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920#
发表于 2020-2-16 10:04: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919#
发表于 2020-2-15 20:0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社报道



编辑:宋婷


918#
发表于 2020-2-13 11:52: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917#
发表于 2020-2-12 20:2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环球时报记者在武汉拍下的这一幕,让中央赴湖北指导组震怒
29日,武汉市吹响“应收尽收”攻坚战的进攻号角,全市各个区、街道、社区全面落实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全市一万多名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国企职员、高校教师全部下沉到疫情形势危重社区,轮番排查“四类人员”,强力推进“应收尽收,不漏一人”。然而9日当晚,环球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在跟随武汉某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转运辖区内重症病人前往定点收治医院的过程中,却发现这样一个控制疫情的关键举措,在某些执行层面问题迭出。
29日晚1030分左右,环球时报赴武汉特派记者接到武汉市武昌区某街道工作人员电话,称他们辖区马上将有一批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将从武昌区某医院送往武汉市危重症病人救治定点医院——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集中收治,这批病人多半是老年人,有些人情况危急。
来到转运现场后,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发现负责转运这批重症病人的是一辆公交车,车上已经坐满30多位老人,有些老人没有座位只能站着,还有些老人只能坐在公交车的过道里,公交车司机与病人之间没有任何隔离措施,据观察,公交车司机本人防护装备也不符合接触重症患者所需的三级防护标准。
摄影:崔萌
摄影:崔萌
11时左右,公交车在行进过程中,因为某路段道路狭窄、乱停乱放车辆较多,被堵在路中央,车内患者情绪变得焦躁,并将怒火发泄在司机身上。而司机向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表示,他原本接到指令是前往武昌区某社区接收病人,但是负责组织转运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却带着他去往多个地点接收病人。这名司机称,车上只有他和三十余名重症患者,没有负责组织转运的工作人员前来协调,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摄影:崔萌
摄影:崔萌
随后,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和开着私家车给病人送行的病人家属一起指挥司机将车倒出,整个过程中负责组织转运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车辆虽然跟在公交车后方,但未见有人过来协助。
摄影:崔萌
晚上1115分左右,公交车终于驶出狭窄街道,前往下一个病人接收点。1130分左右,公交车到达接收点,车上的患者再度情绪失控,有人表示他们已经跟着这辆车走走停停很长时间了,疲惫不堪。司机也十分愤怒,下车打电话给负责对接的工作人员抱怨,整个过程中没有社区-街道工作人员前来协调和安抚病人情绪。
摄影:崔萌
摄影:崔萌
晚上1150分左右,已经无法忍受长时间等待的病人要求立马将他们送往医院,公交司机也绕开带路的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径直将车开往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经过40分钟,公交车终于到达新城院区,但是司机并不知道具体要把病人送往哪里,和谁对接,只能把车停在医院内的停车场上,病人纷纷下车,不知所措。在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的沟通询问下,病人才弄明白应该前往新城院区发热病人入院办理处办理入院手续。
摄影:崔萌
摄影:崔萌
凌晨115分左右,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致电相关部门,将这一情况如实反映,随后武汉市和武昌区各级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打电话来询问,记者做了如实反映,同时也请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凌晨150分左右,负责转运这批重症病人的工作人员给记者打来电话。据他们介绍,当晚他们本想将司机带往位于武昌区某地的另一个接收点,但司机并没有听从指挥而是直接带着病人赶往医院,他们本想逼停司机,但司机拒绝,他们在跟随一段时间后不得不离开,因为另一个接收点的病人还在等着。他们同时表示,大量病人无法及时入住是因为负责接收的医院入院手续太过繁琐。
凌晨两点多,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离开同济中法新城院区时,仍有大批病人乘坐公交车和大巴车被送来,他们下车后,同样也无人对接。
摄影:崔萌
210日上午9时,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再次致电武昌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询问昨夜的重症病人是否全部完成了收治,他表示,能帮忙收治进去的都已经收治进去了。
后据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了解,210日凌晨,掌握这一情况的中央赴湖北指导组下达指示,此事必须彻查清楚!相关责任人必须严肃处理!
