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从业者讣告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24-1-2 21:54: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郑程程

72#
发表于 2024-1-21 18:44:22 | 只看该作者
资深媒体人、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去世,年仅44岁!
来源:导筒directube、鲸平台
1月19日,资深媒体人,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心脏骤停在北京去世,年仅44岁。
讣告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先生因心脏骤停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 44岁。赵铮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职业生涯早期曾在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知名媒体担任部门主任,后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在网易新闻、3G门户担任新闻总监。赵铮先生也是成功的创业者,先以文化投资公司副总裁身份进入被投企业,后自主创业,并于2017年加入新媒体创业公司有好戏(毒舌电影)担任合伙人。赵铮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23日上午十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谨此讣告,共寄哀思。
赵铮先生治丧委员会2024年1月20日
来源:传媒时评
编辑:程正元

73#
发表于 2024-1-29 19:17: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哀悼!又一媒体人去世
前财经杂志社和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1278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41岁。


张岚是浙江嘉兴海宁人。200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赴挪威沃尔达大学留学。
毕业后,张岚进入芬兰广播公司工作,担任中方秘书,期间曾深入5·12汶川地震灾区采访;2009年初,加入《财经》杂志工作,后又进入财新传媒,工作期间担任视频报道负责人之一,带领团队遍访国内外政商要人。
20149月至20171月,张岚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深造。
201610月,张岚入职上海富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中概股投资者关系工作;202010月起,张岚供职于中国文化产业母基金,从事投资者关系工作。2023年以来,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引发关注。


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去世
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先生因心脏骤停医治无效于20241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


赵铮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职业生涯早期曾在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知名媒体担任部门主任,后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在网易新闻、3G门户担任新闻总监。
赵铮先生也是成功的创业者,先以文化投资公司副总裁身份进入被投企业,后自主创业,并于2017年加入新媒体创业公司有好戏(毒舌电影)担任合伙人。


知名财经媒体人罗琦去世


20231224日,知名财经媒体人罗琦因肺炎引发的高烧不幸离世,享年36岁。  
罗琦的母亲用罗琦的个人微信向罗琦的亲朋好友宣告了此消息。



罗琦最后的朋友圈动态,停留在20231220日:“我的oura提醒我,我竟然发烧了”。



罗琦是一位资深的财经记者,她曾在第一财经工作,之后担任新浪财经香港站站长。在去世之前,她在港交所任职,专注于环球上市服务。


《第一财经日报》创刊元老、原《福布斯》中国执行主编康健去世
202311月初,《第一财经日报》创刊元老、原《福布斯》中国执行主编康健脑溢血去世,年仅47岁。因父母健在,不进行祭祀。骨灰安葬于上海浦东天长公墓。



公开资料显示,康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专业,曾先后在美的、紫光等公司担任管理职务。
还曾经在《第一财经日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等中国国内财经媒体担任编辑部主任、记者部主任、资深编辑等职务。
对于记者一职,康健最深的感受是职业带来的自由,“当时一篇报道的稿费在一千元左右,不用坐班,还能经常在各地出差。与之前困在固定的工作范畴内相比,媒体绝对是我理想中的职业。”
20093月起,康健在《福布斯(中文版)》先后担任副主编、执行主编和主编。
2015年年底,复星传媒下属公司与《福布斯(中文版)》的运营合作到期。
《福布斯(中文版)》更换股东,运营团队正式解散。经股东沟通协商,康健重任主编。
通过检索公开信息发现,康健最后一次作为福布斯中国执行主编出现在公众场合,是在2018111日的《2018年中国新兴中产阶层财富白皮书》发布会。


20188月,康健的身份就变成了福布斯中国战略发展总监。2019612日,康健最后一次公开出现在福布斯中国的公开活动上,此后便销声匿迹了。




公开资料显示,康健长期从事经济管理研究,并有多部专著问世。如《中国造: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原海政文工团著名主持人王静离世
原海政文工团著名主持人王静因患重病,经专家、医生抢救无效,于20231028456分离世,终年46岁。

原海政文工团著名主持人王静

据了解,王静的追悼仪式已于20231030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生前的好友与同事家人悉数到场,送别王静最后一程。离世的消息最早由著名歌唱家霍勇透露,他与王静曾在海政文工团一起工作多年。


