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张兴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春季09级新闻评论课程作业

[复制链接]
911#
发表于 2012-6-12 16:20:15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7】                          
                                         《舌尖》是新时期纪录片的品牌标杆
  《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短时间内引发全社会热议和赞誉,同时“舌尖”的影响力也愈加广泛,“舌尖上的清华”、等网友自发创作的“舌尖”系列也开始在网络上传播。在今年的法国春季戛纳电影节上,《舌尖上的中国》引领“中国晚宴”活动,得到各国媒体和机构的好评,该片也将实现央视纪录片海外销售市场的历史性突破。央视表示,或许会将《舌尖》打造成一个系列品牌。日前,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宣布,《舌尖上的中国》将在年底开拍第二季。(《中国新闻网》6月3日报道)
纪录片的价值所在,拍出政治上的功利性,用一种全景式的视角,关注纪录片的创作思想,以冷静、客观的姿态对人与事做出真是的记录。这是一部非常值得探讨的例子,他从纪录片本身出发,抓住了受众心理学的概念,吸引了一系列人的眼光,同时也达成了一个平台来引起人的共鸣和抒发情感的渠道。在它掀起纪录片热潮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一定的理性思考,对它引起的一些争议,和它传达出来的一种文化进行进一步的探究。纪录片这种影视题材,不来就不应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窥视欲,应改成为一种体现人文精神和终极关怀的载体和媒介,只有抱着对人类文化传承记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进行创作,中国的纪录片才能够走向世界。
在网上有这样一段对对《舌尖上的中国》的高度评价,上升到展示民族的历史厚重感与文化感染力的高度,从而展示中华文明的强大穿透力与高雅的审美情趣,达到纪实类节目中的情感表现应当注重给日益感到孤独和寂寞现代人提供感情补偿和精神慰藉,影片的每一个镜头,不仅记录到了食物的鲜美,结合以自然景色,民族风情,这些就足以给中国人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对自己国家拥有的资源和人情感到发自内心的骄傲。从一种程度上来说,这无疑也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富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纪录片。这样对于我国食品市场的扩展,旅游市场的开拓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加强对中国实情的宣传,告知民众我国的真实面貌是怎样,这样可以建造出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以此也提升了伟大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影响力。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表示,“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是纪录频道的重要诉求,而打造国际化影像品质、探索国际化传播路径,是纪录频道坚持的一贯宗旨,《舌尖上的中国》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一部作品。这样的效果纪录片也做到了。

《舌尖上的中国》取得的一定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在深入探讨,但随着这部片子的走红也有很多令我们警醒的争议之处,如何延续它的影响力,如何打造一档黄金的纪录片栏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注重切合受众心理,从传播心理学的心理效应角度出发,永远是一条值得坚持也不能偏废的路子。

912#
发表于 2012-6-12 16:26:04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8】 当名人效应运用于评价官员

     崔永元关于湖南省教育厅的三个“不”——“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可谓是犀利不留情,对于培养乡村教师一事情得不到教育厅的支持便震怒,用这样短小精悍的评论又一次引来了观众的关注。他直言批评湖南教育厅的官员,用行动引起了大家对乡村教师事业的关注,如若他真的有道理的话,迫使湖南教育部门作出改善和推进这项事业的步伐就会更快,这也无疑是造福很多人的一种选择。在这里可以看到,名人效应运用在评价官员的身上,是社会应该充分发展和推进的一个手段。

6月11日,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参加以“乡村教师培训公益活动”为主题的微博访谈。访谈开始前,他在微博中写道:“崔永元公益基金第六期乡村教师培训8月培训100名湖南乡村教师。为此,湖南省教育厅回复: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我们非常愤怒,在此正式评价湖南省教育厅:不努力、不作为、不要脸!”(《人民网》6月12日)

名人效应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著名观点,现今的民众大多是衷信于专家和权威人士,崇拜名人,为他们的言论投入目光和关注程度。一直以来,现在的社会就存在着缺少敢于说真话的人。崔永元心急教育事业的发展,对公益事业又不支持的政府部门自然就要被将一军。面对湖南省教育厅的一味不回应,没有名人来一次伸张正义,没有他们用犀利的言辞作为指引的话,这件事情可想而知的结局一定是不了了之,直接“淡出人类历史的舞台”。