210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立马约谈武汉市武昌区区长余松,在约谈过程中,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主任高雨措辞十分严厉,诘问武昌区相关相关领导“应收尽收是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要把好事办好,怎么能把好事办坏?这些负责转运危重和重症病人的党员干部为什么不跟车?现在的武汉就是战时状态,这些人的行为十分恶劣。”
高雨称,“中央指导组的对于这起事件的意见是:区政府和街道要向这些患者挨个赔礼道歉,对相关责任人根据党纪政纪严肃问责。另外,作为区长、作为指挥长,在这件事上你应该负什么责任,要向上级写一份深刻检查。”
接受约谈的武汉市武昌区区长余松面对诘问,脸色通红。余松称,“得知9日晚的事件,我非常痛心,我们有责任,一定深刻检讨。”
当天一位中央指导组参与约谈的同志表示,针对当前防疫工作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我们就是要及时进行约谈,及时敲响警钟。约谈也是给广大干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战“疫”当前,失职失责者,必将受到严肃问责。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紧张起来,迅速进入战时状态,真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视频:9日晚,环球时报记者拍下“应收尽收”当夜混乱一幕(视频中的被拍摄者最后均得到救助)
环球时报-环球网赴武汉特派记者樊巍 杨诚 崔萌
视频:环球时报三缺二视频组
原创樊巍 杨诚 崔萌  
来源:环球时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JY__tzT4_R2p81ftykZZg
编辑:宋婷

916#
发表于 2020-2-12 20:07: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州日报记者“出征”湖北抗“疫”前线
2月11日,广州日报全媒体深度部记者武威、视觉部记者吴子良随广东省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员一起,赴湖北抗“疫”前线采访。
我们正在进行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疫情防控的宣传报道是当前新闻工作的重中之重,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广州日报社社长杨清蒲寄语两位记者:“要牢记嘱托,严守纪律,安全第一,出色完成任务,展现广州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精神风貌。”
杨清蒲嘱两位记者要践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记录好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波澜壮阔的历程; 记录好医生、护士们感天动地的故事; 记录好湖北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采访中要胆大心细讲科学。
全媒体深度部记者武威、视觉部记者吴子良积极报名,坚决要求赴湖北疫情一线采访。武威表示:“我很荣幸能够去湖北疫情前线,我会牢记嘱托,深入采访,用心用情,全力做好报道,做出广州日报的特色。”吴子良说:“作为年轻记者,能够去一线采访,我感到无上荣光,我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冯秋瑜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庄小龙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吴一钒
来源:广州日报
编辑:宋婷

915#
发表于 2020-2-12 19:58: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理解始终同时又是价值判断
凌晨朋友圈有一些前同行朋友夸赞环球时报的一篇报道做了一件好事,揭开了武汉疫区灾难性的黑暗一面。
但是,我读完不仅没有夸赞,却是想谴责。如果环球时报是媒体,媒体的核心价值是记录与传播,但是,他们拍的视频,并非为了告诉公众真相,而是报告给有司,是有司因此严厉批评武汉有司后它沾沾自喜自己报道的“威力”,公众才得以“知情”~在此之前,我看过了这7分钟视频,但环球时报的不知什么人,在网上发起了对把视频发到微博的谭伯牛兄的围攻,甚至指控他泄密,并强行删除了谭兄微博。
如果不是对疫情的信息压制,这些残酷的信息不需要更不应该是信息特权者在特定需要的情况下给公众“喂料”,甚至,在公众信息获取被受限的情况下,疫区的人道灾难,公众也从各种“谣言”,各种求救,各种求援,各种被删除的报道评论信息中可知冰山一角。
某种意义上,环球时报的视频还原了其中一角,它先以被泄露的方式接着以被隐含自得的公开报道的方式告知公众,就揭开冰山一角而言,某种意义上与武汉女生的私人手记异曲同工~原谅我以此类比~就是被公众确证真相的一角上,但是,它完全不配更没资格与武汉女生(她没有也本不需要承担此责任)并论,无论作为媒体还是统治机构的组成,只要你连起来看它这些天的报道。
我愿意感谢所有揭示真相的努力,无论媒体还是个人,无论谣言还是其他,但不包括环球时报之类。
就环球时报这项报道,我更愿意把感谢送给把7分钟视频泄露出来的人,至少他还存有良知,有些类似水门事件中的深喉;我更愿意把感谢和尊敬送给武汉女生、谭伯牛兄、张欧亚兄和在武汉坚持报道的财新,三联,财经,北京青年报,新京报,中国经营报等等专业媒体,以及无数为披露疫区真相的疫区求救者求援者,包括专业救助的医护人员,以及在后方转发这些真相的人们,他们才是中国的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
20世纪伟大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名著《论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有一句话,我深以为然:
“理解始终同时又是价值判断。”
如果你不认可,还是要夸赞环球时报,请自动删除我。
编辑:宋婷

914#
发表于 2020-2-11 23:3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913#
发表于 2020-2-11 23:10: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难当前,是否应接受老人捐款
针对近期疫情,许多老人捐出自己的继续,相关新闻及评论如下:
抗疫·你的模样丨87岁老人捐出20万积蓄: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210日上午,重庆市万盛经开区,87岁的倪素英老人捐出了自己30年的积蓄20万元,只为帮助国家战胜疫情,渡过难关。
她是一个摆摊的老人,多年摆摊卖针线纽扣,挣的是“分分钱”;她也是一个节俭的老人,曾经为了节省一两元车费钱,走路出摊。
她说,我想了几天,晚上都睡不着,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这样朴实的付出总是能触及我们的心底。我们深知疫情终将过去,因为再大的困难除以14亿后就不足为惧。有人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其实,中国也被每一位同胞用自己的方式深深爱着。
这样的事例在抗疫战线中还有很多,我们甚至来不及为每一个故事感动,这一点一滴的爱满载着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汇聚成滔滔江水,奔向前路昭昭,润泽中国大地。
来源:上游新闻
相关推文:
不要再收老人的钱了
来源:摇铃铛
我今天的文章只有一个目的。
希望各地各组织停止再收某些老人的捐款,并且当成正面典型来宣传报道。
昨天,人民日报发了一条新闻。
重庆一位87岁的老人捐出了她的毕生积蓄20万元。
新闻里说,老人多年来一直独居,租住在一个老旧门市内,平时摆摊卖小百货来补贴家用。她生活节俭,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
20万,是她攒了30年的所有钱。
问起为什么要捐钱?老人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下图是老人平时居住的环境:
我??????
