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81#
 楼主| 发表于 2020-6-20 00:06: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47


翘楚 qiáochŭ


作者:周俊生

2020619日《北京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莫言从这里出发》。文中写道:“当时李存葆因小说《高山下的花环》而翘楚文坛,改编成电影后,更是家喻户晓。”句中的“翘楚”一词使用有误。
“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如“科研翘楚”。“翘楚”是一个名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翘楚”带上了宾语“文坛”,这是把这个名词当作动词来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可把“翘楚文坛”改为“成为文坛翘楚”之类的话。这样改了以后,“翘楚”和“文坛”组成偏正结构的短语,作了动词“成为”的宾语,符合其作为名词的使用规范。

编辑:刘佳莹

882#
 楼主| 发表于 2020-6-20 09:46: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48


改观 găiguān


作者:周俊生

2020620日《南方都市报》第8版刊登报道《“如果能获得国家赔偿,先为父母买份养老保险”》。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你内心是什么时候对张志超改观的?”这个句子中的“改观”一词使用有误。
“改观”指的是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的面目。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你”对“张志超”改变看法,“改观”的词义与此不合,不能适用。
可以把“改观”改为“改变看法”之类的话语。

编辑:刘佳莹

883#
 楼主| 发表于 2020-6-21 22:19: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49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zhīqírán ér bùzhīqí suŏyĭrán


作者:周俊生

2020621日《广州日报》第7版刊登报道《黄埔古码头升级变身啦》,其中写道:“宋代建筑基址、明代石基码头遗址、清代庙前码头遗址,三个遗迹点之间没有直接连接的导引路线和参观道路,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有点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句中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使用有误。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一句古语,意思是知道是这样,却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形容只了解表面现象,不了解事物的本质或事情的根底。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游客”虽然知道有“三个遗迹点”,却因为没有“导引路线”而不知道怎么走更方便,“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旬话不能适用。如果作者是说“游客”只是知道有这“三个遗迹点”而不知道这“三个遗迹点”的具体内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才是可用的。
可以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改为“不辨东西”“不辨东南西北”之类的话语,改为“不方便”,文采上稍微差了一点,也是可以的。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未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但把“所以然”作为词目收录了,其释文为“指为什么是这样的原因或道理”,并为其举出两条书证:“知其然而不知其~∣他说了半天还是没说出个~来。”这两条书证中的“所以然”,其意思是有差别的。前者中的“所以然”,指的是原因和道理,书证和释文合拍。但是后者中的“所以然”,除了指原因和道理之外,还可以指事情的经过,比如出了一桩复杂的凶杀案,公安侦察人员在介入的最初阶段,是不大可能马上 了解这个案子产生的原因的,如果这时上级部门批评公安侦察人员“说不出个所以然”,有可能是批评他们连案情经过都没了解清楚,而不是批评他们不了解这件凶杀案产生的原因。因此,从《现汉》举出的这两条书证来看,“所以然”的义项并不是像《现汉》所标只有一个,而是可以分出两个。


编辑:刘佳莹

884#
 楼主| 发表于 2020-6-26 16:56: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53
牵连 qiānlián
作者:周俊生
2020624日《文艺报》第1版刊登文章《承担起当代作家的责任与使命》。文中写道:“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牵连着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民族之间的深刻关系,凸显着作家的文化底蕴、思想格局和精神境界。”这个句子中的“牵连”一词使用有误。
“牵连”的意思是某个人或某件事影响到另外的人或事,如“这桩案子发生后,很多人受到牵连”;也可指拉扯在一起联系起来,如“这两件事是互相牵连的,要合并处理”。这两个意思的“牵连”,其使用对象一般都要求具有负面性,是行为主体所不希望出现、不愿意接受的。句中的“牵连”,其使用主体为“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用对象则是“文学与时代、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民族之间的深刻关系”,但这个使用对象并没有负面性,也不是使用主体所排斥的。作者说的是两者有互相联系相通的关系,“牵连”在情感色彩上与句中的语境不合,因此这个词不能适用。
可以把“牵连”改为“联系”“联通”之类的词。
编辑:宋婷

