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采访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1#
 楼主| 发表于 2024-5-12 14:2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山东省长:官员下基层调研勿暴露身份可自称记者

  4月1日,全省政府系统调研工作会议在济南举行,省长姜大明在发言中指出,官员去基层调研要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说自己是报社记者,这样才能了解很多真实的东西。”

  在谈到提高政府调查研究的含金量时,姜大明表示,不要把深入基层调研,简单地等同于去开座谈会,因为座谈会上经常是编了一套领导爱听的话。少数座谈会上有几个会放炮的人的发言,还有些真东西。“不要过分依赖座谈会上现成的材料,座谈会上的话能有一半是真的,就不错了。”

  “希望同志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正做到走出去、沉下去、钻进去。”姜大明举例说,要关注当前经济运行形势,要到企业里去,到外贸部门去,到港口去,及时把握趋势性、前瞻性问题,拿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你们在下去调研时,不要暴露官员的身份,可以跟人讲自己是报社的记者,这样能了解到更多真实的东西。”姜大明表示,他刚来到山东的时候,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到田间地头进行调研,跟一些普通群众直接交流,有的群众说的话可能不好听,但毕竟都是群众真实的声音。

  “较强的文字能力,是一名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领导干部应该文武双全。”姜大明说,讲话不在于有多少排比句、调子有多高,关键在于实不实,要说到群众心里去,说到基层干部心里去,真正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在会议结束时,他特别讲到,现在有的部门提交上来的材料,都是下边写好了,处长画个圈、厅长再画个圈,然后就交上来了,而真正好的调研材料,应该是认真推敲、反复修改甚至改成一个大花脸。今后如果有的部门还是交上这样不负责任的材料,直接就给退回去。姜大明提高语调说:“今后,会议的文稿起草不好,这个会议通知就不发了!”

  姜大明要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把调研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抓,真正研究好山东的“事儿”、写好山东的“字儿”。

  据了解,2011年全省政府研究系统共完成各类调研课题1913个,这些课题大部分进入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有的还推动了国家层面的决策。

  记者还从会上获悉,《2012年度全省政府系统重大调研课题和专项调研课题》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今年共确定全省政府系统重大调研课题39个、专项调研课题51个,其中,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研究、进一步推进济南等城市“国家级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调研均纳入我省重大调研课题。

  此外,省政府研究室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县乡、园区等设立政府决策服务调研基地,首批共有11个,分别是济南市历城区、青岛市城阳区、烟台市莱山区、寿光市、禹城市、邹平县、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山东能源集团、烟台万华集团、临沂商城、广饶橡胶工业协会。


  来源:央视网
  链接:https://news.cntv.cn/20120404/111113.shtml
  编辑:李梦瑶



72#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22:4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青岛街采劝分主持人被停职
近日,“情侣拒绝采访被主持人劝分手”引发关注,有网友指出该街采记者疑为青岛广播电视台主持人。5月14日,青岛电视台《一见钟情》栏目发布声明:网友关注的主持人采访时言辞不当一事,经核实,当事人确实系我栏目职工,现决定即日起停止该职工工作,并责令其配合调查。(中新网)


来源:封面新闻
编辑:王晨雅

73#
 楼主| 发表于 2024-5-15 17:23: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女主持人被停职调查
5月14,青岛电视台《一见钟情》栏目官方公众号发布声明:
网友关注的主持人采访时言辞不当一事,经核实,当事人确系我栏目职工,现决定即日起停止该职工工作,并责令其配合调查。



事情的起因是一对夫妻在逛商场时遇到媒体街采,被问准备怎么过即将到来的5·20,两人笑着回应了一句“不过”便走开了,没想到街采主持人在身后说了句“分了啊”。

听到主持人的这句话,夫妻俩强烈要求该主持人马上道歉,但对方的话毫无歉意,反而是让人很不舒服,“我给你道歉啊,你的脾气非常好,能找到这么温柔的漂亮的女生,这是你的福气。”