20万????攒30年????独居老人???你们怎么收得下来的????
既然都拍了照片,她平时是怎么生活的你们没看见吗???
废旧日历用来糊墙,桌子上摆着一些落满了灰的瓶瓶罐罐。身后的沙发烂了一个洞,已经脏得看不出颜色。
这么逼仄的空间里,紧挨着的应该是老人睡觉的床,上面摊着一张用来过夜的廉价毛毯。
就那么一张毛毯。她让我想起我已经过世的爷爷奶奶。
今年冬天确实没那么冷。
但也没那么暖和。
收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
她晚上是怎么蜷缩在这样一个地方睡觉,白天是怎么窝在这种一看就让人窒息的地方生活。
她是怎么过的日子,好不容易才攒下20万,又是怎么下定决心才从银行里拿出这笔钱,全部要捐掉。
我就想问一句:
收这种老人的钱,宁要脸么???
02
这已经是我看到的第N则老人捐款的新闻了。
从疫情爆发开始,隔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正面典型报道。
有双目失明老人给武汉捐1000块的。
有工资12000块、家徒四壁的环卫老大爷,捐出5年积蓄的。
这位老爷爷,丢下的箱子里放的是现金,50万。
还有老人捐了钱之后,卡里只剩下10多块的。
看完上面这些图,我真的想骂人又想哭。
接二连三报道这些新闻是什么意思?号召和引导更多的老人捐出自己必生积蓄吗??
能解决问题都还好。
重点是武汉缺这个钱吗??缺的明明是物资啊!!
是有钱都买不到的靠谱物资啊!!!
大部分老人就是这么单纯。他们善良且心软。他们经历过资源匮乏的时代,有支援国家的信仰,他们是可能比我们这些年轻人,更加怀揣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一群人。
所以他们会在汶川地震后捐款,在肺炎疫情中捐款。在我从小到大无数个悲情的大事件里捐款。
可是求你们睁开眼睛看看吧。他们才是弱势群体啊。
超市买菜都要货比三家的老人,你有没有想过他是怎么攒的50万?
卡上只剩下13块钱的老人,你有没有想过他这个月怎么吃饭?
捐掉一辈子存款的老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以后怎么养老?如何生活?
没人想过。只是撰写报道的人被感动得湿了眼眶,在新闻上滚动播放;看到新闻的人被打动得痛哭流涕,转眼就忘了。
靠一掷千金,聚光灯打给这些老人短暂的荣光,却没有一毛钱实质的奖励。
疫情过了,老人依旧省吃俭用,住在糊满了废旧日历的几平米的屋子里。
至于他们之后怎么过,没几个人在意。
03
博主 @麦雨香衣 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安在这里非常合适。
“我们的媒体总是在歌颂弱者的苦难,以彰显弱者的伟大。其实弱者更需要的不是歌颂,而是关怀。
歌颂弱者的苦难,就是把弱者绑上神坛。可是弱者最需要的根本不是上神坛。他们更需要的,是大家伸出来的,扶他一把的那只手。
是啊,不是说歌颂有罪。可是歌颂了,然后呢?
有人会奖励他们的善良吗?
当地会追踪寻访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吗?
他们的钱真的每一分都用在该用的地方吗?
他们的余生谁来保障,谁来安排?
没人想过。或者说想了,又选择性眼瞎了。
在这些浩若烟海的新闻报道里,善良的普通人只是一滴水。只有跌进去的时候会激起一丝波澜,之后便会被彻底遗忘。
铃铛也曾经是个媒体人。
在我看来,一个新闻媒体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不是做出多轰动的报道,多惊人的数据,而是同样身为普通人应该去共情的道德底线。
那就是不要去利用普通人的善良。
也不要去绑架普通人的善良。
真的,真心希望以后不要再看到这样的报道了。
我们压根不能收这些老人一分钱。
只需要给他们一个拥抱。然后告诉他们,爷爷奶奶,别担心,我们一定会挺过去的。
作为普通公民,我们最应该做的不是倾囊相助去捐款。而是好好的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我们国家非常强大,强大到不需要这些弱势群体和底层小人物的牺牲。
不要去牺牲底层人物。底层的牺牲,就是平民英雄的牺牲。
国难当前,可以不要命,不能不要脸。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请你们,不要再收老人的钱了。
千万别再收老人的钱了!!!
