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31 18:29: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07
作者:周俊生
其中 qízhōng
2020131日《新京报》第2版刊登文章《防疫关键期,岂容主责者“一问三不知”》。文中写道:“疫情是对全社会的一场大考。这其中,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能力素养的最直接考察。”这段话中的“其中”一词使用有误。
“其中”的意思是那中间。“其中”这个话语形式是代词“其”和方位名词“中”的组合,它中间即有指代的成分,因此“其中”的前面不应该再写上“这”“那”之类的指示代词。文中“其中”的前面出现了“这”,造成了语意重复。
如果文中的“其中”只出现了这个问题,那只要把它前面的“这”删去就可以了。但这个“其中”的使用还存在另一方面的错误。“其中”指的是所称事物中的一部分,但文中“其中”的后文是“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能力素养的最直接考察”,这是一个全称判断,与其主语“其中”存在矛盾。
因此,修改这段话,不仅在于要删去“其中”前的“这”,更必须看到的是“其中”和“是”的不能搭配。一般来说,可以把“是”改为“有”,但是说“其中也有对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能力素质的最直接考察”,虽然话语通顺了,但一般不这样说话。其实,就这段话来说,把“其中”删去,保留“这”更好(当然后面的逗号要删去)。
更进一步,把“这”和“其中”一起删去也是可以的,“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能力素养的最直接考察”的主语承前为“疫情”(上引文字中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这样,整段文字就成为:“疫情是对全社会的一场大考,也是对各级领导干部责任意识、能力素养的最直接考察。”读上去就清楚多了。
编辑:陈茗

772#
 楼主| 发表于 2020-2-1 19:53: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08
作者:周俊生
健康 jiànkāng
202021日《人民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科学饮茶好处多多》。文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在国家一级茶艺技师龚雪看来,发挥饮茶功效,关键是要学会科学饮茶。首先,选择健康合格的茶叶。‘外形再美只三分,七分内质最重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泡一下,品其中的口感,闻茶汤的气味。’龚雪认为,好的茶汤晶莹剔透,香气四溢,口感醇厚。”这段话中的“健康”一词使用有误。
“健康”的本义是指身体发育良好,机理正常,有健全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引申后又指事物情况正常,没有缺陷。“健康”的前一个意思,一般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品,如“身体健康”;“健康”的后一个意思虽可以用于物品,但一般限于文化、思想类的抽象事物,而不能用于自然物品或工农业制作产品,如“思想健康”。这段文字中的“健康”,其使用对象是“茶叶”,但“茶叶”是一种具象的农业产品,“健康”不能适用。
从这段文字的叙述内容来看,作者说的是“茶叶”的优劣程度,根据这个意思,可把“健康”改为“质量”。原文用“健康”和“合格”组成一个并列短语,共同修饰“茶叶”,只是由于“健康”不适用而不能成立;修改后用“质量”和“合格”组成一个主谓短语,它对“茶叶”起到的同样是修饰作用,适用于文中。
编辑:陈茗

77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 20:16: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09
作者:周俊生
芥蒂 jièdì
202021日《北京晚报》第14版刊登文章《铁打的营盘“起落”的兵》,其中写道:“《春风十里》中,最动人之处就在于作者毫无芥蒂地对‘世情’的描述,围绕在李满全身边的是一群个性鲜明的人物,而所有的人都在围绕着‘关系’打转转,只不过石钟山将传闻中的‘朝中有人好做官’的潜规则写得更为直接。”句中的“芥蒂”一词使用有误。
“芥蒂”,本是指在管道等工具中起梗阻作用的东西,通常用来比喻心里对他人的嫌隙或不快,如“心生芥蒂”。“芥蒂”的比喻义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通常用于人际关系(包括机构与机构乃至国与国的关系),如句中所说“毫无芥蒂”,意思就是使用主体对关系人完全没有什么不愉快的想法。句中说的是使用主体“作者”(即句中另一处出现的“石钟山”)在从事“对‘世情’的描述”这一行为时“毫无”某种心理状态,而不是指他与“世情”之间“毫无”不愉快的心思。因此,“芥蒂”的词义不合表达需要,不能适用。
作者在从事“对‘世情’的描述”这一行为时究竟“毫无”什么样的心理活动,从句中乃至引语所出全文中看不出来。因此对“芥蒂”的修改,只能根据社会常理来进行。一般地说,在汉语应用的现实世界,一个作家在写作时,特别是在从事“对‘世情’的描述”这一行为时,可能会产生某种思想担忧,担心会受到社会批评乃至权力干预,从而在下笔时出现犹豫,也有的作家因这种思想担忧的存在,在从事“对‘世情’的描述”这一行为时会有所取舍(这里说的并不是作家按文学写作的要求对材料的取舍,而是以某种文学写作以外的要求对材料进行的取舍)。如果这样的判断是准确的,那么,可以把“芥蒂”改为“顾虑”“保留”之类的词。
编辑:陈茗