主持人的行为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不满,特别是后面被要求道歉后的话,更是被网友指责是在“阴阳”。



主持人作为各大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的窗口形象,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职责。作为主持人,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还是在舞台上都应该谨言慎行,主持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人看在眼里,所以更要注意分寸的把握。


来源:中播网(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74#
 楼主| 发表于 2024-5-18 11:27: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快退休了还在采访一线奔跑,是因为缺钱吗?
5月14日上午,在潮新闻打造专家型记者编辑分享会上,还有不到4年退休的王燕平进行了分享。
自嘲还有不到4年就退休,却始终“不求上进”,人生没有一次参加领导岗位竞聘的的王燕平,分享了他的财经报道之路。
“我至今还在一线奔跑,是因为缺钱吗?”王燕平的开场白,是先给大家幽默地算一笔账。
“买房,我们三口之家,一人一套房;子女教育,女儿毕业两年了,收入是我的5倍;还有养老,我跟老婆开销都不大,存款足够我们退休后逛吃逛吃。”
王燕平说,他喜欢这份职业,因为有成就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每天和一帮有趣的人在一起工作。”
在王燕平的分享里,他认为要跑好财经报道,先要学会跟老板打交道。在他看来,多年维护一个企业的关系,最终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跑企业,了解企业,深入企业,最后他的总结,也是一位企业家的话:“慢慢走,不停地走,稳稳地走,不出几年,你就会成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阅读+:首批10名专家型人才
在浙江日报创刊75周年之际,集团正式出台《浙报集团关于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媒体融合创新人才队伍、高素养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实施集团人才培育“1+5”行动方案,鼓励潮新闻员工深耕专业领域,会上,潮新闻正式启动培养打造专家型人才队伍计划,进一步探索创新机制激励手段,让专业人才更突显专业能力,并与平台形成双向赋能良好生态。
已拟定发布的《潮新闻打造专家型人才队伍实施方案》计划首批培养专家型人才10名,其中名记者3名,名编辑2名,名评论员1名,营销能手2名,技术高手1名,创意达人1名;选拔30名左右专家型后备人才,在选拔这批人才队伍中,各中心班子成员不参与。
分享会的最后,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党委委员、潮新闻总编辑王水明作总结讲话。
王水明表示,这几位分享的潮新闻专家型记者编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有专业好学的精神、有历经岁月的积累、有吃苦耐劳的拼劲、有广交朋友的本领、有点石成金的技能、还有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王水明鼓励潮新闻员工积极报名参加专家型人才队伍的选拔培育。
接下来,潮新闻要从六个方面入手,培育出有超级粉丝的名记者、名编辑、名评论员、营销能手、技术高手和创意达人:
一是搭建新平台,通过设立名专栏、名工作室,打造名IP等,为不同类型人才提供发展平台。
二是组建人才库,通过重大报道参与、重点项目培育、重大赛事挑战等方式发现人才,搭建人才库。
三是多渠道培育,对于重点人才在资源调配、专项培训、作品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四是强化师带徒,进一步发挥指导老师作用,深化师徒结对、传帮带机制。
五是推出首席岗位制。建立潮新闻首席岗位机制,设立首席记者、首席编辑、首席评论员、首席营销官、首席工程师、首席创意官等岗位,专家型人才优先聘任。
六是专项经费扶持。各类人才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每年可申请专项资金,用于工作室项目运营、课题研究、设备添置等。
王水明最后鼓励大家,要把一线员工积极动员起来,让有网络思维、流量偏好的“战士们”行动起来,要积极物色、打造潮新闻新星,共同努力创造主流媒体客户端的新生态。
(本文选自“浙报大家庭”)

来源:长江朱建华(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75#
 楼主| 发表于 2024-5-26 21:11: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失足早、形式新、数额高”:来自46例年轻干部贪腐样本的观察