编辑:宋婷

912#
发表于 2020-2-11 22:28: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286篇肺炎报道观察:谁在新闻里发声
N95、封城、气溶胶、ECOM、双盲测试、方舱医院....场肆虐的病毒,让许多普通人在这些天努力咀嚼着大量新词。甚至有人生平第一次,点开了一篇医学或生物学论文,只为「图个明白」。最深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这-全然陌生的敌人,阅读新闻,成为一个公民在如此灾难面前,保持知情、消解恐慌、积极防护最简单高效的办法。为了这份知情权,我国的媒体从业者们撰写了大量肺炎相关的新闻报道,让足不出户的人们能与灾情同频共振。这场灾难影响多维复杂,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在撬动事实时,媒体选择让谁发声,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消息来源往往是媒体对某--特定话题报道框架研究中的分析维度之一,媒体对消息来源的选择确立了某些人和群体话语权的合法性。通过观察媒体对同-话题消息来源的选择偏好,可以讨论其传播立场、意识形态等,也可以探究这种选择带来的不同影响。
本次报道进程中,媒体集体的预警迟滞与消息来源选择的偏好有关吗?哪些消息来源是媒体的「宠儿」?哪些人发声的机会更多了?消息来源是否会影响报道的情感倾向?此外,我们感兴趣的还有:在报道进程之中,不同性质的媒体表现有何差异?身为重灾区的湖北,其地方媒体的报道与其他地区相比又有何特点?哪类媒体的表现分外亮眼?业态的变化让灾难报道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为了解决上述疑问,RUC新闻坊收集了20191231日至2020131日期间国内19家媒体刊载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2286条原创报道,并对这些报道做了全面的观察和分析(样本选择和编码方法详见文末数据说明), 我们发现了以下这些特点。
01
疫情前期媒体发声受限,导致预警滞后
1230日晚,一份落款为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医政医管处的红头文件,《关于征在识别 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在网上流传,第一财经率先发表《独家:武汉不明原因肺炎已做好隔离,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对外公布》进行跟进,向武汉市卫健委确认了“不明原因肺炎”的存在属实,引发了其他媒体的报道。但遗憾的是,随着官方接连给出的“定心丸”(115 日,武汉市卫健委官网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知识问答》指出“现有的调查结果表明,尚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不能排除有限人传人的可能,但持续人传人的风险较低”),以及未进行进一步 的信息公开,不少媒体因为缺少官方信源,缺乏对疫情严重性的研判,对肺炎的报道陷入低潮期,这则新闻也在迎接农历新年的氛围中被人们淡忘。即便是当地影响力较大的长江日报,从1231日至120日也只刊登了18篇相关报道,且多为来自当地卫健委的情况通报。在此信息相对贫乏期间,我们选取的样本中,财新的报道最为持续,甚至在120日前报道量持续上涨,除了传递公开信息(如《国家卫健委已成立肺炎疫情应对领导小组马晓伟任组长》. 正在识别报新增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患》《武汉卫健委: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死亡病例1例》等),还采集了海外相关信息(《世卫组织:武汉肺炎可能在中国其他地区及他国发生》《一 -份国际报告对武汉肺炎的估算---份 尚有争议的参考资料》《日本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患者去过武汉》等),更推出了多篇有分量的独家稿件(《特稿|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溯源候选药物或近在咫尺》《武汉肺炎答疑:不排除有限人传人》等),一定程度上倒逼了政府更进一步的信息公开。
120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接受央视《新闻1+1》栏目采访,公开肯定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引起大规模的社会关注,这在整个报道进程中可视为最关键的时间节点。此后,报道数量急速增加; 123日,武汉封城,报道量达到第一个峰值。总体来看,在这场灾难0正在识别体引用最多的信源是主要政府机构(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CDC、其他与医疗卫生等相关的政府机构)、其他政府机构(非医疗卫生专业的其他政府机构)和官员,可见官方的表态在灾难报道中占据极大声量: -方面,官方消息有政府机构背书,具有专业性或权威性,社会影响力大,新闻价值也大;另一方面,对政府的声音进行转述、解析、评论,是媒体进行社会监督的重要手段。
学界普遍认为,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能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官方公开信息的不及时、不完善,极易造成媒体对疫情严重性的误判和报道的迟滞,不能起到有效预警。
02
”在信源中的地位 上升
