职务并列使用,看得出作者是把职务用来指中国作协副主席,把头衔用来指全国人大代表,并且是把头衔作为不同于职务的概念来使用了。但是,头衔虽然确实和职务有区别,但用它来指全国人大代表这一身份仍是不合适的,按照我国的政治制度设计,人大代表并不是一种官衔、学衔或者职称,因此,头衔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另外,头衔在句中和职务一起做了当上的宾语,但当上……职务能够搭配,当上……头衔却是不能够搭配的。

一般来说,可以把显赫改为重要,把头衔改为身份。但这样改了以后,身份仍然不能做当上的宾语。因此,这个句子的修改还宜把职务头衔(改后的职务身份)分开来说,可以把原句中的当上了中国作协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等诸多显赫的职务和头衔改为当上了中国作协副主席,有了全国人大代表等诸多重要身份。这样修改后,当上的宾语只有中国作协副主席(原句中的职务不必再使用),身份另有作它的支配语,句子就通顺了。


编辑:宋婷

96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9 10:54: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0
丰富 fēngfù
作者:周俊生


(一)
202089日《羊城晚报》第7版刊登文章《时间轴》。文中写道:记忆里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的虹桥机场,地形挺丰富的,和农村的边界都拉着铁丝网,从住宅区域走得比较远,会来到荒芜的跑道,渺无人烟,遍布苔藓,其中有一种地皮菜句中丰富一词使用有误。

丰富的意思是种类多或数量大。丰富的使用对象一般应是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大都是可以为人类所享用或掌握的事物。句中的丰富地形搭配,但地形不属于这类事物,因此丰富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丰富改为复杂。句中说的是虹桥机场一带的地形比较杂乱,让人一下子理不清头绪,复杂表示的就是这个意思,适于句中语境。


(二)
20201228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文章《卖弄之殇》。文中写道:卖弄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内容很丰富,方式也很多。句中的丰富使用有误。

丰富是个褒义词,要求其使用对象具有正面性。句中的丰富内容搭配,这本是可以的,但句中的内容指的是卖弄,而卖弄在社会评价中是具有负面性的一种行为,作者在引语所出全文的叙述中对卖弄也持否定态度,因此丰富的使用在情感上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丰富改为庞杂之类的词。庞杂表示多而杂乱,含有贬义,适于句中语境。


编辑:宋婷

96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30 13:36: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1
一衣带水 yīyīdàishuĭ
作者:周俊生
20201230日《解放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两头婚”在苏浙很普遍?隐忧已浮现》。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两头婚’最显在的问题,是很多小家庭和其两个原生家庭之间边界感不强,一衣带水,相当于古时候没有分家的形式,彼此保持了较强的黏性。”句中的“一衣带水”使用有误。

“一衣带水”的意思是像一条衣带那么窄的水面,通常用来表示两个有江河湖海等水域相隔的地域之间人员往来方便,水域相隔不足为阻,形容这两个地域之间的亲密关系。使用这个成语需要注意的是,它的使用主体通常是两个方面,同时这两个方面之间应该有水域相隔。句中的“一衣带水”记述的是“小家庭”和“其两个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但在这两者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水域相隔的状况,“一衣带水”不能适用。

可以把“一衣带水”改为“水乳交融”之类的话语。“水乳交融”形容两个事物结合得十分紧密难以分清,关系也比较融洽,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作者所认为的“小家庭”和“其两个原生家庭”之间的“较强的黏性”,是合适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目前的汉语使用环境中,“一衣带水”更多地用于描写中国和日本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有成为描写中日关系专用词语的倾向。在此背景之下,其他两个即使有水域相隔的区域之间,一般也不使用“一衣带水”。比如,在中国一国之内,如长江南北双方之间不用“一衣带水”,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之间不用“一衣带水”;在国际上,中国和菲律宾,和斯里兰卡等国家尽管也有水域相隔,但也不用“一衣带水”。
编辑:宋婷

964#
 楼主| 发表于 2021-1-2 20:21: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4
荟萃 huìcuì
作者:周俊生