资深媒体人杜恩湖独家釆访了王静的母亲钟晓岚。她说,“爱女王静,过去身体一直都很好。20233月,突然发现她患了癌症。半年多来,我和她弟弟,到处请医生、专家,想方设法为她治疗。但癌细胞扩散,实在没有办法。医治无效,于20231028日凌晨4时永远离开了我们。
王静11岁从四川内江考进海政文工团,从2002年开始,她以一个舞蹈演员华丽转身,从事主持工作。二十多年来,王静成功主持了近千台文艺晚会。王静端庄、大方、典雅、音色圆润的主持风格,受到了观众和国外嘉宾的高度好评。
王静生前热爱部队,尽管她已经转业离开了海政文工团,但部队有演出请她主持,她仍然以“兵”的身份,热情为部队基层官兵主持节目。为此,王静生前的部队有关领导及战友们,争相为王静送别。
原央视主持人刘芳菲在社交媒体发文悼念:
“王静,从《香江明月夜》中秋晚会并肩主持到今天,匆匆十余年。期间,我们曾多次合作,生活中也不时见面。你永远大方得体、笑意盈盈。在海军工作的你一年到头下部队慰问主持,任务繁重,也曾多次代表国家出访演出。无论是在边防哨所,还是国家舞台,你都认真对待,零失误完成各类主持任务。对朋友,你真心陪伴用心倾听。还记得2017年夏我们两人并肩游走故宫,那是我一生都忘不了的回忆。今春得知你重病,我流着泪给你打电话,坚强乐观的你反过来劝慰我自己已经看淡病痛,当作一场修行。之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十一期间还曾通信,不想,那竟是我们最后的对话。今天,我用这段文字记录世间曾有过的一位善女子。相信在另一个世界,你一定会被善待。亲爱的王静,一路走好!”




深圳体育健康频道主持人常宾去世

深圳体育健康频道主持人常宾

2023年9月5日,深圳体育健康频道主持人常宾因病不幸猝然离世,9月7日,深圳足球俱乐部发文表示:“我们极不愿意相信这一事实,但我们曾经的同事、深足的挚友常宾老师,确已离我们而去。今天中午,我们在深圳殡仪馆与他做了最后的告别。”
常宾生长于天津,求学于武汉,在体育主持领域有着广泛的知名度,是深圳体育健康频道的主持人。他曾经在深圳足球俱乐部工作,后来加入了深圳广电集团,为广大球迷所熟知。
从业20多年来,常宾在职业生涯中一直以认真负责、热情幽默的风格为观众们带去精彩的体育节目。
在广电集团的工作中,常宾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他的专业精神和努力工作的态度得到了认可。正是这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走,让他获得多项业内奖项,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不懈的努力和对自己工作的热情。


重庆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李林去世

重庆广播电视台知名主持人李林

2023年9月3日,@中播网官方微博发文悼念:重庆之声新闻主播李林,因感冒尚未痊愈,9月2日晚锻炼身体时,突发心肌梗塞,离开了我们。
公开资料显示,李林是重庆广电集团 (总台) 重庆之声FM968主持人,作为资深的广播节目主持人,李林主持的节目深受听友的喜爱。重庆的听友喜欢称呼他为“李将军”。
“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20215月曾刊文《重庆之声李林:不想做剑客的厨师不是好主持人》介绍,李林并非科班出身,大学专业竟然是英语。毕业过后,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到电台工作,因为他的英文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选择了翻译以及给电影英语配音等工作。
文章称,18年间,从《笑口常开》、《老师来了》、《李将军英语时间》到《走遍重庆》,再到现在大火的《边听边看》,不同定位、不同领域、不同语言的节目,“李将军”用他的专业与敬业,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跨度的可能性。



DoNews副主编、资深科技媒体人向霜去世

DoNews副主编、资深科技媒体人向霜

2023520日,原DoNews副主编、资深科技媒体人向霜突发疾病去世,年仅36岁。
熟悉向霜的科技媒体人在一些微信社群表达了痛心、痛惜、哀婉。
向霜2010年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年加入老牌TMT垂直网站DoNews,专注于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创业等领域报道。
2013年,向霜升任网站副主编一职,全面负责网站内容策划和采编,一直活跃在科技领域报道的最前线。



