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61#
 楼主| 发表于 2020-5-25 16:08: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22)

重新 chóngxīn 发布 fābù

作者:周俊生

2020年5月24日《广州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还是钟南山〉新书首发》。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2003年5月,经济日报出版社与媒体人秦朔共同策划出版《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17年后的今天,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经济日报出版社、秦朔联合策划,将《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重新修订,并改名为《还是钟南山》再次发布。”这段文字中的重新发布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重新重新的意思是把以前做过的事再做一次。重新的基本用途是修饰动词,而使用重新的前提条件是,由重新所修饰的动词,在这一动作实施之前已经由同一行为主体或另外的行为主体做过,如这件毛衣要拆掉了重新织,就意味着这个动作在先前已经有过。句中的重新,修饰的动词是重新,但从所引整段文字可以看出,修订这一动作在此之前并未有过,“2003年5月”,行为主体所做的是策划出版“17年后的今天”。行为主体再一次做的事还应该是策划出版,至于修订则是第一次从事,因此重新一词不能使用。
再看发布发布的意思是对外宣布。发布在使用中有两个要求,一是其行为主体一般应是握有强制权力的政府机构等,以保证其发布内容让接受者执行或让接受者知晓。二是其指向对象通常是命令、指示等,要求其接受者必须执行。在现代社会,政府部门也可以发布新闻,内容一般是要求可以让社会公众知晓的权威信息。
句中的发布,其行为主体有三个,即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经济日报出版社秦朔,其中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是公权力机构,经济日报出版社是一个商业机构,秦朔是一个自然人,而当具有公权力性质的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与商业机构和自然人从事联合策划这样一件事的时候,就表明至少在这一件事上它并不是以公权力机构的身份出现的,按常情来说它不会利用其公权力强制要求接受者必须知晓《还是钟南山》这本书中所述内容,那么,发布在文中的使用就不符合其对行为主体的要求。另外,发布的指向对象《还是钟南山》是一本由在这本书上不行使其权力的公权力机构和商业机构、自然人联合策划的图书,它不是接受者必须执行的命令、指示,也不是社会公众必须知晓的权威新闻,这也决定了发布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修改重新,本来删去即可,但由于出现重新的这个句子是个)字句,删去重新后句子成了将《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修订,不符合言说习惯,因此还宜把这句话改为修订《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对发布来说,改为发行即可。发行意为对外发出货币、证券或书刊、电影等,符合文中语境需要。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重新的注释过于繁琐。《现汉》对重新的释文是:副词。①再一次:~抄写一遍∣他~来到战斗过的地方。②表示从头另行开始(变更方式或内容):~部署∣~做人。”《现汉》为重新分出了两个义项,但义项②与义项①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以其举的两个书证“重新部署”“重新做人来说,无论是部署还是做人,行为主体在此之前都已做过,重新在这里就是再一次的意思,与义项①是一样的。至于“部署做人是否要从头另行开始(包括变更方式或内容),这已超出了重新这个词的内容。实际上对义项①的两个书证“重新抄写一遍他重新来到战斗过的地方来说,行为主体在从事抄写来到的动作的时候,也可能是需要从头另行开始(包括变更方式或内容)的。但这些内容因为都超出了重新的词义涵盖,词典在编纂中是不必考虑的。因此,《现汉》为重新所立的两个义项可以归并成一个。

编辑:刘佳莹


862#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6:55: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23

