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张兴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春季09级新闻评论课程作业

[复制链接]
罗雨霁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1#
发表于 2012-6-11 15:16:31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罗雨霁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2#
发表于 2012-6-11 15:16:5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罗雨霁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3#
发表于 2012-6-11 15:17: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罗雨霁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4#
发表于 2012-6-11 15:17:3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75#
发表于 2012-6-11 16:44:49 | 只看该作者
【评论5】
                           考试的成绩是命运?
    任何事情和“青春”挂上钩就变得意义重大了很多,但一句“这就是命”,足以把差池毁了的青春填满。广元中学这三十名考生的前程和青春,被一个慢三十分钟的时钟画上了句点,监考老师轻蔑地将其和命运挂钩,那学生的权益和青春由谁来买单?
   
    四川广元中学一高考考场时钟一度失灵,在语文考试中,显示的时间比实际时间慢30分钟,有30名考生受到影响。9日晚,广元市教育局副局长、市招生办主任向仕刚回应称,已接到学生投诉,此事正在调查核实中。(《北京晨报》6月11日报道)

    这样的事情,谁也不想遇上。如今的社会,有一些职衔很闲,少有人愿意把它当做一门事业来鞠躬尽瘁,监考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类人。“考官”是一个很神圣的职责,很多学生也习惯于把希望寄托在考官身上。偷奸耍滑的考生视其为敌,譬如能够钻考官走神的牛角尖而获取旁人的答案就是幸运,遇到熟人监考说不定有些捷径;正经考试的考生们又敬他如神,他们认为一场考试能否成功的一个因素在于能否和这位考官进行默契的合作,他们的好态度给自己一个好心情,他们能做出恰当适时的提醒,一有问题举手便能得到回应。考试之所以称之为考试,是因为它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场有人监管的公平“竞赛”。而考官无疑是考试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监考官,科举中也有他们严查舞弊的例子,考官的“神圣程度”却在我们这一代要淡化很多。

    监考员监考改卷都是有一定的报酬,不少人还觉得酬劳太少,费力不讨好。这类心态造成的人为对监考工作的轻蔑程度可想而知。不少学生形容一些考官最认真的时段处于发卷子和收卷子的时候,整个考试途中,稍微负责的老师还会形式化地四处走走,大多考官走神聊天做自己的事情的情况比比皆是。对于高考来说,它的重要性人人皆知,在这种升学考场上的考官应该是有严格的“操守标准”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态度”。对于全场秩序的稳定安排、特别情况的应变能力、考试时间的把握提醒都应得到统一的实施要求和严格规范。广元中学13考场的这位监考老师将失误归结在“这就是命运”的荒谬学说上,逃避考试因他的疏忽变得“特殊化”的责任,实为让人汗颜。这样对学生不负责任,对自己应尽到的责任给以淡化,从根本上来说就有违背于“考官”本有的定义。

    此外,不少网友对学生也提出了质疑,称他们做题太慢,没有自行把握时间而是将所有的精力都归结在那面“错误的时钟”上。我们都知道,在一堂高度紧张的考试中,每个学生都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对考官和钟表仪器的笃信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学生不应在被“不公平”的情况下还承受过多的疏忽责任,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给他们一个解答,不枉费十年来寒窗苦读求一朝金榜提名的本来愿望。这一年的高考,我们看到了很多往往细小有被人疏漏的环节,有考官提前收卷造成学生答案递交不成功,有考官参与舞弊一再降低考试的公平性,这位“时钟故障是命”的考官又将考试同天意画上了等号,这样频发的“疏忽”中,考生的成绩真的就是命!
876#
发表于 2012-6-11 16:54: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周慧晓婉 于 2012-6-11 16:55 编辑

【评论6】
                                                                      李翔是不是名记者?

        说到名记者,很多人先入为主脱口而出的一定是美国新闻界的“拿破仑”“约瑟夫•普利策”或是世界的新闻报业巨人“沃尔特•李普曼”,要问国内,一定知晓中国现代新闻事业的鼻祖“邵飘萍”亦或是中国现代新闻记者先锋“范长江”、杰出的新闻记者和爱国志士“邹韬奋”;要说驻外,也有20世纪西方认识中国的导航者“埃德加•斯诺”,当今杰出名记者“芮成钢”“柴静”……他们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呈现在光鲜的镜头之下给人以崇敬,但“李翔”这个名字一定没有多少人听过,至少,你会问是“重名太多,哪个李翔?”他可能不会被载入史册。但李翔是谁?他算不算是名记者?

       27日上午,洛阳市委宣传部、洛阳市文广新局、河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驻洛阳的省级媒体代表,以及李翔生前300多名亲朋好友,共同为李翔这名曾经的“战友”送行。 (《大河报》9月28日报道)

        2011年9月19日凌晨1时许,河南洛阳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李翔遇刺身亡。李翔在洛阳电视台家属院大门遇刺,行凶者手段残忍,李翔身中十余刀,刀刀刺中要害,最终躺在血泊之中失去了生命。开头提到的李翔的前任们,哪一位不是历经沧桑,饱经“战事”,坎坷蹉跎,但最终顺风顺水、毫无悬念地摘得“名记者”的桂冠?而这个30岁就永远摸不着相机、无法延续自己为之热爱的新闻事业的年轻记者,同时又是预计10月要和未婚妻步入殿堂的准新郎,他的经历和遭遇何不让所有得知的人为之叹息,他是名记者吗?对于李翔一案,不少网友引起了惊呼急求真相,警方初步判定为抢劫杀人,但不排除其他作案动机。“制售地沟油的不法分子如此猖獗,其背后已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普通抢劫抢个笔记本电脑的话,哪里用得着刺他十刀啊”……这位跑“民生”线的记者死因和地沟油画上了不可摸清的关系,最终逮不到的凶手称其是“酒后抢劫行为”,   疑点重重的作案手法,让人实在不得不想到“杀人灭口”这四个字。为什么现在这么多记者为这个“高危”行业付出了生命却无人知晓,这样一些“正义之士”到底能不能算是当今名记?