随着疫情扩散,媒体消息来源更加多元,出现下沉的趋势,“人”的地位受到重视。在以往的健康报道中,专家和官员往往是消息的主要来源,精英的声音淹没了患者话语。有学者探究人民网H7N9禽流感报道的消息来源,发现“消息来源以官方和专家为主”(黄文森,2014) 。而在此次疫情中,特别是120(钟南山肯 定冠状病毒可以“人传人”)123(武汉“封城”)后,媒体把眼光更多地投向了那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
从报道的体裁来看,约稿和投稿频见报端,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发布征文,给有切身体会的“风暴.中心”的人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他们不再只是被动的采访对象,而是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主动地参与到内容生产之中,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报道的体裁和主题,提供了多元的视角,增加了人文关怀,有利于全面地报道疫情,为历史留下更为鲜活的底稿。中国青年报的《一位武汉妈妈的除夕日志:今年年夜饭.有消毒水味道》讲述了一个普通家庭在疫情期间- -顿特别的年夜饭,朴素平实,从日常生活的改变反应武汉市.民在围城之中的复杂心境;财新《疫情重压下的武汉社区:老人高烧死在家里之后》《汉口医院直击: 何时不再一床难求》直面灾难中普通人的痛苦,从具体的人和事一窥政府疏忽和现实困境。
03
越靠近现场,情感倾向越强烈
19项编码的消息来源中,记者观察、一线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普通市民、网民、其他公众人物、医疗机构作为信源的稿件与其他信源的稿件相比,因为融入了更多切身经历,具有更鲜明的情感倾向。例如,财新的报道《发热患者定点医院里的故事》报道了许多武汉高度疑似病患无法入住医院,只能隔离在家或混合收治,因为采访了许多当事人,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沉郁、无奈。澎湃的文章《酒店听说我是武汉人,立刻报了警》,还原了武汉“封城”初期武汉市民在外地遭遇“歧视"的经历,对亲历者的直接引语凸显了这背后的荒诞和心酸。
04.
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消息来源更为丰富
在采样的19家媒体中,我们选取其中的5家中央党媒、6家市场化媒体机构、2家自媒体(13) 进行“不同性质媒体消息来源选择"对比研究,三类媒体中平均每家媒体发表的文章数量为75.4124.816.5篇。 .考虑到不同媒体发稿数量的差异,下面的数据分析中我们通过除以各媒体样本总量只讨论各种消息来源的占比,以消除样本数据量对数据差异的影响。
三类媒体中,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对各消息来源的的引用分布较为均匀,在平均值以上的消息来源个数更多。特别是市场化媒体,有14类消息来源的引用频率均大于平均值,且另外4类也与平均水平相差不大,总体上看,其信源的分布最广泛。以财新、界面为代表的一批市场化媒体,- -线记者观察、多方调查采访结合,对疫情有着更为多元的视角,在这次事件中表现突出。党媒在平均值以上的来源个数明显较少。但其中含记者观察的第一手报道占比最高,达到平均水平的1.1,为本次疫情贡献着最为鲜活的一线观察;-类党媒的常用信源是一线医务工作者,引用频率是平均水平的..1.4倍,反映在主题上多是对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现状的描绘,及对其家属的付出的致敬。这反映了此类媒体拥有更丰富的一线采访资源,并能够进行充分地利用。自媒体类对专家组的引用频率在三类媒体中最高,同时,对非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的专家来源的引用频率更是高达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由此可见,一方面,我们选取的两家自媒体样本一-丁 香园与八点健闻本身就是健康医疗方面的专业型自媒体,拥有更多的医疗专家的消息资源;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自媒体在专家类信源上更为开放,不只倚重官方专家组消息来源。这一特征也反映在自媒体对其他的消息来源的使用,其对一线医务人员及患者、普通市民网民等来源的引用频率都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在这次报道中,相比于党媒,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因其更亲民的定位和相对自由的操作空间,更注重对官方以外信源的挖掘和使用。
05
7报道倾向总体呈中性,党媒更偏正面
在所有的报道样本中,报道倾向中立的文章占据了大多数。与之对应的是在新闻体裁中占比很高的消息类报道,这类报道内容主要是信息发布、描述现状,不掺杂太多感情倾向。三类媒体中,中立报道比例最高的是市场类媒体,接近90%。而在剩"下的具有明显立场倾向的正面、负面报道中,党媒的正面报道占比显著高于负面,达到了负面报道的7倍。《武汉,子弟兵在奋战!》《太好了! 今天他们治愈出院!》等正面情绪浓厚的报道频频出现在其公众号与客户端,从疫情中寻找着正能量,对疫情中的做法、成绩进行肯定,是整块抗疫情绪版图中情感色彩最鲜亮的模块。相比之下,市场化媒体和自媒体的正面报道比负面报道少,特别是自媒体,负面倾向的报道接近正面的2倍,表明这两类媒体更多地着力于对疫情中存在问题的揭示、质疑和反思。武汉宣布封城前-天的122日,在全国目光聚焦武汉时,财新发稿《湖北省内疫情扩散,防疫物资短缺》呼吁关注武汉及其周边城市形成的“1+8城市圈"的疫情扩散情况;紧接着第二天界面发声《不止武汉,黄冈、襄阳等湖北各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形势严峻》,质疑武汉周围城市官方的沉默,并根据百度迁徙数据提醒大众警惕潜在疫情。虽然这些报道情感倾向是负面的,但实际上并非在“泼冷水”,而是引导着公众从客观、理性、多元的角度关注疫情,进而用媒体的力量推动着官方对疫情状况通报的逐步透明化。
06.
