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71#
发表于 2022-6-26 10:35: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种着别家地,荒了自家田”,广电“特困”病根找到了?

6月初,广电行业被中央四部门列入“特困行业”,引发朋友圈刷屏,也让全国广电人心情郁闷。

广电人有一个很大的问号:广电行业从昨天的“高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特困”,“病根”到底在哪儿?

互联网冲击也许是“罪魁祸首”,但你不能要求停止互联网以保护广电行业;疫情影响也许是“雪上加霜”,但广电人在疫情前就过上了“苦日子”。

孟子教导我们: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广电行业要“解困”,还要先找到内部“病根”。

现在很多人忙着给广电行业开药方,但大都找错了“病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要了命。

一位30多年工龄的老广电人偷偷告诉我,“病根”就在于广电人总是“种着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这位朋友才是广电行业真正的“鲁迅”!

下面我们就聊聊,广电人为啥总是“种着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1.台网互动,播了别人的种。视频网站初期免费使用电视节目,广电人说那咱就“台网互动”吧,不遗余力地把最好的节目搬到视频网站,美其名曰“网络宣推”。开始是“先台后网”,接着是“台网同步”,后来是“先网后台”,再后来是“不带你玩”。“台网互动”了十多年,广电人才发现:视频网站成了巨头,网络电视台成了摆设。

2.制播分离,撂了自家的田。一边喊着“内容为王”,一边搞着“制播分离”,就像一个企业非要把核心业务外包出去,留着轻松不累的活自己干,难怪当时就有广电人疾呼“制播分离是在革广电人自己的命!”。果不其然,“制播分离”培养了大批社会影视公司与社会制作机构,却造成了广电行业的“内容空心化”与“人才空心化”,也埋下了行业衰落的祸根。

3.内容资源,种了别人的地。广电行业用了几十年功夫,花了大量的财力与人力,制作了海量内容资源,大多躺在“媒资库”里,在网络上被大量免费使用,更离奇的是70%以上的品牌栏目对应的“商标”品牌都不在广电手里。不计成本,不求回报,十几年如一日地为别人的“商标”品牌默默做着贡献,这是多么伟大的无私奉献精神!

4.节目制作,荒了自家的田。“制播分离”后,广电行业的节目制作能力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再说“内容为王”自己都不好意思。坚持“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原则,很多地方台节目一不小心成了“三无产品”(无受众、无品牌、无创收)和“三看节目”(谁做谁看、谁审谁看、说谁谁看),做节目除了填充时段,还可以按节目时长要人要钱。不知不觉,频道频率资源逐渐抛了荒。


5.技术建设,施了别人的肥。广电行业在技术建设方面可是下了血本,不用考虑“投入产出”,往往只选最先进、最高级的设备,还要考虑硬件备份与功能冗余,没有“高大上”的设备恐怕连工作总结都不太好写,号称全球性媒体的“凤凰卫视”曾被嘲笑是县级台的装备。一位老前辈曾感慨,广电行业装备水平可是全世界一流,但超前、高配的技术建设,除了养肥了设备公司,还给广电自身带来了沉重负担。

6.影视采购,花了自家的钱。在电视播出的节目中影视剧无疑是大头,影视剧采购也曾是很多电视台成本支出的大头。当年广电行业要人有人(影视核心人才都是广电出去的),要钱有钱(影视投入大都是广电出的),要平台有平台(影视播出大都在电视频道),但广电系影视公司成功的寥寥无几。岁月静好时,广电人安心“花了自家的钱,买了别人的剧”;行业特困时,广电人才发现“钱没了,剧跑了,人走了!”。

7.有线网络,养了别人的娃。作为曾经的一家人,广播电视台投钱、投入建成了“有线网络”,没想到一纸命令,“有线网络”成了别人的娃。开始还能分点红,后来就成了难兄难弟,很多台还要解决“台网分家”后的历史包袱与人员安置。以至于后来,很多台在做产业时经常犯嘀咕,这是不是又养了别人的娃?