202112日《南方都市报》第8版刊登报道《“潮剧丑王”方展荣唱响海内外一甲子》。文中有一句话写道:“他担心潮剧荟萃会化成时光的灰烬,为此他曾动员广东省韩山师范学院师生为曹汉城、陈丽君等潮剧演员做口述历史。”句中的“荟萃”一词使用有误。

“荟萃”意为杰出的人或精彩的事物聚集、汇聚在一起。句中的“荟萃”与“化成时光的灰烬”搭配,但“荟萃”本身是一个动词,它不可能表现出另外的动作状态,作者是把“荟萃”这个动词当作名词来用了,但这不合其词义。

可以把“荟萃”改为“精粹”。“精粹”是个兼类词,可作形容词或名词用。这里作名词用,指事物的精华部分,这个意思正合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

编辑:宋婷

965#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0:07: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5
水落石出 shuĭluò-shíchū 事实 shìshí
作者:周俊生
202112日《新民晚报》第10版刊登文章《艺术殿堂中的小花》。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已水落石出,这一问题的结论已成为不争事实后,附属于商品的月份牌画终于登堂入室,成为又一门可以独立存在、让人欣赏的艺术,它超越了最初的广告宣传功能,被现代人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文中水落石出事实两个词语使用有误。

先看水落石出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位落下去,原来在水中的石头就露出来了。水落石出原是描写自然景物的一句话,语出宋代苏轼的《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水落石出比喻掩盖在某件事情上的假象除去,事情的真相就显现出来了,形容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使用对象应该是某个事件,但这段文字说的是关于这一问题的争论,意思是争论的各方对某个话题或某个事件有了共同的认识,不再争论,这并不等于某个事件的真相暴露。争论不是事件,水落石出不能适用。

再看事实事实指的是事情的实际情况。这个词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事情,文中将其用于结论结论是一种论断,事实不能适用。当然,论断是对人对事作出的一种在一般情况下不再更改的判断,它可以用于事实,但只是说结论中所陈述的内容是一种事实,而结论本身不能成为事实。文中说的是这一问题的结论已成为不争事实,这是把结论本身当作了事实,因此事实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水落石出,可以改为尘埃落定之类的话语。尘埃落定比喻事情已经有了最终结果,成为定局,用于描写争论各方达成共识,不再有争论的情况是合适的。对事实的修改,则可把这一问题的结论已成为不争事实后改为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结论后之类的话语,也就是说事实在这里是没有必要使用的。

编辑:宋婷

966#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4:50: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2
并列 bìngliè
作者:周俊生


(一)
20201231日《湖北日报》第26版刊登文章《百年新诗,回看杜甫》。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并列杜甫与新诗,也就是并列旧诗与新诗。句中的两个并列都使用有误。


并列的意思是不分主次地排列。并列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两个并列,分别带上了宾语杜甫与新诗旧诗与新诗,这是把并列当作及物动词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一般来说,可以把全句改为杜甫与新诗并列,也就是旧诗与新诗并列。但仅作这样的修改,虽然消除了并列作为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的错误,句子却显得比较干涩,因此更可以考虑把全句改为把杜甫与新诗并列在一起,也就是把旧诗与新诗并列在一起。后者的修改使语意表达更为清晰和丰满。

(二)
20201025日《羊城晚报》第6版刊登文章《卡蒂-布列松匍匐的身影》。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在中国,很长一段时间,摄影上层总是把他和香港拍唯美风光的陈复礼放在一起并列。句中的并列一词使用有误。


并列在这个句子中接受了放在一起的修饰语,但放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并列,作为修饰语的放在一起和作为被修饰对象的并列出现了语意重复。

可以把放在一起并列改为并列在一起


编辑:宋婷

967#
 楼主| 发表于 2021-1-4 15:01: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3
牙牙学语 yáyá-xuéyŭ
作者:周俊生