新型腐败的作案手段更隐蔽、更复杂、更专业。
​​
腐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体腐败,一种是交易型腐败。前者包括贪污和挪用公款;后者主要指贿赂,包括行贿和受贿。像中管干部贪腐,从目前公开的案例来看,主要问题还是收受贿赂。而在我统计的年轻干部案例里,自体腐败更多,占六成左右。
跟传统腐败比较起来,新型腐败的作案手段更隐蔽、更复杂、更专业。年轻干部学历普遍比较高、头脑灵活,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当他们把这些优势运用到贪腐领域,就表现出了作案手段“高明”的特点。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责任编辑:钱炜
2018年7月17日,公开庭审90后女干部张艺的现场。张艺被查办前是贵州省思南县社会保险事业局的会计。(平安同仁供图/图)

一位“95后”干部,3年多的时间里侵吞公款近七千万元。当事人是安徽省滁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人员张雨杰,他负责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窗口接待市民,收取买房托管资金、填写托管协议等。贪腐行为通过收款不入账、伪造收款事实等方式进行。2020年11月,他被判无期徒刑。
“看到这个案例,冲击力很大。”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吴海红说,“虽然他年龄不大,职位也不高,但贪腐数额非常惊人”。
自2021年开始。吴海红和学生黄欣薇搜集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渠道公布的46个年轻干部贪腐案例进行分析,论文发表于2024年第3期《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杂志。
这些年轻干部以1980年后出生为标准,年龄最小的是95后,职级主要为处级以下,多数没有领导职务,是普通工作人员。他们的贪腐行为有什么特点?又该如何防治?以下是南方周末记者与吴海红的对话。
有人工作一个月就贪腐
南方周末:分析完46个案例中年轻干部的贪腐行为,有让你觉得比较意外的发现吗?
吴海红:让我觉得意外的发现,就是有的年轻干部失足很早,涉案金额很大。一般而言,被查处的腐败官员级别越高,潜伏期越长。有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9年被查处的142名腐败的中管干部,平均潜伏期约13年。而在我统计的年轻干部案例里,潜伏期最长的15年,最短的仅1个月,平均潜伏期3.7年。有人刚走上工作岗位1个月就开始贪腐,有人工作11个月就被查处。这说明他们一有机会很快就会用去权力变现,或者说是趁机去贪腐。
南方周末:你刚说他们的涉案金额很大,具体情况怎么样?
吴海红:按照最高法、最高检发布的关于办理贪污贿赂案件的司法解释,贪污贿赂“数额巨大”的标准是2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数额特别巨大”是300万元以上。在可查到数据的41个案例里,贪污“数额巨大”的有23例,占56.1%;“数额特别巨大”15例,占36.6%。
其中涉案数额最大的是张雨杰,其次是浙江一建建设集团公司深圳分公司财务部副经理、“90后”陈曦曦。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她多次挪用单位公款2750多万元,作案次数上百次。起步就“失足”、犯罪时间短、贪腐数额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年轻“问题干部”胆大妄为、铤而走险的心态。
南方周末:张雨杰和陈曦曦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工作都会经手资金。这算不算是年轻“问题干部”较为普遍的特点?
吴海红:腐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体腐败,一种是交易型腐败。前者包括贪污和挪用公款;后者主要指贿赂,包括行贿和受贿。像中管干部贪腐,从目前公开的案例来看,收受贿赂问题较为突出。而在我统计的年轻干部案例里,自体腐败更多,占六成左右。
刚开始工作就贪腐的,往往没有多少为别人办事的权力,但在有些岗位上能接触到一些资金。46个案例里,有企业财务部副经理、水务局财务股干部、商业联合会报账员、房地产管理中心财务科科员、不动产交易窗口工作人员、财政局工作人员、供销社财审科副科长等,大多是财务、业务办理等接触到资金的岗位。这些岗位一旦管理疏漏,就会为贪腐提供可乘之机。
南方周末:除了自体腐败,也有50%的案例存在受贿的情况。他们的职位并不高,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生的?
吴海红:交易型腐败主要是利用手里掌握的资源配置权或执法监督权谋取私利。我收集的案例里有产品质量检验岗位、房屋土地管理岗位、公检法纪检岗位等。
