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记者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2-12-24 21:50: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名记者不看出身 小媒体记者也能斩获普利策


普利策奖资料图



萨拉·加宁


佩琦·圣约翰


  编辑老师:
  我的孩子正在读高三,特别希望成为像白岩松、柴静那样知名的记者。请问编辑,除了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之外,孩子是不是一开始就要去大媒体才有希望成为名记者呢?
  一名学生家长
  普利策新闻奖向来被美国新闻工作者视为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在一些中国年轻人的眼里,这项超级大奖不太可能与“小媒体”、“小报记者”联系起来。但是,佩琦·圣约翰和萨拉·加宁都做到了:她们都服务于美国知名度很低且发行量不大的地方小报。
  作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佩琦按照父亲的意愿读了工科,但学起来非常吃力。于是,她开始选修比较好拿分数的新闻课程,却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因为“记者的生活不重复,每天可以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
  毕业后,佩琦首先进入一家小媒体工作,后来又相继服务过8家媒体。4年前,因为丈夫工作变动,佩琦从美联社离职,来到佛罗里达州的《萨拉索塔先驱论坛报》。在这家知名度不高的报纸,她花3年时间完成了对佛罗里达州物业保险体系的调查报道,最终在2011年获得“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奖”。
  如果按照中国人的逻辑,她相当于从新华社总社来到了地方都市报。媒体平台变小了,佩琦却幸运地遇到一位非常支持自己的编辑,让她在3年的时间里不用再写其他报道,专心于深度调查。尽管大量数据和资料让佩琦在初期感到无从下手,甚至半夜还会被吓醒,但编辑没有给她任何截稿压力,反而鼓励她不要焦虑,把故事一点点写出来。为了让有限的文本能更清晰、更有力量,佩琦将一篇报道反反复复修改了30多遍。
  虽然这份报纸2012年发行量只有12万份,但佩琦发现,报纸报道的都是周围居民最关注的事情。社区居民遇到难题时,常来报社找记者。这大大鼓舞了她:“我希望自己的报道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或是给他们帮助。”
  不是每次佩琦都能遇到出色的编辑。佩琦的经验是:“在小媒体之外,找一个可以帮助你提高的导师:可以是其他报社的优秀记者,也可以是你大学时的老师。”对佩琦而言,最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他既是优秀的报社编辑,也是她大学时代的老师。丈夫教会了佩琦很多调查性报道的技巧。
  2012年“普利策地方新闻报道奖”的获得者、今年24岁的萨拉也有着类似的经历。与很多做着名记者梦的美国青年不一样,大学毕业后,媒体实习经历丰富的萨拉选择到宾夕法尼亚州《爱国者新闻》这家社区报做一个都市版记者。这份报纸2012年的发行量只有2.5万份,算名副其实的地方小报了。
  这个疯狂的决定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很难接受女儿在一家以前完全没有听说过的报纸工作。“我并不在乎别人的想法,因为我知道它可以让我拥有足够的空间成长。”她说。
  萨拉把小媒体作为起点,是因为在那里“可以拥有各种尝试的机会”。入行不久,萨拉就开始独立进行采访报道,无论面对什么题材,她都努力积累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这种训练的好处是,后来报道性侵案件时,一些涉事名人的粉丝威胁或谩骂她,但拉萨的心态并没受太多影响。
  萨拉也明白,在一家发行量低、影响力小的媒体,很难有顶尖的编辑帮助记者快速成长。她的对策是,运用好社交媒体。她常把发表的报道放在自己的主页上,获得更多来自读者、同行的直接回应。“报纸的发行量有限,但互联网却可以让我接触到全球的读者。”萨拉说。
  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后,多家大媒体向这两位“小报记者”伸出了橄榄枝。萨拉服务的下一个媒体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佩琦则将加盟《洛杉矶时报》。
(原标题:小媒体出身也能斩获普利策大奖)


http://news.sina.com.cn/m/2012-12-24/104925879025.shtml
72#
发表于 2013-1-12 12:09: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老榕
回复@逍遥地人:国际方面,也是造谣为主 //@逍遥地人:警惕好战分子们的险恶

