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801#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22:28: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802#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1 12:29: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中国记协网
链接:http://www.zgjx.cn/2020-12/21/c_139600961.htm
编辑:李佳怿

803#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4 21:06: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脱报向网!这家报纸发行费从1亿元骤降至500万元!


全网覆盖2.5亿粉丝,日均内容点击量超5亿次。


这是1222日新京报社长宋甘澍在第八届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上公布的一组数字。


与华丽的新媒体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对报纸的逐步“矮化”:


报纸部门仅留7人负责版面编辑工作。

2021年起不再自办发行,全部转为邮局代发。

明年起,从每日出版改为周五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报纸于新京报更多的是一个带来“包袱”的表象。


这个“包袱”有多重?


2017年时新京报仅发行成本就高达1亿元,今年约3500万元,而明年自办改邮发后,这一数据将锐减至不足500万元。


“甩掉”报纸“包袱”是有意为之。


新京报一系列动作都在悄然指向四个字:脱报向网。


如此大胆的决策,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从战略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针对媒体融合的多项政策文件一直强调传播能力与传播体系的创新,十九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的要求已经给转型指明了方向。


“媒体转型,首先是把渠道转移到网上。”宋甘澍一语道破。


首先,坚持移动优先,将传播渠道从线下搬到线上。


一个细节便能看出转型决心,2018年新京报客户端上线的同时,宋甘澍撤销了新媒体部,新京报开启了从全员办报到全员办APP的时代。“新媒体部的存在就说明转型是不彻底的。”


“新京报”客户端对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宋甘澍提出了“智造APP”的发展举措。在其规划中,客户端承载着“开门办媒体”的职能,新京报将全面拓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进一步增强客户端的活力与黏性。


新京报APP首页、视频频道、直播频道截图


此外,新京报还将通过提升客户端智能化水平,强化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运用,以新建、优化用户链接、服务与体验。


其次,渠道再造,全网络、全平台建渠道。


在报、网、端、微、抖音、快手、知乎、B站、平台媒体号上,成建制建立体式传播矩阵。


秉持着“无传播不生产”的导向,新京报借力互联网平台“找用户”。用宋甘澍的话说:“用户在哪里,新京报就把内容送达到哪里。”


新京报贝壳财经今年8月重磅上线,影响力位列国内机构媒体头部位置


再次,丰富优化产品生产传播方式,坚持视频优先。


注意到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的逐年增长,新京报2018年锚定了“移动优先、视频优先”的发展路径。目前,两个拳头视频产品“我们视频”和“动新闻”的产能占到报社整体的40%


在宋甘澍的规划中,未来这一数据将进一步提高至60%


然后,不断优化架构,让传统媒体互联网化。


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报社组织架构与采编流程,包括组织体制、采编流程、运维框架、经营方式等;撤新媒体部,设报纸编辑部、大幅度调增网络运维岗位与人员,实现网上渠道运维的全覆盖、个性化。


宋甘澍透露,新京报触网后对报纸采编人员的需求越来越低,原本500多人的报纸采编团队全员转岗,报纸部门去年尚有11名编辑,今年进一步减少至7人。


2021年,新京报纸质版只在周一至周五出报,这7个人的报纸编辑团队还将负责APP“新京号”频道的运维工作。宋甘澍称此举一是为了保障报纸编辑人员的工作量相对饱和,二是让报纸编辑保持“网感”。


最后,全面推动报社经营转型。


“经营能否转到线上主渠道,是检验融合效果的一个维度。”宋甘澍认为,新京报要全面推动经营“脱报向网”;全面推动经营团队经营思维的互联网化,积极探索、形成线上网上云端的经营变现能力。


目前,新京报广告联盟、小鲸铺子已“微利起步”,线上经营收入占比近八成。


今年7月新京报电商平台小鲸铺子正式上线


据悉,新京报正在全面弱化对线下渠道,特别是报纸的依赖,线下渠道的经营占比降低到一成以内。


从一张报纸,到具备直播、长视频、中视频、小视频、图片播报等多种内容表达方式的新型主流媒体平台,新京报早已不止于报。


其实,全面挺进“主战场”并取得成功的不止新京报一家。


6年前,湖南卫视达到巅峰的时候,湖南广电决定举全台之力办新媒体。


自“媒体融合元年”开始,湖南卫视开始向芒果TV输送“弹药”,那一年输出节目数量约为150档,累计时长超2600小时,累计播放量超1000亿次。


2017年开始,芒果TV对湖南卫视的版权付费反哺,2018年开始实现内容反哺。全台办新媒体的战略已经开始进入收获期。


湖南广电原台长吕焕斌曾在2019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这样表示:“全面融合就是集中精力,集中资源,全台办新媒体。我们这一代媒体人要为未来打造一个‘备胎’”。


“备胎”就是如今硕果累累的芒果TV


复盘新京报与芒果TV的转型不难发现,媒体深度融合,其实就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坚定不移地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


对标总书记要求,新京报完成了“由线下搬到线上”的转型第一阶段。如今,新京报正加快深度融合步伐,用宋甘澍的原话说就是:“立足线上、云端,换个频道与赛道。”


行文至此,再看宋甘澍在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上的演讲主题“媒体融合的深水区意味着什么”,寓意不言自明——“脱报向网”。因为他对未来媒体发展的判断是“全世界的日报都会消失”。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c_jLtSCJoYXT3ZfVZP5Rw


编辑:李佳怿

804#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21:16: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又三十余家传统媒体阵亡,有的连休刊词都不留……
“如今,媒体变革迅猛……
你们开始不再需要我了。”
见证了4380个日落日升,四川《内江晚报》终究没能挺过2020年的最后一天。
没能看到2021年第一缕阳光的,还有《遵义晚报》《益阳城市报》《皖北晨报》《广元晚报》《德阳晚报》《都市消费晨报》《铜都晨报》……
不止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34家传统媒体,倒在了2020年(文末附名单)。
《吉安晚报》《武汉晨报》《本溪晚报》《拉萨晚报》《浙中新报》……均宣布自2020年1月1日起停刊。
3月25日,湖南广播电视台时尚频道停播;7月,创刊于1979年,伴随了中国象棋棋迷长达40年的《棋艺》杂志宣布停刊;浙江广电集团影视娱乐频道(5频道)宣布于7月底停播;8月15日,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电影频道停播;8月19日,《集邮报》停刊了;11月5日,《成都晚报》发布信息,宣布自即日起注销……
与往年备受关注、集体“吊唁”不同,今年的传统媒体走得“静悄悄”,仿佛它们就“该死”,死得轻如鸿毛、不值一提。甚至有些媒体在休刊时除了一纸停刊公告,也再懒得写任何煽情的休刊词了。
遥想2015年
《生活新报》在休刊词中曾豪情万丈
留下金句
即使纸媒死了  也会留下圣徒无数!