窘境 jiŏngjìng

作者:周俊生

2020526日《光明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梦圆柯坪》。其中有句话写道:“这里土地贫瘠,多属于盐碱地,而且由于水资源极度缺乏,人多地少,产量低下,造成了‘半年桑杏半年粮’的窘境。”句中的“窘境”一词使用有误。
“窘境”意为尴尬、为难的境地。“窘境”是人在人际交往中因为说错了话或做错了事被人识破后产生的不适心理的外化表现,其使用对象一般限于个人。句中说的是作为一处地域的“这里”的社会经济落后的状况,“窘境”不能适用。
可以把“窘境”改为“困境”。“困境”指困难的境地,它的适用场合比“窘境”宽广得多。
编辑:宋婷
863#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10:36: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24
安排 ānpái
作者:周俊生
2020527日《广州日报》第14版刊登报道《在长兴里看万木草堂的古与今》。文中写道:“花木映衬间,一座塑像安排在院落的东北角,两人一坐一站,仿佛正在研讨学问,又像在放眼远方。”句中的“安排”一词使用有误。
“安排”的意思是有条理地处理事务,安置人员。“安排”的指向对象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关的事情,如“安排工作”“安排演出”;二是有关的人员,如“你安排好他”。句中“安排”的指向对象是“塑像”,虽然这是“两人”的塑像,似乎涉及了人,但它归根到底是“塑像”,是一种物品,“安排”不能适用。
可以把“安排”改为“安放”。“安放”指的是把物件安置在恰当的位置,这个意思合于句中的表达。
编辑:宋婷
864#
 楼主| 发表于 2020-5-27 21:41: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链接:httpsm.jiemian.comarticle4437888.html

编辑:宋婷
865#
 楼主| 发表于 2020-5-28 10:41: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25
积怨 jīyuàn 喷薄 pēnbó
作者:周俊生
2020528日《北京晚报》第21版刊登文章《〈婚姻故事〉:一部被过誉的美国式离婚指南》。文中写道:“全片的高潮戏是双方在房间内指着对方鼻子歇斯底里大骂的场面,这场戏让双方在多年婚姻生活中积累的积怨和不忿喷薄而出,特写镜头的运用加深了双方脸上的火药味,让观众看得不寒而栗!”句中“积怨”和“喷薄”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积怨”。“积怨”意为长期积压下来的怨恨。这个词的本身已有积压、积累的意思,但在它前面,又有“积累”一词用来做了“积怨”的修饰语,这造成了语意的重复,“积怨”的使用不合适。
再看“喷薄”。“喷薄”形容太阳初升、大水涌起的景象,可以用来比喻众多新生事物、新生力量出现。“喷薄”的本意虽描写的是自然现象,但由于这个形象比较壮观,因此含有作者对其赞美的态度,使其产生了褒义性。“喷薄”的这种褒义性在其引申义上更为清晰,其使用对象要求带有正面性。句中“喷薄”的使用对象是“积怨和不忿”(其中的“积怨”使用不正确已有分析,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这是一种具有负面性的不良情绪,使用“喷薄”在情感倾向上不合适。
“积怨”的修改,在一般情况下删去其修饰语“积累”(包括它后面的助词“的”)以消除其语意重复性就可以了,“积怨”可继续使用,但在这个句子中,“积怨”和“不忿”组成了一个联合词组,“积累”不能修饰“积怨”,但修饰“不忿”是可以的,因此简单地删去“积累”会损害文意的表达。合适的修改是把“积怨”改为“怨恨”。
“喷薄”,可以改为“倾泻”。作者使用“喷薄”,是为了表达出“积怨和不忿”爆发时的力度,只是这个词的情感倾向不合语境而不宜使用。而“倾泻”的本义是指大量的水从高处急速流下来,引申后可以指情绪爆发、话语密集而出等情状,但这个词不含褒贬,用在句中正合适。
编辑:宋婷
866#
 楼主| 发表于 2020-5-31 10:43: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27
修浚 xiūjùn
作者:周俊生
2020530日《大众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古建筑“搬家”的爱与痛》。其中有句话写道:“20世纪50年代初期,位于中南海的云绘楼、清音阁,采取异地重建方式整体挪到了刚刚修浚不久的陶然亭。”句中的“修浚”使用有误。
“修浚”,意为修整疏通。“修浚”的使用对象,一般应是河道,水道。句中“修浚”的使用对象是“陶然亭”,但“陶然亭”是一处建筑物,“修浚”不能适用。
应该把“修浚”改为“修葺”或“修缮”。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修理和修整建筑物,合于句中对“陶然亭”的处置。
编辑:宋婷
867#
 楼主| 发表于 2020-6-2 16:29: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30)
拾人牙慧 shírényáhuì
作者:周俊生