资深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原主笔王星去世
资深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原主笔王星女士,于2023年当地时间419日中午在法属留尼汪去世。


资深媒体人、《三联生活周刊》原主笔王星

公开资料显示,王星曾任三联《新知》杂志主编、《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三联《爱乐》杂志编辑。
王星2007年回国后主持《三联生活周刊》“生活圆桌”“个人问题”栏目。作为资深主笔,王星多次参与《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以及专刊的制作。她的多篇作品选入《生活圆桌精选集》、《葡萄酒的奥秘》等周刊文章合集。
王星的祖父是知名翻译家王佐良,王星曾推动王佐良学术著作《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史》由三联书店再版发售;王星的外公是知名考古学家苏秉琦,王星曾参与编著《满天星斗:苏秉琦论远古中国》一书。
2023年4月23日,《三联生活周刊》刊文《今天,我们想纪念一位同事》,从朋友圈收集了王星生前的同事故交写下的纪念文字,为她送行。包括《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三联书店前总编辑翟德芳以及王星多位前同事,均撰文怀念。
《三联生活周刊》前主编朱伟回忆道:
王星是净土胡同的老人了,外语学院毕业,先到《爱乐》,我说,《爱乐》的活不够你做,到周刊帮忙吧,她就缩着脖来了,那时,她还是个长发飘飘的小姑娘呢。从净土胡同到安贞大厦到霞光里,她是周刊这集体里,我引以为傲的才女之一,我曾称她“活词典”。她通七八种外语吧?我曾与她讨论,可否开专栏,语种关系就饶有趣味。她就眯眼笑,笑是憨憨的,不通一点世故。在周刊,我自认兴趣广泛,知识面尚可,却远难及她。但凡犄角旮旯事,一问她,全知道,且还都真懂,她是我小老师啊。我一直说,我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她,另一个是鲁伊。4月2日,我还在微信上请教她,问巴克斯用英国16世纪政治家、探险家Walter Raleigh的一首诗。那是北京时间下午5点,她刚起,说还迷糊,讨论Raleigh范儿,说“文责不负”。是,岁月无情,晃眼间,她也近五十了,但还是万想不到,周刊最早送别的,竟是她呀。
王星每天都背着一个又大又沉的书包,肩是压斜了的,包里装满各种各样的书,这是她阅历之源。她是周刊几大主笔之一,对周刊作过重大贡献的。她一直说,我是将她作重苦力用的,我给她派过各种各样的重活:英范儿、法范儿、德范儿,摩天大楼史、法国情人史……她有能力将复杂的欧洲王室关系、民族变迁都认真梳理出来,一写就是五六万字。她曾得意说,她是既继承了爷爷(翻译家王佐良)的外语天赋,又继承了姥爷(考古学家苏秉琦)的好奇心,她确实是个才女,内心桀骜不驯的才女。才女往往孤傲,往往散漫,往往难以自控,王星就是个理性自控特别弱的女子。她有太多的爱好:写侦探小说,钻研古外语,翻译,迷莫扎特。她在留尼汪告诉我,同时在翻六七本书,我说,不能一本本来吗?她答:叉着好玩。她在留尼汪告诉我,他爷爷的事与姥爷的事,“现在都在我这儿了”;过些天又跟我说,她与苏旻捷已经决定一起翻《埃达史诗》了。我真觉得,她缺少一个能爱护,又能管束她的人。她这样的女子,没有缰绳,便如白驹过隙,二十多年就很快燃尽了自己,真是“生若夏花之绚烂”,不必衰老,就拂袖而去了。
三联生活传媒总经理、《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李鸿谷表示:震惊!深深叹息。
三联书店前总编辑翟德芳写道:王星,一个如玉般温润的女孩子离开了!太突然了!震惊万分!眼前总是晃动着你恬静笑着端着酒杯的模样。你和我约定回京后聊聊你外公(苏秉琦先生)的书,还几次说希望能在留尼汪再见,这个将是我们永久的遗憾了!走好!走好!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郑广宁去世
2023416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发布讣告,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郑广宁,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415日在广州逝世,享年54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郑广宁