202111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祖母与〈渔翁〉》。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她曾将这首小诗念给我父亲听,父亲正牙牙学语,跟着朗朗诵读。我祖父太炎先生听到了,问他:你在念什么呀?父亲说:在念妈妈写的诗。’”这段文字中的牙牙学语使用有误。


牙牙学语的意思是指咿咿呀呀地学习说话,通常用来形容婴儿学习说话的样子,其中的牙牙是一个拟声词。牙牙学语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婴儿,也就是不足一周岁的小孩,其学习说话的状态通常只是发出除哭声、笑声以外的各种拟声语音,还不能说出明确的单词,更不可能说出句子。但文中的父亲不仅能够朗朗诵读,还能说出回答问题的句子在念妈妈的诗,说明父亲这个时候已经能够自如地运用语言,再用牙牙学语来形容他就很不合适了。


可以把牙牙学语删去,同时对父亲作出必要的限制。其实,即使行为主体父亲其父其时在一周岁内,确实是在牙牙学语父亲牙牙学语的搭配也是不合适的。一般来说,一个人取得父亲的身份都是要在成年以后,因此两者的搭配显得比较别扭。当然,引语所出全文是作者在记述其父亲幼时的事,那就要对父亲这个词作出必要的限制。综合而言,可以把父亲正牙牙学语,跟着朗朗诵读改为还是幼童的父亲跟着朗朗诵读


编辑:宋婷

968#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21:39: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6
义正辞严 yìzhèng-cíyán
作者:周俊生

202114日《光明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刘备的文学修养》。文中记述了一个历史故事:“一天,有人将牦牛尾送给了刘备,刘备拿起来就细心编到帽子上,而不是简单地一系了之。诸葛亮看到了,义正辞严地说:‘您不再有远大的志向了吗?做这些事就行了吗?’刘备非常尴尬,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自我解嘲道:‘我只是借此不去想烦心事而已。’”这段文字中的“义正辞严”使用有误。

“义正辞严”的意思在发表谈话、观点时所阐述的道理正当,用语严厉。“义正辞严”在使用中有一个要求,行为主体发表谈话、观点时,其对象(听话者)必须是和行为主体存在敌对或对立关系的。文中“义正辞严”的行为主体是“诸葛亮”,听话者是“刘备”,但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可知,“诸葛亮”和“刘备”两人处于同一阵营,不存在敌对或者对立的关系,因此“义正辞严”不能适用。

可以把“义正辞严”改为“严肃”。“严肃”可形容神情、气氛等让人感到敬畏,在这段文字中可形容“诸葛亮”在向“刘备”说出文中所引那番话时态度严厉,使作为听话者的“刘备”感到敬畏,这也符合历史上“诸葛亮”和“刘备”两人关系的真实状况。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义正辞严”又可写作“义正词严”。《现代汉语词典》把这两个词形有差别的成语都立为词目,但在解释“义正辞严”时只说“同‘义正词严’。”可见《现汉》是将“义正词严”作为推荐词的。这在另一部辞书《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表现得更直白,这部词典也是两个成语并收,对“义正辞严”的释文是“现在一般写作‘义正词严’。”

但是,两部词典对“义正辞严”的这种处理却是不符合这个成语的实际使用情况的。查202114日当日百度,“义正辞严”的搜索结果是6860万个,“义正词严”的搜索结果是1340万个,可见在实际使用中,“义正辞严”的使用量远远超过“义正词严”。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符合这个成语在内部构词上的特点的,两个成语的词形差别表现在其中“辞”和“词”的不同,而在现代汉语中,“辞”可以表示文辞、言辞、话语的意思,而“词”虽然也有这样的意思,但更倾向于理解成单词,很显然,使用“义正辞严”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意思。因此,如果要在这两个成语中选择一个作为推荐,更合适的是“义正辞严”。