885#
 楼主| 发表于 2020-6-28 10:55: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宋婷

886#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4:58: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质检办:84家报纸差错整理

  编者按:本文由中国产业报协会全国行业报质检办公室整理,检查对象为中央、国家机关主管的84家行业报纸。质检委的专家表示,质检暴露出不少差错,其中一些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错字
  ●“的”“地”“得”3个字的用法上,主要错误集中在把该用“地”的地方错用成了“的”。例如:
  1.朋友在不断的增加。“不断的增加”中的“的”应为“地”。
  2.当时稀里糊涂的把稿子寄出去,没当一回事。“稀里糊涂的”中的“的”应为“地”。
  3.创新应该和国际化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中的“的”应为“地”。
  将“地”错用成“的”的总共有23家报纸。
  ●“黏”“账”“像”这3个字出现的错误如:
  1.安尔乐牌粘膜消毒液。句中“粘膜”应为“黏膜”。
  2.血液变得更加粘稠。“粘稠”应为“黏稠”。
  3.灌注水泥粘土混合浆。“粘土”应为“黏土”。
  4.重点检查了店内的台帐。“台帐”应为“台账”。
  5.帐号。“帐号”应为“账号”。
  6.记帐凭证。“记帐”应为“记账”。
  7.美国经济了却前帐的同时。“前帐”应为“前账”。
  8.从大量的手工帐务处理中解脱出来。“帐务”应为“账务”。
  9.而且更象一个财务领域中的MBA。“更象”应为“更像”。
  10.老伴的唠叨开始时我感觉象噪音,过一段时间我感觉她的唠叨好象在唱歌。句中“象噪音”“好象在唱歌”中的“象”应为“像”。
  11.好象几根白头发。“好象”应为“好像”。
  12.象抓抗洪一样给予极高关注。“象抓抗洪一样”中的“象”应为“像”。
  ●有些报纸不能正确使用“被”字,即该用“被”字的地方遗漏了“被”字,使句子不大通畅。例如:
  1.感染相同病菌的病人将集中照顾。句中“将”字后应加“被”字,即“将被集中照顾”。这里的“被”字作介词,用于被动句,引进动作的施事,前面的主语是动作的受事。
  2.集团公司的要求、兄弟省公司机关改革的成功模式一一纳入了党组视野。句中“一一”前应加“被”字,即“被一一纳入了……”
  3.农村党支部书记工资全部列入财政序列……句中“列入”前应加“被”字,即“全部被列入财政序列”。
  4.发展金融板块业务,已经纳入到江铜集团发展战略。句中“纳入”前应加“被”字,即“已经被纳入到……”

词语
  错得比较多的是“截至”“其间”“接合部”“综合征”等几个词。
  ●“截至”与“截止”
  这两个词意思不同,用法不同。“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例如:
  1.“截止18日下午16时”应为“截至18日下午4时”,或“到18日下午4时截止”“截止时间为18日下午4时”。
  2.截止2006年12月,截止今年6月份。
  3.截止2006年底。
  4.截止2007年9月19日20点46分。
  5.截止目前。
  6.期限截止2007年10月10日。
  上例2至6中“截止”均应为“截至”。
  ●“期间”与“其间”
  这两个词用法上的区别主要在于,“期间”是名词,指某个时期里面,一般不独立使用,前面常有定语,如暑假期间、春节长假期间、农忙期间等。“其间”是名词中的方位词,主要含义是“那中间”“其中”,一般可独立使用,或与“这”字搭配使用,如“这期间”。“其间”用在下半句或下句的开头,代替前面所说的时间段。将“其间”错用为“期间”的如:
  1.迄今已有20年的历史,期间多年被评为上海市自营出口先进企业。
  2.均安国际牛仔博览会将举行模特新星大赛,期间还将举办均安牛仔杯国际牛仔服装设计大赛。
  ●“接合”与“结合”
  这又是意思不同、用法不同的一对词。“接合”意思是连接使合在一起;“结合”意思是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并非合在一起,有时还带有抽象意义。有4家报纸把“接合”错用成了“结合”。
  1.新老城乡结合部。
  2.立交桥地处城乡结合部。
  3.城乡结合部集体土地非法转让。
  4. ……展销会,城乡结合部为执法重点区域。
  上述4例中的“城乡结合部”均应为“城乡接合部”。
  ●“综合征”与“证”“症”
  “证”“症”“征”这3个字表示对“病”的不同描述。“证”最早指患者的临床表现,随着理论的发展,转而包括对病机的判断和诊断结论,是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或一定阶段某种类型的病因、病性、病位所做的概括;“症”只是病证的外在表现,专指病证的临床表现,如失语症、遗忘症、炎症、癌症、肥胖症、高血压症等;“征”,主要指“综合征”,是指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也叫“症候群”,如更年期综合征、多动综合征、帕金森氏综合征,以及心理学上的表征等。
  1.资源枯竭综合症,市场瘦弱综合症,国企综合症。
  2.患上了高原综合症。
  以上两例中的“综合症”均应为“综合征”。