公开履历显示,郑广宁曾长期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工作,曾担任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总编辑。20216月,媒体报道称,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高层调整,郑广宁出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南方日报社总编辑。
20201月,时任广东广播电视台总编辑的郑广宁在一场新闻创新传播研讨会上表示,融媒体时代,既要避免“受众过了河,媒体还在摸石头”的尴尬,也要避免落入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误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宣传必须要既能体现党和政府的主张,又要让观众喜闻乐见、反映人民心声。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去世
2023449时许,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因胃癌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66岁。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


谢国明,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三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传媒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曾获得第十届长江韬奋奖、中国新闻奖2006年度一等奖。
谢国明,1957年出生于绍兴市越城区。在“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乡风熏陶中,他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1977年,他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之后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留院从事新闻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1991年,他成为人民日报社夜班编辑。在30年的人民日报生涯里,他每晚8点,就赶到岗位上开始安排第二天的版面,直至第二天凌晨。经年累月,默默耕耘;求真务实,不求名利。秉着“不出错是‘生命线’,找到错是‘及格线’,多出彩是‘水平线’”的工作原则,被誉为“党报把关人、新闻守夜人”。
2000年,他任总编室副主任。参与组织策划人民日报几乎全部重大主题宣传、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工作。如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历年的全国“两会”、抗战胜利七十周年、2015年“九三”大阅兵等,他参与设计的重大事件版面安排,经常成为全国党报的示范,被同行称为“国版”。
2010年,他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他因时而变、大胆创新,在人民日报积极倡导建立“中央厨房”机制。2017年,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正式投入使用,实现新闻题材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端发稿”,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的重要标志。
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说,能吃苦能吃亏,凡事皆可为;能干事能共事,才能成大事。



杭州知名媒体人、钱江晚报社记者丁原波去世
2023225日,杭州知名媒体人、钱江晚报社记者丁原波在杭州家中去世,享年42岁。

杭州知名媒体人、钱江晚报社记者丁原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丁原波是浙江湖州人,1981年出生,生前担任钱江晚报社特稿评论中心主任。
丁原波长期深耕浙江新闻界,并曾参与2008年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2015年,时任钱江晚报社浙江新闻部副主任的丁原波曾在浙江大学分享自己采访经验时表示,记者在对采访技术追求的同时,不能忘记“真诚、善良和正义”。
他当时还列出了记者的工作现状,“这个职业难以保证正常的休息时间,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家里通常难以照顾,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很残酷也很现实。
丁原波认为,“不过,你若是想花10年的时间来开拓一下自己的眼界,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增强对事物综合判断的能力,同时,能相对自由地公开表达观点,告知受众事件的真相,给弱势群体一定的帮助,顺便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出一份绵薄之力,那么记者这个职业,的确是再合适不过了。”

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发起《2016年中国媒体人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媒体人主要存在以下几种职业病。
1)肠胃病、肥胖、高血压成媒体人最普遍的问题
本次问卷列举了肠胃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一些职业常见病,参与调查的人可以进行多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肠胃病是最普遍见的不健康症状,23%的人有肠胃病。另外,高血压、糖尿病分别列在不健康症状的二三名。
深蓝2014年与著名的健康网红于莺进行交流时,不少媒体人也普遍反映肠胃不好。可能这个症状与记者编辑不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关。一些媒体人表示,目前的工作状态,没办法让自己的饮食规律起来。
本次问卷调查还发现,有57%的人吃饭过快,还有63%的人喜欢吃辣的,70%以上的人无法保证每天吃早餐,这些也是导致肠胃病的一种因素。
280%的媒体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
现代人每天承受着太大的压力,经常加班成为家常便饭,媒体记者更是如此。此次调查显示,每天工作超过8小时的占到了83%的。

工作压力剧增,导致有60%的人超过晚上12点睡觉。晚睡的重要原因,主要是采访写稿、看新闻以及精神状态焦躁不安。在这些不安因素之中,主要因为工作、收入和前途。其引发的问题是,有4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里。
严重的疲劳、睡眠不足、压力大伴有焦虑、情绪紧张等往往促发了媒体工作者猝死的发生。