例如有的基层公安系统的年轻干部,有一定的执法权,就为别人提供一些帮助,收受好处。还有的像1981年出生的金英丽,她就属于有一定权力了。她曾担任上海市金山区金山卫镇副镇长、金山区经委副主任、六届金山区政协常委。金英丽甘于被围猎,与不良商人搞权钱、钱色交易,收受贿赂五百多万元。
挪用公款,为了网赌、直播打赏
南方周末:你在研究中提到年轻干部贪腐中存在传统腐败与新型腐败混合的特点。怎么理解新型腐败?具体有什么表现?
吴海红:跟传统腐败比较起来,新型腐败的作案手段更隐蔽、更复杂、更专业。年轻干部学历普遍比较高、头脑灵活,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当他们把这些优势运用到贪腐领域,就表现出了作案手段“高明”的特点。
比如,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中心干部穆玉龙,把单位收费的二维码篡改为个人支付宝二维码,通过个人支付宝、微信账户等收款方式违规收取养老保险费六十余万元。
依托互联网技术、数字支付等手段,利用监管漏洞实施贪腐,正在成为年轻干部腐败的群体性特征,这也是值得高度关注的趋势。
南方周末:除了贪腐手段是利用互联网,从你的分析来看,一些年轻干部贪腐的起因也跟互联网有关?
吴海红: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跟年轻干部这个群体他们生活在网络时代有一定关联,在我分析的案例里,就有人沉迷网络赌博,或者是网络游戏、直播打赏。46个案例里,贪腐用于赌博的有9人,占比19.6%;用于个人奢靡消费的有12人,占比26.1%;用于游戏充值的有4人,占比8.7%。
比如,陈曦曦挪用公款2750多万元就主要用于网络赌博;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工商业联合会原报账员万振套取、骗取公款四十余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电子产品,在6年内购买了47部手机等。
南方周末:你分析他们的贪腐动因,是受“精致生活”“及时行乐”等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这和以前的干部腐败追求的有什么区别?
吴海红:以前的贪腐官员里也有追求享乐的,但除了享乐,也有的更注重为家庭积累财富。比如为了家庭、为了子女,给他们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现在有的年轻干部就是为了及时享乐,满足于打游戏、直播打赏。
比如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某国有控股公司财务负责人印一凡挪用公款用于游戏充值、打赏女主播等个人消费,金额共计174万余元。
当然,“及时行乐”只是年轻干部贪腐中的一种表现,是相对比较特殊的。
上海市委党校教授吴海红。(受访者供图/图)
完善岗位的风险防范机制
南方周末:为什么开始关注年轻干部的腐败问题?
吴海红:原来我们觉得年轻干部刚工作,机会不多,而且他们自己也比较追求上进,所以过去对这个群体相对不是特别关注。以前在贪腐问题上,更重视“一把手”这样的关键岗位。
现在中央提出来要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之后,有些地方也针对年轻干部专门出台了一些制度。包括日常教育、谈心谈话,还有岗位的风险筛查防范等。
南方周末:你在研究中也发现上级领导的行为对年轻干部也会产生影响?
吴海红:像贵州省毕节市织金经济开发区财政局90后干部王红梅,贪污挪用公款上千万,表面上看是这个年轻干部出了问题,根源却在于单位财务管理混乱,上级领导带头私刻公章、违法乱纪,王红梅耳濡目染、有样学样。
不良政治生态容易滋生从众心理。一些年轻干部腐败,就是因为“其他同事都拿了,我若不要,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大家都收,我也跟着收”“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这样的从众心理。
南方周末:从制度建设的层面来看,你觉得可以怎么去预防年轻干部贪腐的情况发生?
吴海红:岗位设置不科学、管理不严格,是年轻干部腐败的关键因素。比如,江苏昆山人社局社保中心养老支付科一名工作人员负责整个昆山参保人员退休和死亡待遇的审核与支付。他就利用电脑社保系统漏洞,修改丧葬费、抚恤金等账户余额,实施贪污;还有的利用收款、审核、办理凭证集于一身的岗位便利,大肆捞钱。有年轻干部94次挪用公款八百多万,单位竟然都没有发现这样极端的做法。
在制度层面,特别是与资金管理有关的岗位,要进行一些风险防范,完善财务管理、行政审批等领域权力运行内容、运行流程、运行结果的公开制度,并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的反馈机制,切实提高权力的可监督性。岗位管理上,也不能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待的时间太久。否则时间久了,他对这个岗位可能存在的漏洞能摸得清清楚楚。​​​​

