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后汉时期对外关系的某些方面,读者可参考雷夫·德克雷斯皮尼:《北部边疆:后汉帝国的政策和
策略》(堪培拉,1984),该书出版时本书在印刷中。
① 《史记》卷七四,第2344 页;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卜德译本,第1 卷,第160—161 页。
②
《史记》卷八,第389 页(沙畹:《史记译注》第2 卷,第397 页。伯顿·沃森:《英译〈史记〉》(纽
① 武帝述及要服之事,见《汉书》卷六,第2759 页。关于王莽,见《汉书》卷九九下,第4136—4137 页,
所述与孙诒让的《周礼正义》一致,见该书71(卷二十),第80—84 页(见前第408 页注③)。
② 《汉书》卷七八,第3282 页;杨联陞:《关于中国人的世界秩序的历史评论》,第31 页。
①
关于进一步的论述,请看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中夷经济关系结构研究》(伯克利和洛杉矶,
1967)。
② 单于是匈奴语言中统治者称号的汉译。由于我们无法重建匈奴语的任何有价值部分,而且匈奴的称号和
名字只能通过中国著作来了解,因此,我使用中文的译名。这样,王的名字(如日逐王),甚至这个民族
的名称匈奴,都是汉语。后者实际上是强烈的污蔑之词,汉语的意义是“凶恶的奴隶”。在这个时代和以
后时代我们遇到的其他非汉人民族的名称通常也是汉人用汉语表达的称呼,如乌桓、鲜卑等。
① 关于蒙恬,见前面第1 章《道路、城墙和宫殿》。
②
《史记》卷一一○,第2892 页(沃森:《英译〈史记〉》第2 卷,第164 页);《汉书》卷九四上,第
③ 《汉书》卷九四上,第3774、 3782 页。
① 《汉书》卷九四上,第3787 页。
② 关于冒顿的活动,见《汉书》卷九四上,第3749 页。关于“儿单于”在嗣位以后表现出来的沉溺于残酷
行为的倾向,见《汉书》卷九四上,第3775 页。
③
关于继承问题,见手塚隆义:《匈奴单于相续考》,《史渊》,20:2(1959),第17——27 页。
② 《汉书》卷九四下,第3812 页。
③ 《汉书》卷九四下,第3810 页。
① 《汉书》卷九四下,第3803、3806 页。关于这一婚配的传说和它在随后的中国文学中的地位,见阿瑟·韦
利:《白居易的生活与时代:公元前772—846 年》伦敦,1949),第12 页以下,第130、184 页。关于遣
送中国公主与其他亚洲民族首领结婚的更多事例,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前125—23 年的早期阶段》
(莱顿,1979),第43 页以下、第146 页以下。
② 关于乌桓,见以下《乌桓的迁居》。
③ 《汉书》卷九四下,第3829 页。
① 《后汉书》卷八九,第2948、2957 页。
② 《后汉书》卷八九,第2949—2950 页。
③ 《后汉书》卷八九,第2949、2952 页。
① 马长寿:《北狄与匈奴》,第37 页;手塚隆义:《关于南匈奴的“故胡”与“新降”》,第3—5 页。
② 《后汉书》卷八九,第2950 页。
③ 《后汉书》卷八九,第2951 页。关于北匈奴的西迁,见齐思和:《匈奴西迁及其在欧洲的活动》,载《历
史研究》,1977.3,第126—141 页;萧之兴:《关于匈奴西迁过程的探讨》,载《历史研究》,1978.7,
第83—87 页。
① 关于汉代和汉代以前羌的一般记载,见胡昭曦;《论汉晋的氐羌和隋唐以后的羌族》,载《历史研究》,
1963.2,第153—170 页;李绍明:《关于羌族古代史的几个问题》,载《历史研究》, 1963.5,第165—182
页:管东贵:《汉代的羌族》,《食货》,复刊1:1(1971),第15—20 页;1:2(1971),第13—23
页。
① 《后汉书》卷八七,第2869 页。
② 《汉书》卷六九,第2972 页。
③
唐代的一些学者给“羌”下的定义是“羊”,见《说文解字》(北京,1963),第78 页。
② 《后汉书》卷七○,第2258 页。
③ 《后汉书》卷七二,第2319 页以下。见以上第5 章《董卓其人》。
① 《后汉书》卷八四,第2748 页。
② 《后汉书》卷五八,第1880 页。
③ 关于这次叛乱的研究,见古斯塔夫·哈隆:《凉州叛乱:公元184—221 年》,载《大亚细亚》新版,1∶
1(1949),第119—132 页。
④ 《后汉书》卷八八,第1875 页;《后汉书》卷七二,第2320 页以下;《后汉书》卷八七,第2998 页。
② 见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和内蒙古博物馆:《和林格尔发现一座重要的东汉壁画墓》,载《文物》,1974.1,
第8—23 页。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北京,1978)。
③ 《后汉书》卷二八,第3626 页。
① 《后汉书》卷九十,第2979 页。
② 墓主可能是乌桓校尉公綦稠,他在187 年被杀,见金维诺:《和林格尔东汉壁画墓年代探索》,载《文
物》, 1974.1,第49 页。不同的观点见黄盛璋:《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与历史地理问题》,载《文物》,
1974.1,第38—46 页。
③ 吴荣曾:《和林格尔汉墓壁画中反映的东汉社会生活》,载《文物》,1974.1,第24—30 页。
①
盖山林:《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蒙古呼和浩特,1978)。
① 《后汉书》卷二十,第744 页以下;《后汉书》卷九十,第2985 页。
② 译者按,此处疑有误。《后汉书》卷九十《乌桓鲜卑列传》云:“于是鲜卑大人皆来归附,并诣辽东受
赏赐,青、徐二州给钱岁2.7 亿为常。”敦煌、酒泉远在西方,与鲜卑无关。
① 《后汉书》卷二十,第745 页。赤山可能即现代内蒙的赤峰市。关于每年支付的数额见《后汉书》卷九
十,第2986 页。
② 《后汉书》卷九十,第2986 页。登记的单位是“落”,可理解为“户”。但比起上面所叙述的“落”来,
其成员要少一些。
③ 《后汉书》卷九十,第2989 页以下。见K·加德纳和德克雷斯皮尼:《檀石槐和公元2 世纪的鲜卑部落》,
《远东历史论丛》(堪培拉),15(1977),第1—44 页。
① 据记载大约在高柳以北125 公里处,可能在今山西阳高县境内。
②
石黑富男:《鲜卑游牧国家的领域》,《北大(九州)史学》,4(1957),第80—91 页。
③ 《后汉书》卷八,第329 页以下。
④ 《后汉书》卷九十,第2991 页。
① 《后汉书》卷四八,第1619 页以下。
②
这是从蔡邕奏议中提到的某些名词得到启发的(《后汉书》卷九十,第2990 页以下)。关于中行说,见
前面51 页注①;余英时:《汉代的贸易和扩张》,第37 页。
① “Vietnm”是该地区中国人称“南越”的越南对音。
② 《汉书》卷六四上,第2777 页;《后汉书》卷八六,第2836 页。关于非中国人诸民族的人类学和民俗
学的研究,见埃伯哈德:《古代中国的地方文化》第1 卷(莱顿,1942),第2 卷(北京,1942)。
③
关于这些问题,见鄂卢梭:《中国第一次对安南地区的征服》,《法国远东学院通报》;23(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