@晃膀子
@知乎 上回答了一个问题:@胡锡进 是个什么样的人。供参考,供讨论,欢迎拍砖。



(4)| 轉發(146) | 評論(34)
31分鐘前來自iPhone客户端


(1)| 轉發| 收藏| 評論


73#
发表于 2013-1-22 10:09: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说说电视记者这行吧

能够提问,有采访的机会,在我看来,未必就称得上是记者。至少在电视这个行业里面,提问和采访,可以用不同的身份,可以是记者,可以是主持人,也可以是幕后的编导,所以有采访人这个词汇。

谈谈我最熟悉的电视台的新闻记者吧,毕竟做了近二十年。职业要求很简单,会采访提问,会撰稿写报道,会配音,懂得如何使用画面,挑选采访内容,能出镜做串场,能做直播现场连线。经验丰富的,可以独立完成深度报道,比如新闻专题。这类专题,短则几分钟,长则几小时。

我一直觉得出镜记者这个称号是中国特色的产物,听说内地大学里面还有这样的专业,其实我觉得,不如改称为“电视记者专业”更恰当一些。

记者这行,平面,电台,电视,现在又有了网络,入行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人文字厉害,但是一面对镜头,就很紧张,或者声音外形不佳,于是和电视电台无缘。同样有的人,文字一般,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因为电视新闻比较快餐,所以在入行后依然有不错表现。

内地电视台,往往同一条新闻,配音不是出镜报道的记者的声音。我明白这是因为有官方规定,比如普通话必须拿到甲等,只是显示自己的记者在报道现场也很重要,于是就有了这样的结果。

其实为何在聘用记者的时候,加上一个基本要求,普通话要达标呢?

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我不知道别人配音的稿子是不是这些出镜记者自己撰写的,如果不是,那么其实这些出镜记者,连电视记者的基本要求,都没有达到。当然,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应该有的机会。

内地还有一种出镜记者,专门做专题节目,开头结尾的出镜,节目当中的采访等,不过,只要不是节目撰稿,节目最终由编导制作完成,那还是称不上记者,叫主持人更恰当准确一些。

记者是把自己隐藏在当事人和新闻事件后面的,拿电视记者来说,不会利用镜头去塑造记者的细心,体贴,关怀,面对任何人,反打镜头上的表情,都应该是中性的。但是非新闻栏目的主持人就不同,就好像过去一年半,我主持“走读大中华',,我是可以有观点,有情绪,而我的编导们,给了我很多镜头,来帮助体现我的情绪,塑造我的形象,所以,我一再说,这不是新闻栏目。有人说记者采访是“一种抵达”,我想了半天,就是不明白。其实采访一点也不玄乎,就是提问,把事实弄明白,把原因找出来。也因为这样,新闻采访,强调的是要有新闻点,一个人再有名,如果没有新闻点,那就不是新闻记者应该采访的对象。

如果一个记者,做新闻只关心新闻中的人,而不是新闻事件背后的原因,那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倾听者,这是不称职的,记者选择一个个案,是因为这个个案背后能够从点到面的带出一个问题,这个个案遭遇的问题,要涉及到公众利益,毕竟,记者不是电台phone-in主持人,倾听别人的倾诉,同样也不是访贫问苦的官家,或者帮助弱势群体的公益人士。如果只是关注人而不去寻求这个人的遭遇背后的原因,那这样的新闻报道是不合格的。当然,这样做会很安全,也很讨巧,但是最终受益的,是媒体人本身,却不是公众。

一个人悲天悯人,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个好记者,未必;一个人如果充满了正义感,是不是就一定是一个好记者,同样未必。这样的人,甚至会因为自己的先入为主,不专业,而影响报道的中立客观,误导公众。

但是一个好记者,一定会具有人文关怀的情怀,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写了一堆,只是想说,行业标准应该不断向上的,是不是?基本概念不应该混淆的,是不是?