专家建议:坚持锻炼,定期开展心理体检
如何呵护媒体人健康,医生开出了这样的“药方”:建议广大媒体人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性,避免经常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提升睡眠的质量。定期进行体检。在空闲时间一定要经常做一些如慢跑、散步、游泳之类的运动,并长期坚持。
“做记者的十胃九病”,媒体人的脑力劳动过重和食无定时的工作特质是诱发胃肠病的重要因素。医生建议,这一人群每日应摄取一定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每日吃上一些水果,如苹果、葡萄等,帮助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全面巩固健康基础。
医生提醒,长时间固定姿势工作者,尤其是媒体人要注意不能久坐或长时间低头,要保持良好的姿势。应定时活动颈部,做做抬头运动,增强肌肉锻炼,强化颈部肌肉和韧带。尽量保持生活规律,减少不必要的熬夜。学会自己减压,懂得倾诉,保持和朋友的联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当遭受心理障碍、发生情绪危机时,还可直接求助于心理医生和心理医疗机构。



来源:主编温静(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74#
发表于 2024-2-4 10:15: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主持人郑启泰突然去世
据媒体报道,2日晚,香港地区知名主持人、TVB男演员郑启泰不幸去世,享年56岁。


其经纪公司代表郑启泰家人发出讣告,表示,2日晚,郑启泰突然腹泻,脚抽筋,今晨送往医院救治,入ICU后陷入昏迷状态,父母、家人、同事、朋友与同学一直陪伴在侧,直至3日黄昏时分(下午四点左右),郑启泰安详离开了,没有遭受太多痛苦。
不过,令人悲痛的是,郑启泰早前已向女友王雁芝求婚成功并开始准备婚礼。王雁芝透露,发生得太突然,至今不知道死因,需要医生检查后才能得知,她称两人前两天还商量婚礼当日的衣着打扮,但却迎来噩耗,故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另外,郑启泰原本于本月13日迎来自己57岁生日,而在3日前他曾分享了一段举重短片,当时他身穿短袖T恤,对着镜头高举杠铃,最后还摆出Pose大晒肌肉,看上去身体强壮无任何异样,这也是他最后公开露面。
郑启泰出道已经很多年,除了是电台主持人外,他还是一名演员,参演过TVB的多部剧,其中包括《法证先锋5》《新闻女王》《美丽战场》《廉政狙击》等,上个月29日,他拍摄的电视剧《本尊就位》刚开播,没想到电视剧还没播完他就离世了,留给观众无尽遗憾。

来源:红星新闻
编辑:王晨雅

75#
发表于 2024-2-8 22:42: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传播学者施宇因突发疾病逝世,年仅53岁
澎湃新闻记者从施宇先生多位友人处获悉,新闻传播学者、《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施宇,因突发疾病,于2024年2月8日上午在郑州逝世,年仅53岁。
公开资料显示,施宇,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生前担任《新闻爱好者》杂志社副主编,兼任郑州大学中原传媒研究院研究员,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客座教授等。
施宇曾荣获“河南省优秀新闻工作者”“全省期刊界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和奖励,并获130多个省级以上奖项。撰写的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出版年鉴》《新闻与传播》等转载、转摘、索引等。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李佳


76#
发表于 2024-2-13 15:04: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正月初三,这位报社副总离开我们了


2月12日龙年正月初三,知名媒体人、资深财经作家、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原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辑张志勇去世,享年61岁。家属在张志勇微信朋友圈发出讣告。


中华工商时报是全国工商联机关报,张志勇的职业生涯几乎都在和民营企业打交道,这为他长期致力于民营经济史和企业发展史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张志勇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民营企业40年》、《中国往事30年——揭幕民营经济中国式进程》、《有产者启示录》、《改革中国——来自传媒的力量》等。

去世前几个月,张志勇还在经济观察报发表了文章,题为《争当有产者。以下为内容节选——

1981年,年广久开始雇工炒瓜子,最初雇了4个帮手,发展到1984年,年广久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103人,加上他儿子开的分店雇工达140多人,年广久早已成为名扬在外的百万富翁。这在当时引起了震动,针对各方的担心,邓小平在1984年的中顾委会上明确地说:“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那个能影响到我们大局吗?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你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

我个人始终认为,这些早已被历史和实践证明的东西,就无须再去证明,对待这些问题,必须要旗帜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争论”“不折腾”,同样符合社会大众朴素的政治感情,大家知道,争论不起,折腾不起,无休止地争论下去、折腾下去,我们不仅错失发展机会,同样会让已拥有的财富消失殆尽。