2016年12月31日,
《京华时报》休刊时,
也引发市民集体悼念。
即便三年前的2017年11月30日,
《楚天金报》还配发一篇
题为《再见》的诗文与读者告别。
而今年,人们已经无感于停刊、停播。
哀莫大于心死,
死莫大于死得习以为常。
甚至有网友在休刊词下留言:“真特么的可怜,算我就三评论的”。
这些媒体虽然永久地消失在了公众视野中,但是曾经也曾被万众瞩目。创刊于1983年的《退休生活》杂志,是全国第一本老年期刊,内容丰富多彩。《棋艺》杂志创刊于1979年,伴随了中国象棋棋迷长达40年,是很多人的童年回忆和棋迷的精神慰藉。
休刊词,
重温这些深情的辞藻,
我们依稀可以窥见媒体的光荣与无奈。

《益阳城市报》休刊词
永远的情怀
今天是《益阳城市报》的第2081期,我们带着深深的遗憾和不舍向大家发布一则消息——《益阳城市报》定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停刊。感谢大家28年来的真心相伴!
28年来,我们一直在坚守,一直在努力。传播政令,倾听民声,我们架起党群关系的“连心桥”;跋山涉水,不辞劳苦,我们记录着这座城市的感动和变迁。
感谢一直陪伴我们的读者朋友,你们的信任、包容和鼓励,让我们一路走来,收获了许多的惊喜和感动;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的单位领导、企业精英,因为你们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让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惊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感谢所有曾经在《益阳城市报》工作过的同仁们,你们坚守信念,追逐梦想,曾经尽心,曾经竭力,这份报纸承载了我们所有城市报人的青春与热血。
一份延续了28年的报纸将在今天按下暂停键,有一点伤感,因为这总归是一个告别。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诗人艾青的一句话: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报纸虽然没有了,但这不是结束,我们并没有离开。未来,我们将重新扬帆,继续奔跑,无论身处何处,都将不遗余力地讲好新时代的故事,传播益阳的好声音,为益阳人民的幸福鼓与呼。
《吉安晚报》休刊词
无奈的告别
2019年10月9日,井冈山报社长办公会做出决定:吉安晚报2020年1月1日停刊,向CN36-0051告别,向忠实的读者告别,向支持的作者告别,向关心的领导告别,向身旁的同事告别。
      从1993年创刊起,26年来,我们晚报人始终怀抱“关心百姓冷暖,服务市民生活”的初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开拓创新。我们总是在路上,在路上一肩风月,寻寻觅觅;我们总是在案头,在案头心潮起伏,奋笔疾书。我们早已和这张报纸连成了一体,他简直就成了我们身心的一部分。我们也曾创造过辉煌,也曾赢得过赞许。
      无奈世事变化太快,让人措手不及。几年间,互联网和移动客户端异军突起,犹如江河改道,把传统媒体的冲击得七零八落,几乎抢光了我们的读者。如果说报纸与读者是鱼水关系,没有读者之“水”,报纸之“鱼”怎么生存?因缺少水的滋养,这些年,全国都市类媒体的广告、发行都是“断崖式”下滑,都被逼得纷纷停刊或转型,都凉在干涸的沙滩上。
      这些年,惯看秋月春风,惯看媒体停刊转型,虽觉惋惜,但不觉心痛。只是轮到自己的时候,这种无奈的离绪,才会郁结,才会被撕裂。
      从今以后,《吉安晚报》什么也没了,报纸停刊,单位撤销,同事星散,微信微博关停。这一别,如此决绝。
作为“末代总编”,对这个结局,其实是能料到的,只是心有不甘。我们也曾想转型互联网,做强客户端;我们也曾想借道游戏,拉回人气;我们还曾想打破体制,放活机制,让创造力迸发;我们还曾想创新方式,另辟蹊径,让新闻更具活力……,但我们虎虎生风的一招一式,都恰似打在棉花上。“七伤拳”没伤到对手,反伤自身,让自己伤痕累累。
      几年下来,得出的教训是:别与趋势为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虽不甘,却也无奈。
      日落时伫立吉安榕树下,看对岸炊烟,忽然想到,这里曾是一个兴盛的码头,叫“榕树码头”。当时人们要去对岸,必须从这里乘船过河。八十年代,我刚到吉安参加工作时,还坐船来回过。在榕树码头的茶馆里,还叫过一壶吉安水酒。那时的榕树码头,应该是吉安最繁华、最活跃的地方。后来,在它的边上架了桥,还通了车。人们往返河东河西,更加方便快捷。渐渐地,人们就告别了码头,告别了船工,告别了航标灯,告别了一切属于榕树码头的标记。
      我想,当时船工也是很无奈的。桥的出现,挤丢了他的生计。他被迫弃船上岸,重谋出路。两岸的茶楼酒馆,也是很无奈的。他们也得另寻宝地,重新开张。  
      现在,当我们伫立榕树下,看吉安大桥熙来攘往时,已没有人再会为榕树码头的告退而伤感。
      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告别,我们都得黯然神伤。
      有些告别,其实是可以浪漫的,有如李白跟汪伦的“踏歌作別”;也有些告别,其实是可以潇洒的,有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只是轻轻地挥了挥手。
      只是我们天生不具这份潇洒与浪漫。
《拉萨晚报》休刊词

良辰有时,说的是时间。万物皆有期限。三十四年,就是晚报的期限。三十四年的记忆来来回回穿梭,回到《拉萨晚报》诞生的1985年,那一年,她应运而生。
良辰有时,讲述的是热爱。三十四年间,晚报反反复复做的也是这件事儿。从反映群众心声,到关注百姓生活,三十四年来,源于热爱,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座城市发展的故事。
良辰有时,代表的是告别。今天,《拉萨晚报》要与大家说再见了。这份创刊三十四年的报纸,头版左上角的标注会永远定格在“第9843期”。时光的深处,会留住铅字的力量。记载,仍然存在。
再次感谢亲爱的读者。
《浙中新报》休刊词
我们不说再见
依依不舍地,我们画上了休止符:从明天起,《浙中新报》正式休刊!
从《信息参考报》到《浙中新报》,从金华市区到义乌,26年风雨兼程,因为您的一路相伴,我们收获了许多美好和温暖。
感谢!感恩!
近年来,媒体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优先的融媒体迅速崛起。飘着油墨香的《浙中新报》今天顺势转身,这是金华日报社(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推动报业改革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是报业转型、打造高品质新型主流媒体的现实决择,也是一种与时俱进和水到渠成……
今天,我们不说再见,因为我们没有离开,依然坚守在阵地上。从今天起,我们以金华日报社(金华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义乌分社的全新面貌出现在您的面前。我们遵循“大家办报、润泽八婺”报训,融入了更大的创新平台,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手段、更强大的传播力和服务能量。“好看、耐读、有价值”,我们将继续坚持这一目标,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为您服务,为您奉献精彩!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怀着一份僮憬,让我们在《金华日报》、《金华日报》义浦周刊、《金华晚报》、金华新闻客户端、金华发布以及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相见。
相信我们,一定会做到更好!