来源:南方周末(微博)
编辑:李佳

76#
 楼主| 发表于 2024-5-29 17:02: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避雷针 | 顶端新闻赵克: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小技巧



本期讲述者赵克
我叫赵克,顶端新闻记者,主要负责热点事件调查,人物报道也接触过一些,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偶尔出现10万+的作品纯属运气好。工作中最欣慰的事是采访对象说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或有了进展,最头疼的事就是没有选题,不定期的焦虑症候群。虽然记者这一行赚不了大钱,但我自己乐在其中,享受其价值。




接到“磨稿子”的约稿,我正在菏泽出差,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儿受宠若惊。第一是我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知名的稿件,以及让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第二我感觉自己的能力还非常有限,谈不上什么经验。既然“磨稿子”是新闻人交流的平台,今天就简单聊一些采访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应对的经验、技巧,供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与官方打交道,是工作中不可避免的事,无论是舆论监督,还是就热点事件询问各职能部门,都是在实操中经常遇到的事。

在我采访的经历中,遇到的政府职能部门多数情况是:能不说肯定不说,能少说绝不多说。甚至有些部门还没等你问问题,就表示需要向宣传部门报备,核实记者身份等,这确实给热点稿件带来了不少麻烦。如果不采访政府职能部门,就属于“不平衡”报道。所以,对于这样的采访,如何拿捏确实是个问题。


1 引导:

职能部门不接受采访大多数原因是怕担责任,引起舆情,所以适当的引导显得特别有必要。

比如之前我所写的一篇山东某地公交车司机因拖欠工资停运的事,在微博上发现这个线索,已经是事发第二天,当时采访到一位司机师傅,他介绍了公司内部拖欠工资的情况后,我联系了当地公交公司,可想而知,他们拒绝了我的采访,并表示根本没有这回事。这个回应其实就给了口实,因为当时虽然微博在不断删帖,但还是有不少内容流出来甚至被网友截图。

我给当地交通运输局打电话,亮明身份之后,对方一开始也是不愿意多说,但我给他说了司机发布的微博截图以及市民的抱怨,建议官方有个态度以防止舆情扩大时,这位工作人员才告知了目前市里的一些动向,包括正着手处理等,算是拿到了增量。


2 反问:

我一哥们儿在某地做宣传工作,一次聚会他说,面对你们这些记者,有时候会被你们套进去。对记者来说,“问话”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比如采访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的回答没有价值信息,要会反问。

江苏北部某市纪委书记辱骂村民的新闻事件中,当时我采访当地政府,犹如挤牙膏一般,对于同样的问题,当地政府部门一开始是“不清楚”,后来是“不大明白”,再后来让我“留下联系方式回头联系”。三个小时后,对方依旧没动静,我就先交了稿子。

后来一直等到当晚八点多,当地才打来电话,念了一份通稿,大概意思是纪委书记已被批评检讨了。当时我反问为何没有处分,而且没有向村民道歉?对方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当时第一篇稿子已经发布了,当地人员将我的问题全部记下来,并一再表示整改。报道之后,最终涉事纪委书记被停职,村民举报的村支书也被调查。