疫区报道信源更接地气,情感偏正面
我们选取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作为湖北媒体代表,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作为广东媒体代表,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作为北京媒体代表,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媒体的消息来源构成情况。湖北媒体更多采用了“其他专家”“一线医务工作者”“其他公众人物”三类信源,体现了作为疫情爆发地媒体的特殊性,且当地的报道倾向总体更偏正面。
19项编码的消息来源中,湖北媒体更多采用了“记者观察"“其他专家”“-线医务工作者"“其他公众人物”“普通市民”等人物信源,在消息来源上体现了作为疫情爆发地媒体的特殊性。而广东媒体更充分地挖掘了“卫健委专家组”“主要政府机构”“其他政府机构”“医疗机构”“企业”等作为消息来源以丰富报道。北京媒体则偏好选择“国际组织"“媒体"和“医疗机构”作为消息来源。
湖北、广东、北京三个地区媒体的报道均以中性为主,在体现出明显倾向的报道中,正面报道均多于负面报道,但湖北媒体从文章的总体倾向上来看,与北京、广州相比更偏正面,其正面报道比例远大于广东、北京媒体,为负面报道的159倍。
01.
造成恐慌的不是真相而是真相的缺席
健康传播的透明公开普遍被认为能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公共卫生事件,遏制谣言或错误信息的流传,避免社会恐慌,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孙旭培,王勇,2004;王卉,2009)。正如白岩松所说,信息公开是最好的疫苗,与SARS相比,这次对新冠病毒的信息公开已有进步,但仍有一-些重要的信息缺乏官方及时权威的认证,不利于揭示复杂的真相,引起了诸多猜测和怀疑,有损相关部门的公信力。如武汉本地早期对疫情的报道都以“稳定大局”为主,未能提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一定程度加剧了病毒扩散的风险;再如针对“某些科学家对于病毒的研究转化成学术成果早于对公众进行预警”,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缺乏态度明确、权威可信的官方回应导致了舆论场的割裂。因此,营造更加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不仅能降低人们对未知的不安和恐惧,更能让媒体迅速反应,方便寻找应对之策,为民众提供建设性意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02
兼听则明,允许社会拥有多种声音
单一的消息来源容易混淆视听,错过最佳处置时间(吴媛,2010)。一个健康的社会要允许多种声音的存在,让不同性质的媒体发声。在这次针对疫情的报道中,以财新、界面、-财、财经为代表的财经类媒体表现亮眼。这些媒体在其他媒体引用政府“不会人传人”的声明时,依然选择持续跟踪该病毒,持续发声,一定程度上倒逼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公开。而如中青报冰点周刊、三联、人物、中国新闻周刊、北青深一度等擅长调查性报道的传统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持续发力,增加了疫情报道的深度和厚度。丁香医生、八点健闻等自媒体也发挥了自己选题灵活、操作空间较大等优势,挖掘了不少来自一-线的消息来源,勾勒出更全面和完整的疫区图景。在这场战役中,除了采纳官方消息来源,不少媒体派出记者深入一线,采写了优质独家稿件。如财经撰写了《统计数字之外的人:他们死于“普通肺炎"?》等文章,提供不同群体的生活侧写,关注疫情大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沉浮。而病患、-线医疗工作者、普通市民等草根消息来源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以专访或口述史等形式讲述个体与疫情的抗争,共同记录着这段特殊的历史。报道中不乏批评和质疑声,但这些批评和质疑也是一-种积极的公共参与,亦是不同人不同群体为了抗击疫情而提出自我的见解和观点。
03
正视灾难的破坏性,不要急唱“赞歌”
在健康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变得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科学家认识陌生的病毒-一样,媒体在对灾难进行报道时,也经历着一-个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更多不同信源的佐证和检验。作为新闻工作者,有义务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中对同一信息进行反复地求证,避免新闻报道的偏向带来的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进行灾难报道时,记者或许更应该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而非乐观主义正面报道能短暂给人安慰,却易让人忽视或轻视灾难的破坏性,不利于防灾减灾;中性和负面报道则可能更接近“苦口良药”,往往能够提出更具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人们认知其影响力及其发生传播和破坏的机理,唤起公众对疫情的警惕。即使部分报道只是客观描绘了疫区悲惨的情景和故事,并不会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这些苦痛未尝不会凝结成集体记忆,成为这个国家发展进步过程中必需的精神财富。
04
讲究人情味也要先尊重“人”