《城市快报》休刊词

从明天起,《城市快报》休刊。
5553期,5553天,15年零10个月,感恩一路陪伴,感谢一路有你。
感恩一路陪伴,从城市化的纸上时光,到地铁上的速读时代,到指尖上的移动阅读,你们一路陪伴。
感谢一路有你,从城市变迁的生活场景,到生活变迁的突发现场,到一抬头天就黑了的工作状态,我们一路奔跑。
我们休刊,但我们仍在,融入了海河传媒中心各类媒体,在各类媒体中奔跑,在《每日新报》奔跑。
奔跑不是一种姿势,奔跑是一种永恒态度。
新的10年如期而至,我们期盼——
我们期盼这座城市蓬勃、兴盛、繁华!
我们期盼大家生活安好、静好、美好!
我们期盼在纸上、在指间与你再相约、相遇、相知!
《集邮报》休刊词
三十载 难舍一纸邮情——停刊致读者
亲爱的读者朋友:
8月19日,今天是《集邮报》出版的第2283期。伴随着升起的朝阳,陪伴了你我30年的《集邮报》就要说再见了。在这个时刻,我们的心情无比沉重,根据上级邮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停办《集邮报》。
耳边仿佛又响起20多年前,当时省邮协名誉会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维庆激情豪迈的声音:“我们要把《集邮报》办成全国一流的大报,让《集邮报》成为全国集邮文化宣传的主阵地。”
30多年来,《集邮报》全体工作人员牢记使命、努力奋进,从创办时的蹒跚学步到如今逐步成长壮大,一路艰辛,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被无数的集邮者寄予厚望。如今,在而立之年,她却停刊了!
1990年4月5日,中国集邮界第一张《集邮报》在山西运城创办(试刊),1992年7月1日在太原创刊,从那一天开始,一份份带着油墨清香的报纸会准时放在报箱中。
30年来,《集邮报》数次变革,历经坎坷,感谢一直陪伴着我们的读者。你们的信任、支持和鼓励,鞭策着我们一路走到了今天,广大读者是《集邮报》30年发展历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感谢所有的读者,30年来,我们以邮为媒,相互促进,增进邮识,秉持快乐集邮的理念,共同见证了彼此的集邮成长之路。
感谢长期为我们提供稿件的集邮家、还有向我们供稿的特约记者和通讯员们,感谢你们几十年如一日,对《集邮报》的关心和呵护,我们曾经携手战斗,共同奋战在集邮新闻宣传这个战场上。
感谢所有曾经在集邮报社工作过的领导和同仁。这份报纸承载了我们的青春与热血,见证了我们走过的辉煌岁月,我们努力过,奉献过,回首岁月,我们无怨无悔,我们感到自豪和骄傲!30年,弹指一挥间,《集邮报》创办的过程就是中国集邮发展的历史和缩影。
30年来,我们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让我们的每一次发声,都有回响;感谢全体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努力,让我们的每一期版面,都有精彩;感谢广大读者的包容与信任,让我们的每一分成长,都有肯定。30载春华秋实,作为集邮报社编辑记者,我们也深感欣慰,无悔于献给集邮新闻宣传工作的青春。
30年,感谢有你!今天,我们告别了一张报纸,但我们并没有离开集邮。近年来,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对传统纸媒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多年来,我们的一大批可爱的老读者不离不弃,阅读《集邮报》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作为集邮文献精心呵护和收藏。特殊时代,纸媒的没落,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转型时期的媒体,往往扮演着两个角色,一个追问未来,一个纠结记忆。我们想得更多的是,要以一种什么样的新方式和你继续约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将努力通过更多的形式来传递这份邮情、邮缘。未来,无论身处何处,我们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为集邮文化事业鼓与呼。
挥一挥手,却难说再见,未曾开口,早已泪眼朦胧。再见了《集邮报》,感谢你陪伴我们走过了30个春秋岁月!在停刊之际,我们推出停刊号,展现和回顾30年来《集邮报》波澜壮阔的发展,回顾读者与《集邮报》的情感,以此作为永恒的留念。停刊不是结束,友谊地久天长!
再见了《集邮报》!
附:2020年媒体休刊名单


