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3-11-14 17:47: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写字李华良
成都 //@王国华易水寒:转环球时报,不造谣,无风险。

@环球时报
【成都官场又要地震了?多名官商正被纪委调查...】据四川在线,成都市纪委透露,成都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媒体服务处副处长贾小兵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外,成都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平兴,也于近日被立案调查。

(8)|
轉發(41)
|
評論(30)

38分鐘前來自人民微管家


|
轉發|
收藏|
評論

5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72#
发表于 2013-11-20 13:27: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法国两新闻机构先后遇袭一人重伤

11月15日至18日,法国巴黎共发生4起枪击案,BFMTV电视台、《解放报》总部先后遇袭,并造成人员受伤。警方认为四起案件最有可能是同一人作案。法国总统奥朗德下令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缉拿枪手。法国当局公布嫌犯照片,调动大批警力全城追捕嫌犯。    案发 三小时内三处作案
  18日上午10时15分左右,一名男子手持一支霰弹枪,闯入巴黎市中心《解放报》总部大厅开枪。一名27岁的摄影助理胸部和腹部中弹,伤势严重。
  "他走进来,开了两枪,然后离开,"《解放报》高级编辑法布里斯·鲁斯洛说。报社记者阿纳斯塔西娅·维克林向法新社记者描述当时场景:"我刚到报社,看见一个男的躺在地上,捂着肚子,到处是血。"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这名枪手出现在巴黎西郊距离市中心大约10公里的拉德方斯商业区,在兴业银行总部大厅外开了三枪,打碎一面玻璃。周围10多名路人或银行员工没有受伤。目击者弗朗西斯科·阿尔瓦雷斯说,枪手没有瞄准任何人,而是朝天开枪,然后朝着玻璃开枪。
  不到一个小时后,一名男子向警方报案说,他在拉德方斯附近的皮托镇驾车时遭一名持枪男子劫持,枪手强迫他往巴黎市中心开,在香榭丽舍大街下车后逃跑。
  目标 针对媒体动机不明
  这是数天内法国媒体机构第二次发生枪手袭击事件。
  三天前,一名男子持霰弹枪,闯入法国24小时新闻台BFMTV位于巴黎的总部,威胁员工,但无人受伤。法新社报道,枪手从枪膛退出几发子弹,同时威胁一名高级编辑:"下次,我不会放过你。"
  BFMTV总编费利佩·安托万当时与枪手面对面,他说,那名男子盯着他,显得冷静,"一点也不慌张",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非神志失控。
  《解放报》高级管理人员尼古拉·德莫兰说,枪击事件令报社员工精神上遭遇创伤,无论枪手当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这类事件都"非常、非常严重"。
  路透社报道,枪手在作案时没有提及自己的动机。按照总统奥朗德的说法,"新闻自由遭到攻击"。内政部长曼努埃尔·瓦尔斯说,警方已经在巴黎所有主要媒体机构布置警力,防范类似袭击。
  调查 四起案件或为同一人所为
  巴黎检察官弗朗索瓦·莫林18日晚些时候公开两张监控摄像拍到的枪手照片,呼吁民众向警方提供任何线索。
  根据两起枪击案、持枪威胁案和劫车案的作案手法,以及凶手着装特点、所用弹药,警方认为四起案件最有可能是同一人作案。莫林说,嫌疑人是白人,欧洲血统,灰白短发,年纪在35到45岁之间,中等身高。
  正在以色列访问的奥朗德告诉随行法国记者,他已经下令内政部长瓦尔斯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缉拿那名枪手,说他"试图杀人并且可能在明天或任何时候继续杀人"。
  法国总理艾罗19日对媒体表示,警方正全力追捕凶手。
  综合新华社专稿/电
                                                                                                            原标题:独行枪手大闹巴黎 警方全城搜捕
http://media.sohu.com/20131120/n390444374.shtml


73#
发表于 2013-11-22 23:55: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外媒记者的“中国标准”
时间:2013-11-22 23:19 发布于:参差计划
作者:参差计划  在你之前,已有:
3001位参差读者读过本文

发布人:参差站长




译者 / 王凡 参差计划英文版译者
原文链接:China’s Intensifying Suppression of Foreign Journalism
http://www.theatlantic.com/china/archive/2013/11/china-s-intensifying-suppression-of-foreign-journalism/281334/

外国记者入华签证被拒,敏感报道被迫叫停……近几年,外媒记者在北京的日子似乎并不那么好过。中国国力日益增强,使其成为外媒报道的焦点。外媒曾期望中国的舆论尺度逐渐西化,但事实却指向了期望的对立面。新闻言论市场里,“中国标准”似乎开始积攒更多筹码。

