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看到了平板电脑时代深度阅读的黄金期,《卫报》看到了新平台为新闻带来的丰富性,Facebook看到了社交纽带创造的个性化新闻消费,谷歌看到了未来的新闻将用技术说话。
4月26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了“帕雷媒体中心”(Paley Centre for Media)组织的国际媒体大会,听各路媒体精英畅谈媒体业未来,收获颇丰。特汲取精华,与君共享。
(一)《经济学人》:深度阅读第二春
深度阅读在数字时代仍将生存,杂志和书籍还会找到那些关注的眼、爱抚的手,并且在平板电脑时代进入黄金期,这是《经济学人》杂志的体会。
《经济学人》集团CEO拉什巴斯(Andrew Rashbass)承认,他在七年前犯了一个错误。他以为网络阅读将替代过去的传统阅读模式,因此只要将《经济学人》的内容优势从杂志移植到网络,就能延续这本杂志的成功。
但他很快发现这种设想错了。事实上,人们仍然需要过去那种捧着一本书或杂志、靠在椅背上慢慢品味思考的阅读方式,也就是《经济学人》团队所谓的“往后靠”(lean back)模式。与之相对,那种在网络上边阅读边搜索边分享的模式被称作“往前靠”(lean forward)模式。《经济学人》的研究发现,这两种模式并不交叉,处于往后靠的“阅读状态”的读者就不在往前靠的“分享状态”,反之亦然。
杂志仍有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属性。其一是“可读完性”(finishability)。“这么多年来,我很惊讶的是没有一个读者问过我这个问题:你们杂志为什么不能再多一两页?” 拉什巴斯说,“可见,可读完性有多么重要。”他打了个比方:想象一下,如果牙膏没有牙膏管,你会有什么感觉?
因此,杂志能够做的事情就是对内容进行“打包”(packaging)。《经济学人》不追求“独家”,其任何一篇文章的题材都有别人写过,但追求“特色”,用一种不同于他人的方式将内容打包呈现给读者。
《经济学人》在网络时代的策略就是,杂志和网站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学人》杂志是拿来读的,而《经济学人》网站是拿来与读者互动的。网友在《经济学人》网站上很大程度上不是在阅读,而是在讨论,在搜寻信息,不仅在该网站内部,也由该网站通向其他平台。
与之对应,在媒体盈利的两大渠道——订阅与广告中,注重阅读体验的杂志主要依靠订阅盈利,鼓励互动的在线阅读则以广告为重。在纸质媒体损兵折将的今天,《经济学人》的利润率却创历史新高,证明了这种策略的成功。
而随着掌上阅读的出现,《经济学人》认为,阅读革命近在眼前。从2007年Kindle发布,到两年前的iPad问世,传统的深度阅读也将不仅局限于纸质印刷。捧着平板电脑靠在沙发上,将取代捧着杂志或书本,成为新时代的深度阅读方式。
拉什巴斯说,根据皮尤(Pew)调查机构的调查,使用平板电脑阅读的人中有42%经常深度阅读(读两个小时以上),40%有时深度阅读,即使在25岁以下的人群中也是如此。这甚至超过了读纸质杂志的深度。
《经济学人》现在的发行量(包括纸质和数字)是150万,其中数字版发行量10万。拉什巴斯说预计未来18个月内纸质杂志发行量就会落后于数字发行量,但总发行量会增加。这本杂志达到100万发行量花了161年(1843-2004),但从100万增加到150万只花了七年。
拉什巴斯引用在线新闻《赫芬顿邮报》(Huffington Post)创始人Arianna Huffington的话说:“不受干扰的阅读时间才能创造思想。” 《赫芬顿邮报》已经宣布将发布iPad版电子杂志。
(二)传统媒体老树新枝
英国《卫报》副主编威娜(Catherine Viner)说,严肃媒体在新时代需要同时拥抱传统的调查性报道和新生代的新技术。《卫报》是公认的传统媒体拥抱新技术的先锋。
威娜说,《卫报》过去两年来坚持不懈调查报道英国的电话窃听门,而其他大部分的报纸和所有的电视台都认为没有报道价值,警方、政界 、监管机构也都说没有什么好调查的,但正是在与读者的互动中《卫报》得到了读者的不断鼓励,坚持报道。最后窃听门事件在英国新闻界掀起风暴。
另一方面,《卫报》也对新技术敞开大门。一个例子是2011年的英格兰骚乱。《卫报》记者Paul Lewis本来不怎么用推特(Twitter),他也没有什么粉丝。但骚乱期间他突然有了这个主意:在推特上问大家,除了骚乱开端的托特汉姆(Tottenham),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骚乱?他就开着车,根据读者在推特上的留言前往骚乱前线。几天内他增加了4万粉丝,同时他也做出了内容最丰富的骚乱报道。
另一个新技术开放平台的例子是BP油泄露事件中,几位一流的海洋生物家在《卫报》网站论坛上互相留言,辩论如何解决油泄漏。这并非《卫报》发起,但几名科学家利用卫报的留言平台,欲罢不能,当三天后《卫报》打算结束已经有些“过长”的评论时,科学家们还抗议了一番。
Facebook记者计划经理Vadim Lavrusik透露,《卫报》的facebook app有800万用户,其中有一半是活跃的。50%在25岁以下。而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本来绝非《卫报》读者主力,新技术为媒体扩展了读者群。
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Facebook看到了传统新闻的价值。拉夫如希克说,带有记者分析的帖子点击量平均能增加25%,其中国际新闻点击量增加70%,政治新闻增加60%。
正因认识到了专业新闻生产对用户的吸引力,Facebook在几个月前发布了“新闻工作者”频道,希望通过吸引更多新闻工作者在Facebook上建立个人页面、与读者互动,拓展用户的广度和深度。