774#
 楼主| 发表于 2020-2-3 18:18: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10)
作者:周俊生
慰问 wèiwèn

2020年2月3日《浙江日报》第1版刊登报道《王家扬同志遗体在杭州火化》。文中写道:“王家扬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这个句子中的“慰问”一词使用有误,
“慰问”的意思是安慰问候。“慰问”的指向对象一般应是辛苦的人或下处于困难中的人,但有一个前提条件,这个人必须是活着的人。句中的“慰问”和另一个动词“哀悼”并列在一起,它们共同的指向对象是“王家扬同志”,但从句中所叙可知,“王家扬同志”已经“逝世”,也就是说他不再是一个活人了。对于死去的人,行为主体“有关领导同志”可以“表示哀悼”,却不可能“表示慰问”,因此“慰问”是不能适用的。
“慰问”所出现的这个使用错误,原因在于作者苟省了必要的话语,使“慰问”只能和“哀悼”一起,指向于已经“逝世”了的“王家扬同志”。以生活常理来说,“慰问”的行为主体“有关领导同志”从事“慰问”这一行为,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王家扬同志”病重甚至病危期间,其时指向对象“王家扬同志”还是一个活人,可以搭配;另一种是“王家扬同志”已经“逝世”,“有关领导同志”向其家属“表示慰问”,其时指向对象已移为家属,他们因“王家扬同志”的“逝世”而情绪哀伤,属于“慰问”适格的指向对象。但是这两种情况都需要在句中写出,不可苟省。
因此,如果是前一种情况,应该把“王家扬同志逝世后”改为“王家扬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让后面的“慰问”和“哀悼”分别与“病重期间”和“逝世后”的指向对象“王家扬同志”搭配;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则应该在“表示慰问和哀悼”前加上“向其家属”之类的话语,这样“表示慰问和哀悼”的对象都是“家属”,其搭配才是合适的。
另外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慰问”的注释值得商榷。《现汉》释文是:“动词。用话或物品安慰问候(辛苦的人或困苦的人):……”(书证略)。这条释文在“安慰问候”前加上了“用话或物品”的修饰语,但既是“安慰问候”,自然是用“话”表达的,因此“用话”的说法纯为多余,反造成释文语言的赘余。另外,人在从事“安慰问候”这一行为时,送上一些物品固然是常情,但并不是从事这一行为时的充要条件,而加上“用物品”的修饰语,就使得人在从事“安慰问候”这一行为时必须带上“物品”,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作为词典的释文,应该用最简单的话语说明词语的意思,更不可以附加与词义不相关的内容。因此,《现汉》对“慰问”所作释文中,在“安慰问候”前的“用话或物品”之语应该删去。



编辑:董莉

775#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8:50: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疫情报道,这30个语言文字问题别出错!

导语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这是某党报一则报道标题的一部分。你看出了什么问题吗?

连日来,众多媒体都奋战在疫情一线积极报道,但也出现了一些差错。我们选取以下30个语言文字问题作为提醒,都是疫情报道需要引起注意的。

1. “湖北省长”“武汉市长”表述不妥
注:许多网络媒体将湖北省省长表述为“湖北省长”、将武汉市市长表述为“武汉市长”,不规范。

2. “消防官兵们”表述不妥
例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类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消防官兵们的工作性质,也是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注:“消防官兵们”的表述不妥,可改为“消防人员”或“消防指战员”。