3 运气和速度:

不得不承认,采访有时要靠运气和速度。

记得我曾经采访过一个某北方城市的车祸事故,当时多家媒体同时跟进,我拨打了当地宣传部门的电话。电话一接听,对方就突然说,刚才打电话的时候我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又把之前媒体采访的内容说了一遍,再经过我的追问,我又获得了不少增量信息。

又如菏泽网红的事。5月17号联系菏泽市政府,当时政府非常愿意把这几天做的工作说出来,说了很多。但随着各种主播扰民,周围民众不满的声音多起来,20号我再次联系菏泽市政府,他们已经不愿多说了。

面对记者,宣传部门总是说,会为记者提供便利,甚至有一次在云南采访地震的时候,当地宣传部门说是记者的娘家人,但实际操作,这所谓娘家人确实一言难尽。所以与官方打交道确实要掌握一些方法,虽说谈不上斗智斗勇,但技巧还是需要掌握一些的。


来源:磨稿子(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77#
 楼主| 发表于 2024-6-5 17:27: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采访又又又被怼了

在西安临潼区,指尖新闻试图核实秦岭保护巡查车辆无牌上路的情况,却遭到了政府部门的冷淡回应:“跟你们有啥关系?”;在深圳,东方财经试图核实周大福工厂停工待岗的消息时,企业接线员也反问:“这事跟你有关系吗?”
这些回应不仅让记者感到困惑,也引发了公众对媒体监督职能的深思。记者一职,现在就真的那么不受待见?
01
近日,两起媒体采访受阻的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
其一,指尖新闻报道称,最近接到群众爆料,在西安临潼区一环山路上经常看到车身上贴有“秦岭保护啄木鸟流动检查站”字样的巡查车辆行驶在路上,但它们均未按照《道路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悬挂正式号牌。
为此,指尖新闻两次拨打西安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执法局(简称“秦岭生态环境局”)局长的电话,但均遭挂断,发过采访短信后,一位自称局长秘书的刘姓男子给记者打来反馈电话。
电话中,该男子问明记者身份后,直接反问:“这个事情跟你们有啥关系?”
记者表示,机动车无牌上路是违反国家道路安全法的违法行为,所以才核实是否真的有执法车辆无牌上路。
刘姓男子听后回复称,《陕西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对景区内的巡查车辆另有规定。
当记者质疑地方法规不能不服从国家法规时,该男子的情绪变得激动:“地方法严于大法细于大法,你以为我不懂法吗?”
随后,记者在微信上向该男子发去记者证,对方称,刚刚的一席话仅代表个人观点,后面再以单位名义回复。但截至发稿,指尖新闻未收到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局的书面回复。


资料显示,指尖新闻隶属于沈阳日报传媒集团,旨在为沈阳的居民提供最接地气、最权威、最温暖的资讯,其APP涵盖沈阳日报、沈阳晚报、地铁第一时间报三大IP。
无独有偶,上海东方网旗下财经新媒体账号东方财经也在采访中遇到了相似的问题。
据东方财经官方微博,今日在核实周大福深圳工厂停工待岗时,被深圳市周大福珠宝制造有限公司接线员反问,“这事跟你有关系吗?对不起,我不知道。”随后,对方挂断了电话。
02
近两年,媒体采访被怼、被阻拦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企业、领导干部缺乏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这两起事件也凸显了当前媒体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媒体作为社会公器,肩负着传递信息、揭示真相的职责;另一方面,部分地方和企业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却表现出冷漠和排斥的态度,让媒体难以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近日,央视新闻播出的调查报道《追踪滁河污染真相》就为干部接受媒体采访提供了一个“反面教材”。相关主管部门领导,要么在接受采访时用“可能”“大概”这样不确定的表述回答,要么说自己“还有两个月就退休啦”,暗示记者不要为难他,还有的领导拿茅台打比方,挑起了大众敏感的神经。
对此,澎湃新闻政治新闻部总监、高级记者陈良飞发表评论文章《基层干部如何正确地接受采访?》,分析了基层干部常犯的四种错误受访方式:
第一种错误的受访方式是“一问三不知”。
相关主管部门对于各项数据、情况应该做到“门清”,而不是“我不了解”“我不知道”“凭我的经验”“大概”“可能”……你是主管单位,这个时候就不能“说实话我真的不知道”了。你也不能“凭我的经验”,你要凭借的是扎实的实地调查和各类监测数据。