外媒驻华报道的困境

记者保罗·慕亦仁(Paul Mooney)在北京待了18年,曾先后就职于美国《新闻周刊》、香港《南华早报》等媒体机构。依照惯例,他每次更换工作时,须申请新的工作签证。慕亦仁会从他的作品库中拣选出五篇不涉及敏感题材的作品,递交到中国大使馆。每一次,他都能顺利拿到工签。

然而今年二月份,事情却不如以往走运。年初,慕亦仁拿到了路透社驻京特稿记者的工作邀请。像往常一样,他带着五篇作品心情轻松地去了中国大使馆。然而,这一次的面签过程却并不顺利。签证官抛出的问题比以往要多,许多都涉及慕亦仁的具体工作内容,这令他有些招架不住。签证官提及慕亦仁在2010年接受金玉米(Jeremy Goldkorn)的一次采访。金玉米创办了研究中国媒体的网站“单位”(danwei.com),在上面发布中文报道的英译版,并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追踪及分析中文媒体内容的服务。另外,签证官还问了慕亦仁对陈光诚事件、西藏问题和其他敏感话题的看法。离开中国大使馆时,慕亦仁的心情不再轻松,他说:“显然,他们对我的背景做了一番研究。”

慕亦仁递交申请后,路透社曾多次联系中国大使馆,询问慕亦仁工作签证的状态,但得到的回复都是——“正在核审中”。最后,慕亦仁收到了拒签通知,他在中国的工作似乎要告一段落了。“我非常失望,” 慕亦仁对《大西洋月刊》记者说。

慕亦仁的遭遇,仅仅是中国开始收紧外媒报道权限的例子之一。无独有偶,去年,半岛电视台的驻京记者玛丽莎·陈(Melissa Chan)突然收到大使馆的通知,被告知自己在华的工作签证已被取消,并被勒令离开中国。依旧是去年,彭博新闻社和《纽约时报》的官网在大陆被封锁,原因是它们刊登了有关习近平和温家宝财富背景的调查性报道。这两家媒体机构自此便无法为新进的记者争取到驻华工作签证。

记者慕亦仁的签证被拒并不是最令人沮丧的。《纽约时报》11月8日的一篇报道称,彭博新闻社有意叫停一篇调查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财产关联的长篇报道,因为担心报道的刊出会让彭博在中国大陆的商业运营陷入困境。《纽约时报》称,彭博新闻社的主编马修·温克勒(Matthew Winkler)认为,目前这种社内自我审查的状况可与德国纳粹时期相比。温克勒和彭博新闻社否认了《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并称对王健林财富背景的调查“仍在继续”。但如果《纽约时报》的报道最后被证实是真实无误的,那彭博新闻社雪藏自家报道的决定,就会成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历史中一座令人不安的里程碑。

舆论尺度的中国化

在中国,政府官员的财富状况、商业与政治之间的暧昧关系属报道禁区。对这一题材的报道易引发社会动荡,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半岛电视台记者玛丽莎·陈(Melissa Chan)告诉《大西洋月刊》,尽管在中国只有小部分的人能读懂英文报纸,但《纽约时报》和彭博新闻社对中国两位高层领导人财富背景的爆料还是在大陆引发了一定的振动。“许多人从国外的亲友那里获悉了报道的详细内容,”玛丽莎说。

中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对国家软实力的重视力度,多家国营媒体机构也积极在国外开疆辟土,设立分站。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压制外媒报道的举动让人有些捉摸不透。中国对外媒舆论的封锁,无损于外媒记者对钱、权关系的报道,反而有损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公关形象。既如此,中国究竟在担忧什么?

一个简单至极的答案是:中国有压制报道的能力,所以,它不假思虑地使用了这种能力。

在过去十年里,西方媒体(包括《大西洋月刊》)不约而同地通过建立在华分社、扩版的方式增加了对中国的报道。比如,《纽约时报》和BBC就在过去的两个月内创建了专门报道中国的博客。外媒对中国关注度的上升,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保罗·慕亦仁说,从各个方面来看,现在都是西方媒体报道中国的黄金时期。从主流报纸到个人博客,大家都在为解读这个国家提供有价值的见地。但是,只有大型的、资金雄厚的媒体机构才能提供平台,允许记者去做题旨宏大的调查性报道,让读者得以了解中国政府的内部运作机制。

新美国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艾米丽·帕克(Emily Parker)在接受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说,彭博新闻社可能雪藏对华报道一事,并不是孤立的事件,它或许是某种宏观现象的表征之一。帕克曾写过多篇关于中国大陆内部媒体自我审查的文章。帕克说,现在美国的各种机构——包括大学、出版商、好莱坞电影工作室,似乎都有一种恐华心理,它们小心行事,避免冲突,唯恐冒犯中国共产党。