多年前,张志勇还曾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过题为《国退民进》的署名文章,一些内容至今仍令人回味。


“国退民进”在1998年全面推进。到1998年年底,全国私营企业共创总产值5853.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22%;实现营业收入5323.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92%。

1998年的“两会”期间,3月7日,《中华工商时报》在一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全国政协委员胡德平的文章,《没有不准出生的人——非公有制经济随想》。在这篇短文里,胡德平说:“各类企业对于市场经济来说,都有生的权利,没有不准出生的人。市场对兴办各类企业也不应搞计划生育,没有多生超生的问题,一切公民只要具备一定条件,申办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工商管理部门都会批准它出生的。”

这是继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的论述后,胡德平以人性化的角度来解读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文章充满了人道主义思想。这一短文的发表,很快在社会各界产生极大的反响。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中引起共鸣。

3月19日,九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在闭幕会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刚刚当选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说:“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这段充满激情的讲话,无不提振了中国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

对张志勇的书,中华工商时报曾发表过文章《三个解放成就了民营经济 ——读张志勇的<民营企业40年>》。
文章写到:“是什么形成了历史的合力?通读张志勇的《民营企业40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是思想解放、人的解放、私的解放,有了这三个解放,才有了民营经济的40年。”

来源:转型Media人(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77#
发表于 2024-2-25 20:51: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54岁传播学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陶格图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相关部门获悉,知名传播学学者、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陶格图教授,于2024年2月21日逝世,享年54岁。
公开资料显示,陶格图,男、1970年出生,内蒙古赤峰人,蒙古族,文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后。曾在蒙古国教育大学担任新闻学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学科带头人,生前系内蒙古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宣传思想文化领域重大扶持人才团队负责人。
陶格图还兼任内蒙古大学蒙古国国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大连民族大学蒙古国国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内蒙古师范大学俄罗斯国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河北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河北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会常务理事,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内蒙古高校新闻教育联盟主席,内蒙古新闻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内蒙古新媒体研究中心副主任。
陶格图的研究领域为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影视人类学、舆情研究等研究方向,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6项,横向项目3项,国内外发表核心论文50余篇。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程正元

78#
发表于 2024-2-25 20:55: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沉痛悼念徐文奇博士
徐文奇,1993年4月生于安徽阜阳,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2024年2月21日因病辞世。范可教授悼曰:“文奇才华横溢,可惜天不假年遽然而逝,令人悲切。希望他安息,天堂里没有黑暗。”2009年—2016年徐文奇曾就读于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专业,先后获得本科和硕士学位。此后师从范可教授就读于南京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曾著《隐没的青云文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19)和《雨花台烈士传丛书:毛福轩 蔡寿民传》(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发表论文《艺术与复魅:珠三角龙舟田野调查》 (《信睿周报》第92期)、《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现代与传统的和谐奏鸣曲》(刘婷、徐文奇合作,《艺术博物馆》国际刊,总第9期)、《那年夏秋,在阿克塞》(收录《鸢飞鱼跃:民族学家的田野故事》,商务印书馆,2019年)、《西江流域龙母信仰历史与现实的考察》(收录《形在江海:珠三角龙舟制造与存续调研笔记》一书,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2023年。)徐文奇博士的告别仪式定于2月26日上午9点,在南京市殡仪馆兰品厅举行。地址:南京市殡仪馆大周路206号。
来源:南京大学紫金人类学
编辑:程正元

79#
发表于 2024-3-4 18:5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特稿大王”、沈阳日报记者李作明突发心梗逝世,享年58岁
沉痛哀悼
传媒见闻获悉,沈阳日报高级记者、有“中国特稿大王”之称的李作明,因突发心梗于2月15日在沈阳离世,享年58岁。
李作明因其在近二十年间为《家庭》《知音》等杂志撰写千余篇特稿而闻名,被誉为“特稿大王”。他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风格在新闻界影响深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10月25日,李作明因其在《家庭》杂志上连续发表杰出作品而被赠予一辆雪佛兰轿车,成为国内首位因写稿获奖得车的记者。