第二种错误的受访方式是“到站下车论”。


坦白讲,这个杨姓党组成员还有几分实诚在,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但是你不是普通老百姓啊,你是负有行政责任的主管部门领导。别说还有“两个月就退休啦”,就算是明天退休,在没有办理退休手续之前,该是你的责任还是你的责任。退一万步说,现在的诸多案例显示,只要是你的责任,就算你退休很多年了,出了问题照样会给你党纪政纪处分。退休不是甩锅的“免死金牌”。
第三种错误的受访方式是“否定一切”。
在受访时采取“打死不承认”、全部否认的应对策略,伤害的却是公信力,给人一种敷衍塞责的印象。其实,正确的方式是自己先去逐一了解,了解清楚之后再给记者予以答复,而不是“没有”“完全不知道”等。
第四种错误的受访方式是“乱打比方”。




来源:传媒见闻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6vZqOlryktul1UqpTJlixg


编辑:刘诗扬


78#
 楼主| 发表于 2024-6-6 12:1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网传西安多辆公务车无牌上路,记者采访被怼“跟你们有啥关系”,当地回应

据微信公众号“临潼秦岭保护”5日消息,针对网传“西安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局执法车辆无牌上路 ”,临潼区秦保局发布情况说明称,涉事巡查车辆为“场内专用”机动车辆,目前正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巡查车运行情况开展全面调查。针对个别干部的言论、态度问题,临潼区纪委监委已介入调查。

(指尖新闻,下同)

说明全文如下:
该巡查车为“场内专用”机动车辆,主要用于秦岭保护区域范围内日常巡查检查。车辆投用以来,一直在秦岭保护区域内开展工作。
针对媒体反映的问题,我局正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巡查车运行情况开展全面调查,后续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全面整改。
针对在采访报道中个别干部的言论、态度等问题,我局正在积极接受配合临潼区纪委监委调查,根据调查结果依纪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下一步,我局将举一反三,加强公务车辆管理和干部作风教育,扎实做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感谢社会各界监督。
临潼区秦保局
2024年6月5日


据指尖新闻此前报道,6月3日,有网友发帖称“西安市临潼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察大队有多辆燃油车无牌上路行驶,涉嫌违法,而且存在安全隐患”。
6月4日,指尖新闻记者对此事核实采访时,被秦岭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反怼“跟你们有啥关系”。该名工作人员表示,《陕西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对景区内的巡查车辆另有规定,还称“地方法严于细于大法”。
经查询后发现,《陕西省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四款明文规定:“日常使用公务用车应当严格遵守机动车管理法规,严禁发生挪用车牌、套牌、违反规定使用军警车号牌和私自安装车载警灯、警报器等行为。”但《办法》中并没有出现允许无牌上路的任何表述。
6月5日,@经视直播 记者联系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经安排工作人员在专门调查此事,后续会发布官方通告回应社会关注,并根据调查结果来处理。
(观察者网综合“临潼秦岭保护”、指尖新闻、经视直播)


来源:观察者网
链接:https://m.sohu.com/a/783979821_115479

编辑:刘诗扬


79#
 楼主| 发表于 2024-6-22 22:02: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泰山封删大典”

编辑:徐思凡

80#
 楼主| 发表于 2024-6-24 22:13: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王晨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