同时要指出的是,《现汉》和《现规》两部词典对“义正词严”的释文都是“道理正当,措词严肃。”按照两部词典的说法,这个释义自然也可用于“义正辞严”。但这个释文仅仅解释了字面意义,未能揭示出这个成语对使用语境的要求。人们的日常谈话和写作,大多是道理正当、措词严肃的,比如领导人在喜庆场合发表的讲话、报纸上的的新闻报道、父母对子女的教诲等,基本上都具有这样的特点,但因为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并不存在敌对或对立关系,就不能用上这个成语。实际上,“义正词严”(“义正辞严”)这个成语是有一定的火药味的,不宜随便使用。

编辑:冯梦玉

969#
 楼主| 发表于 2021-1-5 21:41: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7)
努力 nŭlì 钻研 zuānyán 精心 jīngxīn 打造 dăzào

作者:周俊生


(一)
2021年1月4日《新民晚报》第6版刊登报道《钻研情感话术,记下四本笔记》。文中写道:“离异男子郭某努力钻研情感话术,记下4大本情感笔记本,精心打造人生赢家形象欺骗女性,累计骗得两名被害人李彤(化名)及张晴(化名)约100万元。”句中“努力”“钻研”“精心”“打造”等4个词使用有误。

“努力”意为把自己的力量尽量使出来;“钻研”意为深入研究;“精心”意为特别用心,细心;“打造”本意指锻造,引申后指创造或造就。“努力”“钻研”和“精心”都是有褒义色彩的词,“打造”在句中用的是引申义,也具有褒义色彩。“努力”“钻研”“精心”和引申义的“打造”所具有的褒义色彩,决定了使用对象必须是具有正面形象,为社会所肯定的人。在这个句子中,这4个词一起用于“郭某”,但“郭某”这样做的目的是“欺骗女性”,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郭某”已因犯下诈骗罪而被判刑,表明“郭某”的这些行为并没有得到社会正面评价,“郭某”在这个语境中不具有正面形象。因此,这4个词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修改这4个词,需要把它们替换成中性词或贬义词,可以把“努力”改为“用力”,把“钻研”改为“琢磨”,把“精心”改为“用心”,把“打造”改为“伪造”。通过这样的修改,消除整个句子表现出的褒义色彩,使句子的情感倾向符合“郭某”的形象。

(二)
2021年1月1日《广州日报》第12版刊登报道《顺德投入3206亿元打造湾区魅力城市》。文中写道:“大良清晖园片区城市更新规划策划研究是由清晖园龙氏家族后人、国际级文化保育与城市更新专家、学者、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前院长龙炳颐组织的跨专业、跨学科的精英团队一同打造。”句中的“打造”一词使用有误。
“打造”一词在使用的时候,如果用的是本义,其指向对象一般应是实体性的器物,如果用的是引申义,其指向对象可以是各种事物,在词语表现形式上需要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句中的“打造”,其指向对象是“策划研究”,但这是一个动词性的短语,“打造”不能和它搭配。

修改这个句子,有两个途径,一是删去“策划研究”,让“打造”能够和“城市更新规划”这个名词性短语搭配就可以了;二是把“打造”删去,同时把“策划研究”移至原来“打造”的位置,让“策划研究”替代“打造”和“城市更新规划”组成搭配关系。


编辑:冯梦玉

970#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9:46: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848)
不慎 bùshèn
作者:周俊生


2021年1月5日《羊城晚报》第13版刊登报道《香港资深艺人李香琴家中离世,享年88岁》。文中写道:“2010年,李香琴拍摄电视剧《公主嫁到》时,在片场不慎晕倒,被送去医院。”句中的“不慎”使用有误。
“不慎”的意思是不谨慎,不小心。“不慎”一般用于形容人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而这种行为通常是可以用人的意志控制住的,如“不慎摔倒”“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差错”。句中的“不慎”形容的是“晕倒”,但“晕倒”是出现在人身上的一种病理表现,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由人的意志控制住,因此“不慎”不能适用。
可以把“不慎”删去。也可以把“不慎”改为“意外”。对于句中的行为主体“李香琴”来说,“晕倒”虽然不能由她的意志控制住,但却是出于她意料之外的(不然她不会去参与“拍摄电视剧《公主嫁到》”的活动),用“意外”来形容这种情况是合适的。


编辑:冯梦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