202062日《新京报》第3版刊登文章《罚员工活吃蚯蚓:别让奇葩处罚没完没了》。文中写道:“仅仅就是因为业绩不达标,几名员工就要被惩罚活吃蚯蚓,这种low到极致的‘奖惩制度’之前就被人人喊打了,没想到还有企业拾人牙慧。”句中的“拾人牙慧”使用有误。
“拾人牙慧”指的是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拾人牙慧”在使用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拾人牙慧”的使用对象通常指言论,观点之类,二是作者虽然对行为主体的这种行为是不认可的,但对“拾人牙慧”涉及的内容则又是认可的,而行为主体之所以被作者不认可,并不在于相关的内容不好,而是对行为主体把别人说的话当自己的观点,毫无创见这个表现怀有看法。在这个句子中,“拾人牙慧”的使用对象是“奖惩制度”,这可以算作观点类的事物,似乎能够使用“拾人牙慧”。但是,作者在句中已指出,这个“规章制度”是“low到极致”的,表明作者对其评价很差,在这种情况下,“拾人牙慧”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拾人牙慧”改为“有样学样”之类的话语。“有样学样”的意思是有什么样子就学什么样子,这个短语在使用对象上通常要求是不好的东西,作者对其也是不认可的,这正合于这个句子的表达需要。

编辑:贾梦琪


868#
 楼主| 发表于 2020-6-3 14:31: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31)
冶炼 yĕliàn
作者:周俊生

2020年6月3日《文汇报》第10版刊登报道《喻恩泰:终于击穿了那堵叫“人设”的墙》。文中写道:“从‘吕秀才’到‘晏殊’,对喻恩泰来说,是成长和冶炼,也是蜕变和升华。”句中的“冶炼”一词使用有误。
“冶炼”的意思是用剖烧、熔炼、电解、化学等方法从矿石或其他原料中提取所需要的金属。“冶炼”是一个冶金专科词,一般只能用于冶金工业。句中的“冶炼”用于“喻恩泰”,但“喻恩泰”是一个人,一个影视演员,“冶炼”不能适用。句中说的是“喻恩泰”通过“从‘吕秀才’到‘晏殊’”的表演实践,其演艺技术得到提高,“冶炼”的词义不能表达出这个意思。
应该把“冶炼”改为“锻炼”。“锻炼”的本义是锻造,包括冶炼,也是一个冶金行业的专科词,但“锻炼”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引申义,可以指人通过体育运动使身价强壮,也可以指人通过生产劳动、社会活动和工作实践,使思想觉悟、工作能力等得到提高。“锻炼”的后一个引申义与句中表示的意思相合,因此可以用来替换“冶炼”。
可以探讨的是“锻炼”和“冶炼”这两个词,它们都是产生于冶金行业,最初都是行业用词,为什么“锻炼”出现了词义引申,并且其引申义的使用已经远远超过了本义,而“冶炼”的词义却未能得到引申?应该说,这主要在于“锻”和“冶”这两个词素的不同,“锻”是锻造,通过锤击、加压等工艺改变金属品的形状并提高它的性能,在其过程推进之中,金属品只是改变了形状而未消失,这使它具有了用于人的基础条件,使“锻炼”能够产生引申义并用于人。而“冶”的基本工艺是熔炼金属品,在其过程推进之中,原金属品改变了性状,比如从原有的固体成为液体,并且只提取其中有用部分,其他就成为废料,这样的意思如果引申用于人,让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这也造成了“冶炼”一词像“锻炼”一样产生引申义的障碍。