其实他敢于和政府的行为抗衡,进行对官员的评价也算是我们社会的一种福气和幸运。不少人都考虑着自己的利益而趋炎附势,毫不考虑广大群众的利益而是捍卫着自己的利益。名人处于的各种利益关系要比常人多得多,其中能够不站在利益商方面考虑问题的人实为太少。一个名人,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很多,公众给了你支持和权威的机会,你应将自己的内心和公众的利益时时平衡,敢于说,敢于批评。因为,一个有口碑和市场价值的名人的任何一句言论要比普通人来得有效用得多,对然也有网友好奇,“这次湖南省教育厅的不支持,请问您除了语言的攻击,能实际做些什么提高官员的作为吗?”崔永元回应,“我不认为是攻击,我认为是对他们公正的评价。多听听这样的评价,他们也许就会想想应该有所作为”。这件事情来说,真希望多有名人多给社会和官员以及一些消极行为一点正确的评价。

913#
发表于 2012-6-12 16:26:47 | 只看该作者
【评论19】
“我们要的是主播,不是比基尼”

随着气温的升高各大媒体抢占收视率的竞争也越演越烈。传播手段自然也换上了新面貌。香港无线综艺节目日前曝光了最新一期的节目预告,明星曾志伟与一群身穿比基尼泳衣的女星玩起水上游戏,上演香艳一幕。在上海,某主播频频 “不小心走光”,露出“事业线”与内衣;最猛的是本周湖南卫视请来嘉宾展示 “水下脱衣换比基尼”……时值欧洲杯赛事的开展,各大媒体也绞尽脑汁,不惜剑走偏锋,想在火热赛事中分得收视的一杯羹。

6月9日凌晨,广东电视台体育频道的节目中亮出性感火辣的比基尼女郎,负责播报欧洲杯赛场的天气情况。尽管天气预报只有短短1分钟,但网友对天气女郎的身材评弹更喧宾夺主抢占话题焦点,广东体育频道也成功掀起欧洲杯转播期间的最热门网络话题。(《羊城晚报》6月11日报道)

广东体育频道不断解释是“观众想多了”,力争表明无意借此炒作或催谷收视,对这些“主播”的要求也是尽力往健康、清新、活力的方向走,避免往低俗、肉感或暴露的方向走,但网上的传播已令事与愿违,民众称其炒作的声音越发强烈。目前,传媒时常诸多的“胸部营销”战略,让观众们大为反感。媒体想运用“第一映像效应”给受众一个强烈的视觉冲击,但反而引起反感:“这些画面何必放上荧屏?我们要的是主播,不是比基尼。”

     广东体育频道这个收视战役打得非常精彩,成为当之无愧的舆论焦点。不少人都投入了关注的眼光,一直以来,虽然说有低俗节目,但似乎都迎合了大众喜欢看性感喜欢另类的一点猎奇心理。虽然有很多解释说是没有低俗化,这次他们承认错误的态度和及时程度的确不得不让人觉得有一招。但毕竟,比基尼女郎的播报却也从一定程度上让人大跌眼球。网上有人评论就批判万恶的收视率上,其中也揭露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前现代的精致文化逐步被后现代的快餐文化所消解或代替的背景下,“在全民已俨然陷入了一片娱乐狂欢的现实语境下,一些不甘寂寞和落后并在骨子里更倾向于‘娱乐至死’的电视台由起先满足某些追星族的癫狂,继而转向让主持人嘉宾着比基尼装出境,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不也是替观众在追逐吗?”这样的传播真的很需要公众给予批判和舆论影响,更重要是,要怎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有意义的传媒效果。这是每个传媒机构不可避免要担当的职责。
914#
发表于 2012-6-12 16:27:35 | 只看该作者
【评论20】
                        商业开发抢滩登陆,天然湿地荡然无存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花江南岸有一座美丽的公园,名为天鹅水上公园,天鹅栩栩、绿水古树、游客流连忘返。遗憾的是,这如画卷般的场景已经是公园9年前的面貌了。这座城市里号称国内最大的湿地景观公园却被生生回填,用于房地产开发。(《中国新闻网》6月7日报道)

之前说好的湿地公园根本就没有建起来,等了那么就的绿化带在现在却变成高楼立林在人们面前,实在不得不感叹现代化的铁蹄不给人任何的喘息机会。城市发展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如此矛盾?每个人都曾思考过着问题,关于和谐的理论学说已经多得不能再多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看不到成效?