  ●“诞辰”与“诞生”
  这又是一对容易用混的词。“诞辰”是名词,指生日。“诞生”是动词,指出生。可说“100周年诞辰”,不说“诞辰100周年”。
  1.今年是***将军诞辰100周年。
  2.***主席诞辰100周年。
  上述两例中的“诞辰”均应为“诞生”。
  ●“签定”与“签订”
  《现代汉语词典》上只有“签订”,而无“签定”一词。
  1.他表示协约的签定,不仅表达了……
  2.与部分关键岗位领导干部家属签定《廉洁自律家庭包保责任书》。
  3.与韩国韩氏药业集团签定了订单。
  4.签定的总代理发行协议书有效。
  上述4例中的“签定”均应为“签订”。
  ●“拷问”与“考问”
  把应该用“考问”的地方错用成“拷问”,这种错误的用法现在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其实,这两个词的意思根本不同。查《现代汉语词典》可以看到:考问,提出难解的问题让对方回答。拷问,拷打审问。
  例: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在拷问我们这个民族。“拷问”改“考问”。
病句
  病句指在语法修辞或逻辑上有毛病的句子。报刊中的病句还是比较多的。现就一些典型病句举例说明如下。
  (一)上海铁路局提出要以完成全局今年36.13万标准箱的必保目标来确保全年任务的完成……
  这个句子是由“完成……目标”动宾不搭配造成的典型病句。五六家报纸都有这样的病句。按照一般的语法修辞规律,应是“完成……指标”“完成……计划”等。与“目标”相搭配的应是“看清……目标”“发现……目标”,用于“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之义时可说“达到……目标”“实现……目标”。只要我们稍微想一想,都会感到“完成……目标”是不通的。正确的用法应是“实现……目标”或“达到……目标”。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力度。
  “加强……力度”“力度……加快”“扩大……力度”,这种动宾不搭配造成的病句也是相当普遍的。正确的用法应是“加大……力度”。
  (三)虽然由于自身实力等原因,使239厂的部分职工一时还无法从老房子里搬迁,但能够由单位出面维修住房,仍然让职工感到了温暖的和谐之风。
  此句中用了“由于”“使”“由”“让”等介词和动词,使整个句子没有了主语。“由于……,使(或导致、致使)”在句中连用,造成了典型的主语缺失类病句。正确的用法应是将后面的“使”“致使”“导致”等删去,句子就有了主语,也通畅了。
  (四)而内蒙古相关部门也授予岱海电厂为“自治区节水型企业”。
  “授予……企业(或单位)”,这又是一类典型病句。“授予……企业(或单位)”不通,应是“被评为……企业(或先进单位)”,或“授予……称号”。此外,还有近似于此类的病句如“荣获……荣誉称号”“获评……产品”等。
  (五)由于心肌炎的发生与细菌、病毒等感染有关,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加强预防感染,防止病毒的侵入对预防心肌炎发生十分重要。
  这是关联词搭配不当的典型病句。“由于”与“因此”“因而”成对出现,“所以”与“因为”成对出现,造成典型的失误语法现象。正确的用法是把后面的“因此”“因而”“所以”删去。
  (六)当他站在事业的巅峰,却为何鸟尽弓藏,功成身退。
  “当”一般与“时”组合成“当……时”类型的句式,有“当”后面必带“时”。不然,句子就不通畅。像上例,改为“当他站在事业的巅峰时”,句子就通顺了。
  (七)应当说全国上下都是有所认识。
  “是……的”结构这类句式,也是不少报纸常用错的。一般来讲,前面有“是”,后面应该有“的”与之组合搭配。像上例,句末加个“的”字,句子就完整通畅了。
标点
  较为普遍的标点错误主要有三类。
  (一)会议名称用引号的较多。其实,只要不发生歧义,一般会议名称是不需要引号的。例如:①……共同举办了“光州市产业环境说明会”。②“2007世界太阳能大会”。③“全国浮法玻璃生产技术及产品质量控制研讨会”。④“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以上会议名称均不应该用引号。
  (二)简单句之间用分号的多。简单句(包括有顿号的简单句)之间是不应该用分号的。凡是能用顿号解决并列问题的,不用逗号。凡是用逗号能解决并列问题的,就不用分号。用顿号、逗号都解决不了并列问题时才用分号。但是,现在是分号用得太滥。例如:“取消护工的理由是:目前的护工专业资质不够;病房里秩序混乱。”此句中“专业资质不够”后的分号应改为逗号,因为前后两句均为简单句。
  (三)阿拉伯数字作序号,数字后面用顿号的多,应该用齐底线圆点。使用阿拉伯数字作序号,之后的顿号均应改为圆点。