3. “国家卫健委”易错作“国家卫建委”
注:规范的简称最好是写作“国家卫生健康委”。

4. “交通运输部”不是“交通部”
例句:各地应尽快落实交通部、公安部相关精神,撤掉违规设立的路障。
注:“交通部”应为“交通运输部”。

5. “国家科技部”表述不妥
例句:1月22日,国家科技部紧急启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科技应对”第一批8个应急攻关项目,经费已拨付到位。
注:“国家科技部”表述不妥,应为“科技部”。

6. “几率”还是“概率”
例句:有些医护人员鬓角头发比较长,防护帽不能完全遮挡住,有暴露风险,也加大了被感染的几率。
注:“几率”应为“概率”。“几率”是“概率”的旧称。

7.  “白血球”还是“白细胞”
例句:如果身体本来不好,又出现感染症状,可以戴好口罩去医院检查血常规,看白血球指标是否偏低,再做一个胸部CT 。
注:“白血球”应为“白细胞”。“白血球”是“白细胞”的旧称。

8. “不记报酬”还是“不计报酬”
例句:无论生死,不记报酬。
注:“不记报酬”应为“不计报酬”。
9.  “只”还是“支”
例句:已有30只医疗队共4130人抵达湖北。
注:“只”应为“支”。医疗队、救援队、探险队、先遣队等的量词是“支”不是“只”。

10.  口罩的量词不用“支”
注:最近的肺炎疫情新闻报道中,关于口罩的量词使用很杂乱,有的用“只”,有的用“支”,有的用“个”,有的用“副”。“只”是媒体常见写法,也有的写作“个”,有的媒体写作“副”,我们认为也没有问题,但写作“支”是不对的。

11. “戴口罩”还是“带口罩”
例句:洗手和出门带口罩是最被频繁提到的两种预防措施。
注:“口罩”要“戴”,“带”在身上不管用。

12.  “体温监测”还是“体温检测”
例句:做好体温检测、医学排查等卫生检疫工作。
注:“体温检测”应为“体温监测”。非常时期,体温测量后的监控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平时的体温,也应该表述为体温测量。综上,我们认为,任何时候写作“体温检测”都不规范。我们认为,疫情报道中写作“体温监测”才是规范的。

13. “爆发”还是“暴发”
注:“暴发疫情”不写作“爆发疫情”。这个问题,有些媒体经常混用。

14. “阻击战”还是“狙击战”
例句: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注:“狙击战”应为“阻击战”。

15.“物资供应”还是“物质供应”
例句:确保疫情防控物质供应。
注:“物质供应”应为“物资供应”。

16. “必须品”还是“必需品”
例句:保障生活必须品不断档不涨价。
注:“必须品”应为“必需品”。

17. “义无返顾”还是“义无反顾”
例句:义无返顾奔赴疫区。
注:“义无返顾”应为“义无反顾”。

18. “共度难关”还是“共渡难关”
例句:共克时艰,共度难关。
注:“共度难关”应为“共渡难关”。

19. “形式严峻”还是“形势严峻”
例句:鉴于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式严峻,请不要外出聚餐聚会。
注:“形式严峻”应为“形势严峻”。

20.“形势严竣”还是“形势严峻”
例句:针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竣的情况,我县采取超常规措施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注:“形势严竣”应为“形势严峻”。

21. “置身度外”与“置之度外”
例句:面对疫情,他将个人的安危置身度外。
注:“置身度外”应为“置之度外”。“置身度外”不成词。

22. “弛援”还是“驰援”
例句:×航执行首批弛援武汉医疗支援包机。
注:“弛援”应为“驰援”。

23. “是否是”与“是不是”
例句:对于感染源是否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目前还在调查中。
注:“是否是”应为“是不是”。

24. “截止”与“截至”
例句:截止1月26日晚21时,共筹集1150万元善款。
注:“截止”应为“截至”。

25. “流言止于智者”
例句:荀子云:“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只有关注权威信息,才能做到不信谣不传谣。
注:引用要尊重原文。“流言止于智者”应为“流言止于知者”。

26. “切记不要”与“切忌不要”
例句:疫情面前,切忌不要造谣传谣。
注:“切忌不要”可改作“切忌”或“切记不要”。

27. “蔓延势头”还是“漫延势头”
例句:坚决遏制疫情漫延势头……
注:“漫延势头”应为“蔓延势头”。
28.“省(区、市)”还是“省(市、区)”
×个省(市、区)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例。
注:注意,“省(市、区)”应为“省(区、市)”。