阅读( 144万 ) 1月20日 22:30
http://dajia.qq.com/blog/2120330 ... clickscene=homepage

赞同。太过强调“人”在一个事件的感受虽然给公众提供了一个切入新闻事件的新视角,一种新感受。但从某种程度上没有展示人背后的力量,这也是新闻记者要点名给大众看的。她的一些访问好,基于她的选材适合1她的访问方式,但本质上我觉得还像掺了人情味的文艺。这一方面已做的很好,还需从另一方面提高
6分钟前 转播|评论
聪聪: 你一直都是我很喜欢的记者,内地与香港的文化风气不同,所以记者在陈诉表达的方式也是大不同。
11分钟前 转播|评论
兔儿牙: 很对!
12分钟前 转播|评论
刘咪: 闾丘分析的很对啊。。
16分钟前 转播|评论
张云龙: 什么玩意
24分钟前 转播|评论
天目溪: “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不赞同这句,文科生们就是被这句话给毁了--------------- -看不懂哎, 能解释下吗
36分钟前 转播|评论
赵向东: 就事论事就好,瞎琢磨别人的心理,无聊 || 朝槿: 忍了很多天?是柴静出书演讲火一把这几天吗?闾丘姐姐,你是嫉妒还是嫉妒呢...不过呢人家上镜就是比你清新、比你看着舒服,这是事实,嫉妒是没有用的。
37分钟前 转播|评论
天佐: 那是什么 来决定的?|| 刘鑫炎: "因为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 不赞同这句,文科生们就是被这句话给毁了
38分钟前 转播|评论
hunhun: 内地县区级新闻从业人员路过,没有发言权。
38分钟前 转播|评论
天佐: 閭丘是喜欢柴静的
41分钟前 转播|评论还有 赵楠yoyo、可二、周儿等众多用户进行了转播或评论
<< 上一页 1234567
74#
发表于 2013-1-29 20:03: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克勤
【高勤荣,揭黑遭遇冤狱8年,再揭面临死亡威胁】58岁的@高勤荣扬眉剑出鞘,曾任山西青年报记者。1998年5月率先揭露运城假渗灌工程,同年12月被刑拘、逮捕。1999年以“受贿罪介绍卖淫罪诈骗罪”罪名判刑12年,冤狱8年。出狱后,他以公民记者身份再赴一线曝光大量黑幕,昨遭“房媳”死亡威胁。铁血记者!



(528)| 轉發(10116) | 評論(2629)
今天10:13來自新浪微博


75#
发表于 2013-2-28 09:26: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何满1
//@赵东山://@乖乖老鼠: //@龙灿: 祝福长平老师。

@覃里雯
今天遇到位流亡的公知朋友,小半辈子秉持“一点点推后新闻红线”的理想,自以为谨慎地推着,忽发现红线已在身后,稀里糊涂成了异端。如今带着孩子和身体不好的妻子,做份勉强的工作,没有冲天怨气,也不爱摆高调对抗姿势,只是温和而伤感地谈谈既往。精明的人们或各有高见,我的敬意却要送给这些傻人。

(7)| 轉發(280) | 評論(64)
2月27日05:21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76#
发表于 2013-3-14 00:46: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reddress
犀利,大实话。可悲的是,中国调查记者的生活状态必须要翻墙到外国去看

@去V的刘建锋
今年1月,受世界保护记者组织的委托,纽约时报摄影记者Jonah M. Kessel和助理Adam Wu三次来访,花三天时间拍摄,尔后制作了这份有关调查记者的视频,今天在网站发布,朋友看见了告知我,要翻墙才能看到:http://t.cn/zYB2Cdl