近十年来,西方人对中国的发展路径一直抱有自我安慰的幻想。他们认为,当中国变得富有和强大,这个国家关于言论自由的准则也会趋同于西方的标准。他们相信,当社交网络(比如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发展地日臻成熟,当智能手机和其他移动平台在中产阶级人群中逐渐普及,政党舆论监督的能力也会自然而然地弱化。但是,在中国呆了18年的记者慕亦仁却说,随着中国政府领导班子的更迭,他们对舆论的反应能力逐渐提升,并且变得愈发保守。中国国力的增强,更让共产党相信,他们管控媒体的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对的。

对工作在中国大陆的记者们来说,这消息让人有些心灰意冷。不同于中国记者,西方记者在选择报道题材方面一直以来都享有很大的自由。但最近,中国大陆对外媒的舆论压制正在悄然把不等式转变成等式。报道中国人权问题的记者,比如保罗·慕亦仁,现在正面临被逐出大陆的困境。报道习近平财富背景的彭博新闻社记者麦克·富赛斯(Mike Forsythe),则在报道刊出后收到了死亡威胁书。按目前的趋势来看,如果西方媒体新一代的驻华记者为了维持个人生计,自觉进行自我审查,那一点儿也不奇怪。

记者慕亦仁的职业生涯还将继续;路透社正在打算给他安排新的任务。但他的入华签证在11月8日中国“记者节”那天被拒,实为讽刺。他18年驻华报道的经历因此画上了句点,他的驻华同行们也不得不为日后的报道尺度而担忧。

http://www.icenci.com/Focus/2013/1122/856.html
74#
发表于 2013-11-26 10:49: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康少见
三湘都市报一记者遭遇强拆被拘禁,妻子被扒光衣服。刚接信息:今晨,长沙天心区拆迁,三湘都市报深度部一名记者被拘禁,妻子被扒光衣服,全家人被分散,一岁孩子不知被送往何处。

(3)|
轉發(100)
|
評論(17)

27分鐘前來自Android客户端

75#
发表于 2013-11-29 18:38: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调查记者朱长振拟回归老本行卖羊肉串
  我是朱长振。1998年,我在平顶山夜市卖羊肉串,当时我卖2毛钱一串,纯正嫩羊肉。一卖就是4年。后来我见记者挣钱多,就去平顶山晚报当通讯员。再后来,我以高中学历考进大河报,在特稿部一干就是13年。现在,我发现记者的工资跟十年前没有任何变化,当然,不排除靠此敲诈的记者。不知其他媒体同行有无同感?
  ……
  “最近,我要重操旧业,把我19年前的羊肉摊位支起来。当然,有突发事件的时候,我还是要去采访的。”
  以上这两段文字就是大河报记者朱长振在2013年7月18日的转行宣言。这段文字在媒体圈引发了众多争议。朱长振还说,欢迎全国调查记者免费来吃饱。
76#
发表于 2013-12-2 11:3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协助斯诺登引不满 《卫报》遭英当局“秋后算账”

       据参考消息2日报道,【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30日报道】题:英国把矛头对准协助斯诺登泄密的《卫报》    在俄罗斯过着自我流放生活的前国家安全局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或许不会受到西方大国的丝毫打扰。然而,对大西洋两岸情报被不断公开感到惶恐的英国当局正全力把矛头指向帮助斯诺登曝光秘密文件的信使——规模不大但极具影响力的《卫报》。
  观察人士说,对《卫报》所施加的压力正在考验全世界最开放的一个社会的新闻自由限度。
  尽管英国以充斥活跃的新闻媒体而闻名——包括古老的舰队街上那些嗅觉灵敏的小报,但是英国也没有宪法明文规定的言论自由的权利。
  事实上,《卫报》卷入了英国见诸文字的言论自由法所规定的一项最严重的罪名——即在英国本土散布涉及女王和国土安全的国家机密。
  作为伦敦一家发行量不到20万份的活跃的新闻媒体,《卫报》与《华盛顿邮报》一道率先发表了根据斯诺登从美国偷带出的机密文件所撰写的报道。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卫报》继续通过曝光美英情报机构的联合行动让英国官员感到极度不安,尤其是关于两国在针对英国公民以及欧洲大陆亲密盟国所进行的数据收集和窃听计划方面的合作。
  作为报复,英国当局正要求《卫报》对其危及国家安全的行为作出解释。《卫报》总编辑艾伦•拉斯布里杰被要求在周二前往议会一个委员会解释该报的行为。
  这一决定是在英国官员下令毁掉存放在《卫报》伦敦总部的硬盘之后作出的。与此同时,座次靠前的内阁大臣们在广播节目中对该报予以公开谴责。苏格兰场还暗示它或许会就该报可能触犯了英国法律而对其展开调查。
  政府对《卫报》的处理凸显出英国人看待言论自由的截然不同的方式——在英国,言论自由不仅是公开表达意见的权利,而且还需要接受公共利益和隐私保护法的约束。
  不过,打压该报的行动已经在英国及以外的地方引起了日益强烈的担忧。
  联合国言论自由问题特别报告员弗兰克•拉吕谴责对《卫报》的报复,称之为"民主社会无法接受的行径"。
  总部在巴黎的行业组织世界报业协会将于1月份向伦敦派出一个由五大洲"关心此事"的出版人和主编组成的代表团,以展开"英国新闻自由之行"。
  总部在伦敦的英文笔会是一个倡导言论自由的组织。该会会长乔•格兰维尔说:"《卫报》正遭受的那种报复和恫吓——尤其是对照美国和德国的不同反应——是我们所有人都该感到十分担忧的。"
                                                                                                            原标题:协助斯诺登引不满 《卫报》遭英当局“秋后算账”                                                         
http://media.sohu.com/20131202/n391102730.shtml
77#
发表于 2013-12-2 18:04: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彭华新
//@孙浩元:转发微博