作者:魏园  
来源:微信公众号——庖丁解news  
编辑:邱亚婷

805#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21:10: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疫情之后的媒体生存之道: 找到新的收入来源
随着Covid-19改变了消费者行为,媒体出版商必须去到那些有钱的地方找钱。
随着新冠肺炎将广告销售和媒体促销活动等收入流变成了涓涓细流,媒体出版商要被迫重新评估未来为其运营提供资金的最佳方式。从电子商务、付费墙到播客,在复苏的道路上仍有几个有前途的途径可以探索。
“一如既往,出版商在新冠疫情后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确保他们了解并服务于受众的需求,” Flipping Pages Media创始人、媒体之声播客(Media Voices Podcast)最近发布的《媒体时刻2020》报告作者之一彼得•休斯顿(Peter Houston)建议道,“无论是小众播客还是电子商务、时事通讯还是虚拟事件,出版商都必须对疫情如何改变受众的媒体消费行为做出回应。”
“这并不完全是数字创新。没有人能预料到,市面封锁期间,印刷版报刊订阅量的激增现象,但现在这已经发生了。报刊出版商需要非常努力地保持和深化与读者的关系,这些读者曾在近期记忆中最艰难的时期向这些媒体寻求帮助。更大的奖励将是与受众进行适当的跨平台接触。
“出版商需要找到他们完美的收入组合,有五、六种收入流可以与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互补。”
这仍然是毋容置疑的
“媒体出版商提供信任和品牌安全,但我敢说,这说法在最近几年已经有点过时或不够时尚了。”
——赫斯特(Hearst)的詹姆斯•威尔德曼(James Wildman
从新冠大流行中得到的最大教训之一是读者收入的重要性。当消费者受到数据和科学信息浪潮的冲击时,他们像救生筏一样紧紧抓住值得信赖的新闻来源 —— 高兴地从口袋中掏出钱来为高质量的内容付费。
“出版商提供信任和品牌安全,我敢说,这说法在最近几年已经有点过时或不够时尚了,”赫斯特英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威尔德曼在9月份的虚拟国际期刊联盟(FIPP)世界媒体大会上指出。“可是钟摆好像又回到我们这边来了; 诚信依然很重要。”
他的话得到了瑞士媒体集团荣格(Ringier)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克•瓦德(Marc Walder)的支持。他说: “新冠肺炎告诉我们,人们对可靠相关信息的渴望和需求从未像现在这么大。如果互联网是一个非常嘈杂的地方,有很多内容供人们消费 —— 就像倾盆大雨一样 —— 那些澄清、解释、关联性强和可信度高的媒体品牌最终会赢得这场竞赛。这是为了帮助人们在变得复杂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路。”
数字就是证据。那些有效地报道了新冠危机的媒体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订阅量的大幅增长。例如,《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报道称,2020年第三季度其数字用户总数增长14%,接近600万。与此同时,《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像许多领先出版商一样,将他们的新冠大流行报道放到了付费墙前,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50万的数字订阅量。
“读者收入一直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休斯顿说。从印刷版报刊订阅的激增到数字订阅的增长,读者们真的把钱投到了值得信赖的媒体品牌上。从直接读者关系发展而来的第一方数据,也将为出版商创造未来的机遇。”
进入2021年,出版商面临的最大问题将是,当新冠病毒不再主宰新闻周期时,有多少因新冠病毒而加入的订阅者会继续留在这里。不管流失率是多少,让读者为文章付费的做法会一直存在。
创新媒体咨询公司(Innovation Media ConsultingFIPP的年度媒体世界创新报告的合著者)的胡安·塞诺(Juan Senor)表示,从2020年发展而来的最大的创新将是媒体公司通过出售新闻来弥补失去的广告收入。
“我们一直在推销错误的东西,”他在媒体大会上指出。“仅仅依靠依赖广告的报刊杂志媒体体验要想在数字媒体上谋生,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快的方法就是为你的新闻报道收费。如果你的报道不值得推销,你就不应该进入这个行业。人们在危机期间重新发现了消费高质量新闻的价值,我们必须利用这一历史时刻。”(The fastest way to sustainability is to find away to charge for your journalism. If your journalism is not worth selling, youshouldnt be in this business. People have rediscovered the value of consumingquality journalism during the crisis and we have to capitalise on this momentin history.
我们信任播客
100个人花30分钟在播客上,要比1000个人花一分钟在你的网站上阅读一篇文章有价值得多。”
——媒体之声播客(Media Voices Podcast))的埃丝特·凯齐亚·索普(Esther Kezia Thorpe
目前还不清楚播客是否会成为媒体出版商未来的一大收入来源。詹姆斯·威尔德曼将播客描述为 “从商业角度来说,走了很长一段路需停下来喝点什么“的感觉。而创新媒体咨询公司(InnovationMedia Consulting,也是FIPP《世界媒体创新报告》的合著者之一)的约翰·威尔珀斯(John Wilpers)指出: “播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来处理小众群体非常感兴趣的小众主题(niche topics)。人们会花时间倾听。”
一个坚定地站在积极播客阵营中的人是媒体分析师埃斯特·凯齐亚·索普。作为今年FIPP& UPM新星奖的联合总获奖者之一,索普在媒体之声播客的转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 从一个来自出版界的每周新闻转变为一个成功的媒体企业。
“我认为播客盈利的最大问题是预期,”她警告说。“从页面浏览量到广告印象,媒体对广告主的期望一直过高,所以当你与广告主讨论听众数量时,听众数量与网站流量相比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但播客听众的价值要高得多 —— 100个人花30分钟听播客,远比1000个人花一分钟读你网站上的一篇文章有价值得多。”
“如果我们能让出版商和广告商认识到这些小受众的价值,而不是专注于大数字 —— 比如,我的播客在每周拥有1000名听众之前无法盈利 —— 但之后盈利速度会大大加快。”
索普相信,播客在未来将扮演比视频更重要的角色。她表示: “与视频相比,播客的制作成本低得多,赚钱更可靠,对在路上的人来说,消费也容易得多。只要看看Spotify、亚马逊(Amazon)和苹果(Apple)等公司向播客投入的资金,就能看出它即将成为伟大的东西。”
“但就像所有新产品一样,如果你是一家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的媒体发行商,你就必须混合使用各种新产品。这能给你的品牌和用户带来什么? 它如何能够适合你更广泛的战略? 而如果只是因为其他人都在做播客,我也不得不做,这并不是一个足够好的理由。”
与消费者一起点击
“媒体出版商相对于商业网站有优势,因为他们的网站有返回他们网站的有机流量。”
—— 技巧(Tipser)的乔纳斯•斯约施泰特(Jonas Sjostedt
甚至在疫情爆发之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就在舒适的沙发上购物。新冠病毒不仅加速了这一趋势,还为电子商务带来了新一代群体 —— 最易受病毒感染的人群 —— 的便利。随着疫情消退,许多在线购物者将留下来,这让出版商有了一个全新的目标受众。
“目前增长最快的客户群体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已经学会了让人把东西送到家里,很可能会继续在网上购买食品以外的东西,” 出版商电子商务平台Tipser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乔纳斯•斯约施泰特(Jonas Sjostedt)表示。
“一旦你转向电子商务,它带来的便利和减少的摩擦会让你坚持下去。我们的销售额稳步增长,因为我们的媒体合作伙伴在电子商务上投入了更多时间,将其作为收入来源。”
乔纳斯认为,出版商在从电子商务热潮中获利方面处于有利地位。他指出:“与商业网站相比,出版商拥有优势,因为他们的网站有有机的访问量,而且每周都会返回他们的网站好几次。”
“出版商拥有人们信任的强大媒体品牌,还拥有协助管理世界,使其内容与读者密切相关的采编群体。媒体出版商可以利用这个品牌,在灵感迸发的地方直接利用消费者。”
乔纳斯形容,电子商务产生的数字“令人震惊”。
他表示:“与同样产品的联盟营销项目相比,我们看到利润增长了35倍。Tipser2020年上半年的平均佣金超过30%,而从联盟项目中收取的平均佣金约为12%。转化率也很不错 —— 端到端为1.5%。相比之下,对联盟项目的端到端转换应该达到0.2%左右。”
乔纳斯强调,制定电子商务战略的方法不止一种。出版商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是在文章中嵌入购买选项; 创造一个由与消费者建立了信任的时尚版编辑们所策划的市场空间,或者将商业内容整合到移动平台上。
休斯顿也认为,电子商务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他表示: “已经打下基础的媒体出版商受益于数年的电子商务发展,这些发展成果被压缩到了2020年的几个月里面。”
关于电子商务世界的可能性,BuzzFeed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这家出版商向读者推荐商品,并从读者点击其文章中的链接以及从其他网站购买时获得分成。今年,它推出了一个名为BuzzFeed Shopping的网站,让读者无需到其他地方就能购买商品。
新的BuzzFeed购物网站通过电子商务平台Shop Bonsai Inc.进行交易。该公司告诉《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它已与另外八家媒体出版商达成协议,将在2020年推出在线购物体验。
“像BuzzFeed这样的出版商,在过去几年里真的接受了联盟销售,并建立了稳固的业务,他们实际上已经训练他们的受众从他们那里购买商品并期望吸引被销售的产品 —— 那些出版商对这种产品已经非常成熟了,” 盆栽公司(Bonsai)首席执行官萨阿德·西迪基(Saad Siddiqui)告诉该报。
逆境中创新
“我们发现的问题是由Covid - 19引起的,我们在疫情大流行期间建立了解决方案。
——几分钱公司(Few¢ents)的阿布·达度(Abhishek Dadoo
在应对由新冠肺炎改变的环境时,能够填补出版商空白的不仅仅是那些老牌媒体公司,2020年也见证了一系列受疫情大流行影响的创业公司的诞生。
其中最成功的一家是新加坡的几分钱公司(Few¢ents),该公司开发了一种创新解决方案,旨在通过向读者收取小额费用,帮助出版商扩大其读者收入。
几分钱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Abhishek DadooFIPP世界媒体大会上解释说: “几分钱公司在我们内部被称为是新冠病毒的婴儿 —— 我们发现的问题是由新冠病毒引起的,我们在新冠大流行期间建立了解决方案。”
达度说,当他意识到,消费者需要一步步地成为某一特定出版物的忠实读者时,他发现了市场上的一个缺口—— 一个“一次解锁一篇文章的系统,这样,他们就会开始逐渐习惯这个媒体出版商,然后最终 —— 如果他们认为‘这很值得’,他们就会订阅”。
他补充道: “在几分钱公司,我们以几分钱的价格搭建起了通往订阅用户的桥梁。这个桥梁让用户每次只需花几分钱就能解锁一篇文章,就像它的名字所暗示的那样,这会为媒体发行商建立用户忠诚度。”
达度和他的几分钱公司才刚刚热身,对未来已经有了宏伟的计划。
他解释道: “我们一开始主要以新闻或文本为基础,但现在非常积极地向视频领域进军。”例如,nba.com(美国职业篮球比赛网站)有大量来自菲律宾的用户,他们没有资格订阅该网站(nba.com)。但他们可以购买特定比赛场次的特定亮点内容。”
“所以,媒体的呈现格式是多种多样的: 电子书、有声书、杂志、文本播客,任何属于数字产品的东西。”
编译者注释:
对多数新闻机构来说,仅仅将其3-5%的读者转变为付费订阅者或捐助贡献者就可以维持该媒体长期的可持续性发展。(For many news organisations, converting just 3-5% of readers into payingsubscribers or contributors can support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国外的一个最新报道。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人要一直强调 "ReaderRevenue" (读者收入)的原因,也是我这两年做媒体转型编译稿的一个最重要的主题。
作者:他山之石  
来源:微信公众号——媒变前沿MediaChange
编辑:邱亚婷

