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499) 作者:周俊生 诞生dànshēng
2020年1月23日《文汇报》第9版刊登文章《该“改造”的不是女性外貌,而是对“女性美”的狭隘认知》。文中说:“节目中的几位女性因素颜、衣着简朴、身材不完美,遭到明星嘉宾的调侃,甚至诞生‘是女人就得化妆’这样的极端言论。”句中的“诞生”一词使用有误。 “诞生”的本义是人出生,引申后可指某种事物出现在世间。句中用的是“诞生”的引申义。“诞生”引申义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美好的、为作者所认可的事物。句中“诞生”的使用对象“言论”前有“极端”的修饰语,组成了“极端言论”这个短语,这表明作者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但“诞生”与作者的这种情感倾向不一致,因此不能适用。 可以把“诞生”改为“产生”或“出现”。与“诞生”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相比,“产生”和“出现”的情感色彩很淡薄,既可用于作者肯定的事物,也可用于作者否定的事物,因此适用于这个句子。 《现代汉语词典》对“诞生”的释文值得商榷。《现汉》释文是:“动词。(人)出生:他~在兵荒马乱的年月◇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了。”这条释文只列出了“诞生”的本义,未为其引申义建立专门的义项,只是按《现汉》制订的凡例用一个书证(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了”)点出了它的比喻用法,但这表明《现汉》并没有认为“诞生”已在本义基础上产生一个新的引申义。 事实上,在现代汉语的语用实践中,“诞生”的引申义已经用得很普遍,而《现汉》的释文,则是把这种引申义视为临时产生的意思,这不合实际。况且,按《现汉》的释文,“诞生”的使用对象严格限定为“人”,但实际上即使是按其举的书证,其使用对象也已经超出了“人”,这条释文也就自相矛盾了。因此,《现汉》应该承认“诞生”的引申义,释文应该按本义和引申义析为两个义项。
|