@记者刘向南
由央視新聞人王青雷被辭職想到這樣一句“常识”:國外同行是因為不說真話才會失去工作,國內同行則是因為太愛說真話才会失去工作。掙扎着做新聞,是当下國內一些真正的新聞人的宿命。而惟如此,這份工作才更具挑戰性。每一個因為說真話而丟掉工作的人,都是這個庸常世界里的英雄!






(75)|
轉發(479)
|
評論(141)

今天 08:38來自iPad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20秒前
來自Android客户端


7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21:41: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合肥晚报朱晓凯
//@合肥晚报邓奇:传统媒体所面对的艰难,根本就不是所谓的新媒体的出现和壮大。//@板山风雨: 不在其间难解其味啊!//@司马3忌:在汴京满春楼干了多年的杂役,提过茶壶伺候过老鸨跑过堂洗过被单烧过灶头……突然感言:这里从来就没有伟大的爱情和自由。

@光影有时尽
@王青雷:告别央视,告别十年,告别我曾经寄予新闻理想的地方。写下一些“真话”,留给我的同事,留给我的领导,留给我自己,也留给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感激十年,感激身边支持我的每一个人,我为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与你们同行深感自豪!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4)|
轉發(51)
|
評論(17)

今天 17:12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2分鐘前
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79#
发表于 2013-12-16 11:32: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伊拉克一女主持人遇袭身亡

新华网巴格达12月15日电(记者张淑惠 梁有昶)伊拉克警方15日说,一名伊拉克女主持人当天在北部城市摩苏尔遭到枪杀身亡。  当地警方消息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说,遇害者叫纳乌拉斯·纳伊米,年仅20岁,是“摩苏尔里耶”电视台的女主持人。一伙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向纳伊米射击,导致其身中数枪后身亡。
  目前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宣称制造了这起袭击事件。
  伊拉克尼尼微省是恐怖暴力多发地,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51名媒体人员在该省遭袭身亡。纳伊米是伊拉克今年10月以来第五位遇袭身亡的媒体工作人员。这5起针对媒体人员的袭击均发生在尼尼微省首府摩苏尔。
  据伊拉克记者联合会公布的数据,自2003年至2012年年底,伊拉克至少有373名媒体工作人员在战争和暴力冲突中丧生。
http://news.sina.com.cn/m/2013-12-16/105528996277.shtml


80#
发表于 2013-12-25 13:32: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伊拉克北部电视台大楼遭袭击 已致多人死亡

       新华网巴格达12月23日电(记者张淑惠 梁有昶)伊拉克警方23日说,伊北部萨拉赫丁省首府提克里特市一座电视台办公楼当天下午遭武装人员袭击,至少有两人在武装人员与安全人员的交火中丧生。  伊警方人士告诉新华社记者,当天下午,提克里特市萨拉赫丁卫星频道电视台办公楼的入口处首先发出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随后一伙身份不明的武装人员冲入办公楼,并与楼内安保人员展开激烈交火。
  当地媒体援引目击者的话报道说,伊拉克安全部队事发后不久赶到现场并实施封锁,随后与武装人员展开交火。目前,交火已造成至少两名电视台工作人员死亡。由于交火仍在持续,预计伤亡人数还可能增加。
  据了解,伊拉克国家电视台在萨拉赫丁省的分部也位于这座大楼内。
  萨拉赫丁省是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的故乡,“基地”组织在该地区活动猖獗。本月16日,武装人员攻占提克里特市政厅办公楼并劫持多名工作人员,随后又实施自杀式爆炸袭击,造成3人死亡。
http://news.sina.com.cn/m/2013-12-24/144629069232.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