(1)| 轉發(3) | 評論(4)
9分鐘前來自美图秀秀


| 轉發| 收藏| 評論
30秒前 來自新浪微博


77#
发表于 2013-5-3 22:19: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联合国
[世界新闻自由日]谁是“记者”?人权专家指出,记者观察和描绘事件,收集和分析各种事件、言论、政策以及会对社会造成影响的建议,其目的是整理以上这些信息,集合各种事件和分析,从而为某个社会行业或整个社会提供信息。记者包括所有媒体工作者和后勤人员,以及随时扮演记者角色的“公民记者”。


(10)| 轉發(90)| 收藏| 評論(51)
19分鐘前 來自联合国 |  檢舉



#随手拍#活动开始啦!5000万巨奖、10万个中奖机会等你来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共51條全部| 共同評論| 認證用戶| 關注的人
茜akane茜:默默的 (2分鐘前)
邹毅之:我们这只有新闻,没有自由! (2分鐘前)
盼兲明:在兲朝可行不通 //@博联社马晓霖:【人人记者】联合国定义了,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今后不需要查验记者证了吧? (3分鐘前)
天上住着的人:回复@盲佬007:小心水表 (5分鐘前)
吴钩断水:为铊代言 (5分鐘前)
v郭杰:我们也过? (5分鐘前)
老鼠夹子备用://@ZSD牧野义魂: //@空方代表-咔:转发微博 (5分鐘前)
博联社马晓霖:【人人记者】联合国定义了,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今后不需要查验记者证了吧? (6分鐘前)
神圣爱神:记者 就是记录事件的人 不用说太多 只需要感受 感觉 感悟 (6分鐘前)
静待荼靡香:每个人都记录。每个人都要真实。 (7分鐘前)
後面還有41條評論,點選查看>>




78#
发表于 2013-5-17 16:45: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女星陈好和央视主持张羽疑卷入刘铁男贪腐案


浙商网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涉嫌违纪与温州洞头籍商人倪日涛结成官商同盟等消息,得到印证。有关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早在几个月前,有关部门就对倪日涛及其在温州的企业进行了调查。
    昨天,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记者从中央纪委获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铁男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而在4个多月前,被举报者称为“裙带商人”的倪日涛却向记者声明:“这是诽谤!”
    今天上午,记者前往温州市车站大道2号华盟广场15楼的倪日涛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浙江中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采访,电梯口、门口没看到标有中源企业名称的牌子。该大楼知情人士透露,早在一年前“中源”就搬走,不知去向。今年年初,曾有一大队人马曾前来调查。


    记者查阅市工商局的有关注册信息后发现:“中源”成立于1999年4月16日;注册资本为2亿元;经营范围为“对电力工业企业、机电工业企业、旅游业的投资(不含金融业务);机械电子设备、纸浆、纸张、印刷制品、纸制品的销售;货物进出口。”目前仍处于在册状态。
    上午,记者拨打“中源”当时公开的电话号码,听到传来的是一服装市场的广告铃声。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后发现,“中源”还曾在去年7月发布遗失声明称:企业公章、财务章、法人章,特此声明原印鉴作废。
    1962年8月出生的倪日涛,是洞头大门岛人。他22岁时到当时的机械工业部发电设备服务中心工作;27岁就担任中国机电工业联销公司上海公司经理;34岁时任注册资本为1亿元的上海中机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42岁时任中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0年,倪日涛一进军造纸业,就曾狂飚般地通过并购、租赁,建立起了横跨川、桂、湘、赣、闽等省的造纸业王国,但他屡屡碰到官司。
    2003年6月,倪日涛在加拿大卑诗省注册成立加拿大绿色资源有限公司(CGR)。相关人士举报称,CGR成立之初的股权结构为:倪日涛占90%、刘铁男妻子郭静华占10%,双方共同担任公司董事。郭静华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处级干部。2005年12月,郭静华将股东及董事的身份变更为儿子刘德成。
    有关人士实名检举倪日涛玩“自己收购自己”的跨国资本游戏:在国内银行贷款2亿美元以上,“买”自己花了相当6500多万元人民币提前收购的加拿大企业New Skeena制浆厂。而刘铁男在施加权力影响,试图促成这项贷款。
    举报人称,最后,他的举报,让这个“左右互搏”之举终止。