根据当时《家庭》杂志的奖励规则,《家庭》杂志对读者评选出的每期最佳稿件给予税后2万元重奖,同一作者如果一个年度内有3篇稿件被评为最佳,将另外获得一辆小轿车的奖励。也就是说,李作明在开走小轿车前,已经靠3篇作品领取了税后6万元的稿酬。
李作明对于特稿创作颇有心得。他认为,特稿选材的最高境界是寻找标志性新闻,即那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能够显示其典型意义和标志意义的新闻。他曾以浙江三门保护古樟的事件为例,生动阐释了如何捕捉和呈现标志性新闻。
然而,李作明的生活并不轻松。熟悉李作明的人表示,李作明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常年劳心劳力,熬夜写作,甚至需要日夜兼程地赶赴现场,尽管他深知健康的重要性,并致力于研究健康食品,但最终还是因突发心梗离世,让人痛惜。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80#
发表于 2024-3-20 22:17: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99岁著名报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陆超祺逝世

澎湃新闻记者从《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钱江等多位接近陆超祺人士处获悉,著名报人、《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陆超祺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3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9

在北京大学加入地下党

根据陆超祺友人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陆超祺1925年出生在广西宾阳一个世代农耕的家庭,父亲兼做一点小买卖,有些收入供陆超祺上学到高中。
1943年,侵华日军第二次进攻广西,陆超祺家乡被占领。正上高三的他在逃难的路上,得知国民政府发出“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即在广西靖西县参军,编入第207师,因为有高中学历,到营部当文书。

陆超祺2016年留影。图源:“钱江说当代史”微信公众号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陆超祺随部前往东北沈阳。1946年秋,正值北京大学到沈阳招生,陆超祺便在沈阳考上了北大先修班,于1946年年底来到北平,并选择了北大历史系就读。

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陆超祺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社团活动,接触许多中共地下党同学。1948年初,经同学岳麟章介绍,陆超祺在北大加入了中共地下党。

1949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陆超祺和同学侯建儒被选调到《人民日报》当记者,著名报人李庄成为他们的部门领导。几个月后进行的上海战役,陆超祺被派往上海采访,成为《人民日报》驻上海第一任记者。

抗美援朝越过三八线发回报道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的李庄7月出发去朝鲜,并于720日在《人民日报》刊登了现场采写的文章《走在民主朝鲜的土地上》。《人民日报》于当年12月组成一个包括林韦、谭文瑞、陆超祺、姚力文、田流、张荣安在内的记者团赴朝鲜战场前线,与先期到达的李庄一同进行战地采访工作。

在这支队伍中,李庄在解放区时就已是著名记者,后来任《人民日报》总编辑;林韦历任人民日报社记者、农商部主任、新闻部主任、理论部主任、副总编辑,国家建委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学杂志社副总编辑;谭文瑞先后担任过《人民日报》国际版编辑、国际部副主任、副总编辑、总编辑;陆超祺曾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人民日报社办公厅负责人看望陆超祺。图源:人民日报社“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


姚力文从朝鲜战场归国后曾任《人民日报》农村部主任;田流后来担任《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报告文学》杂志主编,是知名记者和作家;张荣安也是参加过太行山根据地办报的抗战老记者。

陆超祺的加入带有一些偶然因素。原来,这支记者分队在中朝边境驻留准备入朝的时候,时任《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对记者分队的采访有所想法,手书一信,决定派遣陆超褀前往丹东送达。

来到邓拓办公室取信的时候,陆超褀大着胆子问邓拓:送信以后,能不能让我也一起到朝鲜战场采访?没想到邓拓当即答应:可以。就这样机会降临,陆超褀来到鸭绿江边并被编入李庄率领的记者分队。

在朝鲜战场,陆超祺和李庄一起采访,1951114日,李庄和陆超祺越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南部,16日进入汉城。从志愿军政治部赶往汉城的路上,李庄和陆超祺完成了一篇文章《从平壤到汉城》,5000余字。

19522月至3月的一个多月里,陆超祺和李庄共同署名发表了三篇文章,其中包括《在汉城》《皇家重坦克营的覆灭》《锦江南岸的战歌》这三篇影响较大的通讯,陆超祺自己独立采写了《钢铁第三连——汉江南岸战斗纪实之三》等报道。