8.广告外包,让了自家的利。“做节目、卖广告”曾是广电行业的主流商业模式,广告经营虽是广电行业的主营业务,但却常常享受副业待遇。

从人员配置上,全国多数台广告部门人员占比不超过10%,挣钱的人数远远低于花钱的人数;从业务模式上,全国多数台广告以代理或外包为主,硬生生把主营业务当成了外包副业。在行业上行时,靠着低折扣和高返点,广告公司赚得盆满钵满;在行业下行时,广告公司走路了广电人傻眼了。

9. 外行领导,当了别人的梯。广电是一个专业性极强,但专业往往不受重视的行业。有人曾做过统计,最近10年全国城市媒体的历任负责人中,只有不到30%具有宣传或媒体从业背景,有些领导专业跨度极大,譬如纪检、城建、卫生、农业、医疗、殡葬等。虽然单位负责人不一定非要行业专才,但一定的专业背景在行业变革期非常重要。在行业上行时,敬畏规律,尊重专业,广电尚可维持;在行业下行时,过度自信,急功近利,广电必然遭殃。


10.中央厨房,吃了自家的粮。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号角下,前些年广电行业掀起了一股“中央厨房”建设热潮。很多城市台“中央厨房”,动辄上千万元投入,虽然有上级资金扶持,但运行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广电并不宽裕的口粮。广电朋友经常自嘲说,“中央厨房”成了广电行业的参观景点,客人来了“插电”,客人走了“拔电”。

11.盲目改革,当了别人的田。在改革方面,广电属于典型的危机倒逼式行业,“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如果不敬畏行业规律,不尊重专业意见,抱着急功近利心态,盲目推动广电改革,往往成了“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的危险动作。

前些年,很多城市台刮起一阵盲目改革风,不实事求是,不因地制宜,照搬别人方案,照抄别人作业,寄希望通过“三全”改革(全频道制、全员创收、全员竞聘),带来广告逆势增长。改革前敲锣打鼓,改革后一地鸡毛。有广电朋友调侃说,广电成了改革试验田,实验别人做了,但自家田没了!

12.不断折腾,贫了自己的田。由于环境变化与领导更替,广电行业特别喜欢不断折腾。在机构方面,广电以前经常在“频道制”与“中心制”之间转圈,有的台都转了好几圈,把自己都转晕了;在人员方面,地方台喜欢玩“卧倒起立”和“全员竞聘”的游戏,一任领导至少搞一轮,有的台5年竟然搞了3轮。广电朋友揶揄说,在持之以恒的折腾下,我们终于当上了“贫困户”!

13.人才外流,养了别人的兵。这些年,广电行业对人才流失都麻木了,但“人才空心化”已成为广电发展的最大障碍。本来人才“吐故纳新”是常态,但如果一直持续保持“人才赤字”状态,行业衰落难以扭转。

从互联网巨头、视频网站、影视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MCN机构等,都活跃着大量广电人的身影。有人说,广电才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黄埔军校”。“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燃烧了一个广电行业,照亮了中国文化产业。

14.薪酬分配,苦了自己的人。这些年,广电行业薪酬水平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广电人的基本生活。广电人自称“媒体民工”,自嘲“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吃的比猪差”。即使薪酬水平尚可的广电人,也不得不面临“身份歧视”:在编人员是体制内,聘用人员是打工人;在编人员拿钱不一定干活,聘用人员干活不一定拿钱!