    当时倪日涛还曾解释:“虽然自己与刘铁男熟悉,他的儿子刘德成也确曾在自己公司上班,但我和刘铁男没有业务往来,他也没有批复我任何项目,银行贷款我都没有贷到,贷到也是正常合法贷款。根本没有往刘德成账户打钱这回事。并且,当时CGR注册资金才10万加元。刘德成只占10%的股份,而且是实际到位的资金,不是干股,早已退掉股份了,现在已经没关系了”
    尽管这些年倪日涛在全国各地签订了不少的大投资项目,但在网络上,却很难搜索到倪日涛的个人照片或合影。温州商界的一位人士曾透露,倪日涛很低调,一般不愿意在媒体上抛头露面。
    这两天,记者查找了大量的资料,试图找到倪日涛和他掌控的企业在温州的“足迹”,但只有点滴发现:倪日涛曾在温州著名的“张叶生受贿案”中担任证人。2001年10月,倪日涛的中机公司副总经理、洞头老乡叶统余,被瑞安市人民法院判决犯行贿罪,法院查明叶统余向原瑞安市工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瑞安市政府三电办公室主任张叶生行贿人民币30万元、美元12000元。双方违反有关招投标规定签订了总额计2100余万元的合同。
    叶统余的辩护律师说,当时,他辩称本案是单位行贿。证人倪日涛等则指证叶统余承包了中机公司成套设备部和案发后伪造账册等事实。
    《时代周报》此前的报道称,陈好、张羽在黑龙江国中水务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夜暴富,让销声匿迹多年的倪日涛再度浮出水面。
    2006年上半年,陈好、张羽分别买入ST黑龙280.3万股、217.26万股,成为ST黑龙第一、第二大流通股股东。
    此时,正是中竹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竹控股)介入重组ST黑龙的敏感时期。
    中竹控股实际控制人便是倪日涛。在入主ST黑龙前,中竹控股通过旗下的中竹纸业集团,先后控制了四川雅安竹浆厂、福建邵武竹浆厂、江西宜春造纸厂等企业,并一度控制过延边石岘白麓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462.SH,下称ST石岘)、吉林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18.SZ,下称ST吉纸,已更名为苏宁环球)等上市公司。
    蹊跷的是,在正式成为ST黑龙第一大股东后不久,中竹控股即神秘退出。直至此番因陈好、张羽事件重回公众视野,倪日涛的名字才重新浮出水面。 “倪日涛这人我没见过,但听说过,专门搞资本运作的。” 6月11日,温州一位着名企业家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倪日涛的手下大部分都离开了,他的公司已经举步维艰。”
    2006年5月15日,中竹控股通过竞拍,以2012万元的价格,取得黑龙集团公司持有的ST黑龙14300万股国有法人股,成为ST黑龙第一大股东,占公司43.7%的股份。
    事实上,早在2004年年底,也即中竹控股成立几个月后,中竹控股即与黑龙江方面签订了初步的投资协议,开始介入ST黑龙的重组。其后,倪日涛系人马进入公司董事会。
    为配合重组,2004年12月,倪日涛注册成立了齐齐哈尔中纸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齐齐哈尔中纸),注册资金5000万元,中竹控股占90%股份。此后,齐齐哈尔中纸又出资成立齐齐哈尔宏远物流有限公司。据悉整个重组工作由倪日涛负责,李宝忠直接参与运作。