29. “同舟共济”还是“同衷共济”
例句:同衷共济,抗击疫情。
注:“同衷共济”应改为“同舟共济”。注意,“同舟共济”易与“和衷共济”杂糅成“同衷共济”“和舟共济”。

30.  时间表述应规范
例句:24日晚22时20分,空军1架飞机从西安咸阳机场紧急起飞……
注:“晚22时20分”应为“22时20分”。注意区分时间的表述方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VNHncsvt5mVNf-iVBBS0g


编辑:董莉


776#
 楼主| 发表于 2020-2-4 19:34: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11)
作者:周俊生
世界观 shìjièguān
2020年2月4日《中国青年报》第9版刊登文章《70、80、90后姑娘们,写作吧!》。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她们相聚在一个网文平台,各自敲击键盘,在电脑屏幕前恣意潇洒地构建一个磅礴的世界观;每天写完新的章节,关掉电脑,她们站起身又回归‘三次元生活’的女性身份。”其中的“世界观”一词使用有误。
“世界观”,指的是人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看法,一般指人所秉持的观念和在这种观念之下形成的对社会上各种现象的看法。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引语中说的是作为小说作家的“她们”所从事的小说创作,引语中将“她们”的这种活动称为“构建”。小说创作当然也能够反映“她们”的观念,但就“她们”所从事的“构建”活动的结果来说,则应该是各种出现于社会上的各种人物和各种社会现象的文本呈现,而不是这个观念本身。因此,这段文字中的“世界观”与作者所要表示的意思是不能切合的。
应该把“世界观”改为“世界”。“世界”是个多义词,这里可以指作为小说作家的“她们”在作品中“构建”的所有社会内容,符合句中需要。
另外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世界观”的注释很不准确。《现汉》的释文是:“名词。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唯心主义的世界观相对立,辩证法的世界观和形而上学的世界观相对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也叫宇宙观。”这个释义存在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世界观”在现代汉语中有专科词和通用词之分,《现汉》的这个释文只给出了“世界观”在哲学上的专科义,实际上“世界观”还存在一般的通用义,比如在人们的交流中,对某一社会现象出现不同的看法,没有必要使用哲学意义来解释这种情况。因此,《现汉》应为“世界观”增设一个通用义的义项。
第二,即使是《现汉》为“世界观”给出的哲学意义的专科词义,也已过于陈旧,不能反映当下哲学界对“世界观”的认识了。这条释文从1978年12月的第一版到目前使用的2016年9月的第7版,在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一字未改,一仍其旧,这是这部词典让人很感失望的地方。



编辑:董莉

777#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19:52: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size=0.83em]25021580903399_.pic.jpg (48.8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7 秒前 上传






编辑:董莉

778#
 楼主| 发表于 2020-2-5 19:56: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12)
作者:周俊生
返工 făn'gōng

2020年2月5日《工人日报》刊登文章《战“疫”当前,坚信科学理性的力量》。文中写道:“眼下各地的返程与返工渐次启动,对上班‘聚集传染’的担心开始多了起来。”句中的“返工”一词使用不妥。
“返工”,指的是因为质量不合要求而重新加工、制作或施工。句中的“返工”说的是返回工作岗位的意思,“返工”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返工”改为“返岗”或“复工”。“返岗”指返回工作岗位,“复工”指停工或罢工后恢复工作,这两个意思都切合句中要表达的意思,可以选用。
2020年初,各地出现一场十分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由于遇上当年春节期间的长假,影响到了假期结束后人们返回原工作或居住地和企事业单位节后恢复运作,其时“返程”一词成为热词,“返工”受其影响也被用来指返回工作岗位的意思。但这个意思有现成的词表达,而“返工”与此不合,没必要对其赋予新义。
实际上,在引语所出同一篇文中,作者更多用的还是“复工”,如:“返程复工潮来临,防止疫情扩散压力增大。”又:“做好科学防疫与开工复工,是企事业单位和职工面临的一道共同命题。”



编辑:董莉

779#
 楼主| 发表于 2020-2-6 18:55: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13)
作者:周俊生
全然 quánrán

