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831#
 楼主| 发表于 2020-4-18 23:47: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85


决议 juéyì


作者:周俊生


2020418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文章《黄炎培写给江恒源的信》。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19334月,古稀之年的民族实业家叶鸿英,在参观人文社后决议支持图书馆的发展。”句中的“决议”一词使用有误。


“决议”的意思是经过会议讨论作出的决定。“决议”的行为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因为只有两人以上才能召开会议(事实上更多的是要三人以上)并作出决定,句中“决议”的行为主体“叶鸿英”只是一个人,他单独一人不可能召开会议,因此“决议”不能适用。另外,“决议”按目前的使用习惯是一个名词,不能带宾语,但句中的“决议”带上了宾语“支持图书馆的发展”,这是把名词“决议”当作动词来用了,也不合其规范。


可以把“决议”改为“决定”。“决定”指的是对如何行动做出主张,它的行为主体可以是很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适合句中使用。另外,“决定”是一个兼类词,既是名词,也是动词,在这个句子中用为动词,合于规范。

编辑:冯梦玉

832#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21:22: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86


只要 zhĭyào


作者:周俊生


2020419日《广州日报》第6版刊登报道《无人VS有人,竞争力在哪?》。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用户体验、单店模型、扩张性等都是资本重点考虑的因素,只要在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企业才有望得到资本青睐。”句中的“只要”一词存在使用不妥的问题。
“只要”是一个连词,在使用中一般表示一种必要的条件,常与“就”之类的副词组成一对关联词语,构成条件复句。句中的“只要”与副词“才”搭配,但两者不能建立起关联关系。副词“才”和“才能”也可以用于条件复句,但它通常不仅表示其条件是必要的,还同时表示其条件是充分的,是具有唯一性的,这就决定了“只要”不能和它搭配。
“只要”通常和“就”之类的副词搭配,其关联形式为“只要……就……”;而“才”通常和“只有”搭配,其关联形式为“只有……才……”。这两种形式都构成条件复句,但表示的意思有区别。
试比较两种说法:
只要在公众场合戴好口罩,就不会被传染上新冠疫病。
只有在公众场合戴好口罩,才不会被传染上新冠疫病。
这两个句子都是条件复句,“在公众场合戴好口罩”是“不会被传染上新冠疫病”的条件,但是两者在条件重要性上是有不同的。在“只要……就……”这个格式里,“不会被传染上新冠疫病”的条件除了“在公众场合戴好口罩”外,还可以有其他,这个条件并不是唯一的;而在“只有……才……”这个格式里,“在公众场合戴好口罩”是“不会被传染上新冠疫病”的唯一条件,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条件。它们虽然都是条件复句,但前者又可称为“必要条件复句”,后者又可称为“充要条件复句”(“充要”即充分必要)。
因此,“只要”和“只有”这两个词的使用,关系到表示意思的不同,是不能混淆的。对于上引句子的修改,一般可根据作者表达的意思或把“只要”改为“只有”,或把后面的“才”改为“就”。仔细审察句中表达的意思,把“在这些方面做得足够好”理解为“企业……有望得到资本青睐”的充要条件更符合现实情况,因此,首选的修改应该是把“只要”改为“只有”。

编辑:冯梦玉

833#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19:2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87
楼盘 lóupán
作者:周俊生
2020419日《新民晚报》第18版刊登文章《雪白的衬衫》。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今天,我偶然从自己单元东窗望出去,那是楼盘健身区一角,空空旷旷,但墙边那棵梧桐树上,开放出硕大的淡紫花束,好烂漫的春光!”句中的“楼盘”一词使用有误。

“楼盘”指的是设计中的、正在建造中的和正在销售中的商品房大楼。商品房大楼在销售完成、业主入住后,这栋大楼就不再叫“楼盘”。句中说的大楼,“我”已入住,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栋大楼基本已经住满业主,已经不在销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它不再是“楼盘”,因此“楼盘”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般可把“楼盘”改为“楼房”“楼宇”之类的词。但从句中描述的情况看,“我”是在“从自己单元东窗望出去”,可见其所见到的情景,应该是在所置身的大楼之外,事实上句中说的“健身区”也大都在露天场地而在楼内,因此,把“楼盘”改为“小区”更合适。