806#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 09:24: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贾梦琪

807#
 楼主| 发表于 2021-1-29 20:18: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朱春阳:一众人的报社为何干不过一个人的微信?|新传大咖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的焦点话题,而且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而热度不断上升。这其中,更多是传统媒体人从传统媒体的认知角度出发为融合出谋划策,但新媒体时代,融合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媒体思维、新媒体介质、新媒体人才的综合考量。


一众人的报社为何干不过一个人的微信


到目前为止,报业的互联网化或者说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报业融合的发展,大致出现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腾讯和地方都市报合作做城市生活社区服务,如重庆的大渝网、浙江的大浙网、广东的大粤网等,目前为止已有十几个这样的服务平台。


二是2006年前后《南方都市报》所创建的奥一网,它是一个社交网络,通过青年男女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形成非常强的黏合度,它的用户遍布珠三角,用户成为《南方都市报》感知社会变动的信息传感器。但其仅仅是信息层面上的互动,在电子商务层面上的延伸并不理想。发展遇到问题之后,《南方都市报》马上开拓新的领域,他们在打造奥一网的同时也和腾讯合作大粤网,打造城市生活社区。


三是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19楼”,《杭州日报》在体制上也有很多突破,允许报业集团持股低于50%,这在很多地方是很难突破的。“19楼”和传统媒体相比,有非常优越的奖励机制,但与以腾讯为支撑的“大浙网”这样的平台来比,无论是资本量,还是制度的先进性方面都并无明显优势。之前因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获得了一个借壳上市的机会,笔者当时判断应该单独给“19楼”一个同样的机会,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杭报集团经营部分整体上市,并没有给“19楼”单独上市的机会,实在是非常遗憾,错失了快速成长的良机。


另一个构造城市生活社区的是百度和地方都市报的合作。其最早是和《重庆商报》合作了“重庆一百度”,其后和《河南商报》合作了“河南一百度”,传统媒体与百度的用户资源进行对接,把本地化的信息资源和百度的资源对接,从而形成网络生活社区服务。从最近《河南商报》强力改造的情况来看,如果早几年《河南商报》和百度合作的“河南一百度”成功,对如今的《河南商报》是非常便利的。从当时这个时间点转型的话,到目前为止,他们应该拥有自己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这对于媒介融合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支持和基础,如果我们没有能够让三个用户使用场景贯通的平台,融合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还有一种媒介融合的新的方式是以《东方早报》为代表,它主要强调对时政新闻的报道与传播,这是2014年以来媒介融合的新方向,即政治沟通先导,以区别于向新媒体学习经济成长经验为主导的既有融合方案。“澎湃新闻”以及“并读”“上游”“无界”等的出现正是基于政治沟通这样的国家需求。“澎湃新闻”在传播层面上的融合是强大的、成功的。判断融合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内容生产是印刷出版优先还是网络出版优先,澎湃新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颠覆了之前报纸印刷出版优先的规则。首先,澎湃新闻以用户获取信息的实际场景来确定它的出版时间节点,网络出版优先是以秒为单位,跟随事件进程随时随地报道。其次,澎湃新闻与《东方早报》的人力资源配置之比颠覆了既有的格局。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如果说需要一个具体指标的话,就是新媒体部的人占到总体人数的比例是否够高。目前澎湃新闻的采编力量已经大概在250人左右,而用于印刷版的人数只有100多位,两者之间比例为2.51。反观绝大部分的传统媒体集团的新媒体部只有几十号人马,而传统媒体部门的人却成百上千。在这样的人力资源布局中,新媒体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非常困难,不仅仅是人才的匮乏,新媒体群体的主张更是很难成为传媒集团的共识。


上海报业集团一位爱好时尚的女记者自己创办了一个“石榴婆报告”的微信公众号,讲时尚、消费类的体验以及趋势的分析。据了解,目前每天广告收入在3万元左右,这样一年广告算下来,不加其他软文的收入大概就在1000万左右。1000万是个什么样的概念呢?