如果只让政府来负责的话有关部门也觉得委屈,政府并不是没有为这些做出点努力。之前为了盘活公园也曾经试着转移了经营权,开始虽然有一点勃发的苗头,但这样的公园能够收到的效益并不好。一些当地的媒体记者告诉记者,2006年夏天的时候,天鹅水上公园每隔几天就会从外地引进一些稀有的鸟类或植物,媒体记者和摄影爱好者常常去拍摄,也见证了公园的成长。从拍卖行2007年末,哈尔滨市规定一些公园被确立为公益性公园,免费对市民开放,其中就包括天鹅水上公园。这样一来,公园日常养护入不敷出,慢慢地公园经营越来越惨淡,以致到了还是只有像城市化和火热的房地产商低头让贤的局面。

这一湿地的离去,是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打造城市发展的特色品牌抹黑,曾几何时,打造“万顷松江湿地”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打出的发展城市的一个招牌。如今的湿地荡然无存,还是被房地产商得抢滩登陆,又给人类的城市现代化和自然所受损耗画上了关系。自然、医疗、教育很多公益事业的盈利性质都是长期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少的人觉得这些要等太久,总是一万年太少,只争朝夕。不知道这样急切的改变会造成多少消极的影响,因为他们时常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是环境保护最大的敌视,也是公众难以改变的定式思维。这样的情况,只单方面的责怪都是不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传播的同时加深对人们价值观的影响,毕竟环保这个事情,所有人都急不得也记不得。

915#
发表于 2012-6-12 16:28:32 | 只看该作者
【评论21】         
                                  虐童案不可儿戏

孩子是最让人心疼的一类人,也是充满希望的一个群体。对于他们,珍惜都还来不及。社会上对于孩子,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地震的时候无数妈妈为孩子搭起了生命的希望,老师注视着一班的孩子大喊“先救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人们搭建起了希望小学;为了孩子的渴望,人们为他们过上了六一儿童节;为了孩子的成长,人们加强对幼儿食品的监管,为他们的教育不断鞭策,一直就没有停过。可有正比就有反比,如今的虐童案越来越多,小萧然的离去给世间一次更深的思考。如此可怜的一个孩子,在被夺去了生命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人生的悲伤。

名叫潇然的山西女孩长期遭受继母打骂虐待,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亲属劝过,学校老师警告过,邻居还曾为此和继母吵嘴,每一个人都试图帮助过小潇然,但每一个人都最终没能有效阻止施暴者,小潇然最终因“钝性暴力作用”而死去。(《中国新闻周刊》6月11日报道)

“孩子死时眼睛是睁着的,是我给合上的,但是你看她的表情,竟然是笑着,快被打死了她都不敢哭。”张海霞说。 这样的场景足以让人揪心顿足。一个叫小潇然的孩子就这样离开了我们,人们总是恨不得让孩子尝尽人间的欢乐,他们值得人心疼和爱怜的眼神,天真烂漫的单纯可爱,这些东西,这个女孩子也有。但是她却没有感受过世界上的关爱,面对的都是冰冷的无情和折磨。不得不思考,“这个社会,病态心理的人太多了。”

小潇然临死前两个月的照片,小潇然当时面带忧愁,性格木讷,已经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活泼。没有快乐过是多么可怕的形容,她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承受了无限的痛苦,父母把不如意转交到她身上,每天被母亲打,被父亲忽视,亲生母亲也无能为力。但是事后人们思考谴责又能改变什么,生命毕竟不能挽回,悲伤的心灵也不能够得以弥补,唯一能够做的,我们要怎样用法律的手段去惩治这些无法无天丧失良心的人,传媒人要怎样用自己的手段去担当保护孩子的责任。虐童案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可怕的,他们失去了言论的自由,因为他们不懂捍卫,不懂保护自己也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只能默默地在悲伤中承受。小潇然离去的真相至今父亲仍绝口不提,让人感到有很多问题因为固执不得解决。但是万一又来一种类似的案件该怎么办?救救孩子吧,这是社会人应该义不容辞承担的责任。救救孩子吧,这是社会人应该义不容辞承担的责任。