需要注意的是,“楼盘”指的是整栋大楼而不是指大楼中的商品房单元。因此,这个词的使用更多地出现在商品房设计、建造和集中销售阶段。但是实际上,商品房销售很少有整栋大楼一起同时出售的,当楼内很多套房已售出,即使是商品房销售人员,都很少再用到“楼盘”。另外,当楼内一些单元进入二手房市场时,无论是买卖双方还是销售人员,也都很少再用到“楼盘”。


编辑:贾梦琪

834#
 楼主| 发表于 2020-4-21 20:12: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88
出没 chū
作者:周俊生
2020421日《广州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当菌菇香遇上清远鸡》。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在我国,一般是每年的10月末到11月初,黑松露就出没了,到了11月底,也就差不多过了收获期。”句中的“出没”一词使用有误。
“出没”的意思是出现和隐藏。这个词的意思分两层,即出现和隐藏,它的行为主体必须是人(包括可以由人操纵的交通工具等设施)和一些有行动能力的动物,因为只有这些主体才能完成出现和隐藏这两个行为。句中的“黑松露”是一种菌菇植物,按照自然规律,这类主体在出现以后,没有能力把自己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也就是说,它可以自主出现,却不能自主完成隐藏。因此,“出没”不能适用。
一般地说,把“出没”改为“出现”就可以了。当然,也可以按照人们平常的话语习惯,把“出没”改为“成熟”“可以采摘”之类的话语。
编辑:贾梦琪

835#
 楼主| 发表于 2020-4-22 16:57: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89
彬彬有礼 bīnbīn-yŏulĭ
作者:周俊生

2020421日《羊城晚报》第14版刊登文章《岳父母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大约是1974年冬天,我就认识岳父了。那时,我高中毕业后不久,受公社调派,去他担任大队保卫主任的村子。晚上睡在大队部,在他家里搭餐吃饭。印象中,他平和客气,说话彬彬有礼。几年后,做了他的女婿,他仍是那么彬彬有礼。”文中两个地方用到“彬彬有礼”,都不合适。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而有礼貌。这个词语通常用来形容行为主体对受事者的谦恭态度,但在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主体和受事者如果无亲缘关系,两人在地位上应该基本平等,行为主体的年龄、职位、声望等都应该低于受事者。如果两人之间有亲缘关系,则行为主体的辈份应该低于受事者。

在这段文字中,第一个“彬彬有礼”出现时,作为行为主体的“他”是“大队保卫主任”,受事者“我”则是一个“高中毕业后不久”的年轻人,就年龄来说,行为主体应该高于受事者(事实上“几年后”受事者“做了他的女婿”,也证明行为主体和受事者在年龄上属于两代人),“彬彬有礼”的使用是不合适的。第二个“彬彬有礼”出现时,受事者“我”已经“做了他的女婿”,那么作为行为主体的“他”对“我”来说就是岳父,行为主体的辈份高于受事者,“彬彬有礼”的使用更不合适。

实际上,文中说的是作为作者岳父的“他”对作为女婿的“我”表现出的和气、和善的态度,根据这样的意思,可以把文中的两个“彬彬有礼”都改为“谦和慈爱”“谦和慈祥”之类的话语。“谦和”表示谦虚温和,和“慈爱”“慈祥”组合在一起,可以表示长辈对晚辈的爱怜情感,用于叙写年高者对年轻人,特别是岳父对女婿的感情正合适。

编辑:贾梦琪

836#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6:21: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90
亲历 qīnlì
作者:周俊生

2020422日第23版刊登一则编者的话,其中写道:“今年41日是林徽因去世65周年忌日,应本报之约,总政著名作曲家、指挥家,92岁的陆祖龙先生撰文怀念他亲历的林徽因先生。”句中“亲历”一词使用有误。
“亲历”的意思是亲身经历。“亲历”的指向对象只能是事情而不能是人。句中的“亲历”,其指向对象“林徽因先生”是人,两者不能搭配。因此,“亲历”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亲历”改为“熟悉”“熟识”之类的词。