在灾难报道中,对个体的报道叙事应当更充分地考虑隐私保护和信源的个人意愿,不能为了拓展消息来源违反基本的报道规范。近期,一篇名为 《一-个武汉女生的真实日记》在朋友圈刷屏后该女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明确指出文章系某自媒体作者在主人公不知情的情况下抄录了其豆瓣日记并直接进行发表,此举涉嫌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和隐私权,且有悖新闻伦理。
结语
今天,我们如何报道灾难?对于新闻人而言,灾难不是地狱,而是千万种失去秩序的生活。在这种失序之中,仍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便提前预警,追根溯源,如实记录,探求秩序重建的可能。RUC新闻坊对这次公共事件中媒体表现的观察仍将继续。最后,我们谨向每一-位在这场战斗中发声的媒体人致敬。
数据说明
我们的样本来源_本研究样本范围涵盖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专业媒体与垂直领域权威自媒体,纸版报道与新媒体推文。在选择媒体时,主要考虑媒体性质和影响力的结合。-方面选择的媒体需具有该领域代表性,另- -方面需结合此次疫情报道的媒体活跃度。选择的所有样本为媒体原创报道,对观察疫情出现一-个月以来的媒体报道全景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首先,为了对比不同性质媒体的报道差异,本研究选取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周刊(隶属中新社)、健康报(国家卫健委旗下报纸) 5家媒体作为党媒样本,财新、界面新闻、澎湃新闻、三联生活周刊、人物、第-财经6家媒体作为市场化媒体,丁香园、八点健闻2家媒体作为垂直领域权威自媒体样本。(编者注: 有专家认为,从广义上看,我国境内所有公开发行的媒体都可以算党媒,本研究中采用的是狭义的“党媒’概念,即本研究中的“党媒”相对“市场化媒体'偏机关报刊性质,而后者相对前者偏市场化运营。)其次,为了对比湖北当地媒体和其他地区媒体报道的区别,我们还选择了湖北、广东、北京三地做比较,并将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6家地方级媒体作为分析对象。将北京作为对比对象是因为SARS时北京属于疫区,且有数据表明由于春节后的迁徙趋势,北京也是防控疫情扩散压力最大的地区之一;选择广东一是因为其是SARS疫情产生的重要地区,二是因为广东也是此次疫情除湖北外影响较大的地区。在具体样本选取.,本研究以电子版报纸及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主要样本收集来源(财新、 界面新闻主要在app上进行完整新闻发布,故样本自app上采集),疫情报道相关性标准界定为同数据通报、疫情现状、防控措施、科研进展及科普、慈善和志愿行动、疫情对日常生活影响、疫情的其他影响、往昔疫情对比等主题相关,过滤直接转载、无信源标注的简单网络信息整合等非原创报道,共收集到2286条报道样本。分析维度与类目构建_本研究主要希望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相关报道中,各媒体对不同消息源的采纳和使用情况加以考察。因此在对报道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时,将着重考察报道内涉及消息源的数量、类别等特征,同时分析比较媒体类型、报道主题、文章题材、报道倾向等在使用消息源时的差异。在对报道进行编码时,主要从文章整体属性及消息源属性两个层面进行编码和分析。


1]    白红义(2014).环境抗争报道的新闻范式研究——以三起邻避冲突事件为例.现代传播,(01),45-50.
2]    蔡月亮(2007).报纸媒体艾滋病报道研究.兰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兰州.
3]    陈红梅(2010).框架与归因——关于乌鲁木齐7.5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01),71-112.
4]    古俊伟.从消息源看《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C]. 全球传播.新趋势·新媒体·新实践——"第三届全国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论文,214-219.
5]    郭智卓(2014).新媒体环境下的健康传播研究.新闻世界,(04),159-161.
6]    何志武,朱秀凌(2014).“恶政府”?“弱拆迁户”? ——拆迁冲突议题的媒介建构.新闻大学,(01),76-109.
7]    黄清.不同消息源在社交媒体中的风险传播策略及其可信度研究:以PM2.5议题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13:28.
8]    黄文森(2014).风险沟通中网络媒体报道的可信度构建——以人民网H7N9禽流感报道为例.新媒体与社会,(01),252-266.
9]    孔祥武(2006).新闻报道中的专家图像——对《中国青年报》专家意见报道的内容分析.新闻与传播研究,13(04),69-77.
10]   潘晓凌,乔同舟(2005). 新闻材料的选择与建构:连战“和平之旅”两岸媒体报道比较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12(04),54-65.
11]   孙旭培,王勇(2004).不同理念导致不同实践——“非典”报道与禽流感报道的比较研究.当代传播,(03),76.
12]   唐闻佳.3·14西藏报道中的国际媒体分化现象分析.国际新闻界,(05),38-42.
13]   王晨燕(2014).《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中的消息来源与新闻话语分析.新闻界,(22),28-32.
14]   王芳(2007.《当前我国大众化报纸消息来源偏向研究》.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武汉.
15]   王卉(2009).公关危机事件中的健康传播小议.新闻传播,(10),34-36.
16]   王庆(2014. 媒体归因归责策略与被“雾化”的雾霾风险——基于对人民网雾霾报道的内容分析.现代传播,(12),37-42.