916#
发表于 2012-6-12 16:29:08 | 只看该作者
【评论22】
                        给与人想象空间不是引人遐想

美色娱乐,一直是一种促成传播效果的有效手段。最近TVB又有看点了。融入了性感的媒体这一大潮流。

无线游戏节目《五觉大战》的最新现场照片。由钱嘉乐、金刚、洪天明主持《五觉大战》飞赴新加坡拍摄外景,并邀请来曾志伟、杨思琦等明星,在水上乐园上演了劲爆的一幕。由于尺度过大,很容易被想歪。(《东方新地周刊》6月11日报道)

自开播后,这档在合家欢时段播出的游戏节目竟以打擦边球为卖点,让落选港姐身穿低胸超短护士装在摇晃的车内左摇右摆,抛胸露底相当狼狈,画面十分劲爆。正如足球,有评论人就说过:相当一部分男人包括部分女人是冲着足球场四周那些或热情奔放,或性感十足,或妩媚动人,或一丝不挂的女观众或足球宝贝去的。选择迎合观众的“口味”必然就成了电视台争夺日益流失的观众的不二法门。怎么劲爆怎么来,怎么受人瞩目就是胜利,要不所谓的电视节目,娱乐传销全都是一汪死水。没有效益,没有饭吃,没有火热,没有口碑,没有观众,就没有媒体的生命。好在,尽管这档节目骂声连连,批判不断,但还是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该节目平均收视有28点,最高29点,成功博出位。

这样一档很容易被人想歪的节目,电视台自然好推脱责任,诸如广东台的比基尼女郎是一个道理,说自己是从正规路线出发,只是进行一种清新新鲜的报道模式,而不是给人一种鼓吹收视的借口。多种说法把矛头都归结在观众的身上,认为是他们自己不自觉想了很多,以此来曲解了电视台的本意。这样的借口让人觉得很奇妙,同时这个掩护也做得太过白痴了一点,媒体有一门高深的学问就是分析受众,分析他们的心理再根据这些特点进行迎合,如今却是受众不合媒体的意思来进行随意地曲解,一时间责任在谁的身上还难分伯仲,但是传媒效应和出发点上来看,若不是为了博得更多的受众和出位的目的,何必这样“别出心裁”呢?从曾志伟参与的这个节目的尺度上来分析,什么“儿童不宜”啊,什么有女观众反映感到尴尬啊,什么广电总局有关于“三俗”的禁止令啊,统统让他们见鬼去吧,只要吸引多数人的关注和高额的收视率就够了,这无疑也是当代娱乐节目低俗化的趋向显示,一定程度上来说,演化地为了追逐盈利,这些无疑也只是让人感叹的悲哀。


917#
发表于 2012-6-12 16:29:47 | 只看该作者
【评论23】
                                               和母亲亲吻也乱伦?
实在很纳闷,什么才是道德伦理的底线。

关于亲情和父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嘛,最近的罗志祥,很不开心。在演唱会上和母亲亲了一口,就被某明星说成是乱伦。关于这样的口水战,换做是谁,都不好接受。

明星的行为和言论一想也是媒介和观众关注的重中之重,谁不喜欢八卦,谁不喜欢对谁谁谁评头论足,名人的一举一动总是成为焦点,也至于他们和常人一样亲一口自己的母亲,也会引起是乱伦的遭遇。

毕竟自己并没有电影作品,希望粉丝可以冷静看待。但谈到妈妈,小猪严肃地表示,大家可以攻击他,可以骂他,可以对他比中指,因为他是艺人,但家人是他最保护的对象。小猪说:“我只剩下妈妈了,如果我连妈妈都保护不了,我会很难过。”(《凤凰娱乐综合》6月5日报道)