我们从上海报业的发展情况来比较一下。2014年上海报业发展报告数据显示,年度纯利润超过300万的报纸只有7家,其中有一家非常有名的报纸,2014年的利润额大约也就是1000万,而在10年前,该报的利润要超过4亿。为什么一个人做微信获得的收益要比几百人、甚至上千人的报社收益还高,这是值得传统媒体去审视的。“石榴婆报告”做的是时尚消费,面向女性的服务,它面向的是中国几亿女性的市场,并且它立足于“微信”这样的全国性的平台上,非常庞大的用户基础让客户看到在这里投放广告对于找到目标人群是非常精准而且方便的。


传统媒体:向融合大师新媒体学什么


笔者通过对媒体融合的典范、新媒体经济的微观价值过去15年以来的观察与思考,总结出以下这七条需要向融合大师新媒体学习的经验。


(1) 创造新的信息接触点,还原媒介使用的场景。网络平台的特征是内容丰富而手段多样,而网络媒体则需要将客户注意力保持在一个点上,不被其他丰富多彩的竞争者吸引,进而离开自己的平台。我们会发现互联网采用了多种手法让客户不离开这个平台,其成功经验就在于基于用户媒介使用场景的精准服务创新。传统媒体的问题往往在于从传统媒体的使用场景出发设计新媒体产品,而忽视了新媒体产品用户所处的真实场景和这一信息接触点上所产生的可能性需求。


(2) 社区化。社区化对于中国传统媒体市场来说一度几乎是空白的,中国传统媒体的布局和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在于社区性,社区化部分消解了新媒体依托网络社区的强渗透性带来的优势。新媒体对美国社区传播生态所产生的冲击远远没有在中国这么强大,究其原因在于美国社区媒体这一块的繁荣,给传统媒体构筑了一道相对牢靠的防线。


(3) 互动。从2001年开始,传统媒体就提出互动性的重要性,但时至今日,我们到底互动了什么?我们在互动中收获了什么?更多时候我们的互动只是一个姿态,读者、用户的反馈意见对我们的内容生产产生的影响,对我们的创新产生的方向性指导,现在还很难看得出,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新闻记者、采编作为专业者对业余网民的傲慢态度。互动的根本价值在于,在互动过程中,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可以让我们的内容生产与通道建设方面形成真正的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生成机制。


(4) 参与即生产。Web1.0时期,大量网站以海量信息服务为发展方向,但信息产品出现了高度的同质化,没有特点。Web2.0平台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它只提供平台,几乎不生产内容,但平台开放给个体用户,让大家参与其中,并以高昂的热情生产内容,其个性化内容的集成平台和Web1.0时代大众化的内容生产方式对比强烈。曾经一段时间大家看网易不是看新闻,而是看评论,其实就是基于对观点差异性的兴趣。但是,有了微博、微信之后,网易的新闻评论所带来的吸引力被大大削弱。如今,一个新闻被生产出来之后,用户到微信和微博上并非只看新闻本身,而是更看重这则新闻是如何被讨论的,这些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评价,让人感觉到内容的丰富与独特。例如,每次股灾发生后,人们都喜欢去网上看各种各样的段子,看后感觉非常开心,虽然股票被套牢,但从这些段子中可以得到精神层面的抚慰,而现在大多数人需要媒体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抚慰,传统媒体在开放用户参与性方面做得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5) 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与传播形态。传统媒体以广告收入为主导,对外部经济依赖程度较高,稳定性差。媒介经济学的研究显示,一旦外部经济发生动荡,广告是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所以,要想让收入呈现稳定状态,一定要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从2000年到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新媒体平台融合发展所做的努力,其核心目标之一就是以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和传播形态来规避单一收入来源带来的市场风险。


(6) 全利益,不仅“二八”更要“长尾”。所谓“二八”模式,就是着重关心大客户与核心客户,对中小客户则采取放任的态度;而“长尾理论”强调的是对中小客户的关心,在互联网平台上中小客户如果规模足够大,他们提供的收益并不比大客户少,甚至多于大客户。中小客户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于他们是互联网上经验分享的来源。在互联网上不存在大客户和中小客户的区别,每一个客户都是核心客户,一旦客户本身的利益受损,在互联网上会把自己的教训传导给更多人,其破坏力对于经营者来说是无法承受的。互联网经济让我们真正进入了品牌时代。


(7) 全国性覆盖网络。腾讯、阿里巴巴、百度都是依附于中国13亿人口这样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的一类公司。百度在美国上市时打的口号就是“百度是中国的谷歌”,而当时谷歌公司在新媒体公司市值排名中是排第一位的。“中国的谷歌”依托于13亿人口,它必然有稳定的收益、良好的前景,所以百度在美国上市时市值增长速度是非常快的。


总体来看,基于印刷出版优先而非网络出版优先进行的融合发展探索,其成本较高,效果也十分有限;如果倒置过来,以网络出版优先来主导媒介融合,我们能够从融合大师新媒体身上学到更多的经验,如果再依托媒体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的政策优势,报业转型一定会迎来一个风调雨顺的未来。



来源:公众号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朱春阳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2h9xwcowOgKrioRJNZAjQ



编辑:王雅欣

808#
 楼主| 发表于 2021-1-31 21:38: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特稿:疫情冲击 传统媒体加速转型


                              

冠病疫情去年来势汹汹,冲击全球各地的经济,不少国家的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也首当其冲,因为广告收入锐减,不是纷纷倒闭,就是陷入衰落困境。许多传统媒体为了生存不得不加快转型步伐,包括改变经营策略转战网络,加上地方报刊的没落可能造成的知识鸿沟,不仅让媒体机构想方设法互助自救,各国政府也开始提出援助方案,协助当地媒体业缓解疫情催生出的转型阵痛。


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席卷全球各地,加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的转型步伐或停业的命运。


路透社研究所去年针对媒体机构如何受疫情影响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独立新闻媒体的整体受众在疫情期间增加了,但近两成受访媒体(主要为纸媒)指整体受众有所下降。根据调查结果,主要靠广告为营收来源的商业新闻媒体、报章,以及地方媒体受疫情的冲击最大。


这项调查在去年7月至8月进行,受访者来自全球独立媒体机构的165名代表,但不包括国有媒体或政府掌控的媒体机构代表。


当时,超过80%受访媒体机构代表认为,2020年的营收将下滑,约36%预计营收将减少超过30%;只有14%受访媒体代表认为,2020年将有稳定营收或增长。


路透社研究所去年11月在公布调查结果的报告中指出,若调查结果足以反映全球媒体业的整体情况,单是报业去年可能就减少了300亿美元(约398亿新元)预期收入。这或将严重冲击新闻从业员,尤其是在较贫穷国家和社区工作的人员。


以美国来说,《纽约时报》去年12月的报道称,美国有超过37000名新闻工作者受失业、强制休假和减薪等影响。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去年10月的报告,美国报章去年第二季的广告收入同比下滑42%、发行收入下跌8%。据美国媒体研究机构Poynter的资料显示,从去年3月起,至少有60家美国新闻室受疫情影响停止营运,另有一些则合并或暂时休刊。


清华大学崔保国教授近日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20)》时说,报刊传统发行渠道受疫情影响严重,一些报刊采取暂时休刊措施,“局部地区已出现报章名存实亡的局面”。有中国媒体报道,今年元旦前约有30家纸媒宣布停刊或休刊。