2020年2月6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他奏响了他的星辰大海》。文中写道:“这声音犹如电子的瀑流,却因为全然使用真鼓和真乐器,而成为具有实在质感和人性温度,酣畅淋漓、轰轰烈烈、波澜壮阔,奔驰的、飞翔的、滚烫的、浪漫的、激动人心的摇滚乐!”句中的“全然”使用有误。
“全然”的意思是完全地。“全然”一般用来形容人的状态,其使用对象通常具有抽象性,同时它大多用于否定式。如“他全然不考虑个人得失”“他全然无视操作要求”,这两个例句中的“不考虑”“无视”都是人的某种状态,使用对象“个人得失”“操作要求”都是抽象事物,同时它们又都是否定式,因此符合要求。句中的“全然”,其使用对象“真鼓”“真乐器”是具象的物品,既不是人的状态,也不具有抽象性,同时其句式也不是否定式的,因此,“全然”的使用不合适。
应把“全然”改为“全部”。句中的“真鼓”“真乐器”是组成并发出“这声音”的所有实体事物,因此用“全部”是合适的。



编辑:董莉

780#
 楼主| 发表于 2020-2-7 20:07: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514)
作者:周俊生
运转 yùnzhuăn

2020年2月7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1版刊登文章《疫情报道离不开问题意识》。其中有一个句子写道:“他们脑力运转,笔力稳健,找出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梳理热点难点问题,问到点子上,谈到要害上,同时灵活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报道方式,发布形式多样、真实生动的融媒体产品,为百姓答疑解惑,稳定人心。”句中的“运转”一词使用有误。
“运转”的意思是按照确定的程序或部署运行,转动,展开工作等。“运转”的行为主体比较广泛,可以是天体、机器设备、企事业单位、组织等。句中“运转”的行为主体是“脑力”,这也是可以的。但是,单说“脑力运转”并不能完整表达意思。句中的“脑力运转”与“笔力稳健”并列,“笔力稳健”是对“笔力”的一种肯定性评价,而“脑力运转”并不是对“脑力”的肯定性评价,需要有进一步说明才能完整表意,比如“脑力运转”是很顺畅或者有点滞涩甚至停滞,各种理解都是可以的,可见“脑力运转”不能像后面的“笔力稳健”一样,表示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肯定性评价。原因在于,“稳健”是一个形容词,可以对“笔力”起到描写作用,而“运转”是一个动词,它不能描写“脑力”。句中是把“运转”当作形容词用了,但这不合其使用要求。
一般地说,可以把“运转”改为“活跃”之类的词。但是,“脑力活跃”这种说法比较少见,“脑力”在句中只是为了与下文的“笔力”对举而出现的用词,但以此表示思维活动比较牵强,如果把“脑力运转”改为“思维活跃”之类的话语,表达上的效果更好。
另外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为“运转”写的释文值得商榷。《现汉》为“运转”析出了3个义项,具体是:“①沿着一定的轨道行动:行星绕着太阳~。②指机器转动:发电机~正常。③比喻组织、机构等进行工作:这家公司前不久宣告成立,开始运转。”其实,这3个义项只是有不一样的使用主体,但其词义自身所涵盖的场域则有明显的共性,不一样的使用主体只是说明了这个词义的适用性,并不是这个词义的本身。
词义注释要有归纳性,从不同的使用对象中抽象出共性,如果只是因为不同的使用主体就要给出不同的词义,就会导致一个词可以生出无穷的词义,这显然是违反科学性的。即如上引这个句子,单说“脑力运转”在搭配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将这个用法安放到《现汉》给出的这3个义项中都不能切合,那是否又有必要再给“运转”增加一个义项呢?当然没有必要。只要抽象出“运转”所具有的运行、转动、展开工作等共性,它就可以适用于很多不同的使用主体。因此,《现汉》为“运转”析出3个义项的说服力不强,“运转”的词义只有一个,《现汉》应该把这些归并在一起。
当然,《现汉》对“运转”释文中的第三个义项是“比喻组织、机构等进行工作”,表明其认为这是一个引申后产生的比喻义,而前两个义项是本义。但在现代汉语的实际运用中,“运转”的这个义项使用已很广泛,它的比喻色彩已经高度淡化,因此可以忽略。



编辑:董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