好吧,不能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广电人经常调侃说:俺们广电都是活雷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过,全世界通行的经济规律不外乎是:

1.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最为经济。
2.花自己的钱给别人办事,最会省钱。
3.花别人的钱为自己办事,最会花钱。
4.花别人的钱为别人办事,最为浪费。

在普遍缺乏市场机制、企业管理和利润考核的管理体制下,广电行业急需改变现状,早日“花自己的钱为自己的办事”。
尽早跳出“种着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的怪圈,广电行业才能走出“特困时期”!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编辑:马源

872#
发表于 2022-7-9 16:07: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陶鹏辉

873#
发表于 2022-7-13 11:00: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苏州电视台主持人回应直播时流鼻血:上火导致,当时身边没有纸
11日晚,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夜班车》新闻主持人黄新琦在直播中突然流鼻血,仍淡定播报完当条新闻,从容不迫。网友纷纷点赞主持人“专业又敬业”,并希望主持人要多注意身体健康。
12日晚,九派新闻联系上苏州广播电视总台,黄新琦本人通过视频向广大网友回应,自己在昨晚的直播中突然间就流鼻血了,导播也在第一时间通过耳机提醒,完成该条新闻播报后,导播切换画面,他就第一时间出演播室进行了处理,之后又主动申请回到演播室继续完成当天的工作。由于当时正在直播,他身边也没有纸,用手直接擦会导致满脸都是血,所以是在切换画面后进行处理。
关于流鼻血原因,黄新琦称,他今天也去医院挂号进行了检查,原因是毛细血管壁薄,加上天气炎热,上火导致了流鼻血。视频末尾,他对大家的关心表示了感谢,“感谢大家的关心,天气越来越热了,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
九派新闻实习记者 林峰

来源:九派新闻
链接:
编辑:屈妍君

874#
发表于 2022-7-19 21:26: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875#
发表于 2022-7-24 22:58: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腾讯前员工追讨1300万元加班费、工资差额 法院终审获赔9万元
“7月22日收到二审判决书,腾讯必须向我支付年终奖差额90765元。”
红星新闻近日从腾讯前员工、“因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被辞当事人”闫先生处获悉,他与腾讯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已由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终结,法院判处被告腾讯公司向其补发年终奖差额90765元。同时,闫先生称,自己对于判决结果并不满意,后期或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7月22日收到二审判决书,腾讯必须向我支付年终奖差额90765元。”
红星新闻近日从腾讯前员工、“因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被辞当事人”闫先生处获悉,他与腾讯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件已由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终结,法院判处被告腾讯公司向其补发年终奖差额90765元。同时,闫先生称,自己对于判决结果并不满意,后期或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腾讯公司有关方面回应红星新闻称,该前员工因长期以来的在岗表现及行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团队内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公司已于2019年3月依法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后经仲裁、一审、二审、高院再审均认可我司解除劳动关系不属于违法解除。本案系闫某某起诉要求支付加班工资、年休假工资、年终奖差额、工资差额共计约1300万,二审维持一审判决内容,补发闫某某2018年年终奖部分差额90765元,驳回闫某某其他诉讼请求。
被辞后腾讯前员工起诉公司
追讨1290万余元
据红星新闻此前报道,闫先生2012年7月入职腾讯,为游戏平台部高级工程师。闫先生称,双方签订的最后一份劳动合同的期限为自2015年10月1日起至2021年9月30日。
2019年3月28日,腾讯公司以闫先生不服从工作安排、经常迟到、早退、长期不在岗,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与闫先生解除了劳动合同。闫先生因不满腾讯公司以“每天在岗时间不足8小时”为由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先后向深圳市仲裁委提请仲裁,向深圳市南山区法院和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要求腾讯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但都败诉。

腾讯公司统计的闫先生在岗时间
此前,腾讯方面回应称,该前员工被辞原因是严重违反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包括不接受日常工作安排,并非只因为在岗时间不足8小时而被辞退。腾讯公司于2019年3月依法与其解除了劳动关系。