除了纸媒,其他传统媒体如电视和广播电台也受疫情冲击。加拿大电信业巨头贝尔公司旗下的新闻资讯网CP24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年内加拿大或有40个报刊和电视台,以及200家广播电台被迫停业。报告指出,因受疫情影响,不少广告商停止或减少投放广告,导致媒体业收入急剧下滑,预计到2022年,整个行业的累计收益缺口将达10.6亿加元(约11亿新元)。


各媒体机构施展浑身解数寻求活路,传统媒体生存转型的关键包括制定长期数码化计划、壮大付费订阅群,以及积极开源节流。


路透社今年1月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来自43国的234名媒体业管理层中,有76%受访者表示,冠病疫情加速了他们数码转型的步伐。例如,澳大利亚新闻集团(News Corp)去年5月就加速推展数码化计划,停止印刷旗下112份社区与区域报章,并将其中76份转为电子报,其余36份报章停刊。


更多传统媒体转向“订阅制”增加数码营收


更多传统媒体也转向“订阅制”以增加数码营收。香港《南华早报》去年7月开始针对网上内容收费。路透社调查显示,76%受访媒体业管理层认为,推动数码订阅是“重要”或“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超越展示广告(Display Advertising)和原生广告(Native Advertising)。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也都逐渐将重心转向订阅收入。去年第三季,《纽时》的数码订阅人数首次超越印刷版订户,纸媒和数码的付费订户总数达700万,创下新高。


《纽时》首席执行官乐伟恩说,数码订阅将不仅成为主要的增长驱动力,最终还将成为机构的最大业务。不过,路透社发布的《数码新闻报告2020》也指出,在付费读者方面,只有少数大型全国或国际新闻品牌占据最大份额,许多中型和当地媒体仍在挣扎求存。


一些报章将重心转向数码的同时也主打提供高质量报道,有些则选择集中资源开拓新市场,制作更多元的内容,例如拍摄影音新闻或录制播客(数码广播)来吸引读者、壮大订阅群。


改变经营模式拓展收入来源,也让一些采取混合模式的主流媒体开始看到成绩。英国的《独立报》在四年前停止印刷业务全面转向数码化,并结合数码广告、电子商务、会员收入、高级订阅和开放捐款的模式,去年3月宣布年度营业额增长9%,并且连续第三年取得盈利。


路透社分析预测,随着电子商务取得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报章出版社将更注重发展这方面的业务。例如,从《纽时》的独立评论网站Wirecutter,到BuzzFeed推出自家的“Tasty”品牌的烹饪器具与商品,都是拓展收入来源的例子。


学者担忧传统媒体式微 或加剧知识鸿沟


有学者担心,报章的倒闭潮和传统媒体转战网络可能加剧知识鸿沟的情况,尤其是对较贫困或网络不普及的区域。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一份报告指出,过去15年来,超过2100份美国报章停刊,相当于美国四分之一的报章数量,其中多数是地方报章和周刊。这导致当地至少数百万人“无报可看”;许多还在营运的报章也因大幅削减人手,成为几乎没有原创或深度报道的“幽灵报”。


报告指出,多数生活在“新闻沙漠”,即缺乏地方报章的民众,比一般美国人更为穷困、年长、教育程度较低。许多人缺乏高速互联网服务,获取新闻信息的平台也有限,一旦再失去为社区提供新闻来源的地方报章,他们基本上对当地关键议题的了解甚少。


专家:优质新闻有助受众掌握社区未来发展和走向


推广文学和表述自由的非营利组织美国PEN的研究指出,地方新闻生态系统对社区的影响,包括地方媒体因人手不足而无法好好肩负起监督地方政策或公职人员舞弊行为;没了地方报章为社区发声,弱势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往往遭忽略。


哈佛大学肖伦斯坦媒体、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总监华伦说:“经过事实核查的优质新闻,有助受众群掌握其社区的未来发展和走向。没了它,你会看到公民话语权的退化,以及政府为选民制定正确政策的能力下降。”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篇报告也指出,不少学术研究证明,地方报章的消失将降低当地民众的政治参与度以及官员的问责度,选民也会变得更加两极化。


再说,由于社交媒体平台上涌现许多偏激言论、假信息,甚至是用人工智能合成的深度造假(deep fake)内容,要如何分辨网上信息的真伪以及假信息所带来的威胁,也成了网络用户乃至各国政府面临的挑战。尤其是在疫情时期,人们最需要可靠的信息来源,无论是传达疫情消息、政府官员如何安排援助配套,还是驳斥假消息等方面,传统媒体依旧扮演重要角色。


为应对这些潜在问题,一些大型媒体机构带头与地方媒体机构合作,提供资源给地方媒体机构,让地方报章能继续为社区服务。英国广播公司(BBC)与新闻媒体协会在2017年开始推出《地方新闻合作》计划,资助聘请多达150名记者在英国各地报道相关地方新闻。


自推出该计划以来,受聘记者提供超过13万篇原创报道,包括查出有地方公职人员滥用职权,以及成功推动修改地方政策以免官员利用漏洞谋私利等。BBC也选用了当中三分之一的新闻报道,达到“双赢”效果。


为地方媒体提供援助,主导媒体机构也能从中提升其业界影响力,更最重要的是,这有助减缓地方媒体因人手不足而须放弃报道重要议题的窘境,从而缓冲知识鸿沟的加剧。新西兰和加拿大也推出类似计划。


政府援助缓解转型阵痛


要缓解疫情催生出来的转型阵痛,政府提出援助方案也显得更为重要。


法国去年7月通过法案,让订阅报章超过12个月的家庭获得50欧元(约80新元)的税务抵免。同月,美国也提出类似的《地方新闻可持续发展法案》,拟为订阅者、地方新闻机构和部分小型企业投放广告的开支提供税务抵免,但该法案目前在国会尚未有实质进展。


至于长期“治本”策略,一些国家提出征收数码税,以“辅助”受冲击行业,包括传统媒体业。


英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开始向面簿、亚马逊,以及谷歌等科技公司征收数码税。英国记者工会助理秘书长杜利日前告诉法新社,这场危机是采取行动的机会,呼吁当地政府检讨向科技巨头征收更高的数码服务税来资助更长远的“新闻复苏计划”。英国当局表示,去年4月开始新征的数码服务税预计在第一年取得2.8亿英镑(约5亿新元)税收,到2025年将达到5亿英镑。


澳大利亚政府去年4月也宣布将拟定法案,立法强制谷歌和面簿在使用澳洲媒体机构的新闻内容时须付费,创世界首例。该法案在上个月在国会进行一读后,交由参议院委员会审查并将在2月份提交报告,然后在议会进行表决。