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世界上对个体最重要的莫过于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他们,罗志祥对于这番言论的反击看得出来的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谁能够忍受自己最珍惜的人面临这样不尊重的留言和指责,谁不想在众人口水泛滥的人墙前保护被人侮辱的亲人。

似乎是明星,就需要炒作,就不能够跟常人一样做出很多平凡不过的反应。如果一个普通人亲一口自己的母亲,没有人会评论和在乎吧。真搞不懂,是媒体报道的手段和传播能力太过强大还是明星担当的责任和表现力太强,总是把平凡的事情提到另一个高度,处处都要和道德底线,公众舆论挂上关系。媒体在这个环境下做的,除了转播报道人热切关注骂战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这无疑是娱乐圈习惯的定力,和众多人向被曝光的奢望运行的结果。无法评价是谁可怜,还是自愿选择当一位公众人物受人关注有什么错,只能够说社会给人的压力在于无数次要让你在道德边缘的风口浪尖去走一回,你要出名就得付出,就得面对这些让你觉得难以接受的流言,你只有过了这一关,才可以坚持下去。

只是希望,这样的对象不是自己的母亲,这真的是最纯真和最正确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保护的人,他换来的名利和财富又有什么意义呢?


918#
发表于 2012-6-12 16:31:34 | 只看该作者
【评论24】                  
                          要轻易地对压力说“不”字

对于压力,至少要轻易地说“不”,是必须,从做的层面上来讲,至少要敢于说。

每一位考生在中、高考前都受到了“国宝级”待遇,精神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考试过后,难免会从“极度紧张”演变为“极度松弛”。而家长们在大考结束后往往想不起来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觉得“让孩子放松就好”(《城市商报》6月11日报道)  
                                
考后的压力过大,是所有人共同的新生。其实方法很简单。将一些格言、语录、文字摘抄在一个小册子上,偶尔拿出来翻阅,感觉到身心都得到了清洗,尤其是在人世里遭到挫折不能派遣的时候,或者心情恶劣的时候,展读时就能够让人的心仿佛沉静下来。
就那台湾举个例子。临近期中考试的台湾大学,似乎周围的每一个人都不禁因为学习压力加快了脚步,冲刺到图书馆,通宵达旦的情景就如大陆高三学生埋头苦读。如果说大陆是大学轻松,台湾和一些国外的大学就如我们的高中一般辛苦。成堆的作业、连续不断的考试,不只是期中、期末的大型考试,小考、月考、周考、就连课堂报告和课后小测验也时不时的临时突袭。室友已经不相信这是大学了,昨夜熬夜到三点,一直不停地念叨,“这还是大学吗?”
压力真的很大,要做的实在太多。台湾学校很注重实践,不同于我们内地对理论基底奠定的比重多。就拿我念的大传系来说,我不懂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除了功课,我还要不断挤出时间来追上旁人的进度,有很多不知道需要自己去了解、去请教、去恶补。就一堂影响美学与应用的课后,老师布置了“看意识流小说、看影片后两篇心得;改变小说成剧本;分组讨论意识流概念进行课堂报告”这四个作业,多得实在让一个作业寥寥无几的大陆大学生哑口无言,而台湾同学似乎都已经习以为常。在很多时候,我不断地比较着自己和其他台湾学生的差距,立刻我会想,我虽然充满了信愿,在生活里却还是有着细微的忧心与不安,有不能放下的事情,体会难过仍然会心如刀割,面对压力不禁会喘不过气,在人生历练的苦难中会泪如雨下,那时候我知道,其实我不如一朵云,一棵树,不如一株即将凋零的海棠花,或者不如一只想要飞得更高的白鸽,因为他们似乎不会为昨日而不安,也不会为明天而焦虑,他们只是努力地生活,在今天,在当下,在此时此刻。

那台湾交换来举个例子,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你明白身上的使命,因此对自己寄予了前所未有的强大期望,希望自己能够做得出色,让人不后悔推荐你来这里的选择。因此每一件事情都会承载着很大的压力,就连旅游都不能够放轻身心,因为希望给自己的际遇能够写下感染旁人的文章和感悟。压力,以什么单位计量?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不可能完全顺遂,因此快乐无忧不是在一种生命顺境的追求,而是内心平静的自我回归,当一个人能像大海一样容受一切风雨波涛的时候,又何惧于生命中的小风小浪呢?