广东省高院传票
2021年6月,闫先生再次起诉腾讯,追讨入职以来七年间的节假日加班费、年终奖、未休年假工资等共计1290万余元。
一审中,闫先生的诉讼请求为,判令腾讯公司支付其2012年7月2日至2019年3月28日期间工作日加班工资3645000元;判令腾讯公司支付其2012年7月2日至2019年3月28目期间休息日加班工资1787586元;判令腾讯公司支付其2012年至2019年未休年休假工资441379元;判令腾讯公司支付其2015年至2019年年终奖差额2727233元;判令腾讯公司支付其2014年至2019年工资差额4304770元。
2021年10月,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向原告补发2018年年终奖差额90765元(税前),驳回了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此后,双方均对判决结果表示不服,分别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法院认定腾讯减少年终奖理由不成立
补差九万余元
7月13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双方劳动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法院认为,腾讯公司和闫某某的上诉请求均不能成立,对双方的上诉请求均予以驳回。一审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处理适当,依法应予维持。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双方劳动纠纷案作出终审判决
关于腾讯公司应否支付闫某某2015年至2019年期间年终奖差额的问题,法院对2015年至2017年、2019年年终奖不予支持。对于2018年年终奖的问题,法院认为,腾讯公司虽辩称减少闫某某2018年年终奖金额是因闫某某在2018年工作表现不合格、不能达到公司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要求等,但只作了概括描述,未举证证明闫某某存在上述情形,亦未举证证明减少闫某某该年度年终奖系按照既有的考核规则且履行了正当程序所得出的结论。因此,法院认定,腾讯公司减少闫某某2018年年终奖金额的理由不能成立,应补发年终奖差额。金额为90765元。
关于腾讯公司应否支付闫某某加班工资的问题,法院审理认为,闫某某未能举证证明其在职期间存在加班事实,应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对于加班请求不予支持;关于腾讯公司应否支付2012年至2019年未休年假工资的问题,2017年7月1日前的未休年休假工资的请求已超过劳动仲裁时效期间。2017年7月2日之后的年休假,对于腾讯公司提交的休假证据,闫某某未能提供反驳证据,因此法院不予支持。关于腾讯公司应否支付2012年至2019年工资差额的问题,已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劳动仲裁时效期间。

判决结果显示,腾讯公司应补发闫某某年终奖差额90765元
闫先生向红星新闻表示,自己目前暂未收到腾讯公司的这笔9万元的年终奖差额。其对于判决结果并不满意,后期或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对于闫先生的说法,7月23日,腾讯方面向红星新闻表示,公司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制定薪酬制度,进行工资支付与离职结算。该前员工在离职时,依据法律规定、《深圳市工资支付条例》以及公司离职结算制度,结算了经济补偿金、年度服务奖与年度绩效奖。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吴漫

876#
发表于 2022-8-2 22:17: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浪台湾」突关站!公司证实:营运考量暂停台湾市场

大陆知名入口网站「新浪」在全球拥有6亿用户,并在台湾设有「新浪台湾」,20多年来提供新闻等综合性网路资讯服务,不料今(1日)有网友发现,新浪台湾网站突然无法登入。经《CNEWS匯流新闻网》确认后,得知新浪台湾站即日起暂停台湾市场运营,不再支援相关内容。
新浪台湾于1998年11月正式成立运作,20多年来提供新闻、影片、财经、体育及时尚等综合性网路资讯服务。新浪台湾网页今(1)日突然无法进入,根据《CNEWS匯流新闻网》报导,新浪台湾在台母公司、美商华渊台湾分公司表示,由于公司营运策略考量,将暂停台湾市场营运,「新浪台湾网站8月1日停止运营」,消息一出震惊各界。
新浪是中国入口网站,替中国及全球华人提供中文网路内容服务,曾经与腾讯、搜狐和网易并称中国4大入口网站,在全球注册使用者超过6亿,全盛时期设有北京、香港、台湾及北美等4版,不过北美版已在2021年1月停止更新。
新浪微博全球超过4亿用户,社群媒体平台每天产生超过1.2亿则微博内容,台湾也有超过250万用户,如今除新浪台湾关站,新浪2013年再度推出的「新浪微博台湾站」,经确认也无法进入网页,看来新浪台湾将彻底暂停台湾市场运营。


来源:新浪台湾

编辑:马源

877#
发表于 2022-9-3 21:29: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邓秋雨
878#
发表于 2022-9-5 18:10: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879#
发表于 2022-9-8 17:05: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赵承任新华社副社长