不过,面簿和谷歌强烈反对。面簿发声明称,若有关法案成功通过,将停止澳洲用户在该平台转载新闻;谷歌更表明若澳洲政府坚持推进法案,将关闭澳洲谷歌搜寻引擎的功能。预料这项法案日后的进展和成效如何,对业界是否会有更深远的影响,将受到全球关注。



来源:联合早报




编辑:王雅欣

809#
 楼主| 发表于 2021-2-4 23:34: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抖音起诉腾讯涉嫌垄断 索赔9000万元

证券时报e公司讯,记者从抖音方面获悉,2月2日,抖音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正式提交诉状,起诉腾讯涉嫌垄断。抖音方面主张,腾讯通过微信和QQ限制用户分享来自抖音的内容,构成了《反垄断法》所禁止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的垄断行为”。抖音要求法院判令腾讯立即停止这一行为,刊登公开声明消除不良影响,并赔偿抖音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9000万元。(中国新闻网)
原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s://hot.browser.miui.com/rec ... ng_6ac2da76417e66ce
编辑:刘佳莹


810#
 楼主| 发表于 2021-2-7 14:37: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谷歌搜索因新闻付费威胁退出澳大利亚遭微软抨击
谷歌因澳大利亚计划出台《新闻媒体议价法案》威胁要退出该国,微软则表示支持该法案,愿意免费帮助小企业转移至必应。
Photo credit: FTChinese
497个词,by Jamie Smyth in Sydney
Microsoft has moved to capitalise on Google’s threat to shut its search engine in Australia, throwing its weight behind efforts to make Big Tech pay for news content and offering to transfer small businesses to its rival service Bing at no cost.
微软(Microsoft)已开始利用谷歌(Google)威胁关闭在澳大利亚的搜索引擎服务的机会,公开支持要求大型科技公司为新闻内容付费的努力,并表示愿意免费帮小企业转移至必应(Bing)——谷歌的竞争对手服务。
The Seattle-based company on Wednesday slammed Google’s threat to exit Australia over the 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 and said it fully supported a draft law aimed at forcing technology groups to pay news providers for content.
在澳大利亚提出《新闻媒体和数字平台强制性议价法案》(News Media and Digital Platforms Mandatory Bargaining Code)之后,谷歌威胁要退出该国。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周三猛烈抨击了谷歌的这一做法,并表示它完全支持这项旨在迫使科技集团为使用新闻提供商的内容付费的法律草案。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One thing is clear: while other tech companies may sometimes threaten to leave Australia, Microsoft will never make such a threat,” said Brad Smith, Microsoft’s president, in a statement. “We are committed to supporting the country’s national security and economic success.”
微软总裁布拉德•史密斯(Brad Smith)在一份声明中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虽然其他科技公司可能有时会威胁要离开澳大利亚,但微软永远不会做出这样的威胁。我们致力于支持该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成功。”
Canberra’s proposed news media bargaining code would introduce binding arbitration and non-discrimination clauses to protect publishers and force Google and Facebook to negotiate payments for carrying their content.
堪培拉方面提议的《新闻媒体议价法案》将引入具有约束力的仲裁和非歧视条款,以保护内容提供商,并迫使谷歌和Facebook就使用内容的费用与内容提供商进行谈判。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Google has a 94.5 per cent market share in search in Australia, while Microsoft’s Bing search engine holds 3.6 per cent, according to StatCounter, a web analytics company.
根据网络分析公司StatCounter的数据,谷歌在澳大利亚搜索市场占有94.5%的份额,而微软的必应搜索引擎占有3.6%的份额。
Microsoft’s decision to throw down the gauntlet will complicate Google’s aggressive lobbying campaign against the draft legislation, which it has called “unworkable” and “unreasonable”.
微软决定加入战局,将搅乱谷歌为反对这一法律草案所做的积极游说。谷歌称该法案“不可行”、“不合理”。
Mel Silva, Google Australia’s chief executive, said last month that if the code became law, Google would have “no real choice but to stop providing search in Australia”.
谷歌澳大利亚首席执行官梅尔•席尔瓦(Mel Silva)上月表示,如果该法案成为法律,谷歌将“别无选择,只能停止在澳大利亚提供搜索服务”。
Google has said the law would breach a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internet by forcing it to pay to provide links to news businesses’ sites. It has warned that would set a damaging precedent and privilege one group of content providers — news media groups — over others.
谷歌表示,这项法律将迫使其为提供新闻企业网站的链接而付费,这将违反互联网的基本原则。它警告称这将树立一个具有破坏性的先例,并让一批内容提供商(也就是新闻媒体集团)相对于其他内容提供商享受优待。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Withdrawal is our worst-case scenario if the code remains unworkable and the last thing we want to have happen,” said Google, reiterating it was willing to pay publishers for value.
谷歌表示:“如果该法案仍然不可行,那么退出将是我们在最糟糕情况下的选择,也是我们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该公司重申,它愿意根据内容的价值向内容提供商付费。
John Kettle, partner at McCullough Robertson, a law firm in Brisbane, said the media code was emblematic of the start of a “tech war” as sovereign countries moved to reassert control over trillion-dollar digital behemoths.
布里斯班McCullough Robertson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约翰•凯特尔(John Kettle)表示,《新闻媒体议价法案》象征着“科技战争”的开始——各个主权国家开始重新确立对那些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数字巨头的控制权。
He said Google’s public threat to exit Australia was a mistake: “It simply points out to people that there are alternatives to its search engine and has provided rivals with an opportunity.”
他表示,谷歌公开威胁退出澳大利亚是错误的:“此举只是在告诉大家还有其他选择可替代它的搜索引擎,并为竞争对手提供了一个机会。”
Microsoft’s offer to fill any gap left by Google’s exit followed discussions last week between Scott Morrison, Australia’s prime minister, and Satya Nadella, Microsoft’s chief executive. Mr Morrison has so far shown no sign of bending to Google, telling media that Canberra “did not respond to threats”.
在微软表示愿意填补谷歌退出后留下的任何空缺之前,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上周与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进行了磋商。截至目前,莫里森还没有向谷歌屈服的迹象,他告诉媒体,堪培拉方面“不理会威胁”。
Critics of Google and Facebook said the pair have only recently begun to agree deals with news providers, and that the code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dominant digital platforms negotiate in good faith.
批评谷歌和Facebook的人士表示,这两家公司最近才刚刚开始与新闻提供商达成协议,为了确保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数字平台能够真诚地进行谈判,该法案是必要的。
The push to make Big Tech pay for news also comes as Google, Facebook and other Silicon Valley companies face intensifying global scrutiny over their market dominance.
在推动大型科技企业为新闻付费之际,谷歌、Facebook和其他硅谷公司正因其市场主导地位在全球面临越来越严格的审查。
本文2月3日发布于FT中文网,英文原题为 Microsoft slams Google over threat to shut search engine in Australia
原文来源:FT中文网
原文链接:https://www.sohu.com/a/448730087_120054137
编辑:刘佳莹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