来源:4.22《北京晚报》


编辑:贾梦琪

837#
 楼主| 发表于 2020-4-24 16:22: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91
毕生 bìshēng
作者:周俊生

2020424日《楚天都市报》第7版刊登报道《高中生27天打赏主播15万余元》。文中有一段文字写道:“一个多月前,赵某上高中的儿子向网络主播打赏15万余元。这是赵某一家毕生的积蓄,他向网络平台讨要多次未果,只好求助荆门市消委。”其中“毕生”一词使用不妥。
“毕生”的意思是一生,终生。这个词的使用对象一般只能是人。句中的“毕生”,使用对象为“赵某一家”,这是一个家庭,“毕生”不能适用。
可以把“毕生”改为“所有”“全部”之类的词。
需要注意的是,“毕生”即使用于人,也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都是用于已经逝去的人。如果用于活人,更多的用于将来时语态,如“他要把毕生献给国家”。如果用于完成时态,更多的用于老年人特别是已处于生命弥留中的人,如“他毕生都在为家庭操劳”。上引文字中的“赵某”,从引语所出可知是一个中年人,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即使把文中“赵某一家毕生的积蓄”改为“赵某毕生的积蓄”,让“毕生”用于作为人的“赵某”,也是不合适的。

编辑:贾梦琪

838#
 楼主| 发表于 2020-4-25 16:49: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92
按摩 ànmó
作者:周俊生
2020424日《新民晚报》第20版刊登文章《从春末到夏初,美味食养两相宜》。文中写道:“将三黄鸡洗净晾干后,先用玫瑰盐均匀按摩鸡的全身……”。句中的“按摩”一词使用有误。
“按摩”指的是对人以及某些动物身上的特定部位推按、揉捏。“按摩”的词义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按摩”是一种医疗手段,与推拿同义,行为主体要求是掌握专业医疗技术的医生和其他人,目的主要是治病;广义的“按摩”可以在包括专业的医疗手段之外延伸至一般的身体服务,行为主体可以是任何人,目的是让对方感到舒服。句中说的是用手指或合适工具蘸着“玫瑰盐”在“鸡的全身”来回移动,让“玫瑰盐”能够附着于“鸡的全身”,目的是让鸡肉产生咸味,“按摩”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按摩”改为“擦抹”之类的词。需要注意的是,不宜改成“涂抹”。“涂抹”一般要求行为主体在指向对象身上抹上较浓稠的糊状物,但句中说的是“三黄鸡”的烹饪工序,从常理来说,在“鸡的全身”抹上的盐不需要很多,使用“涂抹”词义过重。“擦抹”表示用类似于擦拭的动作来抹盐,这正符合“三黄鸡”用盐的需要,因此使用“擦抹”是合适的。
另外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按摩”的释义过于陈旧,已经不符合实际了,需要作出适当修改。《现汉》的释文是:“用手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这个释义将“按摩”限定为使用人才具有的“手”,但事实上现在已经可以用仪器代替人的手来完成这一行动。这个释义又将“按摩”的指向对象限定于“人体”,但事实上一些高等动物也能接受“按摩”,如家庭豢养的猫、狗等宠物,动物园中驯养的狮、虎等猛兽。
另外,这条释文只给出了“按摩”的狭义词义,忽略了这个词所存在的广义词义,也不符合“按摩”的实际使用状况。在《现汉》早期的版本中,对“按摩”的释义还有一句“也叫推拿”,这句话在《现汉》新版中已经取消,说明编者已经注意到了“按摩”和“推拿”的区别。但是这还不够,因为按《现汉》现存对“按摩”的这条释文,看不出它与“推拿”的区别,这也是需要改进的一个地方。《现汉》对“按摩”的释文,是在把这个词和“推拿”等同起来看的情况下写出来的,现在既然已经注意到了两者的不同之处,就应该在释文中将这种不同揭示出来。
编辑:贾梦琪