    2005年7月23日,ST黑龙公告,齐齐哈尔市国资委及公司大股东黑龙集团决定引进战略投资者中纸有限公司。10月22日,ST黑龙再次公告,公司将全部生产性资产租赁给齐齐哈尔中纸,每个月的租赁费用为50万元。据悉上述租赁的资产评估价值为12.59亿元,每月50万元的租赁费尚不够公司日常开销。
    2006年4月,因与银行的债务纠纷,黑龙集团持有的ST黑龙股份被黑龙江省高院冻结。5月15日,中竹控股通过拍卖取得ST黑龙43.7%股份。3天后,ST黑龙暂停上市,直到今年4月17日复牌。
    8月9日,黑龙江省高院正式下达执行裁定书,裁定将黑龙集团所持有的ST黑龙14300万股国有法人股变更为中竹控股所有。当日,中竹控股签署《ST黑龙收购报告书》,表示“一年内不会转让已经收购的黑龙股份之股份”,并承诺“将齐齐哈尔中纸的全部新闻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但仅仅2个月后,中竹控股与ST黑龙的合作即生变数。10月19日,ST黑龙公告:鉴于ST黑龙重组方无法履行合作条款,公司与齐齐哈尔中纸同意解除(终止)双方于2005年9月26日签订的《租赁合同》。
    中竹控股就此神秘退出ST黑龙,ST黑龙和中竹控股都没有披露内中隐情。
    与ST黑龙类似,中竹控股重组位于吉林的ST石砚、ST吉纸等上市公司,结局都是无疾而终。有知情人认为,中竹控股其意不在重组,而在于上市公司的资产。
    “中竹纸业用租赁的四川雅安造纸厂资产注册,到处收购上市公司和破产企业资产,搞所谓的资本运作。” ST吉纸一位职工对时代周报记者如是评价中竹纸业。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得知,倪日涛为温州洞头县人。1994年7月,全民所有制的上海南疆机械成套公司成立,倪日涛任法人代表。但公司仅存在3年,即于1997年12月注销,其债权、债务委托上海中机能源工程有限公司代为承收承付。
    1996年9月,上海中机能源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下称上海中机),倪日涛出任法人代表、董事长。有意思的是,上海中机刚成立,公司副董事长兼副总经理、倪日涛的洞头老乡叶统余,即因频繁对外行贿事发。
    据时代周报记者得到的浙江瑞安法院判决书显示,1996年10月至1998年间,叶统余先后在温州、瑞安、上海等地四次送给原瑞安市工业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三电办”主任兼瑞安市电力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某人民币30万元、美元12000元。其间,双方违反有关招投标规定签订了总额计2100余万元的合同。2001年,叶统余因犯行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
    上海中机成立后,进行过复杂的工商变更,包括注册资金、法人代表、企业住所等等,其初始4家股东的股份,后来全部转让给湖北中能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而且上海中机的董事会中也已经不见倪日涛的身影,但时代周报记者获悉,上海中机现任董事长范春龙系由大股东湖北中能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委派,而注册资金1.1亿元的湖北中能,正是倪日涛控制的企业,由倪日涛控制的浙江中源持有其91%股份。
    在上海中机4大股东中,上海海峰、上海海申系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为国家经贸委指导下一全国性社会团体。上海中机对外宣传,公司隶属于国家经贸委,所谓“隶属关系”,或许正从这而来。