数字
  数字使用,何时用汉字,何时用阿拉伯数字,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数字使用错得最多的是年代的数字使用错误,其次是没有遵守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原则和阿拉伯数字中夹有汉字。
  (一)表示年代的数字使用错误。
  按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对“年代”的解释是:每一世纪中从“……十”到“……九”的十年,如1990~1999是20世纪90年代。按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年、月、日、时刻、世纪、年代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
但是,此标准有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物亦应使用本标准,并可制定专业性细则。
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
·
·
    下面的一些用法是错误的:
  1.上世纪五十年代。“五十年代”应为“50年代”。
  2.1990年代中期。“1990年代”应为“上世纪90年代”。
  3.上世纪八十年代。“八十年代”应为“80年代”。
  4.1980年代。“1980年代”应为“上世纪80年代”。
  5.早在1930年代初。“1930年代初”应为“上世纪30年代初”。
  6.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九十年代以后”应为“90年代以后”。
  7.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中期”应为“90年代中期”。
  (二)没有遵循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原则。
  下面句中汉字应改为阿拉伯数字:
  1.三个自然村引进200多头良种猪。“三个自然村”应改为“3个自然村”,以与后面的“200”保持数字使用上的一致。
  2.1976~1981年的五年间设置人工鱼礁3086多座。“五年间”应改为“5年间”,以与后面的“3086”保持一致。
  (三)“千”不能作数量单位,“万”“亿”可以作数量单位。下面的用法是错误的:
  1.目前,公司在怀柔的生产基地已拥有3千多家农户。句中“3千多家”应为“3000多家”。
  2.俄高官有望追回2千亿美元“被盗资产”。句中“2千亿美元”应为“2000亿美元”。
  3.大乐透奖池金越过7千万。句中“7千万”应为“7000万元”。