17]   王宇(2012). 框架视野下的食品安全报道——以《人民日报》近10年的报道为例.现代传播,(02),43-47.
18]   吴果中,周瑾靓(2014).“患者失语”与“报道失衡”:医患冲突事件报道框架的实证分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03),140-144.
19]   吴媛(20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纸新闻框架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湖南.
20]   尹瑛(2010).风险的呈现及其隐匿——从“太湖水污染”看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国际新闻界,(11),50-55.
21]   臧国仁(1999).《新闻媒体与消息来源——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台北:三民书局.
22]   张伟伟(2015.国际新闻的“媒介驯化”和“公民驯化”以中国报纸和博客关于日本311大地震的报道为例.国际新闻界,(04),39-54.
23]   赵亚男.中立与偏见——析西方媒体对埃博拉疫情的报道[J].青年记者,2015(11),91-97.
24]   周瑾靓(2014). 框架理论视阈下中国医患冲突事件报道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
25]   周岩(2012).7·23 动车事故”报道的意识形态差异——以媒介框架理论为分析角度.当代传播,(04),45-48.
26]   Amer Qasem & Adnan Bin Hussein.(2019) News Sources as a Propaganda Filter: The New York Times Coverage of Palestine and Kosovo Unilateral Approaches of Statehood Recognition. Media Watch,10(3),453-470.
27]   Burch,E.A.& Harry,J.C.(2004) Counter-Hegemony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 in California Newspapers: Source Use Patterns in Stories about Pesticides and Farm Workers.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81(3), 559-577.
28]   Entman,R.M.(1993) Framing:Towards clarification of a fractured paradigm.Journal of Communication,43(4),51-58.
29]   Reese,S.D.,Rutigliano,L.,Hyun,K.,and Jeong,J.(2007).Mapping the blogosphere: professional and citizen-based media in the global news arena.Journalism8(3),235-261.
原创人大新闻系
来源: RUC新闻坊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OUYUAZ1On3pvX7iCn1cPA
编辑:宋婷
911#
发表于 2020-2-8 19:11: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道领导暗访,电视台玩砸了

说明:本文第一稿于2月7日首发,阅读量12.34万,因被删除,现特修改稿件重新发布,以飨读者。
2月5日,湖北媒体报道说,4日上午,某市市委书记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不打招呼、不听汇报”是这次“暗访”的特点,和国内其他地区的领导暗访一样,该市市委书记在不少社区都遭遇了“闭门羹”。
当地广播电视台4日晚上的《XX新闻联播》播出了这则消息,电视新闻播放了市委书记在某小区门口的的暗访画面和同期声,请看视频。
https://v.qq.com/x/page/p30616km9km.html

视频画面显示,领导一行进入小区,小区保安迅速走出保安室,戴上口罩,严词要求来客出去——这是多么生动的现场画面
可是转念稍微再研究一下视频,陈子发现了意外之处。
首先,视频显示,小区大门洞开,领导推开“已关上”的小门进入摄像机的镜头中央其次,根据视频判断,电视台摄像记者是抢先进入到小区的。
一位不愿具名的某省台制片人做出了同样的分析:前一个大景一看就是记者早就进了小区,大机器。后一个单切镜头是跟拍,也是大机器。
领导平常走访这么拍摄没问题,但既然是暗访,“主观镜头”就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了。
确实有一种可能,记者没有事先和保安打好招呼,也没有透露谁要来。但是反过来想,面对这么多摄像机、照相机,保安能不严格执行政策吗?这样的“暗访”有何意义呢?另外,这么多记者可以提前进入小区,保安为何不严词拒绝?么新闻里查工作不可以进呢?
微博网友@红袖添饭ing诙谐地评论说,画面内的戏剧张力,以及画面外的现实指涉,都达到了电影这个媒介所能达到的巅峰。
这是多么可笑的讽刺。
几天前,陈子曾撰文研究本地媒体如何报道省委书记遇”闭门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再看看,里面的视频清晰记录了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暗访时遭遇“闭门羹”的真实画面。
这几日,暗访检查已经成为各级领导“战疫”的常态。陈子注意到,在浙江、江苏之后,天津、甘肃、吉林等多地省(市)委书记,以及抚州、淮安、益阳、嘉兴等多地市委书记的“暗访”新闻时常见诸报端。

资深媒体人士桂国认为,各地密集出现领导暗访,另一种舆情会出现。领导被拦,某个点是真实的,多个点出现,是选择性真实
有网友认为,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可就是这样一家地方主流电视台,用实际行动把自己变成了领导干部的“猪队友”
更重要的启示是,当下新闻宣传工作应该有所改变,一些地区的理念、思路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领导活动报道是“规定动作”,但既然是报道暗访,电视台最好就不要带摄像机了。
这个时代,智能手机早已是破解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文中桂国系化名)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0WGf1S2fP5apqmVzGbEmg



编辑:董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