    纪伯伦说过,“远方,很远;但对一个有远方希望又装了心的翅膀的青年,远方,也不太远。”

919#
发表于 2012-6-12 16:35:43 | 只看该作者
【评论25】
                       教育展的意义不只在宣传学校
美国国际教育中心、加拿大海外教育中心主办,美国留学网、学在加拿大承办的“2012北美名校(夏季)教育展”,将于6月16日下午1点-5点在北京建国饭店盛大开幕。届时,美、加70所名校招生官将亲临现场,现场发布北美院校最新招生政策。(《法制晚报》6月12日报道)

高考结束,各种教育展登入了学生的视线,每个招考大学都在这一时间积极筹办参与教育展,为的是给来年的招生一个好交代。这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之前交换的时候在台湾时参加的一个教育展。每一年台湾各大高校都会有一个名为“国际教育展”的活动,这是一个属于交换生的平台,给台湾师生或者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展示自己的母校。以四个学校为一个摊位,大家要为自己的母校设计海报展示给大家,并且向大家介绍相关资讯,最后由台湾的师生来对学校进行投票来决出人气最高的校园。据我所指,一些大陆学生不怎么重视这个活动,或许出于美国、日本、韩国、立陶宛等其他国家的学校对人充满了更多的吸引力的想法,从而滋生了一些学生应付了事的态度。可是,总有一种难以名传的归属感,总有一些不可名状的情愫,促使着我想拉着大家走进自己的学校、去了解他们未知的世界。

以前,我们都会觉得认为自己说多爱祖国、多爱母校都是高昂的口号。可当你身处他乡,这种情绪会不禁参杂到行动中,这个时候你才会知道,“原来自己真的很在意自己的母校,在意大家了解它与否。”那种深层爱的爱绝不是说说而已,更不是空喊口号,而是明确到自己有这种义务,有一份感情去传递资讯。就如同当我收到静宜大学准备的“西南科技大学宣传册”的那刻,似乎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好朋友,就像生活的本身是体验,是纯然而深藏的悟!所以我决定,无论怎样都要做到对最好。

那时候的自己抱着承重的心情和巨大的压力入睡,我与高昂的期待同眠,我怀揣着一份急切的热情踏寻未知的人和事。台湾的师生对大陆的情况有很多误解,他们并不了解我们。他们不知道绵阳这个城市、不知道山东省的简称、就连著名风景九寨沟也不确定是在四川。很多时候我都感受到渺小感和无力感,因为我只是单单的一个人,要化解太多个不知道是不现实的。幸而,有一位台湾作家曾教过我这样的道理:“不要害怕这种渺小之感,渺小使我知悉了宇宙之大,渺小使我能常保精进之力去创造一点点伟大,有了这样的认识你不会畏惧人生的苦恼。因为众生遭遇到的苦难,你也可能遭遇,众生会流的泪,你也会流;众生觉得难以承受的生命之碾压,你也会承受。”

如同芒花期待放飞,我和其他学校的同学一同去挑选材料、画海报直至凌晨三点、连续两天地向想了解我们的台湾师生们打开一扇窗。虽然每一次讲述的内容都是自己熟悉不过的,可近乎相似的一遍又一遍都会给人不同的感受。当他们知道了答案,都会友好地微笑,将他们手中那张票贴在我们摊位上,这不是支持的感动,而是我们拉近了距离的佐证,是我这个渺小的人的一点微不足道留在了这片土地上从而我的母校相呼应。最后我们的努力,让学校赢得了最佳人气摊位。那个时候,我窝心地感受到,尽管渺小但有热情和诚挚,尽管竞争激烈但有一颗想去做好的心,这样的心情总是我能渡过一次又一次地难关,同时在其中找到了清晰的反观,进而赋予生命一个更高更广阔的品质。

张燕2 该用户已被删除
920#
发表于 2012-6-12 16:37:4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