根据《军事记者》杂志介绍,陆超祺曾在撰文中这样回忆:跟李庄在战地当记者,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不怕苦不怕死,冒着美军的飞机大炮,深入战壕采访是一种锻炼;还有一种锻炼,是在战火中写稿,出手快。那时,从前线到国内没有固定的邮路,没有民用电报,记者的稿子全靠临时回后方的汽车带到丹东(安东)投邮。李庄有这样的本事:白天和干部战士打牌聊天一种采访方式。听说晚上或次日有人回后方,马上找个清静地方躲起来写稿,赶在回国汽车开动之前交稿。这是真正的倚马可待的硬功夫,1951年二三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在汉城》《皇家重坦克营的覆灭》等通讯都是用半个白天或一个晚上赶写出来的。

陆超祺的这段话,在李庄后来的一些回忆文章中也能找到印证。他说:每当听说有同志夜间回安东,我们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躲在山岩间隐蔽处赶稿子,酷寒逼人、敌机狂炸,一概不顾不问,为的是赶上黄昏后开动的便车。

这支7人记者团共发表战场通讯34篇,那时是《人民日报》记者的朝鲜战争通讯集中发表的时段。

拍板签发《小平您好》

从朝鲜战场采访回来,陆超祺显得更老练了。

据《人民日报》著名女记者金凤生前回忆,与她共事的陆超祺,当年经常是早晨出去采访,晚上回来写稿,当晚将写完的稿件直接交给领导李庄处理。陆超祺写的又快又多,曾经在1950年一天的《人民日报》上一人发表了三篇稿件。

此后,陆超祺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员、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

《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钱江回忆,自己非常怀念在陆超祺领导下工作的那段时间。

1988116日晚间,云南南部的澜沧、耿马连续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地震。当时钱江担任《人民日报》驻云南记者,刚好回北京汇报工作。在夜班办公室,钱江见到了副总编辑陆超祺。

老陆说话很简短,说你虽然刚回来,但是云南发生大地震了,你马上回去,到震区采访,争取多发稿件回来,我会处理。钱江回忆。在此后的采访中,钱江陆续从震区发回了多篇报道,还为此获得了人民日报总编辑特别奖,许多稿件由陆超祺亲自动笔改定发排。

值得一提的是,陆超祺还是1984年国庆大典上小平您好照片最终见报的拍板者。

据《广安日报》此前报道,1984101日,中断多年的国庆大典再度盛大举行。《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王东在金水桥南架好了器材。突然,人群中一阵喧闹。小平您好,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面朝天安门,高举着这条朴素而特别的横幅。咔嚓、咔嚓!王东连摁两下快门,记录了这一历史瞬间。

《人民日报》编辑部里,王东这两张小平您好的照片被放在桌上。电视直播时,编辑们都看到了这个场景。当时,他们就一起议论,这么好的画面不知道本报的记者拍到了没有。

晚上做版时,却都犹豫了。一版编辑拿起来,又放下了。四版(国庆摄影专版)编辑也将这张照片挑了出来,想了想,也放回去了。新华社和《解放军报》送来的照片里都没有这个画面。新华社和本报的文字稿里也都没有这个细节。小平您好眼看就要被淘汰了。最后,二版还需要几张照片。好,就是它了!当时的二版主编保育钧一眼就看上了小平您好这张照片。

102日,小平您好见报。新华社紧接着也深入采访报道。小平您好传遍大江南北。

《人民日报》记者王东拍摄的照片小平您好。图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澎湃新闻记者从多位亲历者处了解到,最终拍板让小平您好见报的,就是当晚担任《人民日报》夜班领导的总编室主任陆超祺。

1985年第四期《新闻战线》杂志曾刊文署名叶伴的文章《我们是怎样编发小平您好照片的?》一文。文章介绍,101日晚上,值班的编辑们一上班,就兴致勃勃地聊起白天游行、阅兵的新闻,谈论最多的是小平您好的横幅……时间紧迫,我们必须当机立断。值班的负责同志说:这个场面生动活泼,很亲切。大家的意见都倾向于发……通过这张照片的编发过程,可以看出政策水平和分析能力对于一个夜班编辑来说,该是多么重要。

来源:澎湃新闻
原作者:岳怀让
编辑:徐思凡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