Facebook也看到了“分享”的新潜力。通过其Opengraph的新平台,朋友之间可以互相分享“你今天读了什么”。雅虎网站甚至用朋友阅读表代替了传统的头条通栏,道理很简单:你的朋友圈最关注的新闻很有可能就是你最关注。“头条”应该是个性化的,而非整齐划一。
(三)新闻工作:从采集到甄选
当信息来源不再稀缺,专业新闻报道(journalism)的任务也就从“新闻采集”转到了对信息的核实和确认上。
前半岛新闻网总干事、现任Shariq Forum智库主席坎法尔(Wadah Khanfar)说,“众包”(crowdsourcing)对半岛新闻网来说,并不是选择,而是必需。正因为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对记者关闭了大门,这些国家的活动人士、博主们发来的信息就成为半岛最重要的新闻来源。
“最早我们的编辑部里对此的反对意见也很多。”坎法尔说,“人们担心,刊登这些真实性难以核准的内容会危害新闻的正直性。”但事实上,解铃还须系铃人,正是社交媒体提供了核实这些消息的可能——
海量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到达编辑部,经过小心选择和一段时间的观察,半岛的编辑们能够确认一部分可靠、了解情况、有真知灼见的博主。此后再有难以核实的信息出现时,编辑们就可以通过这些“智慧博主”帮助核实信息。“智慧博主”们可能分布于一个国家的各个地区,他们对当地的了解为新闻提供了更深的背景知识。
坎法尔看到,未来新闻与技术的结合有三大要点:一是“内容”——用户产生的巨大信息量;二是“情景”和“深度”——传统的新闻报道强项所在;此外还不可或缺的是“优先”和“顺序”。正因为网络时代用户产生内容可能如潮水海啸般涌来,通过甄选和排序来帮助读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就成了新闻工作者的主要任务。
因此,未来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标准不会下降,而会被推高。“未来的编辑将要求更高的资历,将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思想者、战略家、分析师,而非单纯技术意义上的新闻工作者。”坎法尔说,而技术含义上的新闻工作(信息采集)更多将由读者或说用户产生。
Facebook的记者项目经理拉夫如希克(Vadim Lavrusik)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未来会有更多由用户产生的新闻内容,而职业记者的作用是将新闻“情景化”(contextualize),记者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而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
谷歌的新产品部主管金格拉斯(Richard Gingras)亦有同感。他说谷歌CEO佩奇(Larry Page)曾说:记者的报道中为什么不多加些脚注呢?数字时代,当版面已经不成问题,新闻将有条件让知识不断延展。
(四)电脑技术:新闻新语言
金格拉斯说,新闻媒体业要有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就不能忽略新技术的作用,要利用新技术的杠杆来放大自己产品的影响。过去新闻业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我们要生产什么样的内容”,但今天还需要更认真地问自己:“我们怎样呈现我们的内容?”
谷歌相信未来会产生所谓的“电脑化新闻”(computational journalism)。这意味着记者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革命性地改变新闻报道的方式。未来的新闻消费将跳出传统的用文章来讲述故事的方式,可能会是各种的图表、状态更新、编读互动等的糅合体——如何创造新时代的报道形式,正是新闻从业者应该发挥最大限度想象力的。
“未来新闻记者不再仅通过‘话语’来表达新闻,计算机技术将是他们的新语言。” 金格拉斯说,一个已经开始的趋势是,美国有越来越多新闻学系的毕业生是新闻学和计算机技术双学位。
谷歌的任务就在“连点成线”,整合互联网上可以得到的巨大的信息和知识资源,而不是去生产内容本身。金格拉斯说。
正如帕雷媒体中心的主席兼CEO米雪儿(Pat Mitchell)指出的,两三年前,这样的一个媒体大会都不能想象会邀请谷歌公司的人参加。但如今,搜索引擎谷歌成了新闻业图景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金格拉斯还带来谷歌一个建议:媒体要改版时,不要把90%的时间都放在首页的重新设计上,大部分的时间应该花在文章内容页上!因为搜索、社交媒体链接等直接进入在网站浏览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首页进入的比重越来越小,只注重首页的设计无疑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经济学人》的拉什巴斯提到,英国的《邮报》在线(Mail Online)是一个并非完美却值得一提的例子:从网站设计角度说非常粗糙,整个页面冗长,图片堆积无序,但该网却吸引了巨大浏览量,正因为该网站是特地为搜索引擎做了优化。
“传统媒体的出路只有一条:聘请一流的网络工程师,与记者们一起工作,互相学习。”西班牙最大报纸《国家报》(El Pais)董事长赛布里安(Juan Luis Cebrian)说。
http://zhanghong.blog.caixin.com/archives/4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