编辑:刘佳莹

869#
 楼主| 发表于 2020-6-5 17:42: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32
检验 jiănyàn
作者:周俊生
202064日《扬子晚报》第3版刊登报道《退休院长病逝引发南通全城追思》。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的:“南通市纠风办、南通市卫生局经过近半年的明察暗访,19964月授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无红包医院’称号,使该院成为全国首家政府命名的‘无红包医院’。如今,25年过去了,‘无红包医院’经受住了一次次检验,从未发现收受红包的现象。”文中的“检验”一词使用有误。
“检验”的意思是检查验看,检查验证。“检验”的使用对象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具象性的工业或农业产品,验看其是否合乎标准,如“这批产品已检验合格”;还有一类是带有抽象性的某种观点,主张,验证其是否准确,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中“检验”的使用对象“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是一家医院,它既不是产品,也不是观点,“检验”不能适用。
修改“检验”的使用错误,要看这段文字叙述的实际内容。一般地说,可以考虑到两种情况,在这两种情况下选择替换“检验”的词是不一样的。一种情况是“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上级主管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和人员为了发现其可能存在的问题而对其仔细查看,这种情况之下可以把“检验”改为“检查”。还有一种情况是“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有过病患向医护人员送红包,而医护人员一概拒收的事件,证明其“无红包医院”的美誉是名副其实的,这种情况之下可以把“检验”改为“考验”。
每日一怼(633
好恶 hàowù
作者:周俊生
202064日《新民晚报》第7版刊登文章《听法的》。文章对发生在上海的一起拐骗儿童罪犯被法院判了一年半有期徒刑是否合适作出评论,作者写道:为人父母的,对孩子有多珍视、对这样的犯罪行为就会有多仇视。要是任由情感好恶的话,15年都不过分,千刀万剐不解恨。文中的好恶一词使用有误。
好恶的意思是喜好和厌恶,泛指人的各种情感。值得注意的是,在好恶的前面有任由情感的短语,其中的任由虽然是一个动词,但在它的后面需要另一个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和它组成连动结构(任由和另一个动词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份),才能完整表意,如任由他说得天花乱坠,我都不会相信任由后面跟着说得天花乱坠这样一个连动结构,如果仅仅说任由你,读者就看不明白。
在这段文字中,任由后面用的是情感,结成了+的结构,其后照例需要另一个动词,很显然,作者是把好恶作为这个用在任由情感的后面的动词,期望以此组成合适的连动结构。但是,好恶并不是动词,它同情感一样也是名词,任由情感好恶的后面缺少能够与任由组成连动关系的合适的动词,作者把名词好恶当作动词来用了,但这不合好恶的使用要求。
修改方法有两种,一是把名词好恶改为决定”“驱使之类的动词;二是保留任由情感好恶的说法,在其后面另加上决定”“驱使之类的动词,但由于任由情感好恶这个短语文字相对较多,还宜在决定驱使的前面加上一个,这个通常用在动词结构和与其组成连动的另一个动词之间,表示前者是行为的方法、态度之类,后者是行为的目的,同时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另外,对孩子有多珍视、对这样的犯罪行为就会有多仇视这两个分句的关系并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假设条件关系,其间的顿号(、)使用是错误的,应改为逗号(,)。
编辑:贾梦琪

870#
 楼主| 发表于 2020-6-8 20:47: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636)

板上钉钉 bănshàng-dìngdīng

作者:周俊生

  2020年6月8日《新京报》第3版刊登文章《理发洗脚走过场,政府购买服务岂容弄虚作假》,文中写道:“其具体真相还有待官方调查公开,但基于媒体报道和官方回应看,弄虚作假或已是板上钉钉。”句中的“板上钉钉”使用有误。

  “板上钉钉”的意思是事情已经确定,不容更改,如“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不可能改了”;也可指办事牢靠,说话算数,如“他说话做事板上钉钉,这件事交给他办可以放心”。句中的“板上钉钉”指事实准确性很高,无可否认,这本来也是可以的,但在句中作者在“山是板上钉钉”前用了一个“或”字,表示对事实判断的不确定。这样,“板上钉钉”的使用就与作者这种模糊态度不能一致,产生了矛盾。

  可以把“板上钉钉”改为“事实”。当然,也可以保留“板上钉钉”,删去“或”,但这牵涉到作者态度的变化,从原来不明确的判断变成了明确判断,因此虽然消除了语意的内部冲突,但不能提倡。

  另外,“基于媒体报道和官方回应看”也宜改为“从媒体报道和官方回应来看”。


编辑:邱亚婷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