         记者无疑是一个高危的行业,要周旋于各个集体利益之间,要在“义”与“不义”之间进行一定程度的博弈,要客观反映事实维护公众知情权同时又保证自身新闻事业久远,如有闪失还会导致丧命黄泉……佛家“白骨观”提到了一个观点:人的皮囊真是脆弱无比,阳光一射,野风一吹,马上就化去了,只留下一堆白骨,有时翠竹尽是真如,有时黄花绝非般若,到终了,什么都不是。“名记者”作为很多人的梦想,我们可以看到太多的铭记着身上都有与众不同的显著经历,但如此高危的职业,要用生命去拼“名”书写,如何书写?



张燕2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7#
发表于 2012-6-11 17:18: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张燕2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8#
发表于 2012-6-11 17:19: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张燕2 该用户已被删除
879#
发表于 2012-6-11 18:32: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880#
发表于 2012-6-11 19:47:34 | 只看该作者
【评论7】
                    诚信这种品质,是天性的一种流露。
   
    一个人,拥有变化无穷的一生,从蛹到蝶,从蚕到蛾,从矿石到金属,从少年到成人,这个过程中,“征信”就像是一盘磁带,录满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话语和印迹。“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自古以来,就伴随着我们的先辈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就像这个记录,其实另一方面就是映射你走过的路程,相信,若生命结束的时候,听到自己一生所说过的话,联想到自己做的事,有信用的比言之无信的多得多,那就是无悔的人生。
    近年来,人行西藏日喀则地区中支积极推进征信系统建设,不断优化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使全地区社会各界的信用意识得到增强,初步形成了文明守信、和谐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时报》6月5日报道)
    生活在社会,有很多有形和无形的条款和制约,“信用”这一点的处事原则更是事关生活、友情、爱情各个方面,那条信用的金链始终在人的脑海里闪闪发光,有时大家不得不怀疑起他的含金量来。我们对“信守承诺”赞不绝口,对“欺骗敲诈”深恶痛绝,如何集结这些高尚的情操去打造这个生活圈是每个人的责任,“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变是常法,在众多因素的诱导和风化下,我们要求信用在传递的过程中,像复印一般的不走样,有了“征信记录”的建立,这根本就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幼稚。
    “征信”在我国十一个非常古老的词汇,众所周知,《左传》中就有“君子之言,信而有征”的说法,意思是说一个人说话是否算数,是可以得到验证的。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认领了一份“经济身份证”作为个人的信用报告。从小到大,它就这样陪伴着我们,让我们很多的品质精神都在这页纸上得到认证,贵如千金的纸张,我们看到了有人至始自终地守护者信用的底线,延续下来了让人钦佩不已的情怀,我们也看到征信的传送带,在风中变色:毒奶粉昭示着商业失信、骗存款看透了人心险恶、有借无还的行为令人懊恼却又无从解决,越来越多的失信行为,甚至让我们估量信任的含量时,顿觉,第一环是金,第二环是锡,第三环是木头,到了后来,已是蜡做的圈套,在火焰下化作烛泪。
    诚信,便是皎皎月光中最亮的一抹光束,点亮了一个城郭,有点亮了一个城郭;照亮了一个人,又照亮了更多的人。自古以来,贤人都以诚信立身。拥有诚信,似乎有一种从灵魂深处荡漾出来的透彻,让自己时刻表里俱澄澈、肝胆皆冰雪。“民无信不立”,仲尼深明诚意之重,诲人不倦地教导着学童;那精忠报国的岳武穆,背负着民族复兴使命躬行一身,用风波亭的血红点点印证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万古佳话。依稀记得在北宋时期,晏殊参加科举考试发现试题是自己所熟知,便毅然诚实地禀明情况;那无数的革命志士,为了捍卫诚信的尊严,屡次被捕,屡次入狱,在严刑拷打、威逼利诱面前死守党的秘密,忠贞不二的一致不曾动摇。还有……还有……我们所熟知的伟人,谁不是将诚信作为人生的重要砝码?多少事例、多少岁月都印着着:诚信正如高山之巅的清泉,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诈,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与心安理得的静好。
    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现今,“文明社会”展现出一副夸张的众生相,“兵不厌诈”的商战中无尽的倾轧与挣扎,贫富差距让人为之惊叹。难道金融生活中只能以那句“聪明而诚实地人应当寻觅,聪明而狡诈的人应当警惕”来标榜?俯仰芸芸众生,难道诚信真的已经离我们远去?
    如今,个人的信用记录是至关重要的,追踪信用的征信体系更是成为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这一体系的健全,应为我们的国家社会的成熟而感到欣喜,更适应为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有了制度化的保障倍感肯定,应为每个人谨记着“诺”而庆幸。“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征信制度的建立,势必提高市场的信息共享程度,为每个人建立详细的信用记录,有利于降低贷款机构收集信息的成本。缓解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信贷市场的效率,防范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增长和全社会诚信水平的提高。其受益,定是很多很多,永久、永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