    2000年1月,上海中机租赁国内最大的漂白硫酸盐竹浆生产基地—雅安制浆造纸厂,并于同年3月成立雅安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但倪日涛并没有将雅安制浆造纸厂带出困境。在雅安中竹租赁经营多年后,2007年3月5日,负债20.84亿元的雅安制浆造纸厂宣布破产,其后被金光纸业(APP)以9.2亿元的高价拍下。
    “倪日涛注册的公司租赁了雅安纸厂,仅交了数百万元租赁费,但马上就将雅安纸厂的资产当作自己的资产,注册了一亿多注册资本的四川中竹纸业。”雅安中竹一位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时代周报记者获得的上海中机年检报告显示,上海中机已连续多年亏损,其中2006年亏损976万元,2007年亏损516万元,目前公司尚未参加2008年度年检。
    在倪日涛的棋局中,最核心的企业,除上海中机外,还有声名显赫的中产经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产经)。
    2002年3月12日,中产经成立,注册资金5亿元,股东为雅安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中能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和浙江中源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倪日涛为法人代表。雅安中竹以实物出资4亿元,占中产经80%股份。
    2002年3月4日,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6.8亿元,由中竹控股持有67.64%的股份。3月14日,中产经和中竹纸业共同出资收购邵武竹浆厂整体资产,重新注册成立邵武中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达到7亿元,倪日涛任法人代表。在此前后,中竹纸业又收购了湖南、江西、广西等地多家纸业公司,成立怀化中竹、宜春中竹、柳州中竹等企业, 2003年8月,山东省中鲁远洋渔业股份有限公司与中产经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所持青岛双鲸药业有限公司95%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产经,转让价款为人民币1600万元。
    短短几年时间,倪日涛就通过其控制的中产经、上海中机,收购或控制了10多家企业。
    6月13日下午,时代周报记者找到其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地址——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58号1306室,但1306室并没有中产经公司。6月16日,记者几经波折,找到中产经的办公地点,上海陆家嘴华夏银行大厦25楼,却发现这里已经人去楼空。物业告知,中产经两周前刚刚搬走。
    当天下午,在浦东环球广场大厦的27楼顶层,记者找到包括中产经、上海中机和上海宏远的联合办事处,此三个公司均由倪日涛掌控。
    但针对采访要求,公司工作人员告诉时代记者,他们都不知道倪的电话,有事情倪日涛会主动联系他们。一直到6月22日,倪日涛一直不肯露面。
    “倪日涛发家的秘诀没有别的,就是利用其政府人脉入股和合作借口,进入到国有企业改造过程当中,获取好处。”一位曾追随倪日涛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发现,倪日涛确实与不少官员关系熟稔2004年6月,中纸集团有限公司成立(2005年更名为中竹控股有限公司)。公司共有3位董事,除倪日涛外,董事甘智和格外引人关注。
    公开信息显示,甘智和,1945年出生,曾长期在国家建材局、国家经贸委等部门担任领导职务;2003年-2005年8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2004年,甘智和曾以发改委副秘书长名义,在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合作交流会上发表讲话。而此时倪日涛资本运作的主要方向,亦在东北。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除入主ST石砚、ST吉纸、ST黑龙3家东北上市公司外,倪日涛还广泛参与了东北的一系列投资。仅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2005年5月,在“吉林国有工业企业产权转让暨项目招商大会”上,中产经及其关联公司,就签署了3个受让白山市国有企业产权的协议,包括新宇煤矿国有资产整体转让、白山市人参产业整合国有资产产权整体收购和ST石岘国有股权转让协议,总价值超过4亿元。
    同年8月23日,中产经与白山市签订了“战略伙伴关系”。当天,白山市城市信用联社与中产经签订了投资入股协议,白山市宾馆与中产经签订了建设市中源国际大饭店框架协议。此后,白山市政府有关部门又与中产经签订了“嵩华纸业林纸一体化一期工程项目”,据称总投资额高达25亿元。
    知情人士透露,甘智和在位时,即与倪日涛过从甚密。退休后,甘即成为中竹控股董事。除中竹控股外,甘智和目前还是晨鸣纸业股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天山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该知情人士还透露,倪日涛在加拿大注册有多家公司,其中一家名为“Sun Wave Property Inc.”的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系由倪日涛与林娜各出资60%和40%成立。据了解,林娜的父亲曾在倪所投资的两个地级市担任主要领导。
    有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称,2005年,曾有人向中国证监会举报倪日涛涉嫌诈骗上市公司,并历数倪日涛的“八宗罪”,包括“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财产”、“虚假出资或抽逃注册资金”等,据称证监会曾着手调查,但未有下文。
http://news.163.com/13/0517/01/8V1QR4HE0001124J.html#p=8V2OT49200AN0001