计量单位
  (一)单位符号该用小写用了大写。错误用法如:
  1.在浮法玻璃生产工艺装备方面,目前,中国不仅已拥有3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900T/D浮法玻璃生产线,而且规模超过1000T/D的生产线也将在年内投产。
  2.《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委公告的附件)中:“数量(500T/D规模,1700m3/H以上)”。
  (二)“元”不能省略却省略。错误用法如:
  1.拥有资产上百万的李某……
  2.多支付酬金及违约金120万。
  上述两例中的“上百万”“120万”之后应分别加“元”。这个“元”是不能省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外币都进来了,不加“元”,使人一看就不能一眼看出是什么货币。为了方便读者,应该加上“元”。“元”是人民币单位,没有“元”,前面的数字与“人民币”直接连用也不对。如“此次扩建涉及的投资超过3.28亿人民币”,其中,“3.28亿人民币”同样不通,应是“3.28亿元人民币”。
  (三)“万”不能省略却省略。错误用法如:
  1.将提供经济适用住房1.2~1.3万套。
  2.投资2~5万元。
  上述两例中“1.2”“2”之后均应加“万”,应该是“1.2万套~1.3万套”“2万元~5万元”。前面的单位“万”是不能省的,省了易发生歧义。
  此外,还有些计量单位使用错误。例如:
  1.每度4元~6元太阳能发电没人用得起。电的单位应该用“千瓦时”,不应该用“度”。
  2.该村产干椒10万余斤。按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定,不应该用非法定单位“斤”,应该用“千克”(公斤),故应是“5万余公斤”。
  3.一块2两的松仁馅月饼。“2两”应该用“100克”。
  4.占地5万多平米,总建筑面积10万多平米。“平方米”不能用成“平”“平方”“平米”,“平方米”3个字一个不能少
  5.本人近期2寸证件照片。“2寸”应为“2英寸”。
  总之,计量单位使用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不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中文编辑校对网按,部分用法按文章性质可以商榷)
 
  语言文字现象是极其复杂的,语言文字水平的提高也不是短时间努力就可以达到。要减少报纸的文字差错,必须做到三条:水平、经验、细心。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不断积累语言文字方面的经验,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想不费力气,不下苦工夫,就会有高水平是不可能的。只有兢兢业业办报,报纸质量才能提高。


来源:中文编辑校对网
编辑:邱亚婷


887#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11:2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888#
 楼主| 发表于 2020-7-14 20:13: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889#
 楼主| 发表于 2020-7-17 16:3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75
孩子 hái·zi
作者:周俊生
2020717日《新华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北京猿人是我们的祖先吗》。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马跟驴能够进行交配,生的孩子是骡子,但骡子不能生骡子,所以马跟驴就不是一个物种。句中的孩子一词使用有误。
孩子指的是儿童,或者说未成年人。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也可以指父母生下的子女或祖辈的后代。孩子的所指对象只能是人,句中把马跟驴……进行交配后生下的物种称为孩子,但由于都是动物而不是人,因此孩子不能适用。
可以把生的孩子改为生下的生下的是一个字结构,它相当于一个名词,用在句中表示马跟驴……进行交配后产下的物种(即骡子),用这个结构来替代孩子是合适的。
编辑:刘佳莹

890#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14:40: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76
质量 zhìliàng
作者:周俊生

2020718日《证券时报》第5版刊登文章《为什么收废品可以比买金币更赚钱》。文中有一句话写道:银行出售的金币,和街头收购的废品,这两者的质量判若天渊。句中的质量一词使用有误。
质量指的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另外,质量还是一个物理学专科词,表示物体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句中的质量用的是一般词义,但当质量这样用的时候,它的使用对象如果是一种物质,就必须是生产出来供使用、消费的产品。句中的质量有两个使用对象,其中的金币是一种产品,质量可用,但废品并不是生产出来供使用和消费的产品,而是一种没有用的物质,质量不能适用。当然,在现实中有部分废品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从而在收购时会产生按质量论收购价的情况,但这不改变废品作为一个整体不再是产品的性质,而句中说的正是废品的这种整体情况,因此质量是不能适用的。
应该把质量改为价值价值有一个意思是指用途或积极作用,这个意义的价值的使用对象包括产品,也包括产品以外的其他各种物质,使用在句中正合适。

编辑:刘佳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