新华社官网“领导介绍”栏目显示,赵承已出任新华社副社长。

赵承,男,汉族,1967年10月生,大学学历,中共党员,现任新华社副社长、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XFR1ftuEJ7AByAk5BvHZw


编辑:张铭麟

880#
发表于 2022-9-9 21:55: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至少12家省级法报的名称已从“制”到“治”

近日,江西《新法制报》正式更名为《新法治报》。继5日推出8版特刊《新法治报更名暨创刊40周年特刊》后,今天,该报又推出创刊40周年特刊《融向未来》,共32版。


特刊《融向未来》封面

此外,《新法治报》官方微信今天也同步推出系列文章。在其中一篇题为《同声祝福!这是我的新动力》的文章中表示:在新法治报更名暨创刊40周年之际,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及全国各地的法报同行纷纷发来贺辞贺信,不少人还录制视频(如上)遥以致贺。在视频结尾,有一个发来贺信的法报同行名单(见下图)。编前会注意到,名单包括26家省级法制(治)报,其中11家已更名为法治报,14家还沿用法制报名称,还有一家名为政法报。


据澎湃新闻报道,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为使报名更加准确体现中央精神,鲜明体现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的特色和优势,2020年8月1日,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制日报》在创刊40周年之际,正式更名为《法治日报》。随后,海南《法制时报》更名为《法治时报》,江苏《江苏法制报》更名为《江苏法治报》,青海《青海法制报》更名为《青海法治报》,湖南《法制周报》更名为《湖南法治报》。

■链接·部分省级法治报

《江苏法治报》原名《江苏法制报》,创刊于1985年,由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2021年2月3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关于《江苏法制报》更名为《江苏法治报》及变更出版单位的批复。

《四川法治报》原名《四川法制报》,创刊于1985年1月1日,主管、主办单位为四川日报报业集团。2018年11月2日获准更名为《四川法治报》。

《上海法治报》前身系《上海法制报》,创办于1984年。2018年11月,更名为《上海法治报》。

《广西法治日报》的前身是由上世纪80年代创刊的《广西法制报》、《公安时报》、《广西交通安全报》合并而成的《广西政法报》,2000年7月1日创刊,由自治区党委政法委主管主办,2004年2月8日,《广西政法报》更名为《法治快报》;2011年3月18日,更名为《广西法治日报》。

《辽宁法治报》创刊于1984年,原名为《辽宁法制报》,2021年11月正式更名为《辽宁法治报》。

《福建法治报》是由福建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报纸。报纸前身是《学法与守法》,于1979年11月18日由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创办。1982年5月10日,报纸改名为《福建法制报》。2006年,报纸更名为《法制今报》。2015年7月21日,报纸更名为《福建法治报》。

《法治时报》创刊于1998年,曾是海南省委政法委主管、主办的机关报,原名《海南特区法制报》。2003年11月划转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2004年7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更名为《法制时报》。2021年1月18日起,《法制时报》更名为《法治时报》。

《青海法治报》原名《青海法制报》,创办于1981年6月25日,由青海日报社主管,青海法治报社主办。2021年6月,更名为《青海法治报》。

《宁夏法治报》前身为创刊于1982年的 《宁夏法制报》,该报于2003年底划转归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并更名为《法治新报》,2015年《法治新报》获准更名为《宁夏法治报》。

《重庆法治报》原名《重庆法制报》,于1986年创刊,是重庆地区惟一的法治类专业媒体。2021年4月,该报正式更名为《重庆法治报》。

《湖南法治报》原名《法制周报》,2005年8月22日正式创刊,是一份根植于湖南的法制类专业报纸。2015年4月,该报从湖南广播电视台划转至湖南日报报业集团。2022年4月,该报正式更名为《湖南法治报》。

(注: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不准确请在下方留言。)

来源:编前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DqCZPdFiWiXuLj224LwWw

编辑:张铭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