79#
发表于 2013-5-23 12:42: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挟尸要价》作者张轶因病逝世 仅28岁


晨报摄影记者张轶@秦人张 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于2013年5月22日14时在陕西渭南逝世,享年28岁。张轶就是摄影作品《挟尸要价》的作者,该幅照片获得2010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最佳新闻照片奖。                                                                                       
               
                                                                        2013-05-22 14:40                来自新浪微博               
                                [url=]转发(5864)[/url]                |                [url=]收藏[/url]                |                [url=]评论(2586)

[/url]
[url=][/url]
[url=]《挟尸要价》作者公布全套照片[/url]
[url=][/url]
[url=]船主坐在船头等着钱到位[/url]

[url=][/url]
[url=]打捞人员将第二名遇难学生遗体从水里拉起[/url]
[url=][/url]
[url=]长江大学派来人员专门协商打捞学生事宜[/url]
[url=][/url]
[url=]岸边焦急等待的师生[/url]
[url=][/url]
[url=]打捞者和学校的人交涉[/url]
[url=][/url]
[url=]从连续手势看并不像在商量如何靠岸[/url]
[url=][/url]
[url=]打捞者一行示意将第二名遇难学生遗体交给师生[/url]
[url=][/url]
[url=]打捞者将第二名遇难学生遗体交给岸上师生[/url]
[url=][/url]
[url=]师生们将打捞上来的遇难学生紧急送往医院[/url]
[url=][/url]
[url=]打捞者停止打捞在船上抽烟喝水[/url]
[url=][/url]
[url=]学生们在岸上苦等第三名遇难同学[/url]
[url=][/url]
[url=]岸上的打捞者一方受到校方筹集的欠款[/url]
[url=][/url]
[url=]打捞人员将第三名遇难学生的遗体拉上水面[/url]
[url=][/url]
[url=]打捞人员把第三名遇难学生交给长江大学师生[/url]
[url=][/url]
[url=]师生与警察将第三名遇难学生抬上救护车[/url]
[url=]图/记者 张轶[/url]
[url=]

新浪传媒讯 据《潇湘晨报》新浪官方微博称,潇湘晨报摄影记者张轶因患肝癌医治无效,于2013年5月22日14时在陕西渭南逝世,享年28岁。张轶就是摄影作品《挟尸要价》的作者,该幅照片获得2010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最佳新闻照片奖。[/url]  张轶,1985年出生,2009年5月大学毕业后进入《江汉商报》,成为一名摄影记者。2009年10月24日他拍摄的《挟尸要价》新闻组照屡获大奖,同时也引发了全国摄影界的大讨论,后离开《江汉商报》,生前为湖南《潇湘晨报》记者。
  《挟尸要价》获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
  《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江汉商报》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照片素材来源于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大学生何东旭、方招、陈及时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面对同学们的“跪求”,个体打捞者不仅不为所动,而且挟尸要价,一共收取了3.6万元的捞尸费的事情。
  2010年,《挟尸要价》夺得了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而照片的获奖,引来一片质疑之声。8月23日上午,人民摄影“金镜头”评委会针对《挟尸要价》图片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调查结论认为,《挟尸要价》的新闻是真实的,不存在造假问题。
[url=]http://news.sina.com.cn/m/2013-05-22/160527196187.shtml[/url]               
       

8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3:14: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性之美丽
向硬汉崔松旺敬礼!!——他连续四天在火车站假扮智障人,拣烟头、抢食地摊上吃剩的凉皮,最终“如愿”以500元的价格被卖进黑窑厂干活,卧底期间多次被打,趁喝水之机上演生死逃亡。后协助警方,控制了8名黑窑厂老板和招募人,解救智障奴工30名。他叫崔松旺,河南电视台记者!@左小祖咒 @薛蛮子@何兵




(2573)| 轉發(16529) | 評論(2524)
5月31日 22:33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