839#
 楼主| 发表于 2020-4-26 16:16: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93
错落有致 cuòluò-yŏuzhì 满足 mănzú
作者:周俊生
2020426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冬春之交的绿色》。文中写道:“有几年,这里的店铺不断改变。顾客用脚选择,商人用手发牌。每年总有三两家最后留下了。过了七八年,终于错落有致地满足了本地区不同国籍的食客。”这段文字中的“错落有致”和“满足”两个词语使用有误。
先看“错落有致”。“错落有致”的意思是看上去交错杂乱,却富有情趣。“错落有致”通常用于描写事物的状态,包括静止的状态和运动的状态,如“错落有致的街道”“舞蹈家手里的红绸被舞动得错落有致,十分好看”。但不管所描写的对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它都应该是具象的而不能是抽象的。文中的“错落有致”形容的是“满足了本地区不同国籍的食客”(这句话动宾搭配不当,下文另议)的状态,但这种状态不能为肉眼所见,带有抽象性质,因此“错落有致”是不适合使用的。
再看“满足”。“满足”是个兼类词,作形容词用时意为感到已经足够了,作动词用时意为使感到满足。句中的“满足”用为动词,而作动词用时的“满足”,其指向对象一般只能是愿望、需求、期待等与祈愿之类相关的事物,而不能是人(在人物对话中可以有“满足我”“满足你”之类的说法,但仅限于这类短句,而且指向对象通常限于人称代词)。文中的“满足”,其宾语为“本地区不同国籍的食客”,这不符合“满足”的表达习惯。
在修改时,要看到文中的“错落有致”,实际上说的是“这里的店铺”的分布状态,但它被安排在修饰“满足……”的位置上,这是不适当的。同时,“满足”的指向对象应该是“食客的需求”而不是“食客”。综上,可以把“过了七八年,终于错落有致地满足了本地区不同国籍的食客”改为“过了七八年,这里的店铺终于形成了错落有致的格局,满足了本地区不同国籍食客的需求”。


编辑:贾梦琪

840#
 楼主| 发表于 2020-4-27 19:55: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94)

作者:周俊生


如此这般 rúcĭ-zhèbān


2020年4月27日《广州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爱情、文学、岁月,欺骗了还是感动了你?》。文中写道:“王蒙这次也许是要以《笑的风》展现如此这般的文学魔法——密实、扎实的世道取证与松弛、松绑的回看叙事的辩证‘捕风’手段。”句中的“如此这般”使用有误。

“如此这般”的意思是类似这样,像这样。“如此这般”可指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内容,如“父亲对儿子如此这般的说了一通”。还可用来作为举例的煞尾总括,如“领导干部队伍中的一些腐败分子在事发以后,总是痛哭流涕,称自己辜负了党的培养,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如此这般,没有什么新鲜玩意”。

句中的“如此这般”,用的是前一个意思,但当“如此这般”这样用的时候,它指的是没有详细说明或不要求详细说明的内容(在这个句子中应该是不要求详细说明),但句中的后文又把这个不要求详细说明的内容,即“文学魔法——密实、扎实的世道取证与松弛、松绑的回看叙事的辩证‘捕风’手段”写了出来,这与“如此这般”构成了表意上的不协调,“如此这般”在句中的使用不符其语义。

另外,“如此这般”含有轻蔑的情感色彩,具有一定的贬义,表示作者对行为主体的轻蔑态度。但从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其言说对象“王蒙”和“《笑的风》”都充满敬意,因此,“如此这般”的使用在情感色彩上也是不合适的。

需要注意的是,“如此这般”是把两个代词“如此”和“这般”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短语,但当这两个词组合起来后,虽然仍有代词的功用,但不再是“如此”和“这般”的简单的词义叠加,而是已经产生了一种新的含义。如果忽视这一点,仍是把“如此这般”当作简单的代词来用,就会出现错误。

可以把“如此这般的”改为“这样一种”之类的话语。

另外,引语所出文章标题“爱情、文学、岁月,欺骗了还是感动了你?”,其中“欺骗了还是感动了你”宜改为“欺骗了你还是感动了你”。原来的说法虽然不能说错,但阅读的舒适度是很差的。

编辑:张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